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手機發牌一週年:泡沫褪去,賽道初顯

廠商如何充分利用全新網絡環境的屬性,推動消費者需求進化、滿足消費者需求痛點,值得思考。

一點財經 劉亞傑|作者

劉 煜|編輯

國內5G市場發展已有一年時間。這一年,足夠讓人振奮,卻不夠讓人興奮。

爲了展示實力,廠商異常振奮,並以5G爲噱頭,爭搶一切頭銜:誰首發、誰網速快、誰價格低……不一而終。然而看到結果時,廠商興奮不起來:一番追名逐利的爭搶後,手機出貨量始終不溫不火。5G概念的確不錯,但消費者購買理由似乎還不充分。

 

究其原因,還要回到5G的本質上。這是一種通信協議,是用戶面前的一張白紙。紙張面積並不重要,手中的畫筆才重要。

01

供需錯位:一個時代,兩樣忙碌

回顧5G商用後這一年,企業的認知與用戶的感知之間,始終存在揮之不去的“錯位感”。

IDC數據顯示,從2017年開始,中國手機出貨量已連續兩年下滑,亟需新的契機扭轉頹勢,於是,炒作5G概念推動換機潮默契地成爲了一個“行業共識”。因此2019年,廠商熱情前所未有的熾烈。

當年3月,已經有小米、華爲、中興 3家廠商發佈小米MIX3 5G、華爲MateX、中興Axon 10 Pro三款5G手機。

當時,5G牌照尚未商用,衆多用戶對5G手機的創新不甚瞭解,不過這並不妨礙廠商將其視爲最大賣點,全力推廣宣傳。

雷軍更是在微博表示,最新發布的小米9 Pro系列,所有版本都是5G,沒有4G版。如此棄“4G”從“5G”的迫切表態,在手機市場比比皆是。

不過數據證明,廠商們的熱情,貼到了用戶的“冷屁股”:數輪推廣宣傳後,5G手機銷量仍然有限,信通院數據顯示,2019年9月,5G手機整體佔比仍然只有1.4%。

換機潮沒出現,其中原因很多,首先落在一個“貴”字上。以華爲爲例,2019年9月Mate 30系列同時發佈4G(3999元)以及5G(4999元)兩個版本。在其他配置均相同的情況下,入門價格相差1000元,可見“5G”這兩個字,代價還是頗高。

與此同時,運營商僅在國內部分地區實現5G覆蓋,套餐起步價均在100元以上,畢竟4G末期,用戶們已經欣然接受了各種低資費高流量的套餐,如此的“高端服務”突然變得奢侈,令不少用戶望而卻步。

更關鍵的問題在於,5G歸根結底還是需要更核心的殺手級應用,才能讓衆多用戶找到換機的理由。否則終究是無法解答“4G手機就能完成的,何必更換5G手機?“這一靈魂拷問。

衆多問題的出現證明,“5G“兩個字還不能填滿用戶的生活。至於用戶的生活到底被什麼填滿,數據給出了答案。

根據艾媒諮詢調查數據,2019年Vlog(video blog,視頻博客源)用戶正在大量增長,規模已經達到2.49億人。

Vlog只是視頻分享的一類,用戶還會製作並上傳工作、學習、娛樂等不同內容的視頻,建立房間視頻直播,撥打視頻電話。

用戶依舊對廠商推送的“5G概念”興致不高,而是忙於錄製分享視頻的形式改變生活。但此時主流手機功能依舊聚焦於拍照,針對視頻痛點的優化捉襟見肘。

另一方面,沒感受到熱情的手機廠商進退維谷,戰鼓再響,拾起“價格戰”的武器,爭搶5G手機的最低價王座。

2019年8月,三星發佈首批5G手機Galaxy Note10+5G版,價格7999元,1個月後vivo NEX 3 5G已將價格降至5698元,到9月時榮耀V30已將價格下探至3299元。

到2020年5月,小米Redmi 10X已將起步價降至1599元,一定程度上拉動5G手機銷量增長,可是與用戶對拍攝視頻的熱情相比,仍然相形見絀。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直播用戶規模已經達到5.6億戶,用戶拍攝視頻並通過網絡分享的習慣進一步鞏固。

絕大多數廠商在忙於爭搶5G名頭時,都忽略了這5.6億的數字背後的關鍵信息。

02

場景破題:橋接過去,通往未來

很多時候,用戶需求會被忽略,卻不會自動消失。越靠近用戶,越能夠感受到這些需求日益迫切。

“去年底,有個大爺一進來就明確說,要(一部)夜景好、防抖好的(手機)。原來他每天要在家樓下的廣場上拍大媽們跳廣場舞,所以對拍視頻要求很高。”提起半年前的故事,某四線城市的OPPO銷售員雅靜仍然記憶深刻。

