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完美的实现梦想?最好的办法是,让梦想不那么完美


国庆长假,每年仅有一次。在假期之前,很多人充满期待,然而,假期过后,心情却一片狼藉,没有体会到假期的闲适,倒是感觉徒增了很多的疲惫。


国庆期间,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很多人都会选择外出,但也都会遭遇到拥堵。放假前期,去的路上堵;放假中期,玩的路上堵;放假后期,回的路上堵。


在黄山,被堵在栈道上;在西湖,被堵在断桥上;在上海,被堵在外滩;在青岛,被堵在栈桥。去郑州动物园,转半天,看不到动物;去济南趵突泉,挤半天,看不到泉水。


不仅景区堵,吃饭也堵,长沙一家网红餐厅,排号排到20000桌,有人排了三天,还是没排上。


与堵在路上相比,宅在家里似乎好一些,至少能刷着新闻幸灾乐祸。而且,很多人为了假期过得充实一些,决定利用假期,早起跑步,博览群书,雕琢更完美的自己。但是,放假之后,马上懒癌发作,早上起不来,读书没心情,看着假期余额消耗殆尽,心中感受不到收获,而是充满了自责。



在今年的一本畅销书《崩溃》中,作者克里斯·克利尔菲尔德、安德拉什·蒂尓克斯指出,由于紧密耦合和复杂性的共同存在,会导致系统的崩溃。这一理论一般用于安全领域,但对于生活领域也同样适用,包括国庆长假期间的心理状态。


在出游时,很多人会在网上搜集攻略,制定出行计划。为了在短暂的假期中,多游览几个景点,这类计划在时间极为紧凑,一旦遇到高速堵车,或者景点限流之类的突发状况,便会导致原计划的全盘崩溃。


居家也是如此,为自己制定好完美的学习计划,结果由于自控力不足,或者遇到其它事情,影响到计划的顺利执行,进而导致了计划的彻底搁浅。


计划得到执行,必须处于可控环境之中,并且自身具有相符的自控力,才能够实现。但是,由于很多人期待值过高,导致目标太大,形成了整个计划的紧密耦合。而且,由于计划的执行,依赖于外界很难掌控的复杂环境,稍有不慎,便落得满盘皆输的局面。


因此,完美的假期计划,总是会邂逅到并不完美的现实,让我们亲眼目睹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残酷真相,而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的落差,也使我们患上了假期焦躁症,让一颗躁动的心无处安放。



我们制定了计划,如果想完美的实现它,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这个计划不那么完美。也就是说,降低计划的标准。


出行旅游,可以把赶路的时间计划的多一些,把游览的景点计划的少一些,并且,预留出一定的自由时间。比如对5天的外出时间,只列出4天的计划。如果在4天内,完成了行程,那么剩下的1天,可以自由支配;如果在4天内,没有完成行程,那么这多出来的1天,便可以用作原计划的替补时间。


读书也是如此,如果按照自己的阅读速度,在一周内能够读完5本书,那么计划书单可以只列3本书。3本书读完,如果还有时间,可以选择对3本书再次细读,也可以选择读1本新书。当我们能够自由选择时,总是会感觉到轻松惬意。


曾经,有一位工作中的前辈,提及了一些工作感悟,他建议在工作的选择上,应着眼于工作难度比自身能力略低的工作,那样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容易干出成绩。如果选择了等同甚至超越自身能力的工作,很容易陷于疲于奔命的状态,工作质量会很差,长此以往,会丧失自信,影响到职场发展和个人生活。


选择难度偏低的工作,并不是让自己放弃挑战,裹足不前,而是为了在工作中步步为营,逐渐积累经验,从而获得更加稳定的发展。


子曾经曰过: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任何人都希望自己尽快成长,但如果好高骛远,所换得的,很有可能是两手空空。老子在《道德经》中也曰过:祸,莫大于不知足。也是同样的道理。



有一位写书评认识的朋友,ID是悦读越欢喜,3年写了174篇书评,不仅产量惊人,而且文章质量非常高。她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其中有一条就是“千万不要抱着完美主义的念头,完成比完美重要。”


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最近一年,专注于写书评,刚入手时,感觉很轻松,但随着写作的深入,每次写新书评,总感觉一种压力,因为自己总是希望超越以往。基于这种情况,自己在写作时总是焦躁不安,无法进入写作状态,甚至充满恐惧,怕自己写不出来。


看到悦读越欢喜这句话,心中突然醍醐灌顶一般,感觉到了一种释然。因为道理很清楚,完美是大目标,完成是小目标,大目标的实现,需要无数个小目标的积累。从小目标到大目标,这也就是我们的成长之路。


实现小目标,一般还是比较轻松的。


国庆假期也是这样,先订一个小目标,实现之后,再去争取大目标。这样,即使堵在路上,也不会堵在心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