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这是一个 “非主流” 成为 “主流” 的时代? 什么是主流与非主流?

什么是主流与非主流?

各位90后00后的朋友,当你点开朋友圈或是QQ空间时,是否常常看到这样的内容?

朋友A:(一个关于爱情看起来又很伤感的句子)

朋友B:(左手持烟右手托酒杯的照片)配文:呵呵,生活。

朋友C:(一张看起来很颓废的自拍)配文:也就如此了吧。

朋友D:(呈现一种朋克气质的街头深夜摆拍)配文:搞起。

朋友E:(一句关于生活的毒鸡汤)

朋友F:(一首小众伤感歌曲的分享)

。。。。。。

这种氛围,充满了后现代的忧伤和沮丧。


倘若在十年前,你可能付之一笑,然后在评论区打出 “fzl” 三个字母。而如今,你断然不会再把这类内容当作“非主流”。你会发现,曾经的“非主流”不再显得格格不入,反而慢慢变成了朋友圈的常态,成为了“主流”。现在,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开始在网络上,在生活中表达自己的颓废和沮丧。

直到一张来自1993年的照片突然在网络上爆火,这种现象有了一个名称,叫做“丧文化”。

我们不妨分析这些朋友圈内容的共性,不难发现这些内容具有这么几个特点:

1.以博取关注为目的去发布动态(发出来的东西就是拿来给人看的,如果不是博取关注,又何必去发呢?)。 2.情感基调多为沮丧、颓废、迷惘等等。 3.流露出对自我的否定,和对世界失去信心。 4.故作一种黑色幽默式的自嘲,以揶揄的姿态,心照不宣的和其他人一起“丧”。

由此可见,我们并不是因为“丧”而“丧”,而是通过发布这样“丧”的内容来博取他人的关注,找寻自我的价值。所以,我不同意把“丧”看作一种文化,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当代青年普遍得的一种“精神空虚症”。所以当代青年精神的空虚,才是“丧文化”盛行的根本原因。而朋友圈越来越丧的这些内容,也只是精神空虚症的一种表现,归根结底也只是为了寻求慰藉,填满空虚。

我这里所说的“空虚”,主要强调的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匮乏,没有寄托。

看似精神的空虚对实际工作学习生活并无太大的影响,但可怕之处在于,长期的精神空虚容易造成一个人三观的扭曲。

举个例子:曾经学生时代朦胧的爱情被视为最美好的情愫,无数的音乐影视作品都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当两颗年少的灵魂交织在一起时,就像一张朦胧的画卷,像一首绝美的诗篇。而现在,初、高中生搞对象的越来越多,却没有周杰伦歌词中“而我早已分不清,你是友情还是错过的爱情”那样温情,转而成为了一种“为了找对象而找对象”的令人匪夷所思的怪异形式。两个人未曾有过心的沟通与交流,却乐此不疲地扮演着情侣的角色——QQ上的早晚安、送奶茶和情人节的鲜花、说着暧昧的话......为了找对象而找对象,一切的一切都流于形式,这种肤浅的陪伴,竟然成为了许多学生的追求。我想并不是学生们变得肤浅了,而是价值观念悄然发生转变。他们渴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寻求慰藉,排遣空虚感。

本文中提到的“主流”,我把它引申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反之“非主流”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

所以对于当代青年而言,这,是一个“非主流” 成为 “主流” 的时代!

当代青年,是精神空虚的一代人。


为什么“非主流”成为了“主流”?

这个问题可以改成——为什么当代青年人的精神空虚?

这是一个很深刻的问题,下面我详细谈谈我的看法。

原因一、迷失的自我

有人说,当代青年是没有信仰的一代人。事实的确如此。

那么什么是信仰呢?

我认为,“信仰”就是做人的根基。所谓做人的根基,则是我们活着的意义。现代人虽然有意识的去寻找自己活着的意义,但却难以得到答案。

其实,在过去,人的生命往往与某些更“高大”的精神相连,这种连结是人们精神的寄托,人们为之奋斗以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高大的精神支柱,可能是宗教也可能是爱国。正如我们的上一代,他们也曾经从“为建设祖国做贡献”中找到生命意义的依托。