“所以我給直接他推薦了主打(拍攝)視頻的Reno3。”對雅靜而言,她每天會面對大量同樣需求的年輕用戶,卻沒想到拍視頻已經成爲“大爺用戶”的日常習慣。

“上傳一個視頻,4G和5G的流量是一樣的,不會出現5G跑得多,只是5G時間花得少。”面對老大爺對5G的疑慮,雅靜作出了耐心的講解,最終決定先買這部善於拍視頻的5G手機——哪怕今天不開通5G未來也用得上。

從老大爺的選擇不難看出,拍視頻是用戶訴求的體現,網絡是分享內容的渠道。先有用戶對錄製拍攝視頻、直播分享,再到以及更快更好的網絡需求,纔是用戶從4G向5G升級的動力,消費者端手機換代的內在邏輯。

這就像不少用戶從功能機換向智能機,只因爲智能機QQ可以後臺運行,不再需要頻繁登錄一樣簡單。

“疫情期間朋友圈賣手機,不少客戶都是線下商戶,有一個小姑娘開服裝店的,買了一臺Reno3 Pro去製作抖音小視頻賣衣服,結果她那條街的也仿照她一起升級了手機。”如雅靜所言,直播帶貨蔚然成風,這也讓一個更基礎的問題,如何拍好視頻、優化視頻體驗成爲新的賽道。

與傳統拍照片功能不同,拍視頻從靜態到動態,所需要解決的問題更多、技術難度也更高:每段視頻都需要持續記錄一段時間內某個場景中全部信息,兼顧視覺、聲音兩大維,時間的推進還帶來經受光線、景深、鏡頭虛化變化的多重挑戰。

超高的技術門檻與複雜的體驗要求,構成無形的分水嶺——一部分廠商選擇迎難而上,另一部分選擇保守發展。

在衆多廠商中,OPPO的表現非常激進,搶先預判到“5G時代視頻先火”看準視頻賽道持續加碼:

與拍照一樣,拍視頻的第一步還是清晰,除了攝像頭像素,視頻清晰的第一宿敵就是抖動,尤其很多用戶拍寵物、拍運動、拍娃,往往都需要追着跑,一抖動連主角都看不清。

爲此,2019年9月OPPO發佈Reno 2,通過“HIS混合防抖+EIS電子防抖” 帶來了視頻超級防抖,解決了視頻清晰的大關,並開創了視頻手機這一賽道。

根據OPPO對用戶的調研結果, Reno2用戶相對於Reno,打開相機後使用視頻功能的比率從 8.94% 上升到 10.28%,15 秒以下視頻錄製次數同比高出 5.57%,協助推動了用戶拍攝視頻的習慣。

接下來,OPPO在2019年底發佈首個5G視頻手機系列Reno3系列。一面爲用戶提供優質的5G連接及網絡優化管理,一面繼續在視頻場景上夯實,實現了5G與視頻的融合。

Reno3系列在Reno2基礎上補充了超廣角防抖,進一步夯實視頻拍攝的清晰基礎。此外消費者也可以直接在Reno3系列上體驗到QQ 5G高清視頻通話,可以說成爲了消費者場景體驗的普及大使。

當然,並非所有廠商都希望即刻進入“視頻決戰”。還有衆多廠商的核心能力仍然是拍照,因此更加保守,選擇繼續創新拍照體驗。

2019年,小米推出配置1億像素的CC9 Pro,計劃在2020年進一步升級至1億4400萬像素;vivo NEX 3S升級的AI算法,主要爲用戶自動設置拍照參數服務。算上蘋果和三星的宣傳攻勢,仍有很多廠商堅守拍照陣地。

03

視頻進階:深化場景,拓展玩法

從提升清晰度,到優化場景深度優化,再到豐富拍攝體驗,共同構成5G時代拍攝視頻的體驗邏輯。

目前,新的趨勢已經被手機廠商洞見。經過長期觀察,OPPO發現用戶拍攝視頻普遍集中在夜間19:00-21:00,而且在直播帶貨之外,更多用戶在聚餐、逛街、參加演唱會現場,也在錄製視頻,這些場景的光線更暗,拍視頻條件更差,對設備性能提出了新的挑戰。

視頻賽道與拍照的相似由此凸顯——解決了清晰之後,便是向深化場景進發。和夜拍曾經競爭的如火如荼一樣,夜景視頻也終將成爲視頻領域的下一個戰場。

雖然手機行業目前已經對拍照的夜景算法日益精進,但卻遠不適用於拍視頻。根源在於,夜景拍照主要是通過硬件上的擴大進光、增強感光,或通過疊加計算以實現清晰,提亮,以及呈現單張照片的細節。

