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生門下的人性

  今天看完了《羅生門》,實際上剩下的章節都表達了羅生門的主題:各人各執其詞,你很難看清事情的真相,又或許從沒看清過。

比如《秋山圖》章節說的煙客翁把黃一峯的隱藏畫作——《秋山圖》誇的天上有、地上無,孰不知自己看的是贗品,多年後見了真作竟覺得這幅圖無特別出彩的地方。

  最吸引我的還是這本書後面關於作者芥川龍之介的生平描述,我才知道原來太宰治是他的頭號迷弟,怪不得兩人雖然在敘事方面一個更貼近生活,一個更爲幻想,寫作情緒和表達的價值觀卻高度一致。

  他這一生並不長,短短三十五年藝術造詣卻極高,而他以自殺了結此生更是把他的作品推到了日本文學的頂峯。日本文學中最爲人熟知的寫法是對死亡的描寫,硬要把死亡這件事昇華到唯美的程度。網上有熱評說:“芥川龍之介和川端康成的自殺都是原生家庭的因素造成的,就像‘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線之隔’,作家內心都基本敏感細膩。”又或許是日本本身民族有自殺情結,他的作品才如此備受推崇,這是一種“維特效應”,就像是情緒上的流感,這也是一種價值觀導向:“有意識的了斷自己比無意識的延續更高級。”

 

  人生不過一行芥川龍之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