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论很重要------请停止无效努力

2019年正值状态down到谷底的时候,试图寻找各种机会和方法想要来摆脱困境,偶然一次机会刷到这本书,因为之前也听说过“圈外同学”和孙圈圈这个名字,接着看到这本书的评价还不错,就买来读一下(电子书和纸质书相比较,还是更喜欢纸质书的实在感),企图给自己一些启发。想法是好的,由于各种事情和拖延症,这本书是在19年年末才拿起来翻了几页,剩下的是这个特殊时期在家读完的。这本书说不上对我有多大的震撼的效果或我如醍醐灌顶般的明白了职场或人生,但是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感觉很实用,这也许也符合圈圈老师的初衷---这本书或许不会让你鸡血满满,精神倍增,但是却极具实操性。

首先,为什么会注意“方法论”这个曾经看似枯燥无用的东西呢,是一次和朋友去上口才培训的启发。因为是陪朋友一起去的,当然是被拉到洗脑的试听课中去了,近一个小时的课程中,培训师声情并茂地用理论方法结合实际场景让大家练习在人前说话发表,在此之前狂妄地认为自己说话表达这方面不是很差,只是缺乏逻辑(真的是很狂妄哈)。。。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实际的场景是自己已经几年前就掌握的,但是有很多心理学和理论方法的知识之前根本没有听过,像是发现新大陆一样。所以当朋友问我感觉怎么样的时候,一点点对已知的“套路”的不屑和对未知“新大陆”的好奇的冲击,使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如鲠在喉。接触了新的事物之后,才知道自己是多么无知。反思过后,重新认识了方法论,没有理论指导的行为,终是凭感觉来解决表面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会拿着本书来读的一个背景。当然,不能过度“迷信”方法论,毕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接下来具体归纳总结一下读后感,是分享也是反刍,与君共勉。

首先,作者孙圈圈老师曾任全球顶级咨询管理公司咨询总监,现在在创业中,同时也是作家,有自己的公众号,所以书中大量是以咨询行业为例的。这本书18万字,分为7大模块,分别从发觉天赋控制情绪,提升学习思考沟通能力,选择平台进行讲解。接下来我会从每一章的主题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书的开始是一个有30道题的小测试,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用“同意”、“不同意”进行作答,结果低于20分的强烈推荐看此书。20--28分之间的,其中一些章节会有所收获。28分以上的可能会和作者有很多共同话题。我就是那个20分以下的(苦笑),所以更吸引我去看这本书到底在讲什么了。7章内容,作者很贴心的在每一节结束的时候都有“精彩提炼”和“后续练习”以帮助我们抓住内容的重点和进行实操的指导。同时书中也有可爱字体的结构插画,缓解了读工具书的枯燥。

接着,我们一起把这本书做一个“分解”。

第一章  人人都有天赋——如何快速找到你的天赋优势

1.你没钱,真的不是因为你不努力,关键是找到正确的定位

我们时常困惑于工资少,但其实是我们对企业创造的价值决定了我们的income,公司不会做慈善,你不做事还给你高薪。所以想要高收入,那就想办法增加自己对公司创造的价值。如何增加价值呢,书中给到了一个模型—冰山模型。个人能够创造出的价值,离不开三大要素:第一,知识和技能(冰山上露出海面可见的部分)。第二,能力(冰山中部不会轻易看到的部分)。第三,天赋(深藏在冰山底部的部分)。当然除了这个三个内在要素还有出身,选择,运气这些外部因素。以上去除不可变的因素,个人选择的定位可以分为五种类型:投机型,知识型,技能型,能力型,天赋型。从投入的精力、回报的高低、没回回报的风险、可替代性来评估,可以发现最优的连个选择是提升力能,不断认识自己,发觉自己的天赋。

我们很多人没有采取最优选择,是因为提升能力和发掘天赋是比较漫长和投入较高的类型。每天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压力,有很多人往往耐不住“寂寞”,投入一点就想要马上得到回报来寻找短暂的快乐和安慰,是的,我们是需要在前进的路上需要安慰,但是请慎重,要看清楚那些事还未成熟的“果实”。

