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系統方法論的一些心得與體會--轉載

影響我一生的一門課程,向大家推薦

學習系統方法論的一些心得與體會


        進入博士階段以來,開設了一些課程,有的乏善可陳,有的卻精彩異常,甚至還有的給我留下了烙印般的記憶,成爲影響我整個研學過程,甚至我的一生的一個啓迪。經過這些日子的系統方法論這門課程的學習,現在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回首自己這幾年的研學之路,感覺頗多坎坷,經過了很多的彎路,一些或大或小的曲曲折折經常讓我在求學和科研的過程中頭痛不已。

        本科時的漫不經心、三天打漁兩天篩網的學習經歷使得自己的根基不牢,現今甚爲痛心,那時候自己也不明白該怎麼學習、學習的重點在哪裏;進入碩研階段,整天就在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地胡亂琢磨各種東西,感覺有一些懵懵懂懂的收穫,但說不清楚是什麼,那時候總覺得自己好像少了些什麼,找不到順利學習研究的方向。當時的認識是,學習的核心就是學會快速學習,提升自己在規定的時間內達到對規定的一個陌生領域的規定的掌握程度,我還將其自定義爲“自學度”,但發現自己的自學度不高,費時不少,收效不大,總覺得什麼地方不對勁;讀博以來,我就經常問自己,給自己的定位是什麼,自己想達到什麼樣的高度,如何把自己的科研任務又快又好地完成,如何去協調各方面的關係,利用好自己的時間等待諸如此類的問題,可以說這個時候自己開始萌發一些樸素的系統觀念了。

      等到一上這門課程,我眼前豁然開朗,心中異常激動:這不就是我以前經常在想的問題的答案嗎?原來就在這裏,這不就是指導我們科研學習的哲學嗎!是的,以前想問題基本只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很少考慮整個大的系統,缺乏整體觀念,至於綜合、價值、全系統的觀念則更爲模糊。這可能也是我以前迷茫的原因吧,走路時一直盯着腳下的小小的坑坑窪窪,很少擡頭向前看看,更別提仰望天空,環顧一下身處的這個大環境了。

      這門課程給我的感覺如同久旱逢甘露,太及時太有必要了。經過這段時間導師的用心細緻又生動活潑的由淺入深的講解,心中的好多疑團都消失了,以前的那種在黑夜中摸索前行的感覺在漸漸消褪。方向是很重要的,沒有方向就很難前行,以前的研究感覺自己蒙着雙眼拉着別人的手在蹣跚,也許就是沒有方向,看不到遠方的目標。

      這門課程的最大收穫就是自己開始有了方法論的指導了,系統觀念也開始慢慢形成。其實大家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系統思想,但是不成系統,不很明確。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我的系統的概念在深化,實質上多少年來人們一直在探究的一個觀念就是,整體地看問題,應該從問題的多方面去認識它。從哲學的層次看這些觀念,就是唯物辯證法。強調對立統一地來研究和看待所研究的問題。圍繞着對立統一這個基礎,系統方法論就是:還原論與整體論相結合;還原論與整體論相結合;局部描述與整體描述相結合;確定性描述與不確定性描述相結合;系統分析與系統綜合相結合。系統的思想要求我們在科研和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掌握這一哲學層面的問題,從而可以指導相應的學習和研究工作。

    學習系統工程或者系統科學,必須樹立整體、綜合、價值和全過程觀念,這是一個核心所在。對於我們工科的學生而言,霍爾方法論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習內容,用這個方法論指導自己的學習研究和論文寫作,就會有很明確的指向。
    就我自己而言,自己博研階段的主要任務可以進行如下劃分:課程學習、科研任務、畢業論文、自學提高等四個方面,這些都可以運用霍爾方法論進行分解細化,其中導師已經細緻地對論文撰寫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大家經歷的一般過程大概是相似的,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大致相同。課程學習是一個基礎,早有安排的,不必過多考慮,隨進度用心完成就是。科研任務和自學提高兩個方面需要進行認真的分析的,每個人的側重點和需求都是不同的,這個需要自己進行嚴格的分析和論證,提出適合自己的確實可行的方案。
   
        自己比較感興趣的還有顧基發的WSR方法論,這個方法從物理、事理、人理三個層面進行了探討,很有中國或者是東方的特色,大家可以去看看。就我而言,給自己的目標就是,要在這幾年的博研學習科研過程中,逐漸成爲一個懂物理、明事理、通人理的人。我們現在好多人,往往是懂物理,稍明事理,很不通人理,社會是人的羣體,有人就有人理,就有事理,這兩個方面我們都是不可迴避的,別說什麼這是庸俗的哲學,不是那回事的。

    我們現階段涉及較多的就是入門方面的東西了,比如說,瞭解自己所在項目和研究方向的國內外研究動態,對專業知識的進一步的深化等等。需要提出的是,以前的學習,一般需要預先在肚子裏存儲下足夠的知識,必要時,就從海量的信息中提取所需的部分。這種學習方式造就了很多“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大才子。但是,到了信息領域大大超出“四書五經”的新時期,預先無目的的吞下海量信息的學習方式就有些不合時宜了。比方說,我們到了大型的圖書城,往往有一種不知所措的感覺。舊有的學習方式需要變更以適應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目的明確的去學習,即先知道要學什麼,然後有目的的去尋找答案,這種方式看上去更加有效率。這種及時學習的方式就要求我們一定要有方法論的指導,否則如同盲人騎瞎馬,海量的信息會將你淹沒的,使你不知所以然。

        學習這門課程,最忌盲從和教條,應該從自己的需求出發形成自己的系統方法論,比如說北航十四系的學生都知道的可靠性工程及維修工程不就是把幾個美國人把系統工程很好的運用於可靠性與維修領域而形成的獨立的學科嗎?大家能從中看出斧鑿的痕跡嗎?這樣的運用纔是貫徹了系統工程的精髓,纔是運用系統工程的最高境界,而不是整天談論一大堆的系統工程的拗口的專業名詞,說着要整體、要全過程,要綜合集成云云但遇到問題卻不知所以。
     
        學習這門課程,就要形成一個習慣,習慣用這種思想去考慮和分析事情,無論是工程項目還是日常瑣事,道在哪裏?道在混沌,道在針芥。沒有尋根問底的習慣,就不會找到事物的本質;沒有獨立思考的習慣,就會在探索中失去方向;沒有精益求精的習慣,就不會做出盡善盡美的設計;沒有爲他人着想的習慣,就不能與他人精誠合作,沒有合作,哪裏有創新?這些習慣無時無刻不在日常生活中體現,也無時無刻不左右着你的處世爲人。同樣,他們也左右着你在創新之路上是否能走得更遠。
我們現在總在提的熱點就是創新,欣賞某位老教授說的話,如果說習慣是人的左手,那麼能力就是人的右手,擁有兩隻手,人才能創新。我們應該擁有一些四種能力:獲取新知的能力;工程實踐的能力;發現問題與分析問題的能力;交流溝通與合作的能力。獲取新知與工程實踐是基礎;發現與分析問題是關鍵;與他人交流合作溝通是手段。只有將這4種能力協調的運用起來,才能抓住機會,走向成功。這些能力的自我養成中都可用系統方法論對自己進行指導。
     
        習慣在於培養,只要從身邊小事情做起,持之以恆,久而久之,便養成了習慣。時間再長,習慣成爲氣質,氣質成爲修養。將好習慣積累下來,加上你的能力,你就接近了成功。
希望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使自己能夠養成以整體的、系統的、全過程的觀點去看問題、想問題和解決問題,希望以此所有同學共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