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這個全球盛行的親子溝通法,做高效能父母

文/歡喜媽媽育兒說

“我快要瘋了”“我討厭父母,他們總是嘮叨不停”“他們從來不關心我,不會理解我的”……

“孩子太難管教了”“我都是爲了你好”“你必須這樣做”“你再這樣做,會後悔的”……

生活中,常常出現這樣的親子對話,聽起來火藥味十足,卻不知道哪裏出了問題。更有甚者,新聞裏時不時還爆出少年殺害母親,母親和兒子爭吵,孩子跳河自殺等這類由於親子溝通問題引發的令人恐懼的結果。

這些親子溝通問題令人焦慮又無奈,大大影響了親子之間的感情和家庭的和諧。

親子溝通產生問題後,父母不必恐慌和自責,也不要給孩子繼續施加過多壓力,最重要的是尋求合理的解決方法。

托馬斯·戈登的這本《pet父母效能訓練》,就給全球50個國家的父母們帶來了高效解決親子溝通問題的辦法。判定誰的問題,提出親子溝通的三個有效方法:積極傾聽、表達需求和沒有輸家。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解決親子溝通問題的高效溝通策略,幫助我們學會如何做高效能父母。

一、你以爲是孩子的問題,其實是你的問題

“當父母在趕時間的時候,孩子卻在那裏磨磨嘰嘰。孩子沒有準時回家喫完飯,卻忘了打電話回家。孩子把音樂聲開得很大聲,影響了父母的談話……”。咋一看,感覺是孩子的問題,但是其結果是引起了父母的不悅,這屬於父母的問題。

“孩子被朋友拒絕、孩子覺得作業太難了、孩子覺得自己太胖了等等”,這些問題,則屬於孩子的問題。

要區分是誰的問題,主要看影響了誰,誰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就孩子聲音太大影響了父母談話,其實是父母的談話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就孩子的被朋友拒絕的問題,是孩子的交友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屬於孩子的問題。

區分了問題的歸屬問題。那麼,誰的問題就應該誰來負責和解決。可是不幸的是,衆多父母都陷入了一個誤區:去承擔本該屬於孩子自己解決的問題,而不是鼓勵孩子自行解決自己的問題。

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不意味着家長不能擔憂、關心或者提供幫助。只是這種幫助不能造成孩子的依賴,而是要相信孩子能爲自己的問題負責。

當父母接納自己不需要去爲孩子的問題負責的時候,他就處在一個更加有利的位置,可以作爲一 個協助者,催化劑或者說支持媒介,幫助孩子找到自行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你以爲懂孩子,其實連自己都不懂

有時候,父母會抱怨說孩子不願意和自己溝通,其實是父母不會引導孩子敞開心扉,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

還記得去年很火的電影《流浪地球》中,父親劉培強在兒子小的時候就因妻子的離世產生誤會,兒子一直覺得是父親間接造成了母親的去世。一直到劉培強年老時才得以釋懷。如果一開始劉培強懂得傾聽兒子心中的感受,能夠接納和化解兒子心中對於媽媽去世的疑慮,也許父子就不會有那麼多隔閡。

良好的溝通,是孩子和父母雙方努力的過程,其主要還是靠父母要懂得和接納孩子的真實想法。

所以當孩子不願意說的時候,父母可以引導他表達真實想法,這纔是真正懂孩子;在父母和孩子講話的時候,也要遵循一定的方法,既要做真實的父母,也要合理表達自身的需求,這纔是懂自己。

父母是人不是神,也有情緒、也會犯錯,要傾聽孩子,也要合理表達,懂得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合理需求。

三、解決衝突是一個讓雙方更有動力的解決辦法

不善溝通不是先天不可改變的事實,而是我們大多數父母已經習慣了舊有的權威式、妥協式或者模棱兩可的溝通方式和解決衝突的辦法。殊不知,這樣的溝通方式或多或少都會對孩子的成長和親子關係造成嚴重的影響。我們如何才能通過訓練,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呢?

1、積極傾聽

“沒有輸家”方法要求親子雙方共同與解決、有效溝通。因此,父母必須首先積極傾聽,瞭解孩子的感受和需求。生活中常常出現這樣的對話:

孩子:我沒有考好。家長:爲什麼沒考好?孩子:不爲什麼。家長:那個誰誰誰,怎麼考得那麼好…..?