2.努力,到底是不是天赋,大部分人对天赋都理解错误

说到天赋,之前的理解是一部分人与生俱来的能力。读完这一节后发现自己的理解完全错误。天赋其实只是潜力。书中提到莫扎特的音乐天赋,14岁的他在教堂听到一首很难的经文歌演唱后就可以全部默写出来。大家都认为他很有音乐天赋,殊不知在此之前他已经有3500小时的练习,他的父亲也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将全部精力用在培养莫扎特身上。是不是有点冲击我们以前的理解。不过他还是有一定的音乐潜力的,我们平常人如果练习3500小时未必可以达到莫扎特的程度。所以,天赋指的是某种天生的特性,让一个人可以在同样起点的情况下,比一般人更加快速成长。天赋不是部分人的能力,而是所有人的潜力。天赋其实分为能力天赋和意愿天赋。从能力天赋来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力,比如逻辑性强,记忆力强,对数字敏感等。从意愿天赋来看,意愿天赋由,性格、动机、价值观来决定,这些我们每个人也都具备。当然,有了潜力之后我们需要正确的刻意练习,将它转换为我们的能力,运用到正确的地方,莫学仲永浪费天赋泯然众人矣。

3.别再挥霍你的天赋了,要找到发掘天赋的方法

这一节实践偏多,我没有实际去分析自己,所以感悟不是很多,暂就将精彩提炼部分做以摘录。

1).天赋包括能力天赋和意愿天赋,所以真正的天赋是让你感觉自己更强大的东西。

2).天赋有四个特:自我效能,本能,成长/专注,满足。

3).探索天赋的三个方法:写日记记录内在感受;问自己有关自我效能,本能,成长/专注,满足的问题;问别人关于自己的特质。

4).将弥补劣势的时间重新分配到最大化你的天赋上面,才能事半功倍。具体方法:思考停止、合作、替代,这个三个可能性。

5).刻意练习是为了掌握某种能力,有意识地付出努力,投入到某项活动中。刻意练习要符合四大特征:在学习区(舒适区和恐慌区中间)学习、大量重复、持续或得有效反馈、专注。

第二章  学习如何学习——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我们如何可以持续而快乐地做一件事情?是因为喜欢、擅长、有价值。所以学习应该也找到这三个点,我们才能学下去。书中提到如何快乐持续学习的四点方法是:按需学习、调整心态、提升元认知策略、正确犯错。同时,就学习而言,我们的学习“T”字形的,即在一个领域精通就可以,其他大多数的领域,我们学习的重点是在于了解及建立跨领域之间的联系。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一直被追赶着多学东西,多学技能,可是为什么每次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有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其实也许并不是因为我们读的“书”少,而是我们掌握的只是零散化,导致我们信息饥渴症及信息过载。把我们的掌握的知识形成结构体系很重要,在知识体系中寻找解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总结知识体系,填充结构,做到良性循环,才能让我们不再感到饥渴,处理问题游刃有余。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应包括:有知识框架、有知识内容、内容之间有联系。学习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价值观,三者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我们在运用知识体系解决与问题的过程中,经过不断优化完善体系,进而将知识转换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拥有越多的能力,就会接触处理更多的问题,从而也会更准确的形成自己对事物的判断,即价值观。

学习不是我们在上学时理解的学习,而是更有方法和目的,顺应我们的意愿自然发生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获得想要的工作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同时也逐步形成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和认知。


第三章  构建思维能力——让烦恼变成真正有效的思考

1.处理问题的关键在于看清问题的本质,挖掘问题背后真正的成因。方向对了,前进的速度才快。

2.结构化思维很重要,时刻培养且价值度高的能力,也是我们解决问题快准的关键。

3.独立思考本质上是一种批判性的思维,但我们常常很难做到,因为这种思维是反直觉的、思考的结果令人沮丧的、而且我们的教育并未这种培养这一思维。

4.在培养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时候,我们还应当注意:多审视自己的第一反应,不要轻易相信下意识的判断;多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筛选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也要和独立思考的人相处。


第四章  提升沟通能力——如何成为高段位沟通者

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领导突然问我们关于某些事情的看法,有点措手不及,语无伦次,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那接下来可以用结构化思维来试试组织语言,使我们的表达更加流畅表达。

1.想主题 :迅速找到一个视角,并在第一句话就抛出,省去那些肤浅的客套话,直奔主题,引起听者的注意和兴趣。 

2.搭架子 :这些”架子工具“可以选:时间架(过去,现在,将来;首先,然后,最后;研发,试产,投产等)、空间架(北京,上海,广州;面试,入职,培训,转正;头,腹,腿,脚等)、三脚架(即三方面维度,如语法,逻辑,修辞;子女,妻子,父母等)等。以上三种架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结构,还有很多架子就需要我们多听多看去慢慢积累了。

