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点点|《且听风吟》之“小读者对村上的喜欢和不喜欢”

前段时间,为探索村上春树写作风格的源头,我翻开了收藏夹里的《且听风吟》,但却生气地几度放下此书,平复了心情,才把它读完。

早就听说《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的第一部作品,获得日本有名的纯文学杂志《群像》设立的“新人奖”,成为了作者的成名作,同时,开局的成功让这位爵士乐酒吧老板走上了写作之路。

但事实上,稍微深入了解一下就会知道,村上春树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戏剧专业,能才思泉涌般地写出独具风格的作品,与他不俗的“出身”不无关系。

(碎碎念:那又怎么样,我更酸了。早稻田大学、戏剧专业、酒吧老板、写作、获奖、bala……bala……)

与《且听风吟》不同的是,在莫言2012年获得诺贝尔奖时,我第一次听说村上春树,并读了他的《挪威的森林》,当时并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感受,只是被里面男女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拓宽视野,以及被这位日本作者“丧气”的笔调所触动。

重提对村上春树作品的兴趣,是《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本书仅仅是题目便引发了我的共鸣,从而令我对作者的思想做出更深入的探究。

读完《且听风吟》之后,真的很喜欢这里的风景描写,但相反的,却不喜欢女性人物描写。

作者对女性的描写中总有一种近乎冷酷的真实和偏见,在读《挪威的森林》时就发现了作者的这种写作习惯,读完《且听风吟》之后才发现原来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明明是一个美好且可怜的女子,在作者的笔触下,却如灰白色调般灰暗,同书中对男性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

比如这段,“我”和女生解除误会后,再次相约见面时的描写

我在门口的对面把车刹住,熄掉引擎,点燃一支烟。被雨淋得黑乎乎的门柱,看上去活像荒野中矗立的两块墓石。YWCA寒碜凄然的建筑物旁边,建起了一座崭新然而廉价的出租楼宇,天台上竖着巨幅的电冰箱广告板,一个身扎围裙的三十岁光景的女子向前倾着身子,尽管看起来十足患有贫血症,但仍然喜不自胜地打开冰箱门,里边的贮藏品也因此得以窥见。

但是在写风景时却又让人不得不爱,与国内“鸳鸯蝴蝶派”的神秘写法不同,作者的文字从不粘腻难懂,让人喜欢又倍觉简单清爽,没有弯弯绕绕

这样的句子在文章中随处可见


好久没有感觉出夏日的气息了。海潮的清香,遥远的汽笛,女孩肌体的感触,洗发水的柠檬味儿,傍晚的和风,缥缈的憧憬,以及夏日的梦境……


街市细细长长,细长得叫人可怜,从海边往山前伸展开去。溪流,网球场,高尔夫球场,鳞次栉比的房屋,绵绵不断的围墙,几家还算漂亮的餐馆、服装店,古旧的图书馆,夜来香姿影婆娑的草地,有猴栏的公园——城市总是这副面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