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南京mooc活動有感

    11月17日,我去南京大學仙林校區參加了mooc宣傳活動。

    1、活動形式

    本活動是一個演講活動,由果殼網創始人姬十三和臺灣大學數學系教授葉丙成老師分別做演講,參加活動的同學主要是南京各高校的學生,當然也可能有一些周邊城市的同學。

    2、隨筆

    原本我想像工科生一樣,將數據一條一條得列舉出來的,但是感覺這樣太沒意思了,我就想寫神馬就寫神馬吧。

    十三叔回顧了教育的發展歷程,從古代的師徒教育,到現代的普通學校教育,發展到未來可能的新教育。新教育的形式是怎樣的,這一點還不能確定,既可能是MOOC形式的大規模網上公開課程,也可能是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並且還有翻轉課堂、the minirva形式、在家教育形式等等,雖然形式不同,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新教育已經興起,並必將在未來十幾或幾十年內席捲全球。

    未來學習的方式有以下幾個特點:1、選擇更自由;2、全面的數據記錄;3、全新定義下的好老師好學生(非GPA);並且可以肯定的是虛擬現實技術應用於教學的出現應該是10年以內的事情(每個學生都覺得是老師給自己上課),本地老師助教化也會在10年以內出現(而因爲世界名師可以大規模的上課,學生不用再聽本地的水老師上課了)。

    另一點是世界發展的不均勻,美國等發達國家mooc普及率已經達到4~5%的水平,而中國常年使用mooc的人數應該只有20w人上下,即0.2%的水平,並且這種情況將長期存在,需要學生們和老師們的積極推廣;另一點是就中國來講也是發展不均勻的,上海、北京這些一線城市發展較快,而南京、西安等二線城市人數仍然不足。

    此外姬十三老師還給出了一些不錯的平臺:coursera,edx,學堂在線,udacity等。

    我說說我的想法吧:mooc或其他一些新式教育暫時看來只能是精通教育之前的一個教育,它所能培養的學生在能力上無法達到一個真正優秀的本科畢業生(如美國排名前50名校或中國985學校)的水平,此外它還缺乏團隊配合的那種洗禮,但是對於目前中國大陸落後的教育來講(大多數混日子的本科生)卻是一個真正的精英化教育,此外他對職場人士的再教育更是不二之選。它的優勢用姬十三的話來說有3點:1、一個新領域系統性入門課程;2、名校名師;3、多元文化交流。我對此感同身受,但又體會尚淺,

    再說說葉丙成老師的演講,他主要講了2個方面:1、怎樣辦教育;2、怎樣成才。

    關於怎樣辦教育,我深信他的熱情和努力,不斷試錯,堅韌不拔都能是教育改革的有效探索,功效自然極大,但對我這樣一個使用者來說,影響可能還不是很大。但是他的三個觀點對我頗有觸動,下面待我一一將來:

    1、不要做搜索引擎

    做科研,做題目不要在腦力裏想以前做過,然後就拿過來套公式和方法,不如每件事都當從頭開始做一樣,這樣不緊不慢不帶功利心的做事,創新才能產生,能力才能提高。而要養成這種思維和習慣,重要的一點就是跳出舒適區,敢於努力嘗試困難的東西。

    2、增強自己擅長的事

    雖然社會上強者如雲,但是一個人總有一點自己擅長的東西,這我已經從俞敏洪的演講中得到啓示,這次又從葉老師那裏得到認證,看來一定是一個公理了,不要樣樣都精通,而要在某一方面成爲專家,這是你在社會立足的資本。

    3、做一個豐富的人

    不要做一個除了學習啥都不懂的人,要想成爲一個有魅力的人,必須充滿熱情得熱愛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要把自己框死在一個界限裏面,這樣你的朋友纔多,你的思維才廣,人生纔有意義。我並不崇洋媚外,但西方人的生活態度確實值得東方人學習,他們生活豐富多彩,我認爲從我這個年齡開始意識並培養並不太晚,畢竟葉老師也是28歲出國纔開始改變。另一點好處是,豐富的人會有更優秀的朋友圈子,無論創業還是工作還是生活,這個優秀的朋友圈子都能令人受益良多。姜鑫老師就是個極好的例子:羅輯思維資深會員,有空還去錄音棚錄音,我也向往並追求這樣的生活,南京也是有這樣的生活的。
    
    最後談談我對一些學習mooc的同學和東大mooc小組的感受,姬十三談到在微博上一個初中小妹妹在字幕組做翻譯(神啊,我現在還聽不懂字幕),並且已經自學了10幾門課(歷史、宗教、經濟、代碼),說明現在95、00後的孩子擁有多麼好的機會,他們有能力改變下一個世代,這是振奮人心的時代。另一方面,即使是mooc也無法撼動人類的階級屬性:高智力者、高收入家庭、有理想者、名校者,通過mooc教育強者更強,而反之弱者即使有這樣的教育也是弱者更弱,原因有幾點:弱者周圍缺乏夥伴,弱者學習能力較低,弱者無法把握自己的方向,弱者堅持能力較低等等等等,所以姬十三也提到:下一個世代將是人類知識差距最大的世代,我或許可以通過新教育、終身教育有所進步,但相比那些10多歲的孩子自然會越來越大, 而大量無法跟上世代的人和我的差距自然也越來越大, 這是一個好事還是壞事呢?
    新事物有好必然就有壞,只要好大於壞就是好事。
    昨天認識的幾個同學都很優秀,但是感覺總的來說還是剛接觸mooc,低估了mooc的效果,東大的mooc小組需要一些更真心熱愛mooc,立志於終身學習的孩子呀。此外不嗯能夠對大一新生要求過高,他們還沒有體會到學習對人的重要性,也沒有一個完整的知識架構,所以非常期許他們的進步。
    注:上mooc要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專精一門,其他方面只需略有涉獵,這是mooc 的原則,有個明確的人生規劃對於我這樣的研究生是自然而然的事,但對於大一新生自然不可強求,這邊是我的想法。不寫了,只有完整上完一門mooc,纔有寫mooc的資格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