3.填素材 :素材需要数据、事实、故事来填充。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填充素材的时候,不要把整个主题割裂,即本次的话题素材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和其他素材有一个自然的衔接过渡,使整个主题完整被呈现。

运用结构化思维来临场讲话,或者运用到和客户发邮件中,可以让我们的表达更加清晰有条理,也能让听者更加明白我们的想法,小伙伴们不妨下一次就运用起来,逐步练习,逐步提升沟通能力吧。

不过,以上结构化思维的表达不宜用在和朋友闲聊中,闲聊是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分对错、发表观点。关于如何闲聊,这本书大致讲述了要控制说话的长度和节奏、适时表达认同、如何表达不认同、与对方感同身受。个人觉得,在任何沟通交流中,想要有一个happy ending,在坚持自己的原则的基础上,都需要我们换角度去感同身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时,为了得到他们的认同或赞美,我们也不能吝啬我们的掌声。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字六月寒,说话之前要先过脑子,不要口无遮拦说出一些伤害别人的话,然后再说“你看,我这个人就是直”等不成熟的借口,这样伤人伤己。

第五章  选择合适平台——借助平台成就不可替代的自己

不是谁都可以乘上“永不沉没”的快艇,我们需要有一定的可被“利用”的价值。所以本章主要讲了如何增加自己的价值、如何抓住机会登上这艘快艇。

关于何如增加自己的价值,首先很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并且在此基础上给自己的职业发展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职业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规划像是茫茫大海中的一站灯塔,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付诸实际行动中,我们需要注意职业规划的三个要素:价值规划、扬长避短、关注外部。其中还有一个规划工具:个人商业画布(如图)。

在认识自己,给自己做规划之后,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去年比较热的一个词“斜杠青年”,即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现在的年轻人迫于现实的压力也好,着迷于多彩的生活也罢,已经不满足于”专一职业“这种无聊的生活方式,开始选择了做斜杠青年,身兼数职。书中讲到了如何选择副业,其中几句话比较触动,一起分享一下。

1.似乎所有人对现在的工作都不满意,而且即便转行或跳槽,还会继续不满。因为我们很难找到完美职业,所以在三大职业诉求(愉悦、成就、金钱)中总有一个诉求无法满足,那个不能满足的缺憾便是我们痛苦的根源。

2.我们很难找到一份工作,可以满足你对事业的全部幻想,就像你很难找到一个另一半,可以满足你对异性的全部幻想一样。

3.享受不是兴趣,愿意付出才是;任何事情,接触皮毛的时候都不要谈兴趣;兴趣也不是爱好,而是热情的根源。

4.当我们选择主业、副业、爱好的时候,选那些诉求互补的,而不是诉求重合的,否则只能让你的缺憾倍增。

关于如何抓住机会,书中讲到了平台的类型和选择平台的方法,及外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适应这些变化,及时调整自己。这些内容比较专业细化,不能够用我只言片语进行概括总结,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读一下原文。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择对了事半功倍,选择错了事倍功半。在一本书中读到过,作者说如果当时有人给他一点指引,他至少可以节省10年走到今天的位置。不说10年,就是5年,对于一个普通的职场人来说,何等重要,如果做好规划、站对平台,那他的职业发展又会是什么样的一番美景呢。很多人大学毕业就会盲目的开始投简历找工作,没有一个相对可行的规划,盲选一个平台,在职场中被摩擦。幸运的人抗住了,站起来再战斗,不幸的人再也站不起来了,选择逃避职业、行业、城市甚至职场。也不是说要求大学毕业马上就能明白这些事情,但是越早明白越好,亦或在经历试错2,3年后,应该要给自己一个相对明确的规划,在日后的发展中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把自己放到更适合自己的平台中去淬炼自己,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六章  破除思维定式——哪些思维方式会终身阻碍你

小时候,我们读书的时候,经常会被灌输各种思想,从小背书说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加之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下,很难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逐渐形成了不加思考地坚信很多看似很有道理的“至理名言”。但是,这些至理名言背后的本质,我们是否看清了呢?

