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esforce或爲谷歌收購鋪路,PaaS與數字中臺大時代終到來?

2020年農曆春節前,美國市場盛傳谷歌欲2500億美元收購Salesforce;春節過後,2020年2月25日,Salesforce發佈了2020財年第四財季以及全財年的財報,同時宣佈聯合CEO Keith Block離職。自Keith Block於2013年加入Salesforce,Salesforce營收從2013年的40億美元飆升到2019年的171億多美金,而Keith Block離任或許是爲谷歌收購鋪路。一旦谷歌收購成功,這將預示着全球將進入雲計算的下一個階段:PaaS與數字中臺大時代。

自2006年開始的全球雲計算浪潮,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IaaS市場的競爭,PaaS將成爲未來十年雲計算產業競爭的焦點。作爲全球PaaS及SaaS的鼻祖,Salesforces於2007年推出了全球首個PaaS平臺Force.com,並在此平臺上推出了CRM SaaS等企業雲軟件。摩根士丹利曾在2018年預計代表了IaaS模式的AWS市值2700億美元,Salesforce的2500億美元估值說明PaaS和SaaS作爲後起之秀已經積蓄了足夠的勢能。

在中國市場,與PaaS平臺相對應的,是於2019年迅速興起的數字中臺。與美國雲市場的SMB公共雲模式主導不同,中國雲市場以大型企業私有云爲主導模式。數字中臺作爲一種既適於私有云部署也具有公共雲模式的新型PaaS模式,同時迎合了中國大型集團企業主導的組織架構模式,是由中國市場孵化出的PaaS落地形態,也將開啓中國的新PaaS大時代。在PaaS和數字中臺之上,每一家企業最終都將成爲軟件和科技企業。

羣雄逐鹿PaaS市場

什麼是PaaS?整個雲計算服務作爲企業IT服務的新模式,英國FCA金融行爲監管局在2016年曾發佈一個金融機構將IT系統外包給雲服務商或第三方IT服務商的指南(更新於2019年9月),該指南指出:“雲計算”作爲一種廣泛的稱呼,不同公司有不同的解釋。FCA認爲“雲計算”包括了一系列的IT服務,這些不同類型的IT服務通過互聯網向用戶交付,類型涉及到IaaS、PaaS、SaaS、私有云、公共雲和混合雲等。

所謂PaaS平臺即服務,通常的理解是把SaaS應用的開發和運行環境作爲一種服務提供給開發者和企業的模式。相比於相對標準化的IaaS(主要由服務器、存儲和網絡等硬件組成),PaaS爲純軟件服務層,主要涉及到數據服務、消息與通訊、緩存等傳統本地IT模式下中間件的雲服務化。傳統本地IT模式下的中間件與操作系統和數據庫並稱爲三大傳統系統級軟件,並且是其中最不標準化的系統級軟件,因此PaaS平臺無疑也面臨着多樣化的競爭。

2006年AWS發佈了S3公共雲服務,自此拉開了全球公共雲IaaS市場的序幕。IaaS作爲企業數據中心外包的延續,相當於把數據中心資產讓渡給第三方服務商,同時第三方服務商也大規模興建自己的數據中心再將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服務租給企業使用。到2019年,全球IaaS公共雲市場已經只剩下AWS、Google、微軟、阿里雲、Oracle和IBM等幾大主流玩家以及區域性的玩家,私有云IaaS技術則只剩下VMware、Nutanix和OpenStack等幾種。

相對於由服務器、存儲和網絡等所組成的相對標準化的IaaS市場和技術,PaaS則是一個百花齊放的市場和技術領域。Gartner對PaaS的定義是:PaaS是將應用基礎設施(中間件)能力通過雲服務方式對外交付。Gartner追蹤多種PaaS技術(xPaaS),包括aPaaS(application PaaS即面向應用開發的平臺即服務)、iPaaS(integration PaaS即面向基礎設施整合的平臺即服務)、apimPaaS(API management PaaS即API管理平臺即服務)、fPaaS(function PaaS即函數平臺即服務)、baPaaS(business analytics PaaS即業務分析平臺即服務)、IoT PaaS(物聯網平臺即服務)、dbPaaS(database PaaS即數據庫平臺即服務)等。

在Gartner的2019年4月iPaaS供應商魔力象限中尚存在16家供應商,包括:領導者象限的informatica、Dell Boomi、Oracle、微軟、Mulesoft等8家;遠見者象限的IBM、SAP、Software AG等3家等。而Gartner在2017年到2019年的PaaS技術炒作曲線中所追蹤的各種PaaS,每年都在30種上下,例如2019年的AI PaaS、dxPaaS(Digital Experience PaaS)、Blockchain PaaS、RPA PaaS等,甚至在2017年的曲線中還出了PaaS in China。

