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不要生孩子”,你没穷过,不知道生活的困苦无奈

越是贫困的家庭,越难给予孩子物质上的落差和教育上的缺乏。

01

在广西河池市一个山村里,有一对90后夫妻已经生育了9个孩子,第10个孩子即将出生。

这个新闻引发了很多网友的讨论,有说夫妻俩乐观穷开心的,有说他们没有考虑到子女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困境的。继而引发了这样一个话题:

没钱到底要不要生孩子?

很多人表示”没钱不生孩子“,围绕这个话题,可以分出两类人:

一种是没钱不想生孩子的人。

这些人大多数可能是因为自己经历过匮乏的曾经,贫穷无助,所以不想再让孩子去经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贫穷生活。

一种是有钱不想生孩子的人。

这些人大多可能是因为自己有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幸福无忧,所以担心孩子的生活有什么委屈。

总结起来就是:如果没钱生孩子,会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即使有钱生孩子,也会让富裕的家庭增添不少压力。

02

支持“没钱不要生孩子”的人,也许都是曾经那个"没什么钱"家的孩子。

也许,他们经历过父母要外出打工赚钱自己当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经历过逢年过节没有新衣服新鞋子穿的难过;经历过只能眼巴巴看着其他小朋友津津有味吃零食的嘴馋时期;经历过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饥饿感……

不说二三十年前,即使放到现在比以前好几倍的生活条件,很多人也是没钱不敢生孩子。

自己的孩子看到别人家的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自己家的孩子连字都写的横七竖八的时候,没有一位家长能够顶住这样的落差,违心地和孩子说“你能开心就好”。

他们经历过了这种学习条件资源缺乏,却又被父母寄予厚望的重担。他们亲身体会过这样的苦,既不想让孩子重蹈覆辙,也不敢保证自己会不会变成曾经经历过资源匮乏的父母。

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孩子遭遇他们曾经遭遇的困苦,也不想让他们自己,成为那样疲于奔命的父母。

03

东野圭吾写的《时生》,在书的开篇,面对即将离世的儿子,母亲丽子提出了书中的核心问题。她很想问问这个孩子:

“有没有来到这个世界真好的感觉?幸福吗?恨不恨我们?”

以前问不出口,而这时已然不能得到答案。

如果很多父母在生孩子之前,就能这么问问自己,我想他们会更加认真郑重的再考虑一下生孩子的问题。

也许很多父母都曾经认真思考过:现在连自己的生活条件都是刚刚及格,我不想因为孩子的存在,让我的生活掉落到没有及格的地步。

更不想让我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要经受"不及格"的生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