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鎮靜處事的行爲

----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規範孩子的行爲,從點點滴滴做起;規範孩子的行爲,從小事抓起。遇到該辦的事情不要畏苦怕難而猶豫退縮,做事要穩穩當當、按部就班地進行,也不可以草率、隨便應付了事。那如何規範孩子的行爲呢?孩子行爲的標準是什麼?

一、認準一個標準----《弟子規》。弟子規1080字,從孩子生活中的孝敬父母、講究衛生、尊敬師長、站姿、坐姿等都有明確的規定,只要根據《弟子規》內容,照做就行。

二、朗誦一次標準----《弟子規》。《弟子規》非常短,朗誦一次只要10分鐘左右,孩子可以每天固定一個時間進行朗誦,受用終身!

三、踐行一段標準-----《弟子規》。今天,給大家講《弟子規》--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大學》裏面講:“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這句話是告訴孩子在處事接物當中要懂得先後順序,要看清楚事情的輕重緩急,哪些事要現在做,哪些事可以暫緩一步做,哪些事並不必要去做。所以臨事從容不迫,真正能夠懂得事情的輕重緩急、先後順序,那麼這就是一個成功的人。

“事勿忙,忙多錯”。意思是做任何事情,孩子心裏都要先有一個計劃。什麼是優先次序?哪一個應該先做,哪些比較重要就應該要先做。千萬不可以等到時間非常緊迫的時候,才匆匆忙忙非常的緊張來把它完成。結果事與願違,往往會做得不好,也很容易出差錯,而且也會影響整個團體。所以,孩子做任何事情,內心一定要清清楚楚,內心一定要鎮靜,不要事情很多就忙亂得沒有頭緒。

  “勿畏難,勿輕略”。“勿畏難”也是在說孩子做事或者學習,在課業也好或者在處理事情也好,一定要有不畏困難的這種心態。我家孩子有一課不太好,但是她背到《中庸》裏頭的一段話,“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她明白了:當別人的聰明智慧比自己好很多的時候,可能他一次就會了;但是自己如果用一百次的功夫來反覆的訓練,自己也可以達到,也可以像他一樣的行。  所以“勿畏難”,也是我們做人處世相當重要的一種鼓勵,要鼓勵自己不要怕困難,要經常勉勵自己,向自己挑戰。果能如此,經常向自己挑戰,你的才學都會慢慢的進步,更爲提升。“勿輕略”,這個“輕略”就是輕視、忽略。告誡孩子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要有輕慢,輕慢的態度,都要用恭敬心求教於別人。

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分清輕重緩急的能力和謙虛恭敬的心態。謝謝大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