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危言-----論中國的經濟大蕭條。

這裏主要討論一下我自己認爲可能發生的經濟大蕭條問題,由於本人不是學經濟學的,純屬自己個人意見,信不信由你。

隨便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blog.csdn.net/leotangcw/

談及這個問題,是因爲家裏近期要買房,而且就在我認爲經濟蕭條可能產生時間附近,但是由於父親固執的想要一套房子,我感覺只能花錢買這麼一次教訓。

作爲一個計算機專業畢業得學生,沒有深入研究過經濟原理,但是結合目前得情況,始終感覺中國得經濟大蕭條時期即將到來,時間大概是2008年前後,可能由於突發事件得影響而提前或延後。

雖然我從來沒有買股票,也沒有錢抄房,但是現在中國得當前經濟狀況和日本在1989年開始得經濟大蕭條時期前幾乎一摸一樣,也許還有人認爲政府會進行宏觀調控,但是政府得能力其實也很有限,它即不敢大肆放開手得調整(這可能導致大蕭條提前發生),又不能放任不管,而輕微得經濟調整目前看來完全無法改變經濟宏觀格局。

當前情況就像一個小孩吹泡泡,肥皂泡終究是肥皂泡,始終會爆,但是當前得政府又不敢讓他在08年前爆(如果在奧運發生前出現大蕭條,中國丟不起這個面子),只能把它越吹越大,但是這個泡吹得越大,破裂得時候就越慘痛,領導人估計也爲此而鬧心吧!

有得人認爲中國得情況和一前得日本和美國不同,始終要給自己找個理由來避免談及這個問題,其實我認爲,這個經濟大蕭條時期是不可避免得,任何一個大國成長過程中必然會經歷這個階段,經歷這個磨練中國才能成爲一個偉大得國家。

現在呆得華爲公司就我看來還沒有爲這個經濟危機階段做好實在得準備,也許是我一個小職員不知道公司上層操作,但是就目前得情況來看,公司還在高速的擴張,絲毫沒有爲這個真正的冬天買一副手套,瘋狂的召人和擴展業務,雖然公司的海外戰略可以爲渡過這個寒冬提供幫助,但是高層似乎更應該仔細的考慮這些因素和提前做些準備,比如縮小一些業務以及準備一些現金儲備。

感覺如果沒有大的利空的情況下,今年股市可能會突破5000點的,因此做一點短期投資還是可以的,但是在重要時間點(如年底等)一定要撤出資金,明年最好保留充足的資金或轉爲黃金等保值品,一旦經濟危機出現後,可以在低谷吸入房產等物質,等到經濟復甦時期就可以大賺一筆。

這裏有從網上搜的日本經濟大蕭條時期的一個前期情況概述,其實看一看就知道和現在我們的情況有多類似:

20世紀80年代末期日本“泡沫經濟”在1989年最後一天破滅時,它標誌着日本“增長奇蹟”及其20多年海外商業快速擴張的終結,轉而陷入一輪長達10年之久的經濟蕭條時期,這是自二戰以來日本遭遇時間最長的一次經濟蕭條。

一、日本泡沫經濟產生的原因

日本泡沫經濟形成於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1987——1989年是泡沫經濟的極盛時期。隨着1985年《廣場協議》的簽訂,日元開始急劇升值。1988年日元匯率升至1美元兌120日元,與1971年固定匯率制下的日元相比,升值了2倍。結果導致日本出口商品價格上漲,從而削弱了日本在全球貿易市場的競爭力,但政府所採取的一系列財政或金融的措施使國內需求大增。

1)由日元升值走向“擴大內需”。爲了減輕日元大幅升值對日本經濟的負面影響,避免與歐美國家之間的貿易摩擦,同時也迫於美國政府要求日元升值、開放市場、擴大內需及實現貿易平衡等方面的強大壓力,日本政府制定了以國家投資、私人投資和個人消費支出擴張爲引擎的內需型增長策略,從而在日本掀起了一輪大規模基礎設施與房地產建設的高潮。土地資源的匱乏直接導致了房地產投機熱,投資膨脹進一步推動金融市場的迅猛擴張。

2)國內經濟快速增長拉動“有效需求”膨脹。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日本經濟步入高速增長的快車道,增速名列發達國家榜首,在經濟一派繁榮的氛圍籠罩下,企業和消費者變得更爲自信、樂觀,投機變得更富激情、大膽,東京的房地產與股市一併上漲不止。

