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 決戰電子書

新出臺的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規劃再一次強調“自主創新”。漢王科技正是“自主創新”的一家典型企業,它的規模不大,卻擁有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漢字手寫識別技術,在國內手寫輸入和漢字識別領域佔有70%以上的市場份額。圍繞模式識別這一核心技術,漢王還推出了漢王筆、名片通、繪圖板、電子書、人臉識別等多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漢王走出了一條怎樣的創新路?新推出的電子書,又將給漢王帶來怎樣的商機與活力?本報總編輯孫定與漢王科技董事長劉迎建進行了深入交流。

要做世界500強

漢王的目標是用10~15年時間,爭取每年的增長速度都能翻一番,直到進入世界500強。要想成爲世界500強,我們就必須找到一個大的產業機會,在一個足夠大的領域內成爲NO.1,這個領域就是電子書。

孫定: 今年一季度已經結束了,漢王整體經營情況如何?是否也受到了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

劉迎建: 我們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很小。今年第一季度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大約50%,雖然增長率很高,但是並沒有實現我們今年翻一番的增長目標,壓力還是很大的。從業務上來看,漢王傳統產品的業務整體下降,新興的電子書等業務上升很快。電子書、人臉識別、繪圖板等新興業務在漢王的業務份額已經超過50%,超過了傳統業務。

我們做了4年的人臉識別業務剛剛開始發力,3月份的業績已經佔到漢王總業務的1/10。去年10月新推出的電子書,第一個月就賣出了5000多套。在今年年初的CeBIT展會上,英國一家客戶當時就訂購了3萬套電子書,美國一家醫院也訂購了上萬套用於門禁考勤的“人臉通”產品。

孫定: 我知道你們的電子書研發了4年多。這麼多年堅持下來不容易,漢王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嗎?

劉迎建: 這是漢王的企業使命,或者說願景。漢王的目標是用10~15年時間,爭取每年的增長速度都能翻一番,直到進入世界500強。要想成爲世界500強,我們就必須找到一個大的產業機會,在一個足夠大的領域內成爲NO.1。看看現在的IT產業,漢王做電腦沒戲,做手機也沒戲,做網站的話,還得依賴風險投資。再三思考以後,我們決定從文字的數字化入手。

我覺得,數字化應該包括影、像、聲、文4個方面。“影”有電腦、DVD、VCD,“像”有數碼相機,“聲”的數字化有MP3等,而“文”是惟一沒有數字化的內容,這一領域存在着巨大的產業機會。此前的三四年,漢王一直在市場上尋找機會,當Eink電子墨水技術取得突破後,我們覺得電子書產業突破的機會來了。電子書的應用至少有四大方向: 消費類閱讀; 實現無紙化辦公; 教育行業應用,比如高校裏的圖書閱讀; 像Blackberry那樣,具備通訊功能。

當然,技術突破之後的第二個問題就是營銷突破。電子書的營銷和推廣可謂是大手筆,3月份我們就投放了600多萬元的廣告,4月份的廣告預算是700萬元,漢王從來沒有這麼幹過,我很興奮。除了Eink之外,電子書的其他技術全是漢王自己的,包括其中的嵌入式芯片。跟在其他企業後面,永遠賺不了錢,漢王的目標就是勇爭第一。在電子書領域,漢王就是國內的第一名,擁有核心技術的漢王可以從源頭做起,耐心去做。
電子書突擊


作爲中國第一個做電子書的企業,我們必然面臨着政策環境、市場環境都不夠成熟的現實挑戰,尤其是對於知識產權保護的挑戰。我一直有一個理念,那就是要讓創造價值的人得到回報,我們也會在保護版權上做更多的工作。

孫定: 從電子書的世界格局來看,目前主要的玩家就是亞馬遜和漢王,截至2008年底,亞馬遜的Kindle已經賣出了40萬套。雖然SONY的電子書賣到了第三代,但是市場卻並不好。這麼好的市場形勢,漢王的電子書準備怎樣突破?

