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養成計劃〗4. JAVA面向對象基礎之一!

4. JAVA面向對象基礎之一!

  • 聲明以下內容主要參考尚學堂Java大型300集,表示感謝!

一. 面向過程和麪向對象

面向過程(Procedure Oriented)和面向對象(Object Oriented,OO): 都是對軟件分析、設計和開發的一種思想,它指導着人們以不同的方式去分析、設計和開發軟件。早期先有面向過程思想,隨着軟件規模的擴大,問題複雜性的提高,面向過程的弊端越來越明顯的顯示出來,出現了面向對象思想併成爲目前主流的方式。兩者都貫穿於軟件分析、設計和開發各個階段,對應面向對象就分別稱爲面向對象分析(OOA)、面向對象設計(OOD)和麪向對象編程(OOP)。C語言是一種典型的面向過程語言,Java是一種典型的面嚮對象語言。

  • 面向過程思想思考問題時,我們首先思考“怎麼按步驟實現?”並將步驟對應成方法,一步一步,最終完成。 這個適合簡單任務,不需要過多協作的情況下比如,如何開車? 我們很容易就列出實現步驟:1. 發動車 2. 掛擋 3.踩油門 4. 走你
  • 面向過程適合簡單、不需要協作的事務。 但是當我們思考比較複雜的問題,比如“如何造車?”,就會發現列出1234這樣的步驟,是不可能的。那是因爲,造車太複雜,需要很多協作才能完成。此時面向對象思想就應運而生了。
  • 面向對象(Object)思想更契合人的思維模式。我們首先思考的是 “怎麼設計這個事物?” 比如思考造車,我們就會先思考“車怎麼設計?”,而不是“怎麼按步驟造車的問題”。這就是思維方式的轉變。
  • 一、面向對象思想思考造車,發現車由如下對象組成:1. 輪胎,2. 發動機,3. 車殼,4. 座椅,5. 擋風玻璃。
  • 爲了便於協作,我們找輪胎廠完成製造輪胎的步驟,發動機廠完成製造發動機的步驟;這樣,發現大家可以同時進行車的製造,最終進行組裝,大大提高了效率。但是,具體到輪胎廠的一個流水線操作,仍然是有步驟的,還是離不開面向過程思想!
  • 們千萬不要把面向過程和麪向對象對立起來。他們是相輔相成的。面向對象離不開面向過程!

面向對象和麪向過程的總結:

  • 都是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都是代碼組織的方式。
  • 解決簡單問題可以使用面向過程
  • 解決複雜問題:宏觀上使用面向對象把握,微觀處理上仍然是面向過程。

面向對象思考方式:

  • 遇到複雜問題,先從問題中找名詞,然後確立這些名詞哪些可以作爲類,再根據問題需求確定的類的屬性和方法,確定類之間的關係。

建議:

  • 面向對象具有三大特徵:封裝性、繼承性和多態性,而面向過程沒有繼承性和多態性,並且面向過程的封裝只是封裝功能,而面向對象可以封裝數據和功能。所以面向對象優勢更明顯。
  • 一個經典的比喻:面向對象是蓋澆飯、面向過程是蛋炒飯。蓋澆飯的好處就是“菜”“飯”分離,從而提高了製作蓋澆飯的靈活性。飯不滿意就換飯,菜不滿意換菜。用軟件工程的專業術語就是“可維護性”比較好,“飯” 和“菜”的耦合度比較低。

二. 對象和類的概念

我們人認識世界,其實就是面向對象的(此對象可不是男女談對象的彼對象呀)。比如現在讓大家認識一下“天使”這個新事物,天使大家沒見過吧,怎麼樣認識呢?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你們面前擺4個天使,帶翅膀的美女,讓大家看,看完以後,即使我不說,大家下一次是不是就都認識天使了。

但是,看完10個天使後,我們總要總結一下,什麼樣的東東纔算天使?天使是無數的,總有沒見過的!所以必須總結抽象,便於認識未知事物!總結的過程就是抽象的過程。小時候,我們學自然數時怎麼定義的?像1,2,3,4…這樣的數就叫做自然數。 通過抽象,我們發現天使有這樣一下特徵:

