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師的角度看,一名優秀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 1 2 3

1

上學的時候,我的成績是分層次變化的。

小學成績還可以,算是比較優秀。初中的時候,學習的積極性比以前高了,但成績反而不如小學的時候,高中又不如初中。

好在我是那種雖然不是特聰明,但是比較用功的學生,所以最後也考上了大學,畢業後當了老師。

自己上學的時候,除了小學,其他學段雖然不是特別優秀的學生,但參加工作以後,也接觸了很多優秀的學生。我們學校是縣裏的重點中學,這兩年自己又教了一個實驗班的學生,這些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都是班裏甚至各個學校裏的佼佼者,從他們的身上我看到了很多優秀學生所具備的一些素質。

兒子這次考完試,與班主任老師交流後對我說:

老師讓我問問你的高中學生有哪些好的學習習慣。

我說:平時我叨叨的都是一些好的習慣啊,你也沒有聽啊,我現在再給你講講?

兒子說:你還是寫寫吧!

好吧,我就根據我所教的優秀學生的一些特點進行了如下總結。

2

一名優秀的學生,

首先應該是積極主動、特別自律,做事都有自己的計劃。

有計劃,就有目標與方向,能清楚地知道每節課、每天自己要做什麼,然後按照計劃有條不紊的去完成。

目標有了,就會產生動力與效率,知道自己必須解決的問題,不拖延,按時完成,因爲明天還會有明天的計劃與目標。即使當時完不成,也會自己找時間解決,這樣計劃與積極主動就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這個過程沒人會去監督,全靠自己,那就是自律,越自律越強大。長此以往,就會在這種有計劃性的學習中產生一種成就感,學習的主動性越來越高,學習能力也就越來越強。

其次,是善於思考,動手、動腦能力都特別強。

我們說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過程,積極主動不僅是時間上的主動,還有思考問題上的主動。

素質教育要求學生不能是被動式而是主動式的學習,老師要改變以前那種填鴨式的教學,要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歸納問題的答案。

現在的高考命題已經不是靠死記硬背就能得高分了,而是一些創新性、實踐性的題目,特別是考查學生思維能力的題已經佔了大部分,再靠背背、練練就能拿高分已經不可能。

所以,善於動腦、獨立思考問題的學生就會脫穎而出,成爲學習上的引領者,將來到了大學、社會上也會表現的出類拔萃,我們現在的社會向創新型社會發展,需要就是有創造力的人才。

再次,就是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有好的學習習慣。

我們說,小學、初中、高中三個階段都有自己的關鍵要求。小學階段,主要是培養學習習慣,初中主要是培養學習興趣,高中主要是提高能力。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學的時候,就養成了一個好的學習習慣,那麼到了初中、高中就不用再在這些方面下功夫去教導了,主要是調動興趣、提高能力就行了。

3

那麼,學習應該有哪些好的習慣呢?

除了上面講的積極主動、有計劃、善於思考之外,在具體的學習環節上,還應該具備這些素質:學前有預習,學中注意聽講,學後及時總結複習。

每節課前能計劃出時間進行預習,瞭解要學習的內容是什麼,哪些自己明白了,哪些還沒有明白,作好標記,上課的時候注意聽老師講解,這樣纔會有的放矢。

在老師講課過程中,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不能長時間走神。同時善於記筆記,這個筆記不是什麼都記,而是有選擇的去記。記得有個學生說,她有一次借一名尖子生的筆記看,發現人家記得筆記都是書上沒有而是老師補充的重點,自己記得都是課本上的,終於明白自己與優秀學生的差距在哪裏了。

學後有總結複習,這點也很重要,心理學上有一個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清楚的表述了記憶遺忘規律是先快後慢,也就是第一天學的東西,如果不及時複習,第二天大部分就已經忘記了,在沒有忘記之前就及時複習,就會事半功倍,否則就是事倍功半。

在平時的學習中,除了這些素質之外,作爲一名優秀學生還需要在平時積累一些好的習慣。

一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著名的前蘇聯教育家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曾經說過,解決孩子學習困難的途徑沒有別的,就是閱讀。現在各科的考試,對文字的閱讀量要求都在提高,如果一個孩子,沒有海量閱讀,閱讀量與速度達不到一定程度,會影響各科的學習。

現在的語文高考試題,只有兩種題型,一種是閱讀,一種是閱讀,而這兩類都需要平時閱讀的積累。英語也是兩種題型,閱讀與寫作,如果連自己的國語文章都不閱讀,更別提英語了。

文科類的如歷史、政治也都需要閱讀理解能力,連理科類數學、物理等也有閱讀理解後纔會做的題,可見閱讀的重要性。

二是,有開闊的視野。

一個優秀的學生,絕不是隻掌握課堂上那點知識,而是有着開闊的視野,卓遠的見識。這種見識,需要父母的引導,更需要自己的意識與行動。

報紙、新聞、各種雜誌、論壇、旅遊……看似無用的活動,都在無形中培養着一種能力,開拓着學生的視野。

在上一級的實驗班,經常舉行辯論會、課堂演講,學生自己準備,自己組織,自己當主持人。有兩個學生還一路闖關斬將,講到了市裏,代表全縣參加辯論,取得了很好的名次。這樣會影響學習嗎?看似在時間上是少了學習的時間,但是在準備辯論的過程中,自己接觸了大量的課外知識,翻閱了很多的資料,實際上讓自己的知識更加豐富。實踐證明,在成績上不但沒有受到影響,反而還進步了。

三是,高尚的品質。

我們說: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一個優秀的學生,應該具備高尚的品質。否則,學歷越高,技術越強,對社會的危害就會越大。

所以,我們看一個學生是否優秀,絕不是隻看他的成績,還要看他的品德。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必定是心地善良、樂於助人、關心集體、心懷社會、熱愛國家的人。只有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有着關愛、熱愛之心,纔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奉獻社會,幫助他人,報效祖國,纔會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一個國家的未來,就擔負在這些未來的青少年身上,怎麼讓自己成爲一個優秀的學生,怎麼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和學生,需要自己、家長與老師學校的不斷努力,相信有志者事竟成,也相信我們的祖國會越來越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