劉迎建: 我們今年提出了一個口號,“2009漢王突擊”,我們將一半以上的研發力量,大約100多人的團隊投入在電子書的研發上。技術出身的漢王有一支很強的核心技術團隊,也在OCR、語音合成、人臉識別以及嵌入式上,建立了較高的技術門檻,憑藉這些技術優勢,漢王是有可能打造世界第一的競爭力的。

電子書肯定也要走“硬件+服務”的盈利模式。現在,中國互聯網上可供下載的電子書有1萬本左右,主要是一些已經過了版權保護期的經典書籍。我們內置在電子書裏的電子書籍有500本左右。與亞馬遜能夠提供二三十萬本電子書的下載相比,我們落後了很多,但是這個事情不能着急。作爲中國第一個做電子書的企業,我們必然面臨着政策環境、市場環境都不夠成熟的現實挑戰,尤其是對於知識產權保護的挑戰。

孫定: 知識產權的保護是一個大問題,漢王在圖書版權保護上採取了哪些手段?

劉迎建: 這個問題也是漢王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中國圖書出版業一年的產值達到600億元,而中國電影一年的產值才20多億元。這麼大的產業,如果知識產權方面出了問題,就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波及面非常廣,所以我們一定要謹慎。我們採取了各種方法,比如一本書採用一個加密,這本書從這裏讀取之後,別人就不能再讀了。我一直有一個理念,那就是要讓創造價值的人得到回報,我們也會在保護版權上做更多的工作。

總體而言,美國的圖書數字化進程要比中國快很多。我兒子在美國讀書,他告訴我說,Google上可以搜到很多資料,包括很多美國曆史典籍、書籍等,讀者在互聯網上就可以點擊當前頁、前一頁、後一頁等進行翻看。我們最近也在和新聞出版總署以及一些出版社談論圖書的數字化事情,他們很明確地表示,首先要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給創造價值的人一定的回報。在這一基本點上,我們和他們的理念是一致的。
技術創新是根本


漢王要做一家以智能交互技術爲核心的創新IT企業,並且圍繞原始創新來做,比如語音識別、機器翻譯、智能機器人等。漢王做手寫做了20年,我們不怕研發週期長,只要選對了目標,一旦技術成熟,就能夠做大做強。

孫定: 漢王的創新之路走了很多年,總結起來看,漢王創新的成功之處在哪裏?比較不成功的又在哪些方面?

劉迎建: 我覺得最關鍵的一句話就是,創造一個收入大於產出的產業機會,這個產業機會一定要選準。有的領域太大了,企業很難通過滾動發展形成規模; 有的領域又太小了,產出遲遲收不回來。

雖然漢王一直有國家“八五”、“九五”、“863”、自然科學基金等重點項目的支持,但是,單靠國家支持並不能產生一個成功的企業。一般的產品研發週期是18個月,週期更長的工程就是比較大的項目。漢王每年都會有一些重點研發的項目,依重要程度分爲一號工程、二號工程、三號工程等,有些工程會不斷進入下一年的研發重點,持續投入。

漢王要做一家以智能交互技術爲核心的創新IT企業,並且圍繞原始創新來做,比如文字識別、機器翻譯、智能機器人等技術創新。漢王做手寫做了20年,我們不怕研發週期長,只要選對了目標,一旦技術成熟,就能夠做大做強。比如機器翻譯上,我們也在摸索一些新的方法。人的理解方式與機器是完全不一樣的,人們日常所講的話中,80~90%都是重複的,所以人的很多理解都來自於歷史經驗的積累。計算機是不是也可以通過信息比對的方式,找到對一句話最準確的翻譯呢?我相信,漢王有一個很大的優勢,我們是國內做模式識別最好的企業,也是世界上做文字識別最好的企業之一。我們識別的範圍包括聯機、印刷體、人臉、指紋等多個種類,不管誰來跟我們競爭,我們有好幾塊業務,他們只有一塊,我們的優勢很明顯。

孫定: 我知道漢王一直有上市的打算,那麼,如果上市了,漢王將用募集來的資金做哪些事情呢?

