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學習之簡單語句

Python學習之簡單語句

之所以首先從簡單語句學習,就是因爲在Python中, 除了簡單語句,還有條件語句

print

先來學習Print 語句.
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很熟悉了print語句吧,它就是給我們輸出我們想要的結果,以便於我們調試程序。
print可以直接輸出數字、字符串、列表、字典等

>>> print 1
1
>>> print "this is test page"
this is test page
>>> print ["this","is","test","page"]
['this', 'is', 'test', 'page']
>>> print {"name":"baidu","website":"https://www.baidu.com"}
{'website': 'https://www.baidu.com', 'name': 'baidu'}
>>> 

注意,print在執行後面跟的語句的時候,默認換行

>>> print "a","b"
a b
>>> print "a,b"
a,b
>>> 

或許這樣體現的並不怎麼明顯,那麼我們換一種我們後面要學習的循環語句來測試一下

>>> for i in [1,2,3,4,5]:
...     print i
... 
1
2
3
4
5
>>> for i in [1,2,3,4,5]:
...     print i ,
... 
1 2 3 4 5
>>> 

我們發現,當我們在print後面加一個“,”的話,就取消默認的換行行爲了。
print常用在調試程序和我們想要得到輸出的結果當中。

import

現在開始我們學習Import模塊語句
Import顧名思義,就是導入某個東西。
我們試試常用的數學庫Math
首先我們從Python中導入math庫
和其他編程語言類似,都是Import的方式,如java中使用import java .math*
需求,我們需要求一下3.2的平方
通常我們會這樣做,使用算數運算符 “* *”

>>> print 3.2**2
10.24
>>> 

但是現在我們有了math庫,就沒有必要使用兩個乘號來求這個平方了。
具體操作:

>>> import math
>>> math.pow(3.2,2)
10.240000000000002
>>> 

我們發現,當我們使用math庫的時候,它將會使用浮點數的方式精確所求的值
當然,我們還可以這樣使用,注意,不過這種方式只適合模塊兒較少的時候,有點偷懶的做法,但是當引入的模塊兒多了的話,程序的可讀性就會降低

>>> from math import pow
>>> pow(3.2,2)
10.240000000000002
>>> 

我們還可以使用別名的方法
具體操作:

>>> from math import pow as pingfang
>>> pingfang(3.2,2)
10.240000000000002
>>> 

這種方式引入,就會很明瞭引入的具體模塊兒是幹什麼用的
當然,我們還可以引入多個模塊兒
比如引入pow,e,pi

>>> from math import pow,e,pi
>>> pow(pi,e)
22.459157718361041
>>> from math import *
>>> sqrt(100)
10.0

以上只是引入了Python中的math模塊兒,這只是一種引入的方法的介紹,在Python中,可以引入各種對象的模塊兒,後面的學習當中,我們將會學習到。

賦值

我們再數學中通常將“=”叫做等於,顧名思義,就是比較兩個值是否相等,相等返回true不等返回false,但是在編程語言中,不管是Python還是其他高級編程語言,“=”都表示用來賦值

>>> a = 10
>>> b = 20
>>> a
10
>>> b
20
>>> 

當然除了使用將數值型賦給變量,我們也可以將字符串賦給變量

>>> a = "this is test page"
>>> a
'this is test page'
>>> a = "this","is","test","page"
>>> a
('this', 'is', 'test', 'page')
>>> 

我們發現當我們將幾個字符串同時賦值給一個變量的時候,Python就會自動將變量引入爲元組tuple存入
學過編程語言的都知道,數字置換是個非常經典的玩兒法。比如a = 1,b = 2,我們做的就是要將a換成2,b換成1,那麼我們就不得不引入中間變量了,假如引入的中間變量時temp,我們做的操作就是,讓temp = a,然後,讓b存入a,即a = b,接下來最後一步,將temp存入b,b = temp,是不是這樣呢?我們試試就知道了

>>> a = 1
>>> b = 2
>>> temp = a
>>> a = b
>>> b = temp
>>> a
2
>>> b
1
>>> 

我們發現結果真是這樣的。那麼Python比其他高級編程語言更加智能,它不需要通過中間變量來引入,直接實現兩個變量之間值得調換,是怎麼做到的,我們慢慢看。

>>> a = 1
>>> b = 2
>>> a,b=b,a
>>> a
2
>>> b
1
>>> 

我們從前面的學習中,我們知道,對象有類型,變量無類型,所以,變量相當於貼在對象上的標籤,這個操作只不過是將標籤換個位置而已,就分別指向了不同的數據對象
我們可以使用id()來證明一下。

>>> a = 1
>>> b = 2
>>> id(a)
32289592
>>> id(b)
32289568
>>> a,b=b,a
>>> a
2
>>> b
1
>>> id(a)
32289568
>>> id(b)
32289592
>>> 

再來比較一下引入中間變量的id( )

>>> a = 1
>>> b = 2
>>> id(a)
32289592
>>> id(b)
32289568
>>> temp = a
>>> a = b
>>> b = temp
>>> id(a)
32289568
>>> id(b)
32289592
>>> 

其結果是一樣的。
在python中,還有一種被稱爲“鏈式賦值”的方法

>>> a = b = "this is test page"
>>> print a,b
this is test page this is test page
>>> id(a)
139836288954224
>>> id(b)
139836288954224
>>> 

我們發現 a和b 指向的對象是同一個
也可以通過is來判斷,如果返回true那就是一樣

a = b = “this is test page”
a is b
True

注意,再假如這樣操作

>>> a = "this is test page"
>>> b = "this is test page"
>>> a is b
False
>>> 

我們發現不一樣了,b又在內存中開闢了一個新的空間。
除了使用以上賦值,python也可以像java和類C編程語言一樣通過自增量賦值

>>> a = 1
>>> a = a + 1
>>> a
2
>>> a +=1
>>> a
3
>>> 

但是Python還可以對字符串進行自增量賦值

>>> a = "this"
>>> a
'this'
>>> a += "is"
>>> a
'thisis'
>>> a += "test"
>>> a
'thisistest'
>>> a += "page"
>>> a
'thisistestpage'
>>> 

結語

以上就是關於簡單語句的學習,接下來將會學習條件語句的學習,這一部分至關重要,希望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重視起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