這樣的談話不僅不會解決孩子考不好的問題,反而加深了親子之間的矛盾。其原因是父母沒能用接納性的語言,對孩子進行積極傾聽。

當父母發自內心的接納孩子,同時又能夠表達接納的時候,纔有能力幫助孩子。

當孩子說沒考好時,我們可以首先對孩子沒考好的不良情緒表示接納、積極傾聽,可以說,孩子,你有點沮喪吧?孩子可能回答:是的,這是我第一次考這麼差。家長可以默答:嗯。孩子:我知道有幾道題是我粗心了,還有幾道是平時沒有複習到的,可是老師這次出題超綱,也是導致我考不好的原因。家長:我很願意和你一起討論討論。孩子:我還是很想考好的,所以,平時要加強複習,做題時不要粗心,業餘時間再多多解答一些超綱題。

這個問題就這樣迎刃而解了,而且是靠孩子自己的力量解決的。父母只是起了一些積極傾聽推波助瀾的作用。事實證明,經由孩子自己說出的解答方案,孩子更願意去執行。

積極傾聽就是父母可以通過語言或者非語言的方式,對孩子表示接納,用合理的語言邀請孩子多表達自身的真實想法,從而自己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2、合理表達

如果說積極傾聽顯得比較被動,解決的是孩子的問題,那麼合理表達就是解決父母的問題。中國有句古話: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說的就是語言的威力。所以,父母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合理表達。

有一個簡單的方法,那就是將“你一信息”換成“我一信息”。 “我-信息”包含着對不 可接納行爲的一個描述、父母的感 受和這個行爲對父母造成的實際而具體的影響這三個要素。“我一信息”在“沒有輸家”方法中是至關重要的,這樣,孩子才能知道父母的感受是怎樣的,同時父母也不用 對孩子發出責問。

當孩子產生父母不可接納的問題時,父母可以試着對孩子說“我一信息”的語言,比如當孩子沒有按時回家,卻沒有打電話告訴父母的時候。當孩子回來時,父母可以對孩子說,我很擔心,而不是說:你不考慮別人的感受“這種帶有指責意味的話語。

當父母用同理心去接納孩子的情緒,孩子往往也會報以設身處地地爲他人着想。雙方的溝通才能更加順暢。

3、協商解決衝突

當傾聽或者表達等方式也不太管用的時候,親子衝突就不可避免。很多父母認爲自己是可以解決衝突的。

一種是權威型父母,他們往往以自己家長的權威來鎮壓孩子,表面上看似解決了衝突,可實際上孩子心理根本不服,從而牴觸你的權威或者虛假服從。

還有一種溺愛型父母,他們逃避衝突或試圖抑制衝突,他們經常向孩子妥協,試圖討好孩子、避免衝突,可是孩子始終都有不能滿足的一天,父母的溺愛還造成不可預計的代價。

還有一種則遊離於權威型和妥協型之間,或兩種方法兼用之。這種搖擺不定的方法,仍然會造成孩子搖擺不定的性格。

書中介紹的“沒有輸家”的方法,即沒有輸贏之爭,而是相互商量,共同尋找多個解決方案,並最終商定最佳方案。這樣商討的結果當然是父母願意理解、孩子願意執行。

解決衝突方法六步驟:確認並界定衝突——找出各種可能的備選解決方案——評估備選解決方案——確定最合適的解決方案——執行解決方案——對解決方案的效果進行追蹤評估。

比如孩子不想穿雨衣。可是家長怕她淋雨生病,如果用強制的方法或者妥協的方法都不好。那麼試試跟孩子商量,瞭解孩子不想穿雨衣的原因,原來是嫌棄自己的雨衣破舊了。那麼再試着找出解決方案,分別是湊合穿、先穿媽媽的下次再買一件合適的或者打雨傘。孩子最終選擇先穿媽媽的,把長了的袖子捲起來,順利去上學了。這樣就有效避免了一場親子衝突。

親子溝通是親子關係最重要的決定因素。每一次的溝通中,父母都可以試着訓練自己,怎樣更好的傾聽和表達,怎樣解決好親子衝突。

讀完全書,你會發現,《pet父母效能訓練》中的這三個層層遞進的方法,不僅適用於親子關係,也適用於人際關係溝通、夫妻溝通等方面。而這種方法,僅需以上幾步,並加以運用,便能習得這個解決溝通問題的技巧。

正如書中所說:我們需要新一代的父母,將接受新的挑戰,學會新的技巧,在家養育負責的孩子。現在正是 一切應該開始的時刻。我們可以從今天就開始,在此時此刻——就從你的家做起。

(歡迎關注,一起閱讀、寫作、成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