從Gartner每年追蹤的多達30餘種的PaaS技術來看,可知PaaS是一種複雜和多樣化的應用軟件開發平臺,而如果作爲公共雲服務部署的話,公共雲服務商並不會在所有數據中心都部署所有的PaaS技術,而是根據當地用戶的主要需求有選擇性的進行部署,相應的創業公司也可選擇一到兩種PaaS,例如中國的雲通信PaaS技術創業公司融雲、環信等以及美國的雲通信公司Twilio。每一種PaaS技術都相當複雜,而云數據中心每增加一種PaaS技術,就會提升整個數據中心軟件堆棧的技術複雜度和多數據中心區域管理的複雜度。

由於PaaS技術的高度分散化,也導致整個PaaS市場發展緩慢,雖然“羣雄逐鹿”但碎片化局面一直存在,所以能夠把多種PaaS技術匯聚於一個平臺的Salesforce自然就能得到企業客戶的認可。雖然Google、IBM、微軟等公司的主要強項在PaaS層,由於微軟堅決投入IaaS數據中心建設而爲後續發展PaaS業務打下了基礎,Google雖然早期推出了GCP PaaS平臺,但由於在IaaS的投入並不堅決而不得不考慮併購Salesforce,IBM則聚焦於私有云和混合雲領域,2019年底推出了Cloud Paks即是可以多處部署的PaaS軟件。另外,VMware在2020年初完成了對Pivotal的收購,從而由私有云IaaS軟件向上發展私有云PaaS軟件業務。

儘管全球PaaS技術和供應商呈碎片化態勢,但整體PaaS市場仍呈高速發展趨勢:根據Gartner的統計和預測,全球公共雲IaaS市場規模從2018年到2022年分別是324億美元、403億美元、500億美元、613億美元和741億美元,相比之下全球公共雲PaaS市場規模從2018年到2022年分別是264億美元、322億美元、397億美元、483億美元和580億美元,而全球公共雲SaaS市場規模從2018年到2022年分別是857億美元、995億美元、1160億美元、1330億美元和1511億美元。毫無疑問,體量規模巨大的SaaS軟件市場,正在拉動PaaS市場的進一步增長。

數字中臺:New PaaS in China

在Gartner 2017年的PaaS技術炒作曲線中曾短暫出現過“PaaS in China”,當時在中國市場曾出現過一波Docker PaaS的創業潮,但這波創業潮很快就平息了,主要原因是單純的PaaS技術很難盈利,特別是公共雲形式的PaaS技術。

以Salesforce爲例,2007年到2017年保持了長期超低淨利潤甚至是虧損的狀態,營收從2007年的7億多美元增長到2017年的100多億美元,整體到2018年纔有了較好的表現。Salesforce也不是走的純PaaS技術路徑,而是由SaaS業務拉動的PaaS平臺。2000年,Salesforce推出了第一款SaaS CRM產品,2004年上市成爲一家10億美金公司,2005年推出了面向第三方開發者的AppExchange、2007年推出了Force.com,自此走上了PaaS大平臺的道路。2018年,Salesforce終於實現大幅盈利,其主要產品和商業模式就是以CRM SaaS云爲主要營收來源、以PaaS平臺云爲主要技術支撐,不過平臺雲的營收從2016年開始穩步上升,2019年更大幅從前一年的28.54億美元升至44.73億美元。Salesforce早期以中小企業客戶爲主,走的是標準化的產品和服務;後期以大企業客戶爲主,大量定製化需求導致了PaaS及生態開發夥伴的重要性。

與Salesforce的公共雲服務路線不同,中國的PaaS市場很難出現公共雲PaaS的獨角獸,主要是公共雲的主流客戶爲互聯網公司,大型互聯網公司傾向於自建雲服務,中小互聯網公司則向大型互聯網公司租賃雲服務,而BAT等互聯網公司都提供IaaS+PaaS技術,後來的華爲雲、紫光雲、金山雲、網易雲等也提供豐富的IaaS+PaaS公共雲服務,這就導致純技術型PaaS創業公司很難獨立生存。

互聯網公司是中國雲市場的第一波主導客戶羣,而第二波主導客戶羣就是中大型企業及企業集團。實際上,在中國經濟結構中,國有企業是主體,特別是大型央企的行業龍頭地位不斷鞏固。2020年1月的數據顯示,2019年1-11月,央企累計實現營業收入32.2萬億元,同比增長5.3%;累計實現利潤2.1萬億元,同比增長7.7%;而同期國有企業總收入55.7萬億、利潤3.2萬億,央企分別佔了58%和66%。而央企數量進一步整合至96家,央企整合大致形成了戰略性重組、產業鏈上下游整合、專業化整合3種重組方式。

