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并非年复一年的变老,而是日复一日的焕然一新(四月总结)

️‍四月,被世界所爱,也爱这世界,

          将万事万物化为你的”增上缘“。

如果春耕秋收,那一年只能收获一季;

北方一年一熟,南方一年两熟,海南一年三熟。“人生的季节”则是由我们自己来决定。

近几年,我也从自己的一年三季,变成了一个月里经历春夏秋冬,完成一月一突破的迭代。

【我们并非在年复一年地变老,

而是在日复一日地焕然一新。】

四月某天觉的察功课是:

如果有一天,你死了。

​你望希你的墓碑上什刻么字你明说来。

​我的回答是:所界世被爱,也爱这世界。

​因为我在直一体验到无爱的件条,

​让我也渐渐爱的上了这个世界。

在我成长的“桃花源”中:

父母全然允许、朋友真诚秒懂

老师鼓励肯定、同学支持理解、

领导温暖有力、同事互助有爱

上级部门耐心指导、下级部门尊重高效

让我浸润在“爱与自由”中几十载,

迭代升级N个版本后,

成为了“今天”的自己。

每个人都是“爱的中转站”

比如我的one day ,早上醒来收到信息,伙伴已经帮我预约完运动。在可去可不去时(大部分我都是后者),因为已经帮我预约完,我就都去了。所以,心里一直很感谢呢!

上班路上收到某同学信息,记得我想转方向,告诉我有新的政策正好可以申报。

到单位发现,同事将茶水已经被泡好,地面也被拖干净透亮,前几天心里有一念闪过,想换个笔筒。没和任何人说过,发现桌子上就多了一个新笔筒。

去上级部门办事,不喜打扰别人的我,听到“不会就问我,我愿意教!”时才安心又踏实。所以,当下级部门问我时,我也会很耐心的告诉。

中午回去晚了,领导已经把饭给我取好,并盖上了衣服怕我吃凉。还把自己办公室的空调打热,毯子和枕头都放好,留门让我去暖暖的午睡[爱心]。

……

当我们接收到他人的善意,自然会把这种善意传递。所以,每一个人言行举止都是一场“蝴蝶效应”不知道传递到谁?会柔软了谁?

我也对纪伯伦的那句“在工作中爱了生命”有了新的理解。之前一直觉得只有与喜欢的事合一的工作才会体验到,现在发现,与内容无关,在过程中体验到“爱”,自然会“爱上生命”。

每一个当下的“品质”,

就是此生的生命品质。

生命是每一个“片刻”品质的累积,

在每一个“当下”去“做”、去“完成”,

让自己舒服自在的成长!

你的生命终将“抵达”[胜利]

其实,我从小就没想过工作,毕业后工作是因为,我觉得人生没有过“工作”和“同事”是不完美的,为了人生的完整,带着一份好奇心,开启了体验之旅。所以,我在今年梳理发现:都是在完全不同的城市(国家)、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工作性质、不同的工作内容、不同的体制、不同的圈层……体验还在继续,看山海美景是一种旅行,而这,是另一种“人生的旅行”。

如“生命的卧底”一样,在“正规军”的身份下,一直在“不入戏”的每个阶段都平行做着另一个层面内在或外在的体验。我既为下棋的人,也同时分身为棋盘上不同的棋子。所“在”并非所“是”。只有自己知道在下一盘怎样的棋。最终,带着所有的这些生命体验和觉悟,去做真正的归心之事。

曾经一直寻求平行状态的合一,四月把这困惑已久的点也突破了✌️

1每一次与外界的交互,都化为学习与成长的机缘,在道上验证,是事上实践。

2大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忘掉”学习,回归如实如是的生活。

3局内人里的局外人,无用之用的秘密项目。

1)破解“孪生素数猜想”关键一步的北大张益唐,是迫于生计在餐馆做会计时,私下做着最高级的数学研究。

2)爱因斯坦的第一份正经工作是在专利局当助理鉴定员,但是他私下在研究物理学。

3)将中国科幻小说升级为世界级水平的《三体》是刘慈欣在电厂上班时创作的。

正是这种疏离感和孤持感,

才会激发出创意和灵感,

才会保持清醒心无挂碍。

将所遇之人、所处之境、所在之地都化为每个当下的“增上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