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物竞天择,而不是进化论?

【笔者正在成长,欢迎关注,我们一起努力】

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过“进化论”与“物竞天择”这两个名词,甚至有些朋友会把这两个名词画等号。今天,笔者向大家阐述一下个人看法,个人存量有限,难免产生片面言论,欢迎和平讨论。

笔者最初接触“进化论”一词,是在初中时代,生物课上讲,达尔文进化论是当今生物学领域核心之一。课本上一幅“古猿——尼安德特人——智人”的人类演变图,让我们察觉到了“进化论”的奥妙。

候鸟为迁徙进化出强有力的翅膀,箭毒蛙为生存进化出致命的毒素,章鱼为自保进化出墨囊;当时得出结论,生物都是在向有利于其生存的方向发展。

但是,后来,又有许多例子,用事实在反驳这条结论。

肉食鸡为了被吃而长的又快又肥?香蕉为了被吃而进行三倍体无性繁殖?我们不禁思考,这些生物“进化”的目的是用来被另外一个生物体“使用”的吗。

诚然存在,一些生物为了自身延续,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可使用的价值。

比如虫媒花类的植物,为一些昆虫提供了美味的花蜜,依靠这些昆虫换来花粉的传播效率,增强自身繁殖机率;

比如依靠麦芽蚁庇护的蚜虫,蚜虫啃食植物产生麦芽糖,麦芽蚁定期向蚜虫索要麦芽糖,蚜虫用麦芽糖换来的是麦芽蚁对自己的庇护,减少被其他生物捕食的可能性,提高生存机率。

但是,类似于肉食鸡、香蕉,这种进化对他们自身来说好像并没有“向着有利于其生存的方向发展”。将肉食鸡、人工香蕉放在大自然中,或许不出几代,这个细分物种就消失了,不能适应环境,

在之后,通过THE ORIGIN OF SPECIES认识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一次词,仅在该书中出现了两次,“物竞天择”及其类似表述在书中被反复论证。

脱离环境或限定条件,谈论任何理论都是无稽之谈。

何谓物?何谓天?何谓适者?

物、天、适者,构成比较性生态,在限定范围“天”内,“物”满足必要条件,即可成为“适者”,从而生存。

在肉食鸡举例中,肉食鸡为“物”,人类为其搭建生存环境和生存规则为“天”。长的又快又肥的鸡被选为培育下一代的“适者”,瘦小、生长速度缓慢的个体被处理掉。肉食鸡成为“适者”是基于人类搭建的生态体系,脱离这层限制肉食鸡几乎无法存活。

既然物、天、适者,构成比较性生态,那么物、天、适者的身份在不同体系中随时可变。

贴合大家实际生活的例子,职场中,一个人可能既是一个上司、又是一个下属,在不同身份之间轮换,那么面对不同环境,自己可能是规则的制定者,也可能只能成为“为了活下去被迫遵守规则”的一批人。

这并不是进化,而是适应性选择。


一切都是为了让主体能更好的存活,当主体面临生存危机时,会选择性“优化”其生态下的附属体。

公司作为一个在其他环境中的“物”,可能为了自保,而以“天”的身份裁掉部分公司内的员工;公司中不同事业部的上司又以“天”的身份,裁掉部分“无关紧要”的员工。

雄鹰断喙也是同样的道理。

有些物体的“淘汰”,其主体可能是无意识的。

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有过剪头发、剪指甲等经历,头发、指甲都是人体的一部分,但是我们并不会因为正常剪发、剪指甲而悲伤。“人”作为主体,去除这些东西时其实无意识的,我们并不会因为考虑这些部分曾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一定程度的去除,反而能提高主体的可延续性。


综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进化论”的完整阐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用“比较性生态”的方式,以更加严谨的思维解释了生物甚至是生态的演化,“进化论”仅仅是便于我们理解“物竞天择”的临时跳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