毫無疑問,大型國有企業、央企和民營企業是中國商業經濟的主力,也是互聯網版塊之外最大的“蛋糕”。對於這樣一個龐大的市場而言,私有云爲主、公共云爲輔是必然的格局。而這個市場的企業相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說,無論是技術能力還是學習能力都有不小的差距,因此他們更加需要對底層技術的抽象和封裝、對上層用戶友好和易用的技術方案,而不是像互聯網公司那樣直接使用底層技術,這就產生了所謂的數字中臺,也可以稱爲New PaaS in China。

數字中臺的概念可以說是中國特有的現象,在歐美國家等公共雲市場主要是PaaS平臺而沒有“中臺”之說。在中國,“中臺”的概念起源於阿里巴巴自身的數字化轉型。阿里自2008年開始了“大中臺、小前臺”數字化轉型,從2009年開始建設共享服務中心,打通淘寶、天貓、1688等三套前期建設的“煙囪”式電商系統,從共享業務、共享數據和共享技術平臺等層面,對整個阿里IT體系進行了變革。稍微展開來看,2003年,阿里成立了淘寶事業部;2008年,又成立了B2C模式的天貓(最初叫淘寶商城);加上1999所成立的1688,阿里在2008年的時候一共有三套“煙囪”式IT系統。天貓雖然出身於淘寶,但與淘寶是兩套完全獨立的業務體系和IT系統,兩套電商平臺都包含了商品、交易、評價、支付、物流等功能。2009年,阿里成立了共享事業部,主要把各套電商系統共用的模塊沉澱到一個共享服務層,2010年的聚划算就是在這個共享服務層之上僅用1個多月時間就成功上線。今天,阿里前端的淘寶、天貓、聚划算等幾十個業務前端單元,都是構建在共享業務事業部的“共享業務”單元之上,在“共享業務”單元的下面是阿里雲技術平臺;阿里集團前端業務的所有公共和通用業務都沉澱到“共享業務”單元,包括了用戶中心、商品中心、交易中心、評價中心等十幾個中心。“共享業務事業部”也是“大中臺”的具體組織實踐體現。

阿里數字中臺的技術層經過阿里雲對外輸出就是阿里雲中間件產品EDAS PaaS平臺。阿里雲中間件產品始於2007年底淘寶架構2.0到3.0的變遷過程中,當時推動了淘寶網從集中式的Java應用走向了分佈式Java應用,涵蓋了消息中間件、服務框架、數據層、應用服務器和大規模分佈式穩定性平臺等,後來的EDAS企業級分佈式應用服務框架、MQ消息隊列、DRDS分佈式數據庫等即以此爲基礎發展起來的。EDAS PaaS平臺具有一站式應用生命週期管理能力和分佈式服務的運維管控功能,適合快速構建大規模分佈式互聯網應用,可以在十幾分鍾內快速搭建出適應業務需求的運行環境。

無論是EDAS還是阿里內部的共享服務模塊,對於傳統企業來說仍然十分複雜。於是,在2016年的時候,一家中國的創業公司雲徙科技成立了,作爲阿里中臺模式和技術對外輸出的合作伙伴,開始探索如何爲企業批量化複製阿里中臺。從2016年到2019年,雲徙科技在EDAS私有化的基礎上,對EDAS技術進行了產品化以及推出了面向零售、地產和汽車等行業的業務中臺產品。2019年9月,雲徙科技推出了數字中臺3.0版本,包含業務中臺和數據中臺雙中臺,雙中臺之下是雲原生研發管理平臺,通過零代碼和低代碼方式幫助企業開發者更好地進行軟件開發。

所謂業務中臺,即在PaaS技術層之上,針對行業特色提煉通用共享型業務模塊,例如面向零售行業的會員、交易、評價、支付、物流等;而數據中臺則把數據服務單獨抽象出來,因爲會員、交易、評價、支付、物流等共享業務模塊都涉及到數據服務,對這些共享數據的分析也反過來影響到共享業務模塊的優化和運營,因此數據中臺是單獨的一個抽象層。在業務中臺和數據中臺之下,就是具備DevOps、微服務等軟件開發和運維能力的PaaS技術層。

