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傾愁不來》

酒是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老話講:“無魚不成宴,無酒不成席”,可見酒在國人心中的地位。
它沒有水的清冽、茶的濃香,它的滋味難以形容可以是人情世故的味道,可以是江湖風雨的味道,也可以是莫逆知己的味道,它可以是最烈的火,也可以是最柔的水。不要小瞧這區區幾兩的瓊漿玉露,它是歲月的濃縮,是文化的積澱,是祖輩們留給後世的文化瑰寶。

中國酒文化最爲源遠流長,從酒文化慢慢發展爲酒桌文化,還要歸功於咱們國人熱情好客的待客之道,朋友之間喝酒交情越喝越厚,耍錢交情越耍越薄。邀請四海賓朋落座,斟滿酒盅,浮一大白,乾了這杯,交情自然就有了。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喝出氛圍、喝到興起,赤膊上陣的弄起划拳行酒令,好不熱鬧。
勞累一天,到家後燙一壺酒,配上幾碟小菜,嘬一口酒,感受玉液瓊漿慢慢從嘴裏潤過喉嚨,在到腸胃後那種灼陽熾熱的感覺,好似猛龍過江,不覺長舒一口氣,夾幾口小菜,嘴裏酒的餘香伴着菜的鮮香交織在一起,五味雜陳,不自覺的哼上了一首小曲兒,再斟滿一小杯飲下,感慨道:“人活着果然就是爲了這一杯啊!!!”


與不同的人喝酒,酒的味道都會有所不同。
正所謂:“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
與知己對飲,酒是醇馥幽鬱的。
與家人對飲,酒是淡雅清醇的。
與長輩對飲,酒是回味悠長的。
可見酒是個百搭的東西,興起細品,失意痛飲。失意時悶頭買醉,得意時開懷暢飲,與朋友一醉方休,與佳人月下澆愁。
特別喜歡一句話:“好酒莫貪杯,微醺勝買醉”
喝酒的精髓就在於此,喝的不省人事就感受不到酒的魅力所在,這無異於暴殄天物,在半醉不醉之間才最爲極樂,在似醉非醉之間纔是飲酒的真諦。
難怪李白會有:
“愁多酒雖少,酒傾愁不來。”的傳世佳句。
我想詩仙當時已然悟到了世上沒有後悔藥,可有“解憂露”,而酒正是解憂露。

烈酒一壺解相思,醒時時態滄桑,醉後大千世界。破紅塵、斷俗世,得醉且醉。席間推杯換盞,對酒當歌,籌光交錯,莫慌、莫躁。
瓊漿一壺金不換,了卻人間事萬千。傷春悲秋,一醉解千愁,可嘆千古悠悠。
上面這段話就是我心中所理解的酒,喝最烈的酒,解最憂的愁。舉起酒杯自斟自飲,浮華萬世皆不如手中這杯酒來的實在。
我已斟滿飲盡,請君隨意!!!
敬這個俗世,同時也敬俗世中的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