而一段視頻流所產生的照片數量則是指數升級的。以主流的1080p/60幀視頻來算,手機需要在一秒鐘之內連續拍攝60張分辨率爲1920×1080的照片。也就是說,要在16毫秒內完成對一幀的優化,這對於動輒5-10秒的夜景照片算法來說,已難當此任。

OPPO Reno4的方式是另起爐竈,在攝像頭硬件、處理器的算力基礎上自研“月光夜景視頻算法”——在提升畫面亮度的同時,控制畫面的噪點,同時保證畫面色彩鮮豔、不偏色。

這套算法能進一步強化IMX708超廣角夜景視頻鏡頭的優勢,實現在極暗環境下(約5lux)74.4%的整體亮度提升;夜間拍攝的畫面純淨度可提升33.7%(實驗室環境)。

與此同時,OPPO的防抖優化也拓展到前置攝像頭,這比剛剛在主攝上進行防抖追趕的行業來說,又搶先了一步。

以防抖清晰開啓賽道,並以視頻超級防抖pro夯實,進而以夜景視頻拓寬視頻賽道,OPPO的腳印伴隨着Reno三代產品,也愈發清晰。在此基礎上,OPPO也進一步豐富視頻賽道,在Reno4系列上還以延時視頻以及視頻HDR等功能拓展更多視頻拍攝的玩法。此外,另外開放底層能力,允許諸如抖音、快手等第三方APP調用系統硬件和算法,也是OPPO視頻成熟標誌。

沒有Reno前幾代產品的積累,OPPO在視頻賽道上的比賽姿勢可能很難走得這麼“準”,OPPO中國區總裁劉波在Reno4系列發佈會專訪中屢次提到,“堅持做正確的事,做長期堅持才能成功的事情”。

除了影像的積累,充電科技和設計力正成爲另一種賦能。

要知道,對於5G手機來說,5G網絡功耗不可忽視,更高頻的手機使用,無論通信、社交、娛樂、辦公……相互疊加之後,問題將會暴露得更爲徹底。尤其作爲一款視頻手機,視頻拍攝本身的功耗也不容小覷。

手機輕薄的設計要求,與續航之間再次遭遇兩難。由於5G本身芯片、通信模組增大,傳統的5G手機原已厚重不堪,走入200g+,消費者的負擔還要更重嗎?

手機用戶的視頻拍攝場景大多來自於手持,這也是爲什麼OPPO選擇防抖作爲解決清晰問題的第一切入點。

但試想,如果用戶手持一部“超重”的手機拍視頻,也只能用“糟糕”形容拍攝視頻體驗。

一方面是用戶高頻使用,另一方面是產品重量和電量體驗都不能有任何妥協。

多數廠商在做選擇題:或者犧牲體重,增加電池容量,確保續航表現,華爲nova 7、小米10、iQOO 3等電池容量均在4000mAh,不過重量也都超過200g;或者犧牲續航能力,壓縮電池容量,iPhone系列重量維持在200g以下,電池容量一直在3000mAh浮動。

“小孩子才做選擇,大人全都要”,但卻不是人人都有實力可以做到。對於OPPO來說,長久以來積累的充電科技已經發展到SuperVOOC 2.0超級閃充,Reno3 Pro上171g的輕薄機身也提供了輕薄設計的基礎思路。

經過底層技術優化,Reno 4 Pro仍然使用4000mAh大容量電池,在增加了SuperVOOC 2.0的基礎上,依舊保持了7.6mm、172g的輕薄身材。爲了打造一款拍視頻久持不累,不快充耐用的視頻手機,重新設計雙電芯電池、原件距離、L板位置等,這中間的辛苦非同小可。

由此可見,優化視頻拍攝體驗,表面上是組件升級,實際考量着企業的綜合技術實力,不止硬件,也有軟件。更符合拍攝視頻體驗的產品,要全方位能力升級才能實現,否則只能在取捨之間尋找立足之地。

拍視頻的賽道並不是短跑,越來越像一場馬拉松,需要廠商積累技術,展示耐力,繼續向前探索。

04

結語

很多時候,改變世界並不是瞬息鑄就,創新技術的出現,總要給用戶一些適應的時間。

回顧用戶建立拍攝視頻的習慣,歷經多個歷史階段:從2013年優酷和土豆推行“播客分享計劃”的啓發,到2016年短視頻推送分享的加固,再到2017年網絡直播模式的升溫,數代迭代,內容中心從企業轉向用戶,視頻分享習慣建立,纔到今天更高清5G視頻的需求。

在這其中,廠商如何充分利用全新網絡環境的屬性,推動消費者需求進化、滿足消費者需求痛點,值得思考。

在5G下找到新姿勢,無論對企業還是用戶,都需要時間。不過還好,改變已經開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