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網絡編程——網絡基礎(簡單概述)

網絡設計模式(分爲兩種)

  • C/S架構:C、S分別代表client和server,這類設計要開發客戶端服務器,協議採用自定義,常見的C/S架構有QQ登入,LOL等,必須要下載客戶端的應用,他們的特點是數據提前緩存。
  • B/S架構:web/server 不需要裝軟件,瀏覽器作爲客戶端,協議是http,動態加載

OSI七層模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 物理層:定義物理設備的標準,如網線的接口類型、光纖的接口類型、各種傳輸介質的傳輸速率等

  • 數據鏈路層:定義瞭如何讓格式化數據以進行傳輸,以及如何讓控制對物理介質的訪 問。這一層通常還提供錯誤檢測和糾正,以確保數據的可靠傳輸。

  • 網絡層:在位於不同地理位置的網絡中的兩個主機系統之間提供連接和路徑選擇。(相當於是把一個快遞從福建送到北京,但是不負責發到具體哪家)

  • 傳輸層:定義了一些傳輸數據的協議和端口號(WWW端口80等),比如TCP、UDP。主要是將從下層接收的數據進行分段和傳輸,到達目的地址後 再進行重組。常常把這一層數據叫做段。(相當於是把快遞具體送到哪家哪戶)

  • 會話層:通過傳輸層(端口號:傳輸端口與接收端口)建立數據傳輸的通路。主要在你的系統之間發起會話或者接受會話請求(設備之間需要互相認識可以是IP也可以是MAC或者是 主機名)。

  • 表示層:可確保一個系統的應用層所發送的信息可以被另一個系統的應用層讀取。 例如,PC程序與另一臺計算機進行通信,其中一臺計算機使用擴展二一十進制交換碼 (EBCDIC),而另一臺則使用美國信息交換標準碼(ASCII)來表示相同的字符。如有必要, 表示層會通過使用一種通格式來實現多種數據格式之間的轉換。

  • 應用層:是最靠近用戶的OSI層。這一層爲用戶的應用程序(例如電子郵件、文件傳輸 和終端仿真)提供網絡服務。

注意:每一條消息發送出去都會被應用層(FIP協議)、傳輸層(TCP協議)、網絡層(IP協議)、網絡接口層(以太網協議)包住纔會送到指定用戶那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