與Salesforce的發展路徑類似,數字中臺作爲企業私有PaaS平臺,同樣需要前端SaaS軟件業務營收的“滋養”。特別是對於大型企業來說,不會爲了純粹的技術需求而建設數字中臺,因爲顯然數字中臺需要對企業整個的IT架構進行“大手術”,因此需要找到一條既能夠利用、結合和連接企業已有技術投資,同時又能支撐新的多樣化前端互聯網APP開發需求的道路。2019年9月,雲徙科技出版了《中臺戰略——中臺建設與數字商業》一書,詳細總結了中臺建設方法論,提出新應用替換舊應用、改造舊應用與中臺對接、直接建設新中臺三條路徑。當然,更重要的就是以新的企業SaaS應用作爲切入口,在爲企業帶來新營收的同時,再用營收“反哺”數字中臺的建設,而這個新的企業SaaS應用就是數字營銷。

類似Salesforce以CRM SaaS爲主要營收來源,反過來拉動Force.com這樣的PaaS平臺建設,雲徙科技也走了“數字營銷+數字中臺”的產品和商業模式。數字營銷與CRM雖然是兩個不同的名詞,但在產業互聯網領域其實代表了類似的功能,例如都包含營銷、銷售、服務和商業等功能。實際上在2019年,百度推出CRM開放平臺“愛番番”、騰訊投資銷售易等,都是期望由數字營銷和CRM切入企業級市場,解決企業在數字經濟時代創新營收的痛點。通過數字營銷拉動企業創收,通過數字營銷推動企業數字中臺建設,再借由數字中臺的建設契機對企業原有IT系統進行優化與整合,這是一條務實的中國企業PaaS路徑。

當然,無論是PaaS還是數字中臺,其目的都是讓傳統企業具備雲計算模式下的大規模軟件開發和運維能力,從而轉型成爲軟件和科技企業。PaaS還是數字中臺的建設,相當於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深水區。而對於絕大多數都不是軟件和科技業務出身的傳統企業來說,上PaaS或數字中臺都是脫胎換骨的改造,這不僅僅是上一個技術項目,更是對整個企業組織和文化的再造。因此,對於脫胎換骨的“大手術”來說,必須抱有“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耐心和決心。而PaaS或數字中臺公司,必須抱有與傳統企業長跑的思想準備,而市場也要給予創新以更高的寬容度。

好消息是,以中國市場,以雲徙科技和阿里云爲代表的數字中臺供應商,已經走過數字中臺“從0到1”的階段。2019年10月,雲徙科技啓動了“從1到N”的中臺規模化應用階段,推出了“燈塔計劃”,安然納米、碧桂園、華人運通、恆大集團、winshare文軒出版傳媒、三生(中國)健康產業、天友乳業、正榮地產、俊發集團、中國鐵建等一批企業加入到了雲徙科技的數字中臺“燈塔計劃”,至此雲徙科技已經積累了60餘家行業頭部客戶,主要分佈在消費品、地產、汽車、直銷、3C渠道等行業領域,闖過了數字中臺的“鴻溝期”。

2019年底,艾瑞諮詢推出了首份《中國數字中臺行業研究報告2019》,報告認爲數字中臺是位於SaaS和PaaS之間的“中間層”,中國數字中臺市場在2019-2022年間保持72.1%的複合年均增長率,2022年將達到179.4億元,未來將成長爲千億級別市場。而在艾瑞諮詢所提供的中國數字中臺產業圖譜中,業務中臺供應商有云徙科技、用友、明略科技、金蝶等,數據中臺供應商有數夢工場、同盾科技、Talkingdata、國雲數據等。不同的中臺供應商對不同的行業有各自的優勢,金融、製造、零售、地產、醫療、教育等各個行業都有望培育自己的Salesforce。當前,雲徙科技依託阿里雲,覆蓋零售、地產和汽車等三大行業,已經具備領跑中國數字中臺市場的優勢。

雲原生:PaaS平臺的新軟件架構

進入2020年,不論是國際上的公共雲PaaS市場還是國內以數字中臺爲代表的私有云PaaS市場,都將進入新一輪快速增長期,而其背後的主要原因在於雲原生軟件的工業標準化。所謂雲原生軟件,即在IaaS和PaaS雲化硬件及中間件等新型企業IT基礎設施之上,開發的新型SaaS軟件。作爲一種新的軟件開發、交付及運維模式,此前雲原生軟件一直缺乏業界公認的標準架構,直到2019年“Kubernetes+Docker容器”一統雲原生軟件“底座”。

衆所周知,Kubernetes可以看成爲iPaaS,也就是向下屏蔽了底層各種IaaS甚至是傳統企業硬件基礎設施,可以讓Docker容器無縫運行在各種公共雲、私有云、混合雲及企業IT環境中。在整個2019年,Kubernetes可以說是大熱,更以IBM的340億美元收購紅帽以及VMware約40億美元收購Pivotal而把Kubernetes推向了2019年全球雲計算市場的“流量”高峯。

