如何成爲某一領域的高手 - 《萬萬沒想到》

《萬萬沒想到》 ,豆瓣評分8.5,算是好書一本了。裏面文章各自獨立,大多在我看來可以隨便讀讀,除了《練習一萬小時成天才》1值得多讀幾遍。

學習方法比努力學習更重要

誠然,機械地學習或者工作,只是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現在的教育,題海戰術,寄希望於哪天突然開天眼,眼中有題,心中無題,往往最後的結果是培養了一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
成長,需要快速從舒適區到學習區,這樣纔會進步更快。記得高中的時候用微積分配合小量分析做物理競賽題,這樣能快速突破,然後“降維打擊”。

學習區

對自己,需要問,我是否在舒適區,現在的痛點是什麼,怎麼突破?
我不認同作者所說的恐慌區,這個只是爲了概念的完整憑空造出來的東西。學習,只有知道與不知道的區別,至於有沒有能力學,還是建立在知識儲備的基礎上。所以,進入某一個區域,可以問自己的,就是我知道了大約百分之幾?如果對所做的,100%知道,是在不斷重複,那就是陷入了舒適區。如果只有80%知道,那另外的20%就是自己成長的攻堅點,那就是學習區。如果是100%都不知道,類似於作者說的恐慌區,去做,自己太累,估計只有強大內心的人才能堅持下來。
所以,做事的時候,經常給自己加上20%不熟悉的內容,日積月累,讓自己成長。

學習套路

這一段,原文基本就是各種廢話的合集。那麼,學習套路在哪兒?

  • 降維打擊
  • 合縱連橫

降維,就是以更高的高度看現在的問題。如以大學力學看高中物理。
合縱連橫,就是各類雜學的知識孤島,建立聯繫,這個可以具體可以參考《如何高效學習》一書。比如通過歷史事件貫穿政治和哲學的變遷。
簡言之(或者就是廢話言之),功夫在詩外,用腦子判斷現在學習是否有效,窮則思變。

即時反饋

做題,編程,可以通過即時反饋提高自己。那麼,做事做人呢?
這邊,就要討論反饋的提供者是誰。做題的話,提供者是參考答案,編程的話,提供者是程序執行的結果。這些是顯而易見的。那麼不明顯的呢?

  • 上帝模式
  • 正反饋系統

上帝模式可以想像成“擡頭三尺有神明”,以自己建立的社會道德觀,站在沒有情感糾葛的完全第三方,來評價自己的所作所爲是否符合普世的價值觀。呃,越說越大了。
正反饋系統,打個比方吧,就像在代碼裏面加了埋點,執行時根據返回的埋點,馬上做線上調整。

寓教於樂

這完全是快樂教育一類的僞命題。本質上,就是學習的幾個小時內,大腦能夠對其沉浸多久,且沉浸期間,多少新知識被傳授被轉換而已。
快樂教育,只是想做到大腦沉浸時間加長的目的而已。爲快樂而快樂,就是捨本逐末。

多說一句

什麼叫做一個領域的高手?以前,我覺得自己某方面很牛逼,至少,表現出來比周圍的人牛逼。後來,學的越多,越發現自己是傻逼一個。很多時候,人只是被自己的原始腦控制,去追逐世俗成功的標準2而已。純粹學習的快樂,反而越來愈少了。


  1. 有人對我說,這篇的內容只是《異類》《talent is overrated》的簡寫而已,不過,好的想法,不管是一手還是幾手,都值得好好學習。
  2. 王朔說過,世俗的成功就是賺一筆錢,讓傻逼知道。所以,很多人不是爲自己活着,而是爲在別人眼中的自己活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