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視落子天元:深度學習框架開源,是成爲偉大AI企業的第一步

“機器必須有自己獨特的思考,機器必須做人類做不到的事情。”

作者 / 劉亞傑

編輯 / 劉 煜

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離不開深度學習和算法的演進。人工智能是怎樣實現的?算法又是怎樣產生的?

中國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給出了他們的解釋:“簡單來講,算法的研發過程就像炒菜。在‘美味算法’的研發中,數據就是各種各樣的食材,需要清洗,分類管理,是‘炒制’算法的原材料;而算法的訓練和推理就像是烹製的過程,需要鍋具(深度學習框架)來承載;算力則是一竈猛火,火候到位才能燒得好菜。

廚師的工作是什麼?一定不是買菜、刷鍋、端盤子,他們幾十年精深廚藝,爐火純青的,是在火候的頂點逼出鍋氣,是結束表演時精準灑出的一把鹽,然而即便是廚藝高超也不能空手燒出佛跳牆——AI開發者亦是如此,他們鍾情於“煉丹”文化,講究學術造詣,但儘管是大神級開發者,也需要好用的開發工具。

厭倦了晦澀的技術參數與冗長的產品規格說明書,AI從業者遠比其他業者更喜歡類比。談及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的理念和優勢,免不了講出如上這樣的觀點。

故事講到這,聽衆總會有所收穫,也有了一番不解。

在國內產業升級的背景下,誰能拉動生產力?當廚師站在更好的工作空間,身前圍坐着更多苛責的食客時,誰能提升菜品供應效率?隨着廚房不斷升級,需求、資源、方法論都會改變,這道題越發不好解答。

不過曠視沒有給聽衆太多考慮的時間,而是一遞上奇招:先開源,再開放。

3月25日,曠視按計劃正式開源其自研、自用了6年的工業級深度學習框架“天元”(MegEngine)。在開源框架的同時,曠視還將開放Brain++的算力和數據平臺,其目的是降低AI算法的研發門檻,讓“深度學習,簡單開發”——“降低開發者的門檻,讓 AI 變得平凡,才能真正的釋放 AI 生產力。”曠視表示。

01

產業變了

“機器必須有自己獨特的思考,機器必須做人類做不到的事情。”

2017年5月27日,貴陽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當人們還在回憶一年前,AlphaGo戰勝棋手李世石與柯潔的故事,馬雲說出了這些話。在他看來,機器強大的運算能力,不能只停留在棋盤上,現實中有更廣闊的用武之地。

這一年,ARJ21-700飛機獲得中國民航局頒發的許可證,中國開始量產噴氣式客機;480萬輛運營車輛上線被動系統,中國建成全球最大的車聯網平臺;另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17年全年中國汽車產銷量雙雙超過300萬輛……

由此可見,中國社會正在變化,產業已經告別原始的“作坊式”生產模式,迎來市場化、規模化、現代化改造。這是一次全行業生產工具的全面升級的時代,這次改造纔是馬雲口中人類做不到,應該留給機器思考、完成的“事情”。

很明顯,這些“事情”的複雜程度遠比下棋更高,不過已經有中國企業關注這些“事情”。這場對弈之後,曠視很快將人工智能產品及解決方案落地,在深度研發人工智能底層算法的基礎上,推出智能攝像頭、智能計算單元、智能機器人三大硬件體系,走出一條“軟硬結合”發展路線。

伴隨業務版圖不斷擴張,曠視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世界上不存在通用的算法。很多細分場景和訴求,都需要創新算法來解決,然而算法研發的門檻過高,傳統企業和中小企業沒有深度學習和算法開發的能力;作爲AI算法廠商和解決方案提供商,供方有能力,但是缺乏一線業務場景的數據和對業務的深入理解。雙方類似於站在跨海大橋的兩端,總要消滅那段距離才能相遇——這也正是AI+產業的升級過程中面臨的最大鴻溝。

解決這些問題,已經不是繼續強化底層技術實力,或者落地“軟硬結合”的業務模式就能夠成功的,所以原本授人以魚的曠視打算“授人以漁”。

02

專業“拆橋”

既然大橋這麼累贅,能拆了嗎?還真行。

如果需方擁有AI生產工具,就能直接地觸達底層需求,不僅能實現“從零到一”的突破,還把AI從原本的成本中心轉化爲增值工具;供方也能改變傳統供需關係,從單純提供算法的技術提供方,轉化爲提供諮詢、技術、方案一條龍服務的“AI專家顧問”,建立全新的合作模式。