可是现如今,一切“高大“的精神听起来都那么陌生,甚至在我们的生活里慢慢消失。此时,我们只能通过自身的意志来找寻活着的意义。

但我们自身的意志,某种程度上也是不存在的。我们看似享有为自身做选择的自由,实质上,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这套价值体系限定着什么才是有价值的事物。而在我们身处的体系下,金钱与权力的价值地位,无疑是最高的。没有人能够生存在体系之外,所以我们必须遵循它的规则。而在这种情况下,所谓自由的选择其实并不存在。因而,通过自我的选择才能彰显的“我”的意志,以及对“我”存在的认同感,也就无从建立。

没有了做人的根基,就缺乏精神上的依托,青年人也变得更加空虚。

实际上,我们身处的价值体系中,已经给出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具体方案。比如,好好学习,考一个好的大学,用知识改变命运;再比如,努力工作,力求上进,赚更多的钱。然而我们在服从这些安排之外,仍渴望一种自我意志的表达。这是我们作为人本质的人性部分。

有着“成为自我”的欲望,却在很多时候不得不放弃自我,但又不甘心完全的抛弃自我。这种矛盾逐渐演化为一种恶性循环:

因为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导致空虚——空虚导致逃避现实——逃避现实导致人的惰性被放大——惰性被放大又导致不愿积极的脚踏实地的做一些实事——不做实事导致不能改善生活不能进步——不能进步导致实现个人价值的需求永远得不到满足——欲求不满再次导致空虚......

一些年轻人最终在这样的恶性循环里迷失了自我。

所以说,找不到符合现实的、明确的做人的根基;对活着的意义的迷茫是当代青年精神空虚的原因之一。


原因二、家庭观念淡薄

人们常说,现在的人呐,总是把最美好的一面留给陌生人,却把最坏的脾气留给最亲近的人。有人说这是亲人的包容让我们太过于放肆,这话虽在理却也不完全。

我认为,这是家庭观念淡薄所造成的,尤其是青年人。

古语有云:寸草春晖、舐犊情深、血浓于水......听起来就好像我们是这个世界上最注重亲情的国家了。事实是这样吗?我认为不然。

从社会设置来说,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设置之一,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制度和群体形式。

三毛写过这样一句话:“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苏东坡也有句词写得好:“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是游子,是生命的旅客。“家乡”,在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笔下,都是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触动的那一缕情丝。“家庭“,应当是我们的心之所属心之所托,它是人间最温暖的港湾,应当是我们刻在骨子里最重要的一部分。可是如今家庭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尤其是青年人,确确实实轻了不少。

当代青年家庭观念日渐淡薄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父母辈缺乏对儿女家庭观念的培养

说是培养,其实更多的应该是一种传承。刚才也提到了,家庭观念自古以来都为中国人所重视,所以家庭观念的传承,同样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这来自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自于日常中的言传身教。人与人之间,不论哪种关系,都需要经营。兄弟之间不经营——淡了;恋人之间不经营——分了;夫妻之间不经营——离了;沈腾和他儿子之间不经营——忘了儿子是几班了。

可悲的是,恰恰我们输就输在忽略家庭关系的经营了。随着社会的进步,“大集体”时代的结束,父母辈打拼了一辈子都是为了儿女的未来能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同样儿女们长大后自然也会为了自己儿女的未来继续奋斗。我们太过于注重未来,而忽略了当下。没有了眼下的经营,家庭观念自然“失传了”

2.当代独生子女较多

兄弟姐妹这个词,如今都快没人用了。我自己也是独生子女,如果让我去想象,我有亲兄弟姐妹的情形,我会无所适从,无法想象。诚然,独生子女可以享受最大化的资源以及最大化的关怀,但这个过程是否是家庭观念淡化的一个过程?

3.无所适从的父母

改革开放以来短短几十年,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经济文化思想高速发展。新事物所带来的冲击超出了父母辈和父母的父母辈的接受能力,这种冲击随之转化为对于跟不上时代发展而被淘汰的惶恐,进而潜移默化到子女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情感倾向纷至沓来,生怕子女不能占据更多的社会资源而被时代淘汰。加之现在全是独生子女,年轻人揹负的是父母寄予的厚望,甚至是家族振兴带来的压力。这种倾向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是一旦被无所适从的父母辈放大,就容易产生矛盾。加之西方教育理念的冲击,父母辈是真的手足无措,你问他们到底该怎么教育,他们呢也不知道,因为根本没人教过他们如何教育子女。这样让家庭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对立也更容易产生。所以这也是家庭观念淡薄的重要原因。



试问现在的90后00后们,你们知道想家是什么感觉吗?