劉迎建: 去年7月我們就已經通過了上市首發申請,募集資金的用途也都以報告的形式交上去了。按照計劃,我們第一想做的事情就是電子書,要把它的規模做大,大約要6000多萬元。其他像多文種識別、繪圖板、全國營銷平臺綜合體系建設等5個項目,也是我們上市後要重點投入的方向。

還有一個方向就是工廠。如今,很多歐美企業基本放棄了製造,將製造包給其他國家,而日韓企業沒有放棄製造,我覺得中國也不應該放棄製造。最近,我們也有很多產品的全部環節都打上了漢王的烙印,涵蓋了工業設計、採購、生產製造、銷售等每個環節。我們就是要把整個產業鏈打通,公司上市後最大的投入也是在製造工廠這一塊,我們要購置最先進的設備,積極招攬各行各業的人才。
採訪手記

爲了夢想 雄心勃勃


這個世界不是缺乏夢想,而是缺乏敢做夢的人。劉迎建就是這樣一個敢做夢的人。

劉迎建有過27年的軍旅生涯,當通信兵的時候迷上了識別技術。1985年,他開發出國內第一個聯機手寫漢字識別系統,並在1987年被中科院自動化所破格錄取爲博士研究生。1995年,劉迎建開始擔任自動化研究所文字識別工程中心主任,直到今天。1998年,他創建了漢王科技。

軍旅生涯的磨礪,讓劉迎建身上多了幾分天不怕地不怕的豪氣; 技術出身的背景,讓他和漢王科技堅持了自主創新的方向; 作爲一家企業的領導人,他又被迫關注產品的市場空間和企業的盈利空間。

有人覺得他有些“狂”。早在2002年,他就對媒體說過這樣的話,“只有大市場才能造就大企業,漢王成立以來,一直苦於沒有找到一個產業把自己做大做強,現在,這個重大戰機終於來了。”

他所說的重大戰機,就是漢王於2000年開始開發的智能電話,共四大系列16種型號,融入了漢王的手寫輸入技術,可以用來打電話、發短信,還有大容量的電子名片。然而,這個耗巨資打造的產品卻遭遇了“滑鐵盧”: 隨着手機和小靈通的快速普及,消費者始終沒有養成用固話來書寫短信的習慣。

這一役,漢王虧損了數億元。

如今,同樣被漢王科技寄予“做大做強”厚望的電子書已經上市半年多,劉迎建也開始繼續描述他的夢想。他說,要用10~15年的時間,帶領漢王實現成爲世界500強企業的目標,從現在開始,每年漢王都要實現翻番地增長,一直“翻”到世界500強。

這一次,有美國亞馬遜推出的Kindle閱讀器的成功做榜樣,漢王的電子書能否成就劉迎建的夢想?惟有時間能夠做出回答
CIO感悟

有所爲,有所不爲

十幾年來,漢王所有的創新一直圍繞着模式識別這個核心競爭力,專注於手寫、語音、OCR、生物特徵等識別技術的研究和推廣。至今,漢王系列識別產品和技術解決方案仍然佔據着國內70%以上的市場份額,多普達、諾基亞等各種手機的手寫輸入,也幾乎都是漢王技術授權的。劉迎建認爲,延長老產品的生命週期,就能保證公司的現金流,剩下的資源再去集中做新產品的開發,老產品和新產品的比例基本保持在6∶4。

在新領域的選擇上,劉迎建也有自己的五個法則: 非主業不做; 非長線不做; 不能有不可戰勝的對手; 沒有合適的空間不做; 要符合漢王的根本利益。“永爭第一”一直是漢王的企業文化,所以,如果一個領域已經有先進入者,並且這些先進入者力量很強大,漢王的原則就是絕不進入。

這些篩選原則,也正是劉迎建所謂的“聚焦核心、計劃生育”的發展策略。他認爲,漢王的主體產品線不能超過兩個,戰略產品線不能超過一個。否則,孩子多了容易分散精力,也不能夠做到集中投入。有一年,漢王做了43個新產品,最後才成功兩個,成功率很低。2008年,漢王做了6個新產品,卻一下子成功了3個。“這就是計劃生育的效果”,劉迎建說。
-- 計算機世界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