在2019年,不僅Kubernetes的源代碼已經穩定成熟,紅帽OpenShift、Pivotal PKS、IBM Private Cloud等Kubernetes的私有云發行版以及各大公共雲服務商推出的Kubernetes公共雲服務都已成熟。根據CNCF雲原生基金會的統計,已經有百餘種經CNCF兼容性認證的Kubernetes的發行版或公共雲服務,覆蓋了主流的技術供應商。目前,Kubernetes已經取得了絕對的雲原生軟件底層硬件基礎設施管理平臺的地位,Kubernetes被認爲是各類數據中心的標準化服務引擎。簡單理解,就是各種IaaS、傳統數據中心等都可以對接Kubernetes組成Kubernetes集羣,其上可以運行Docker容器;而云原生軟件則打包到Docker容器中,從而可以快速遷移或橫向擴展規模。

早在2018年3月,CNCF基金會就已經宣佈Kubernetes開源項目成功“畢業”,當時就已經有不少互聯網公司在生產環境中部署了Kubernetes;自“畢業”後,Kubernetes成功進入了衆多企業的生產環境中,並將持續保持強勁的勢頭。自Kubernetes“畢業”後,其它相關的開源項目也陸續從CNCF“畢業”,包括:Kubernetes的監控平臺Prometheus(2018.04)、服務網格代理項目Envoy(2018.11)、雲原生部署DNS服務器項目CoreDNS(2019.01)、Docker容器運行時項目Containered(2019.02)、端到端的分佈式軟件調用鏈追蹤項目Jaeger(2019.10)、雲原生數據庫中間件項目Vitess(2019.11)等,此外容器鏡像Helm達到了V3.0版本(2019.11)、無服務器計算項目CloudEvents達到了V1.0版本(2019.10),以及發佈了雲原生網絡功能測試驗證計劃CFN(2019.02)和雲原生應用交付特別工作組(2019.09)。

進入2020年,圍繞Kubernetes的開源技術生態已經陸續成熟,CNCF也將服務對象羣體從基礎架構開發和運維人員,向上擴展到應用開發(AppDev)、運維(Ops)和測試人員,以及最上層的應用開發人員。雲原生應用交付特別工作組則專注於應用開發(AppDev)、運維(Ops)和測試人員,涉及到的開源項目包括Brigade、Buildpacks、CloudEvents、Flux、Helm和Kubernetes等。

總體來看,圍繞雲原生架構的雲原生應用軟件工程化體系已經達到一定的成熟階段,出現面向未來軟件的主流架構——雲原生。企業可以規劃從IaaS到PaaS(數字中臺)再到SaaS一整套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而Kubernetes則在不同的IaaS和數據中心之間搭起無縫的“橋樑”,讓基於容器的雲原生SaaS應用以及各種PaaS技術都運行在其上。例如雲徙科技的雲原生研發平臺i-DP就基於Kubernetes,整合敏捷理念、DevOps工具鏈等,集成知識管理、敏捷管理、應用管理、開發流水線、部署流水線、測試管理等工具集,從而加速企業雲原生軟件開發和數字化轉型。

展望2020年及之後的十年,正如阿里研究院安筱鵬博士在近期所表達的觀點,未來十年是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安裝”期,企業將重建商業基礎設施。而這個新型商業基礎設施,把原有的基於計算存儲的資源不斷遷移到雲平臺上,將原有孤立的、分散的、不同互聯互通的業務系統打碎,重新構建在雲計算及中臺體系上,包括數據中臺、業務中臺、IOT中臺以及各種各樣SaaS化的應用軟件,從而形成面向角色、面向場景、響應需求的解決方案。

而在未來十年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安裝”期間,在以數據中臺爲代表的中國PaaS市場中,有望走出自己的Salesforce,甚至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企業軟件技術供應商。(文/寧川)

參考:

1: Gartner, https://www.gartner.com/en/information-technology/glossary/platform-as-a-service-paas

2: Gartner, https://www.gartner.com/en/documents/3764563/hype-cycle-for-platform-as-a-service-2017,

https://www.gartner.com/en/documents/3885966/hype-cycle-for-platform-as-a-service-2018,

https://www.gartner.com/en/documents/3953673/hype-cycle-for-platform-as-a-service-2019

3: https://finance.sina.cn/2019-12-23/detail-iihnzahi9467128.d.html?from=wap

4: http://www.sasac.gov.cn/n2588025/n2588119/c13437854/content.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