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子里的小心思》之冷知识库


这两天病休在家看了些书,其中有本叫《肠子的小心思》的书,我只看了三分之一就想隆重的介绍给大家。

看书名大家应该就了然,这是本介绍肠子功能的科普读物,一般是为了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的,受众范围小,也不是那么有阅读乐趣。但这本科普书却使用了通俗易懂的白描写作风格和鬼畜的插图,成功引起了我的好感和阅读下去的欲望。


书里还像彩蛋一样埋下了一个个的冷门知识点,让你读的哈哈大笑又豁然开朗,总想随身拿个小本本记下重点。今天我先来打个样,记录下看到的几个冷知识。

冷知识之一:  你坐马桶的姿势正确吗?

从原始时期开始,人类就是蹲着大便的,这也是最自然的排便姿势,随着现代意义的卫生间被发明之后,坐便器也出现了,人类才开始坐着排便。因为我们的肠道闭合机制不是为坐着上厕所设计的,在坐姿状态下它没法完全打开舱口,肠道变得弯曲打折,所以就不够通畅了。

不仅如此,医生们还推断,如果在马桶上如厕时经常用力过猛,患静脉曲张、中风、在排便时昏厥的可能性也会明显增加。

当然,在现代家庭环境里为了健康,让我们撬了家里的陶瓷座便器,使用蹲坑这是不现实的,更何况还有不少离不开座便器的老年人。

所以作者建议我们下次在坐上马桶上的时候,为了达到蹲坑的顺畅排便效果,在脚下垫一个小板凳,上半身微微向前倾,找好角度就行,方法既简单又可行。


冷知识之二: 口腔唾液有吗啡作用吗?

人们口腔里的唾液由唾液腺产生,每天可产0.7~1升。唾液中存在着一种比吗啡还强效的镇痛成分,被命名为“唾液镇痛剂"。

虽然它只有微量,但帮了大忙,因为我们的口腔是特别敏感的娇小姐,这里是全身上下神经末梢最集中的地方。想像一下你口腔溃疡疼痛难忍的时候,可能就会有切身感受。

作者告别我们,在咀嚼食物的过程中,唾液腺会分泌出大量的口水,也就夹带着释放出额外量的镇痛物质,所以,通常喉咙痛的时候,吃完饭你会觉得好一些,或者吃完饭后口腔里的小伤口也没有那么痛了。当然,也不一定非要吃饭,闲着嚼嚼口香糖,口腔也能自发分泌这种镇痛剂。

冷知识之三:  扁桃体可以切吗?

如果你以前做过扁桃体切除手术,于是觉得自己不再有扁桃体了,这个想法是大错特错的,至少从医学上讲是不成立的。

扁桃体它包括:舌扁桃体、腭扁桃体,咽扁桃体--整个咽淋巴环都属于扁桃体,他们有一样的职责,发现入侵异物,训练免疫细胞。

扁桃体肿大说明我们的免疫系统在积极防卫,它是免疫器官,对我们的心脏健康和保持稳定的体重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7岁前,在免疫系统没有完成深度训练之前,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摘除。

当然,如果它肿大到一定程度,或长期持续发炎,使免疫系统总处于敏感紧张状态,就需要及时切除了。作者还提到有不少可查病例证明: 部分患有牛皮癣的人,如果切除了扁桃体,皮肤病则会大大转好,有的甚至能自然痊愈。

冷知识之四:  多吃水果好吗?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一句俗语: ‘’one apple a day,doctor away‘’。水果对普通人而言是非常有营养价值的,除了患果糖不耐症的人群。

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有吃了太多的果糖之后才会出现消化问题,所以许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有果糖不耐症,去超市时还专买添加糖的食物,因为它比一般的白砂糖更健康。

现在人们的饮食中除了可以选择世界各地的水果,果干外,还有特意栽培的富含果糖的果蔬,比如圣女果,再加上水果罐头,番茄酱,水果酸奶等等,有太多果糖的来源。人们历经了上万年形成的饮食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才有了所谓的各种食物不耐症。

不仅如此,果糖不耐症还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肠道中果糖浓度太高,色氨酸的吸收会严重受干扰,而色氨酸又是合成神经递质血清素的原料,血清素就是大名鼎鼎的"幸福荷尔蒙",缺少血清素,可能导致人们抑郁。所以正常人每天50克果糖是临界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