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能造車 捏軟柿子的野蠻人

在造車這條路上,寶能的前路不會好走。

一點財經 劉亞傑|作者

嚴 睿|編輯

“(我)下半輩子就幹汽車了。”2019年初,姚振華在寶能集團內部高層會議上重重地拍了桌子。被粵式口音揉皺的普通話,讓會議室角落的與會者聽起來有些不適,不過衆人還是領會了姚老闆的堅定。

 

胸懷驚雷而面如平湖,姚振華個典型的潮汕商人就是有這樣的氣質。舉牌萬科、格力、南玻換回了“野蠻人”的咒罵,揮灑險資控制實業領到了一張保險業禁足10年的罰單,但這一切都無所謂。

被打擊並不可怕,停下才可怕。人生總該有個方向,然後一腳油門踩下去。下半輩子只做踩油門一件事兒,挺好!

何況那個時候,號稱“任大炮”的任志強不敢再說房價只升不降,卻有大量機構和投資人,看着汽車的香餑餑愛不釋手。就連地產大亨許家印都在將房地產行業的利潤轉接到汽車行業。這條賽道上,所有人都想把剎車片改成加速器。

在這樣的背景下,姚老闆決定改變。寶能官網公司核心業務中“綜合物業開發”一項,被“高端製造”替代,三大核心戰略變成了“製造寶能、科技寶能、民生寶能”,手裏的兩張王牌也變成了觀致與長安PSA深圳基地,汽車的影子似乎無處不在。

“10年內,汽車業務的收入要佔到寶能集團總收入的一半。”按照這樣的規劃,姚老闆的人生下半場會有更多的可能性。但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有多少人敢預言10年呢?10年後,汽車會更好賣嗎?現在的規劃不過時嗎?眼前的管理層還在嗎?經銷商們願意跟隨嗎?……

畢竟小鵬、威馬、奇點們,只用4年時間實現從零到一的突破;發展到第5個年頭,蔚來(NIO)就召回了8403輛ES8;理想ONE用不到1年時間實現了第一次自燃……從初期的輝煌到中期的失望,時間越來越短。

10年後,姚老闆已是花甲之年,是否還記得10年前的熱忱呢?

01

他們就是個弟弟

“2014、2015、2016年都是前海人壽高速發展的機遇期。高速成長必然帶來保費的增長,保費的增長必然帶來投資的壓力,把這些錢投向哪裏?”這是一道困擾姚振華多年的難題。

2015年,他試圖控股萬科A(000002.SZ),地產界打天下。一年後旗下鉅盛華、前海人壽通過二級市場增持萬科股票,一度持有萬科總股本的25.4%。不過整個過程中,萬科管理層各種刁難實在麻煩,甚至引起監管層關注,確實難受。

更難受的是,就算摘取萬科,今後的日子同樣盲目。

2016年底,智研諮詢發佈《2016-2022年中國房地產市場運行態勢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表示我國人口進入拐點,城市化進入後半段,對新增房地產的需求在降低。

我要萬科這鐵棒有何用?

正是這一年,新能源汽車市場仍在繼續膨脹。在萬科2016年獲得23%的營收增長、16%的利潤增長就沾沾自喜時,比亞迪(002594.SZ)用29%的營收增長、78.94%的利潤增長,掀開汽車的新一頁。

這一年,EV產銷量分別達到152172輛和146719輛,同比增長分別爲2.8倍和3倍。何必囚禁在房子不貶值的神話裏?EV想象空間大多了。何況想造車的企業,多是一些手拿PPT,跟VC、PE要錢的年輕人,遠談不上戰鬥力。

“造車是一個很燒錢的事,所以新創企業想要造車,至少需要200億以上的資金準備,否則別想做好。”2016年12月16日,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上,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平靜地講着。看到汽車市場的機會,太多人覺得自己能行,總得有人潑點涼水,於是李斌拿起了水瓢。

不過這點錢,對於已經動心的姚老闆而言,實在微不足道。

於是在2017年3月,寶能汽車正式掛牌成立;年底戰略投資觀致汽車,花掉33億元從奇瑞和Quantum LLC獲得51%的股份;2019年底從標誌雪鐵龍集團(簡稱PSA)和長安汽車(000625.SZ)手中獲得長安PSA工廠。

