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生二胎,必須經過老大的同意嗎?

最近工作比較忙碌,今天晚上閒下來纔有時間繼續看奇葩說。

看的一期的辯題是:生二胎,必須經過老大同意嗎?

其實我每次看奇葩說的時候,一開始看的辯題不一定會有態度,但是這次看的辯題的時候,我想站在正方:必須經過老大的同意。


傅首爾一直是我很喜歡的辯手,尤其是從第5季開始。這次她的論點不知道又戳中了多少人的心?

她說:“一胎堅決反對生二胎,是因爲父母給的不夠,所以當一個孩子表達不想要弟弟妹妹的時候,我不想要分享愛,我只想要爸媽只愛我的時候,我們能不能不要簡單粗暴的認爲這個孩子真自私啊。”

然後她有用比喻的的方式強化了她的論點:“當一個孩子手裏有一百顆糖,她怎麼會介意分享。但是當她手上只有兩顆糖果的時候,你又憑什麼要求她大方?”

緊接着她又說:“你們不想跟老大商量,就是怕她不同意,但是可以跟她溝通,就是想辦法讓她同意,這個過程就是發糖的過程,補償安全感的過程,就是表達愛的過程,怎麼能夠省略呢?”

傅首爾的辯論,層層遞進,環環相扣,贏得滿場掌聲。鏡頭切到李思恆,眼中含淚。

也許很多現在有弟弟妹妹的人開始被帶到過去,弟弟妹妹的到來並沒有出現父母跟孩子商量的回憶,但父母卻在成長過程中要求我們承擔作爲哥哥姐姐的義務。

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父母決定的,生二胎要老大同意,另一方面也是在時刻提醒父母,愛要一碗水端平。提醒自己任何的忽略,都可能造成傷害。讓家庭中“我”的期盼變成“我們”的期盼。


緊接着三辯詹青雲從更高的層面解讀爲什麼生二胎,必須要經過老大的同意。

寫一下文字的時候,視頻的倍速看降到了最低:0.75X

1、世界不是圍着我們轉的,但是這是我的家,我的家裏的決定都沒份參與嗎?在一個家裏,如果你告訴小孩子重要的決定她沒有份參加,就是告訴她明天你走向社會,社會上重要的決定,弱者、普通人沒份參與,你就接受這件事。

是不是瞬間就有種不公平的感覺?

2、爲什麼辯題中要有“必須”,因爲在權力不對等的關係中,強者跟弱者商量的時候,如果不是以弱者的必須同意爲前提,就不是真正的商量。它就是告知、通知,就是形式主義。

有木有覺得曾經自己也被父母這樣對待過?

3、我們小時候最厭惡的,不是爸爸媽媽不跟我們商量,而是他們明明都已經做了決定,卻還要假裝跟我們商量。

父母們這樣的行爲讓我覺得,我在這個家庭中的決策是可有可無的。

4、老大怕二胎來到這個世界上來,怕的是什麼?不就是她的存在感會降低,她會被忽略嗎?

而父母告訴孩子,重要的家庭決策你有份參與,本身就是化解這種恐懼最好的方法。

說實話,看的這裏的時候,已經被徹底打動了。

5、父母也許會說孩子不成熟、不思考、不懂事,沒有錯,就是因爲如此,這個孩子纔像一面鏡子,他在反應着這個家庭的真實。

6、對方說孩子是善變的,但也許就是你在一次次的跟孩子的溝通中,孩子變化了呢?

7、對方說不想讓這個變成孩子的責任,在中國的家庭關係裏,這種責任是與生俱來的——“長兄如父”。爲什麼這個孩子生下來,我就必須愛他、照顧他、扶持他?

但爲什麼我參與這份決策、我的同意不是必須的呢?

反問父母一句,這個孩子生下來,是不是要我愛他?在你們照顧不到的地方,我是不是有責任照顧他,如果你們有一天有什麼意外,是不是我們兩個人要在這個世界上相依爲命?

如果這些義務是必須的,我們爲什麼不讓孩子自主選擇,去承擔這份義務,由此獲得這份選擇中包含的成就感、榮耀感和驕傲感。而要用兩千多年前的聖賢訓導,把這份義務壓在他人上,以此包含着沉重負擔和可能的叛逆呢?

字字誅心

8、今天時代改變了,我們正在面臨全面二胎,我們已經不需要以前“獨生子女”政策時期的的那種對立了,這種對立的背後,是對獨生子女的刻板印象。認定他們學不會愛和分享,是對家庭關係的固有思維,認定子女之間就是競爭關係,我們今天不需要這種對立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