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擺脫我們內心的焦慮和不安?這是《馬丁·伊登》的答案

如果你對自己的生活感到迷茫,不如去看一看《馬丁·伊登》。

它絕對會給你的生活重重一擊,讓你看到人的意志力有多麼強大,一個平凡之人亦能通過自己的不斷練習逆天改命。

01

主人公馬丁·伊登出身於貧苦之家,從小就開始幹活,二十一歲時仍然是個窮水手。一次機緣巧合,馬丁遇見了出生上流社會的白富美女神露絲。

在露絲家,馬丁接觸到了上流社會陌生的世界,馬丁感到這個世界和自己所處的現實生活完全不同。

他曾經在書中看到過這樣光豔美麗的世界,那裏的人們舉止落落大方、行爲溫和有禮,每個人的精神境界極高,討論的都是美與真理。

他曾以爲這隻存在於書本,他對這個世界既驚奇又驚訝,所以心生了無限的嚮往,他想要融進這個世界。

一開始,露絲是馬丁的引路人,因爲馬丁說話時經常會有語法問題,馬丁便一邊在露絲的指導下,一邊學習語法書。

除了工作和與露絲相處的時間,他把所有時間都花在了汲取知識當中,大量地閱讀、去圖書館借閱書籍、學習多種科目的知識。

02

隨着兩人相處時間不斷增多,他們相愛了。出於對露絲的熱愛、多年社會底層打磨的經歷和花費在學習、閱讀上的功夫,馬丁萌發出了熱烈的創作慾望――他想要依靠寫作爲生,爲露絲贏得名聲,進入上層社會。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他每天只睡五個小時,其餘時間全部用來寫作、閱讀,他嘗試創作各種文體:散文、詩歌、故事等。

他把自己的稿件投給雜誌,卻不斷地收到退稿。雖然他嚮往得到露絲家庭階層的人的理解與尊重,但他的作品主要反映的是底層階級生活的現實。

他閱讀了大量雜誌上已經發表的文章,不能理解爲什麼別人的平庸之作能夠發表,而自己有思想深度、水平高明的作品卻不能被認可。

後來他發現那些發表的作品大多有一個固定的套路:一個完美的大結局。爲了獲得基本的生存,他留部分時間按照這種套路創作了大量作品。其餘時間,他依然創作自己風格的作品,描寫真正有思想的東西。

他寄出去的稿子在多家編輯手中打了一圈,卻沒有收到半點回信。被退回的稿件堆滿成山,不過他從沒想過放棄。

03

他的意志力非常堅定。他小時候和人打架,從來沒有認輸過。

他有一個對手,每次見面打架,旁邊圍着一羣喫瓜小孩。兩人始終沒有分出勝負。有一天,對手突然銷聲匿跡。十一年後,兩人偶然相遇,他們很有默契地約定當晚決一勝負。

兩個人都帶着自己的幫手在約定的時刻見面。本以爲是一場羣毆,最後變成了兩個人的鏖戰。

周圍的幫手不敢插手,他們看出了兩人決鬥的恨絕。

他們原本以爲只是尋常的打架鬥毆,卻發現兩個人的眼神寫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狠心。

這場架,打了很久,直到衆人聽見咔嚓的一聲,馬丁的右臂斷了一根骨頭。

對手沒有停歇,拳頭似雨點般打過來,馬丁的隊友想要幫忙,不過被馬丁阻止了。

不知道過去了多久,直到馬丁雙眼已經看不清對手,只能看到一個模糊的影子在他面前倒下,他纔開始停手。十一年之後,他終於贏了。

所以這次也一樣,馬丁對自己說:“我能夠打敗對手,也一定能打敗編輯,即使需要兩個十一年也在所不惜。

04

馬丁瘋狂地學習和創作,那種勁頭比高三學子的毅力有過之而無不及。

他曾經四十個小時米粒未進的創作,不過退回的稿件依然堆成了小山。他有時候窮到買不起郵票,就把自己的衣服和自行車什麼的抵押掉。他賒了一圈的賬,房租、食物、打印機費用,直到再也不能賒賬。

生活逐漸有了轉機,他的某些文章終於可以發表了。

可是拖欠稿費,或者有些雜誌坑蒙拐騙、藉故不給稿費,他的日子依舊過得緊巴巴的,他的外套和自行車在當鋪來來回回,不過他還是從來沒有想過放棄。

馬丁寫作最大的動力來源於露絲,雖然兩人相愛了,但露絲卻一直並不支持他進行寫作謀生。在她的階級觀念裏面,只有成爲像他父親那樣的律師,擁有那樣的職業纔是值得尊敬的。

那時候馬丁不被所有人認可,他的家人、朋友、愛人無一不勸導他尋找一份真正的工作。

05

因爲一場誤會,露絲和馬丁分手了。心灰意冷的馬丁情場失意,卻意外作品大火,風靡全國,身價飆升。

那些昔日看不起他的上層社會的人、那些曾無視他的家人朋友們、甚至連和他分手的露絲都重新找上了門。

馬丁不斷被人邀請出席各種場合。

曾經對他趾高氣揚的人,不敢在他面前說話,姿態低下。曾經看不起他的人,如今卻對他尊敬有加。

一切僅僅是因爲他成名了,但讓他成名的恰恰是他們不屑的從前的思想、從前的精神、從前的作品。

馬丁看清了人們這種醜陋的嘴臉,想到他曾經嚮往的上流階層的社會,不過是一羣擁有着階級偏見、階級價值、階級思想的人羣,漸漸對生活失去了樂趣,最後葬身深海。

06

看到馬丁對一切不再感興趣,而且察覺自己已經病入膏肓,對生活絕望,最後墜入深海中,寂靜死去,失去一切感官與意識。

恍惚之中,我竟然也產生了“生亦何歡,死亦何懼”的痛苦。

生活是一把尖銳的刺刀,基底是無窮無盡的苦痛與悲涼。時而崩潰,時而氣憤,時而荒唐。

人的一生,不知會面臨多少次的崩潰、失意與迷茫。

正如菲茨傑拉德所說:我必須在“努力無用”和“務必奮鬥”這兩種感覺間保持平衡,明明相信失敗在所難免,卻又決心非“成功”不可。

但我覺得這本書給人的啓迪遠大於此,很大程度上馬丁個人的奮鬥史就是作者傑克·倫敦本人的自傳。

他的經歷本身就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只有真正的勤奮、奮鬥才能擺脫內心的焦慮與不安。

正因如此,所有生命和生活要有大勇,即使披荊斬棘,亦不負生死,不負此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