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餐幸福》2

       一餐幸福,這句話是我自創的,或許別人早已說過用過,只是我沒有讀到罷了。很喜歡這句話,短短四個字,表達了渴望,道出了滿足,流露着幸福。

       說實話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喫飯的頻率還是蠻高的,平日裏,除去週一到週五的中午Charles會在公司就餐外,其餘時候全家人都是一起在家喫飯。然而對此我好像依然不甚滿足,記得去年12月的一天,Charles請了一天假外出辦事,臨近中午時他打電話給我,說事件辦的順利,中午就可以回家了,我說你回家的話那我中午就可以不用回去啦,他說隨便你。掛了電話的當下我很是開心興奮,想着中午終於可以不用回去陪孩子了,可以好好的利用這個中午,享受一下一個人的自由,是爬個山呢?逛逛商場呢?還是追個劇呢?總之自由的感覺真好!不料這樣的快樂很快就消逝了,心裏有一個聲音在說,Charles難得中午能在家喫飯,如果回去,我們就可以一起喫午飯,一起下樓曬着暖陽散散步,多好!結果是我並沒有回去,爲此我耿耿於懷1周多,寫了一篇小散文詩《一餐思念》。https://www.jianshu.com/p/4aaec7bd6346

       元月3日,那天其實天氣很不好,大風,大雨,我原本可以打電話回家跟婆婆說中午不回來喫飯了,可心裏的另一個自己跳出來講話了,雖然下雨不方便騎自行車,不是還可以坐公交車回去嗎?等到推門進家,看到燈光下翠綠的堆成塔尖似的一盤韭菜時,心被溫暖得一個字都不想說,默默地流着淚。那天下午,我寫了一篇小短文《一餐幸福》。https://www.jianshu.com/p/906269aa9d1a

       元月25日,農曆大年初一,受疫情的影響,我們被迫從老家回來了,原本無比期待的團聚的幸福的美好假期,就這樣草草結束了,心中的不捨和惋惜難以言喻。可回來後,換了個角度一想,這不又是另一種美好的假期嘛,沒有了24小時待命的工作,終於把自己從工作中剝離開來,終於能夠完完全全的將身和心都放在家裏,與孩子們獨處,與愛人廝磨,多好!

       日子總算慢了下來,時光真的停滯了。

       每天早上我會第一個起牀,鍛鍊,做好早餐,8點準時喊孩子們起牀,待他們洗臉刷牙鍛鍊完畢,端上熱騰騰的餅。喫完早飯,老大洗碗洗襪,老二掃地,Charles拖地。9點全員進入學習狀態。12點半喫午飯,飯後自由活動一段時間,孩子們可以玩,可以看電視。下午2點老大學習,我帶老二午睡,Charles會利用這個空檔處理工作。午睡醒來,我們會一起做大饃包子,7點喫晚飯,8點學習,10點半前道晚安。三餐前每個人都要完成固定數量的跳繩,中餐和晚餐時我們會聽聽書,聊聊天,偶爾飯後也會給他們看一部電影。我們真的體驗了一回慢慢地過着每一個日子,仔細地過着每一個日子。

       3月16日,Charles和我復工了,規律而充實的假期也結束了。雖然剛過去幾天,可卻覺得好像過去很久了,回想每天一家人團坐於一桌,有食物,有歡笑,好不熱鬧。喜歡孩子們用欣喜的神情和驚訝的語調喊着菜名,然後酣暢地揮動着筷子,喜歡Charles和老大嘲笑我歷史不好時樂不可吱的樣子,喜歡老二默不作聲地開懷大喫時的賊樣,喜歡我們一起安靜地專注地聽着音頻。

       寫到這裏,我突然想起小的時候,那時的我最期望的日子就是農閒時分,老爸老媽不用沒日沒夜地在田裏幹活,早晨將醒時會聽到老媽在水塘邊與鄰居洗衣聊天,掀開鍋蓋一定會有一大鍋熱騰騰的紅豆粥,看着老爸臉上掛着神密的笑容,便會猜出他從集上帶回來的袋子裏有什麼好喫的。喜歡和老媽一起摘菜聊天,喜歡與老媽一起去菜園種菜澆水,喜歡看老媽燒菜,喜歡老媽默默刷鍋洗鍋的樣子,喜歡在下午時與老媽一起剝花生看電視,喜歡和老爸一起抓魚,喜歡和老爸一起修農具,喜歡和老爸一起看新聞聯播,喜歡聽老爸唱《在希望的田野上》,喜歡看他寫字……。而今想起這些記憶,依舊幸福滿滿。

       有時我在想,我們一直努力追求的幸福到底應該是什麼,看似好像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題設,可實際的社會環境好像都已經幫我們歸類好了重點內容。

       “幸福感”這個詞在最近的一兩年裏被教育家們多次提及,對於這個詞,我們都不陌生,可是很多時候卻忽略了它,總覺得這個詞好遠,又總是將它與追求和希望混合視之。

       “幸福感”其實是需要去感知的。我們都知道手劃破了的疼是什麼感覺,這種感覺只有一種,只是每個人的感知和承受程度有所不同,幸福也是如此。然而隨着人類智力情商的增長,我們感知幸福的能力似乎卻在一代一代的退化。從談論IQ到強調 EQ,再到重視AQ,我們越來越智慧,我們懂得了很多先進的教育理念,我們急不可待地實施着自己心中認定的正確的教育方法,我們比父輩們重視,認真和用心很多,可是好像也忙得忘了認真體味生活,忘了教孩子感知感知幸福。

       幸福其實並不遙遠,它是包裹我們心靈的一層“包衣”,它很質樸,質樸得隨時可以觸及。時下大家都愛用“治癒”這個詞,知道嗎?當你覺得被“治癒”時,實際是你的心正在與那層“包衣”交流。我們的“包衣”從來都在心的周圍默默守衛着,只是忙碌的心卻很少有時間能去注意它,去感受它。

       我們都知道幸福是一種感覺,但這種感覺是需要我們主動去感知,覺察和體驗的,這一點上它與快樂有很大的不同,快樂是一種愉悅的心情,快樂的獲得通常是因爲一件事情,更多時候它是一種被動的情感體驗,容易實現,但也會很快消逝,可見快樂的成本真心不低。相比之下,幸福感就普通廉價得多了,但卻又更加高級。

       想一想,我們通常是不是很少會說嬰兒笑得很幸福,而是說他們笑得很開心,看上去很快樂,我們自己在看到嬰兒可愛,快樂,歡樂的模樣時大多感受又是幸福呢?感知幸福的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也是需要後天的引導,磨練,識別和學習之後才能具備的,它應該是一種和說話,行走一樣重要的能力,應當存在於我們的生命中,影響我們整個人生。

       如果願意,讓我們靜下來想一想自己的幸福感知能力如何,再問問我們的孩子對這個詞有怎樣的理解,很好奇他們的答案會是怎樣?如果可以,請引導他們多去感知幸福。

       一直覺得“過日子”這個詞很美,雖只有三個字,可讀起來時卻有一種味道,味道里有樸實,有靦腆,有愉悅,有滿足,還有美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