我们常说“努力了就一定有结果有成绩”,实际上努力和成绩之间,绝不是一个线性关系。稍加努力就可以达到60分,但是到80分就需要成倍努力,到90分则更甚。这并非是60分的人聪明,而是人生就是这样的。下面这幅图可以说明为什么人生就是这样的。投入越多,产出的“风险”越大。到达第二阶段之后,如果你不继续努力投入,产出就会大打折扣,缓慢增长甚至下降。就如我们爬山一样,大多数人都可以轻松爬到山脚上,而继续往上爬到山腰的时候开始会出汗,这时候有的人就会“望顶止步”,再继续往上爬显然会更辛苦,流更多的汗,而且会气喘嘘嘘,但是有的人还是坚持爬到了山顶。达到每个阶段付出的辛苦不同,就性价比来看,爬到山脚是首选,既可以满足努力爬山的愿望,又可以不费太大的力气。但是,每个阶段的风景是不同的,和你一起欣赏风景,呼吸山顶新鲜空气的人数也不一样。那么如何降低风险有维持较高的性价比呢,书中给出了三个方法:有所取舍、掌握方法、调节情绪

2020有种“瑞雪兆丰年”的赶脚哈,年初有点不顺利,不过相信我们大中国一定会迅速回血,再创佳绩!毕竟我们也非常配合乖乖待在家里为社会主义做贡献(长肉)了呢。假期一延再延,放假的我们是不是稍有“我爱工作,工作使我快乐”的想法呢。上班的时候想要放假,现在真的放长假了,却又想念工作,为什么呢?是因为工作不一定都是痛苦,生活也不一定都是快乐吧。我们在面试中也经常会被问到如何平衡生活和工作之间的关系,觉得工作时间长了就没有时间生活和享受了,其实这是基于我们的理解:“工作=付出=痛苦;生活=享受=快乐”,但是真的是这样吗,认真想一下,结果不言而喻。所以我们需要抛开这个错误的思维定式,给生活和工作以正确的打开方式。

关于思维定式,还有我们常说的“贴标签”,不知道大家内心是否会有觉得:处女座吹毛求疵;开车差的一定是女司机;内向的人不适合做销售等看法,这其实是我们基于自己的经验给一类人贴标签进行分类,形成一种固定看法的行为,即“刻板印象”。但是,这些标签都正确吗?显然不一定正确,这可能是我们的一种偏见。看看《傲慢与偏见》你就知道偏见有多可怕了。书里给出了贴标签的原因、影响、对策。看图大概就能知道什么意思,所以给大家留一点自我思考的空间吧。

第七章  回归真实自己——善用情绪,才能掌控人生

情商,并非我们大多数人理解的会说话、人脉广、懂世故,而是,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从而能够利用情绪信息来指导决策和行为的一种能力(维基百科的定义)。所以,真正情商高的人,应该是能够聆听情绪传递的信息,利用该情绪进行决策,但不会被情绪所控制,深陷其中。

我们每天都会有很多情绪产生,但是不要被这些情绪“误导”和控制,而是学会控制它,利用它会使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做出正确的行为。同时,情绪不需要压抑住,而是要认清这些情绪背后的真正信息,正确引导它。对待他人的情绪,我们也需要做到换位思考,去感知它,把握对方真正的意思,运用正确的方法应对它,达到双方共赢的结果。


关于上进

成因:从小教育的薰陶、社会环境的压力、励志故事的催化

危害:对情绪和心态有负面影响、错误的自我认知、失去过程的快乐、牺牲长远发展换取短期进步

对策:放低自己、关注内在动机、不求效率高速度快、放弃抗拒或长久努力而得不到的东西

是不是读到上面的文字,会觉得这本书不让我们上进了呢?哈哈,不是的,上进是个好东西,但是不能太上进哦!古语“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上进的我们是没有错误的。我们要分析的是不能盲目上进、过激上进,否则“内耗”太大。

关于性格缺陷

1.那些知道自己无法战胜天性、所以想一些其他措施弥补、避免跟天性正面对抗的热,才能坚持到最后。

2.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只有放弃旧的、过时的观念和习惯,才能度过危机,顺利进入人生的下个阶段。

3.25岁到30岁,使我们认清自己、发挥优势、弥补劣势的最佳时机。


写到这里终于长舒一口气,这是写读后感以来最长的一篇,终于写完了。以上是对这本书肤浅的理解,其实这本书在2月就读完了,在写读后感的时候又草草读了一遍,有些地方理解的不是很到位。在日后需要待在实践中慢慢咀嚼消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