對寶能而言,這點錢確實不多。根據萬科發佈股東權益變動公告,僅靠減持萬科5%的股權,寶能已經套現400億元。在姚老闆眼中,李斌那點涼水簡直就是玩笑。

“原來還能這麼玩!”寶能一系列騷操作,讓碧桂園(2007.HK)、恆大、華夏幸福(600340.SH)等一衆大佬坐不住了。要麼與投資車企,要麼與機構合作,熱熱鬧鬧趕了個晚集。熱情之高漲,聲勢之浩蕩,前所未見。

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房企投資新能源汽車產業累計金額逾百億。

與寶能對比,這些難免過於小兒科。2017-2018年,寶能在杭州、昆明、廣州、陝西西鹹、貴陽、常熟六地,建設整車及零部件生產基地。這是一個總佔地8900畝,產能290萬輛的規劃,即使是特斯拉(TSLA.O)上海超級工廠,不過佔地1200畝,產能25萬輛。

只是姚老闆的風格從來深沉冷靜,不像馬斯克那樣,建好了上海工廠就要在舞臺上扭起來;也不像許家印那樣,爲宣佈“未來3-5年內投入450億元提升產能至100萬輛”就要舉行發佈會。

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他們就是個弟弟。

02

捏軟柿子的野蠻人

自打決心造車,姚振華的行事風格突然有了轉變。

曾經舉牌萬科、圍獵格力、收繳南玻的時候,姚老闆手中的魚叉,瞄準的從來都是龐然大物。每一次收線,聽到的都是震耳咒罵。給野蠻人打工?是不可能的。不過姚老闆隱忍堅韌,從不會反脣相譏,而是手起刀落,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當他準備造車以後,標的總顯得有些羸弱。拖累奇瑞和Quantum LLC的觀致、能生產卻賣不動的法國高端品牌DS長安PSA,風格都十分偏軟。

倒是姚老闆性子直,高喊着要在5-10年內,把寶能汽車做成知名品牌,再用5-10年,打造國際一流汽車品牌。什麼時候起,野蠻人開始捏軟柿子了?

2016年,觀致大幅虧損,導致奇瑞利潤下滑1.35億元,最終“幫助”寶能以66.3億元的價格完成51%的股權收購。從此以後,觀致進入了漫長的冬眠期,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推出新產品。

其官網顯示,觀致總共有觀致5S暗夜英雄版、觀致5S、觀致5、觀致3都市SUV四款SUV車型,以及觀致3GT、觀致3、觀致3五門版三款轎車車型,總共7款燃油車,至今也沒有推出新能源汽車,產品力及其羸弱。

資料顯示,它們多發佈於2013-2016年間,面世後多反響平平。若非2019年8月和11月發佈觀致5S/5S暗夜英雄版,人們可能已經淡忘了這個品牌。

至於銷量,更是個難以啓齒的問題。若非與寶能旗下聯動雲租車合作,在租賃市場消化部分產能,觀致汽車不可能將銷量提升320%到6.3萬輛。

靠聯動雲租車救得了一時,卻救不了一世。觀致還是要有自己的產品和分銷渠道,於是開始建設經銷商網絡。

爲此,姚老闆還在觀致經銷商大會上,畫出一張“每年投入100億元用於觀致新車研發,連續投入5年,到2022年推出26款新車”的大餅——此等豪氣干雲,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

然而進入正軌,觀致的表現卻仍舊極度悲愴。2019年4月超過40家經銷商聯合發佈《致觀致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提出“退網補償”要求。這麼長時間,他們沒等到宣發支持,沒等到產品換代,只等到80%的經銷商月虧損20-50萬元的悲劇。

車子沒換新,倒是觀致管理層大換水。李峯、蔡建軍這些老觀致人慢慢離開,矢島和男、大谷俊明這些新人一擁而上,開始對觀致大刀闊斧的調整。

“我和多位原日產同事來到觀致後,發現觀致的各方面體系很不健全,存在很多浪費現象。”到崗後的第一槍,矢島和男沒有關注產品,而是緊抓節流。究竟擠掉多少水分?按他自己的計算,2019年固定成本大幅壓縮40%。

不過一番努力後,觀致仍然缺少活力,2019年全年銷量僅爲22695輛,同比下降63.4%。公開信息顯示,觀致的產能是15萬輛,最大產能可達到30萬輛。先進的產線,多數都在停擺。

即便如此,姚老闆還是馬不停蹄收購了長安PSA深圳基地。根據長安汽車披露信息,這本是一方130萬平的土地,建成兩座整車工廠和一座發動機廠,設置研發中心、專業測試跑道的先進製造工廠,年產能20萬輛。

左手一個觀致工廠,右手一個長安PSA車間,僅這兩個項目寶能已經具備了近50萬輛的產能。可是該生產點什麼呢?那些老舊的觀致汽車?最好不要,畢竟都快沒人買了;代工DS的高端車型?最好也不要,這車2019年銷量只有2110輛,有必要開動50萬產能的生產線嗎?