在這層關係中,開放生產力工具是核心要素。正因爲如此,曠視最終決定開源、開發Brain++。“算法研發和普通編程不同,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能夠協同優化數據、算法、算力的平臺級產品,Brain++ 就是一個集數據、算法和算力三位爲一體的AI生產力平臺。”唐文斌指出。

曠視聯合創始人兼CTO唐文斌

發佈會中,曠視雲服務業務資深副總裁趙立威公佈了曠視Brain++ 的商業化路徑,“Brain++可以爲企業用戶提供AI生產全流程的服務,從專業諮詢、到數據生產、模型優化,再到私有化AI平臺的建設運維,滿足各行業在“AI+”的過程中降本增效、自主安全和商業創新的訴求。”

其中,曠視本次開源的深度學習框架頗有看頭。

如開篇所述,人工智能的發跡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深度學習的進步,而深度學習離不開深度學習框架,但是目前國際主流的框架都屬於谷歌和臉書等巨頭。雖然中國在AI從業者數量和AI應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但在底層的基礎設施還是缺位的。令人興奮的是,這一週中國將接連開源3款深度學習框架。包括3月20日清華大學主導的深度學習框架 Jittor(計圖)、3月25日曠視開源的天元(MegEngine),以及將於3月28日華爲開發者大會公佈開源的MindSpore。

有人說,曠視開源是爲了和巨頭競爭,但是曠視方面則表示開源是想讓更多人用曠視的框架,找到更多能在產業落地的算法和部署的方案,“開源深度學習框架是開放Brain++計劃的一部分。”

目前,曠視Brain++的這種打法已在製造業落地。以一家制造企業爲例,該企業工廠在配電產品質量檢測中偶爾出現零部件顏色搭配錯誤、字符印刷殘缺等情況,靠人工目檢效率低,靠機器視覺方案需要巨大投入。於是,曠視爲其提供了基於數據管理平臺MegData和深度學習框架天元的解決方案,通過數據增廣技術實現了數據抽取、清洗、標註、管理全流程管理,而天元可將深度學習算法研發的能力與方案直接佈署到工廠,極大降低了工廠創新算法的訓練成本,滿足產線上快速升級算法的要求。

03

裂變前夕

在科技領域,唯一的不變就是改變。何況在中國產業升級不斷深入的背景下,誰都無法說清未來的模樣。

隨着國務院發佈《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以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概念的提出,進一步加速人工智能、深度學習、5G、工業互聯網等創新技術正在各行業中的推廣普及。這是一個在需方市場爆發的產業風暴,整個社會將進行一次前所未有的技術升級。

在這些宏觀政策的推動下,人工智能市場的現有格局與發展趨勢出現進一步調整。大量沒有接入人工智能的企業,將會迎來全面的技術再造;得到技術重塑的企業,將會產生更爲多元化的訴求。行業需要更多曠視這樣的“AI專家顧問”企業,才能爲更多傳統企業“+AI”服務。

爲提升生產和管理效率,現在還能用的生產工具,到時候必須變得好用夠用。更爲強大的計算能力,以及更爲優渥的數據資源將成爲必要條件。屆時,只有開源框架的工具就不夠用了,推動行業的發展需要更爲專業的產品與服務。

不過在曠視的版圖中,早已準備好算力和數據資源。曠視開源框架絕非鎖定眼前利益,而是瞄準了更長遠的未來,一個AI與深度學習都必不可少的未來,這也讓曠視的發展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相比谷歌、臉書,甚至是百度和華爲,曠視是開源框架主體中唯一一家以AI爲本業的企業,立足於此、發跡於此。近十年的發展,曠視比其他企業更瞭解技術的走向,更清楚在何時,以怎樣的形式與產業結合,能收到更理想的效果——這是底層基因決定的,對手學不來。足夠的專業性,正是曠視佈局未來的最大底氣。

04

結語

在很多人看來,曠視作爲挑戰者開源框架,與行業巨頭“同框”,其中的難度並不小,甚至部分人持有懷疑的態度。不過筆者認爲,曠視的行爲應該得到更多的鼓勵與支持。

曠視是唯一一家走上開源框架之路的中國企業,其中有太多的未知和不確定,這是一個“勇敢者走夜路”的過程。曠視是一家能力主導型企業,每向前一步,都建立在更爲成熟的技術基礎上,這些“硬實力”能夠讓曠視擁有更多主動權。

從行業發展的客觀規律來看,能夠在大浪淘沙中脫穎而出,必須經過多年的行業浸潤,在專業性上具備絕對實力。在這兩方面,曠視都有非常突出的優勢。因此應該給予曠視更多的信心,在開源的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