3)“流動性過剩”爲股市“火上澆油”。一向保守的日本直至20世紀70年代末期才緩慢展開金融自由化的進程。80年代中後期這一進程加快,1985年日本開始放開存款利率。隨着利率自由化以及金融業務管制的放鬆,金融市場規模急劇膨脹。過於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國內日元資金過剩,經濟過熱,形成了所謂的“流動性過剩”的格局,這爲日本股市泡沫埋下了重大隱患。

二、日本經濟泡沫的主要表現

1988——1989年,公司投資急劇膨脹。伴隨高股價,新股票發行的快速升值,當銀行在不動產方面尋找資金投向時,股票發行便成爲公司融資的一個重要來源。反過來,公司利用它們持有的不動產進行間接的股市投機,從而形成了不動產與股市雙重泡沫——房地產價格持續暴漲及日經225股價指數持續暴漲。

1)股價持續猛烈暴漲。1985年末,日經225股價指數收於13083點, 1989年末收於38916點,四年間日經225指數累計上漲197.45%1987年底,日本股票市值竟然佔到全球股市總市值的41.7%,並趕超了美國,成爲世界第一。1989年底股票總市值繼續膨脹至896萬億日元,佔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60%

年底

日經225股價指數

較上年末上漲(%

1984

11543

1985

13083

13.34

1986

18821

43.86

1987

21564

14.57

1988

30159

39.86

1989

38916

29.03

1990

23849

-63.18

2000

13785

20030428

7607

20年最低點

2006

17225

2)房地產價格持續暴漲。股市泡沫與房地產泡沫是日本泡沫經濟的兩大根本“支柱”。當日本股市泡沫一路凱歌高奏之時,日本房地產價格也正在瘋狂,不斷上漲。據日本不動產研究所的調查,日本6大主要城市的商業區地價指數,若以1955年爲100,到1965年則上漲超過了1000,到1988年則超過了10000,也就是說,日本城市房地產價格在33年間上漲了100倍,而同期名義國民生產總值上漲卻不足40倍,製造業工人的平均工資上漲不到20倍。1990年高峯期時,東京商業區的地價漲至1985年的2.7倍,住宅區地價則漲至1985年的2.3倍。與此同時,由於日元巨幅升值,也嚴重刺激了日本人海外收購與海外投資熱情。

1990年,隨着日本股市泡沫的率先破滅,日本房地產泡沫也隨之破滅。

三、泡沫經濟對日本的沉重打擊

19895月,政府緊縮其貨幣政策以抑制諸如房地產等資產價格的上漲。然而,更高的利率使股市螺旋向下。1990年底,東京股市已下跌了38%300萬億日元(摺合2.07萬億美元)股票市值瞬間消失,房地產價格從投機巔峯陡降下來,從而使日本經濟陷入了“泡沫經濟”破滅後的蕭條之中。

1)銀行業受到嚴重打擊。在日本股市泡沫與房地產泡沫形成過程中,銀行始終是充滿激情,並推波助瀾,且從中大爲受益。然而,雙泡沫破滅的同時,日本銀行業也遭受了滅頂之災的報復與打擊。股市暴跌,上市銀行再融資受阻;房地產泡沫破滅,不動產貸款成爲呆帳;企業效益徒降,銀行不良資產劇增。80年代的泡沫經濟直接爲90年代中期日本銀行赤字風暴與金融危機埋下了歷史隱患。

2)證券業出現空前蕭條。隨着股市泡沫的破滅,日經225指數一路直線下跌,幾乎毫無反抗之力。直到2000年底,當歐美股市及新興股市均紛紛上漲至歷史新高時,而日經225指數卻低收至13785點。與此同時,日本經濟也經歷了長達10年之久的持續蕭條。2003428日,日本股市更是跌至近20年來的最低點7607點。2006年底,當大多數歐美及新興股市再次刷新歷史新高時,日經股市才終於緩過氣來,便勉強收在了近五年來的新高點17225點,與歷史最高點38916點相比,卻相去甚遠,大致相差約21700點。

3)對企業與消費者的猛烈衝擊。虛假的繁榮背後,其實是由企業和消費者來承受這一切後果的。日本經濟泡沫的破滅,直接打擊了本國企業和居民的信心,投資信心嚴重受挫,企業不良資產增加,銀行不良貸款劇增,個人消費萎縮,經濟增長停滯甚至出現負增長,失業增加,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20世紀90年代,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實際年均增長率爲1.1%,而且就連這1.1%的增長也是日本政府累計10次動用財政手段刺激景氣(“景氣對策”總規模高達136萬億日元,接近日本GDP1/3)才勉強獲得的。由此可見,日本人要想再次見到80年代中後期平均5%的經濟增長已是十分困難的了。

 

歡迎大家和我交流Email:[email protecte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