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的反思

(一)回首網課:隔屏不隔愛

從沒有一堂“人與自然”的課堂,比親身經歷來得更爲震撼。晨窗下,我想着即將中考的學生,禁不住一次次對大自然肅然起敬,漸升騰起一種強烈的敬畏。

“2月10日”本爲開學的日子,卻變作“暫不開學”的提醒,這一提醒隨疫情而定,一拖就是三個月。期間,多次聽到家長詢問開學的聲音,與其說是詢問,不如說是徬徨中的呼喊;教育之於學生,尤其農村的學生,確是成長中最好的拯救。漫長的假日,有些學生不免頓陷茫然和無助,如飢似渴的讀書熱情及搏擊中考的昂揚鬥志,一下沒了方向。授課的老師們因勢利導,把成千上萬的學生齊刷刷地引向了空中課堂,學生們的課堂主陣地由教室移到家中、屏幕前。一場轟轟轟烈烈的線上教與學開始了,屏幕中學生真實學習的千姿百態也讓人"大開眼界”。

預想中我會爲每天盯屏改一百多本作業而忙碌不堪,誰料交作業的學生少而甚少,催交作業成了我的每日要務。七八個自律的學生堅持記筆記、交作業、課外閱讀等,雋秀的字體和鏗鏘有力的誦讀常令我感動不已,教育天空裏從不乏新的希望!但從不交作業的學生多如繁星,釘釘羣、微信羣中常常千呼萬喚也不見人影,又不免讓人充滿憂慮和不安。偶見一回復,趕緊追問作業,花樣藉口就出來了,沒有電腦和平板、手機卡頓、沒及時看到、沒下載釘釘等。

與學生交流和互動,由面對面轉換成一個網絡空間,從而讓文字變得如此重要而靈動。災難讓人深思,思考平日來不及思考的哲學和人生要義,思考苦難深重的民族和每一個人的命運都息息相關,思考一代代哲人志士的家國情懷,也思考個人的渺小和不息的奮鬥……文字的交流無聲無息,但能化爲反思、珍重、互助、合作的思想,在學生心間緩緩流淌,讓他們明白唯有努力奮鬥,才能讓給生活注入希望,讓未來繁花似錦。

空中微課堂像一朵朵璀璨的花兒次第開放,它以新穎而唯美的姿態吸引着莘莘學子。全區共享一堂課,學生共賞一篇文。作爲非授課老師,我按時提醒着孩子們聽課上課記筆記,運用釘釘家校本及時批作業,也會把我一時的靈感化爲一段一段的文字,及時地激勵學生,鼓舞學生。

透過屏幕改作業,看不見學生的音容笑貌,卻能猜想到他寫作業時凝思屏神、認真刻苦抑或草草上交、敷衍了事。喚起學生們的鬥志,成了每天要務。最有效的交流方式是什麼呢?無疑就是每日的作業批語。

隔屏的批語是架起師生心靈的彩虹橋,也是營養豐富的精神食糧,每天搭乘老師的殷殷期待,送達學生的心靈深處。哪怕只有幾個學生提交作業,我也會根據學生當天的表現,寫上幾句話,或鼓勵、或肯定、或批評、或提醒,適當的評語加深了師生的思想與情感的交流。在我的讚美和肯定中,他們勇做搏擊知識長空的雛鷹,背得愈來愈流暢,寫得愈來愈豐富。在我委婉的批評和指點中,他們認識了學習中的不足,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釘釘裏的評語是師生間無聲的交流,它如潺潺流水,緩緩澆灌着孩子們的心田。疫情過後,必定成爲學生心靈中的美好回憶,如水之柔,如火之暖……

(二)迴歸校園:而今邁步從頭越

千難萬阻中初三率先回歸了校園,生機再現、希望就在眼前。九下四個單元的新授課教學任務迫在眉捷,一週一單元,快如一遛小跑。自覺自律的孩子快馬加鞭,各項讀寫任務仍能當天出爐,榜樣帶頭中昂揚自信。網課中隨心所欲、貪玩成性的孩子仍是課堂中的老大難,網課後遺症延伸到課堂,眼神遊離的、停留在淺層閱讀的、趴桌睡覺的不勝枚舉。

面對這種兩極分化的課堂現象,我校教師羣策羣力,集體備課,及時制定合乎實情的新的教學計劃,溫故知新,精講多練,直奔中考。我校初三八個年級同步教學,現正展開逐冊文言文複習,之後將進入各文體的專題複習。

(三)“一模”反思:高樓萬丈平地起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校參加第一次聯片模擬考試的總人數460人,在十四校聯考的前一百名中,我校有十七名,其中語文最高分91分,均分56.7分。縱觀語文卷,基礎題失分過多,字詞掌握不夠紮實,尤其在趕新課的這段時間,七、八年級的課本沒來及觸及,因而古詩詞積累的部分得分可憐。令人欣喜的一點,近段爲同學們錄的一些微課,助力了對文本的解讀;凡涉及到的古詩詞煉字、斷句、標題的解析、重點詞語突破、豐富多彩的表達方式等題目,得分率明顯偏高。

今天聽了楊老師的命題原則和答題方法指導,受益匪淺,無比感激。同時,教研員敬愛的李老師高屋建瓴,給初三老師極大的士氣和鼓舞。接下來將以今天的會議精神指導我校初三教學,在短時間內提高效率,精益求精,助力學生們在中考的驛站展翅高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