兩個軟柿子,在野蠻人手裏捏了個稀碎。

03

時間不是朋友

“26年來我們始終胸懷實業報國理想,艱苦創業,砥礪前行。”在陝西西鹹新區開工現場,姚老闆眼中閃爍着自信和豪橫。他相信,時間是寶能的朋友,等待總會換來結果。

那麼多產業,能有幾個像汽車這樣充滿想象力?全國各地興起的汽車製造基地,已經爲企業指明瞭未來發展的方向。2017年是寶能汽車成立的日子,姚老闆已經計劃好2027年讓汽車收入佔集團總收入的一半以上,現在只剩7年了。

大把鈔票扔出去,寶能拿了一手牌。如果是觀致與西安PSA基地是兩個王,那麼控股租賃公司聯動雲、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公司韶能、動力電池和精工汽配公司中炬高新、精細玻璃製造公司南玻怎麼也能湊出四個二了。

再不濟,像許家印那樣10個月飛23個國家47座城市,考察幾十家汽車零部件龍頭企業,用5年時間應該可以量產新車了。

當然,如果時間還是有點長,就直接花錢買。畢竟在舉牌收購這條路上,寶能從來橫推八百無對手。輔以全國各地不斷建立項目,寶能面前總是一片坦途,畢竟在姚老闆的認知中,用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可說來也奇怪,從2015年開始,姚老闆面對的問題都沒能用錢解決:當華潤與恆大轉讓萬科股權給深圳地鐵,讓後者成爲第一大股東時候;在監管部門領導斥責寶能偷襲格力,讓野蠻收購最終停擺之後,姚老闆都只能選擇退出。

彼時,姚老闆本以爲時間是寶能的朋友,只要分階段推進增持,萬科和格力就是囊中之物。然而結果證明,他錯了。時間送來一個新的時代,一個全行業“脫虛向實”的時代。這不是錢的問題。

在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時代,寶能也順應時代“脫虛向實”。姚老闆甚至拍過胸脯,高喊過“我是一個知識分子,乾的都是踏踏實實的事”。可是從結果來看,時間不打算等待寶能起跑。

過去這段時間,寶能努力提升產能。“6個基地+6個研究院+3個海外技術中心”整體規劃,能夠瞬間帶動290萬輛的流水線運轉,可是寶能可以生產什麼呢?是產能過剩的觀致汽車,還是八字沒一撇的保暖能汽車,或者再去找個好捏的“軟柿子”?真這樣做,5-10年能打造國際一流的汽車品牌嗎?

未來一段時間,政策走向仍會牽制寶能。

回顧國內汽車政策調整軌跡:從2018年正式執行的“雙積分”政策,到2019年燃油車國五切換至國六,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50%,再到2020年明確補貼計劃延長兩年……政策起伏如同過山車般跌宕,寶能如何斷定自己崛起的時候,錯過的剛好是政策低谷?

時間送來一個動盪時代。大量企業欠薪、裁員、停產、破產,因此它仍然不是寶能的朋友。在造車這條路上,寶能的前路不會好走。

04

結語

據媒體報道,FF得到恆大健康第一筆8億美元資金時,許家印腦子裏只有三個詞:量產、量產,還是量產,賈躍亭心中也有三個詞:產品、產品,還TM是產品。雙方的矛盾無解,最終對簿公堂。

或許賈躍亭的PPT欺騙了所有人的情感,可是這個細節卻讓他的形象有了一點光輝。

對車企,特別是作爲後來者的車企,儘快推出產品,在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心情非常急迫。量產新車後面對的首個問題,普遍是市場海量需求與車間有限產能存在巨大鴻溝,這非常現實。

不過問題在於,需求永遠出自用戶方。他們用購買力投票,對廠商創新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判,而不是車企具備怎樣產能,即可一統天下——先有好產品,再有高銷量,這纔是正確的價值觀。

這樣看來,寶能造車路徑有問題。目前爲止,聲量式微的觀致汽車、紙上談兵的寶能汽車,以及只傳緋聞不見正果的DS,都不是寶能的最終答案,可是產能已經達到數百萬,這樣的選擇無疑是本末倒置。

當然,如果某一天寶能又收購了一家新車企,請不要奇怪。寶能向來如此,或許也只能如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