如今家庭作为人生中最重要的这一部分,随着当代年轻人家庭观念的淡薄,反而变成了他们心中所缺少的那一部分。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家庭成员”自然也是我们最基本的属性,扮演好一个家庭成员的角色,本身也是个人价值的实现。所以家庭其实也是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精神依托,提供给我们关怀和温暖。但是随着这一部分的缺失,年轻人同样失去了这种家庭带来的存在感和认同感。

因此,家庭观念淡薄也是当代青年精神空虚的原因之一。


原因三、信息大爆炸

当今时代信息量不断增加,已经以几何级别的增长。信息量增长的速度远比人类理解的速度要快,并以海浪式四面八方涌入人类的生活。

看到这里你可能产生疑问,信息爆炸和当代青年的精神空虚有什么联系呢?曾经我和一个朋友谈及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做了一个非常形象贴切的比喻。

十几二十岁的青年人,就好像是一台配置不高的计算机。你拿它来接收和存储一些信息,没什么问题。但是你要是拿它来处理信息,那可就够呛了。你家两千块钱的电脑拿来打打英雄联盟可还行,你非要拿它玩大型游戏,那不就直接死机了嘛。配置不高,其实描述的是年轻人对于信息的甄别能力的薄弱。而这种能力,往往取决于经验。恰好当代青年缺乏的就是实践与经验,所以面对信息大爆炸,往往都“死机了”。

人类一直对信息苦苦追求,随着现代通信和传播技术的发展,大量的信息扑面而来,我们却变得无所适从。因为,即使每天24小时看这些信息,也阅读不完。更何况,其中存在着大量的无用,甚至不真实的信息。“死机”也表示当代青年面对信息泛滥甄别能力薄弱造成的迷惘和踟蹰。

信息爆炸带来的直接问题是难以获取有用的信息,这造成了一种相对的信息匮乏。

而这种相对的匮乏,却间接变成了当代青年心智成长的绊脚石——没有正确积极的信息作为引导,加之垃圾信息的干扰,年轻人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的匮乏。

而信息爆炸,同样是当代青年精神空虚的原因之一


作为青年人如何应对“时代病”带来的挑战?

这是一个“非主流”成为“主流”的时代。

当代青年精神上的空虚是这个时代的疾病。

而造成这个现状的原因是自我迷失、家庭观念淡薄、信息爆炸。

首先,我不认为一个人想找到存在的意义真的那么难。

相反我认为很简单。

在我的心目中,有一部关于人生的电视剧是中国影视史上最成功的写人生的电视剧。这部剧的名字叫《士兵突击》。剧中的一句话,我至今难以忘怀——他每做一件小事儿的时候都像救命稻草一样抓着,有一天我一看,嚯!好家伙!他抱着的是已经让我仰望的参天大树了。 

我们不能一味的沉沦于空虚和虚无中无法自拔。这样将会阻碍我们积极的追求我们本能实现的东西。人不仅仅要活着,还要决定自己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所以请不要逃避,勇敢的站出来面对抉择并做出你的选择。一旦做出决定,就要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去把它做成一件实事,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许会失败,但你至少为你做的决定付出了代价,这是你自我意志的达成,这才是你存在的意义。

慢慢你会发现,其实人的自我意志并非一成不变的。当你怀抱一颗参天大树时回首过往时,曾经的一切不过都是过眼云烟——你曾经所坚信的东西,此时看来也只是过去那个你狭隘的想法罢了。你并不是改变了自己,而是在这个过程中重塑了自己。

也许所谓“成长”,就是摧毁那些你曾坚信不疑的东西吧。

没事记得多陪陪父母,跟他们聊聊天,说说自己心中真实的想法。落叶终有归根之时,归雁尚有还巢之日。人呐,终究还是要回归于家庭。世界对你来说可能是残酷的,但家一定是温暖的。试着用心去体会家的美好和幸福。

这样不知不觉中,家庭的观念在你的心中滋长。对它保持敬畏,让它变得更加有仪式感。家庭的关怀会带给你心灵的慰藉,填补你的空虚。

多读书,多看报,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开拓自己的眼界。这样,面对泛滥的信息,你才能保持清醒和理智。

做一个睿智的人。


得了“精神空虚症”不可怕,怕的是对现实的麻木并走向放弃。

与其批判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不如脚踏实地的做点实事,谋求改变与发展。

因为我们这些“非主流”青年们,正是“更好的时代”的希望所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