  • 1. 帶翅膀(帶翅膀不一定是天使,還可能是鳥人)
  • 2. 女孩(天使掉下來臉着地,也是天使!)
  • 3. 善良
  • 4. 頭上有光環
  • 那麼通過這4個具體的天使,我們進行抽象,抽象出了天使的特徵,我們也可以歸納一個天使類。 通過這個過程,類就是對象的抽象
  • 類可以看做是一個模版,或者圖紙,系統根據類的定義來造出對象。我們要造一個汽車,怎麼樣造?類就是這個圖紙,規定了汽車的詳細信息,然後根據圖紙將汽車造出來。
  • 類:我們叫做class。 對象:我們叫做Object,instance(實例)。以後我們說某個類的對象,某個類的實例。是一樣的意思。

總結

  • 1.對象是具體的事物;類是對對象的抽象;
  • 2.類可以看成一類對象的模板,對象可以看成該類的一個具體實例。
  • 3.類是用於描述同一類型的對象的一個抽象概念,類中定義了這一類對象所應具有的共同的屬性、方法。

2.1. 類的定義

類的定義方式:

//每一個源文件必須有且只有一個public class,並且類名和文件名保持一致!
public class Car {
}

class Dog{// 一個Java文件可以同時定義多個class	
}

class Seat{	
}

上面的類定義好後,沒有任何的其他信息,就跟我們拿到一張張圖紙,但是紙上沒有任何信息,這是一個空類,沒有任何實際意義。所以,我們需要定義類的具體信息。對於一個類來說,一般有三種常見的成員屬性field、方法method、構造器constructor。這三種成員都可以定義零個或多個。如下簡單的學生類編寫

public class Student {
	//屬性(成員變量)
	int id;
	String name;
	int age;
	//方法
	void study(){
		System.out.println("正在學習!");
	}
	//構造方法
	Student(){
		
	}
}

2.2. 類的屬性和方法

屬性: 用於定義該類或該類對象包含的數據或者說靜態特徵。屬性作用範圍是整個類體。在定義成員變量時可以對其初始化,如果不對其初始化,Java使用默認的值對其初始化。

屬性定義格式:[修飾符] 屬性類型 屬性名 = [默認值] ;

方法: 用於定義該類或該類實例的行爲特徵和功能實現。方法是類和對象行爲特徵的抽象。方法很類似於面向過程中的函數。面向過程中,函數是最基本單位,整個程序由一個個函數調用組成。面向對象中,整個程序的基本單位是類,方法是從屬於類和對象的。

屬性定義格式:

[修飾符]  方法返回值類型  方法名(形參列表) {
    // n條語句
}

2.3. 一個典型類的定義和UML圖

模擬學生使用電腦學習:

/**
 * 模型學生使用電腦,學生有自己的學好,姓名,年齡,而且使用電腦進行學習!
 * @author devinzhang
 */
class Computer {
	String brand;// 品牌
}

public class Student1 {
	// 屬性
	int id;
	String sname;
	int age;
	Computer comp;

	// 方法
	void study() {
		System.out.println(sname+"正在學習,使用"+comp.brand+"電腦!");
	}

	// 構造器
	Student1()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udent1 stu = new Student1();
		stu.sname = "devin zhang";
		Computer comp1 = new Computer();
		comp1.brand = "Dell";

		stu.comp = comp1;
		stu.study();
	}
}

三. 面向對象的內存分析(堆棧角度)重要

Java虛擬機的內存可以分爲三個區域:棧stack、堆heap、方法區method area

棧的特點如下

  • 1. 棧描述的是方法執行的內存模型。每個方法被調用都會創建一個棧幀(存儲 局部變量、操作數、方法出口 等)
  • 2. JVM爲每個線程創建一個棧,用於存放該線程執行方法的信息(實際參數、局部變量等)
  • 3. 棧屬於線程私有,不能實現線程間的共享!
  • 4. 棧的存儲特性是 “先進後出,後進先出
  • 5. 棧是由系統 自動分配速度快! 棧是一個連續的內存空間!

堆的特點如下

  • 1. 堆用於存儲創建好的 對象和數組(數組也是對象)
  • 2. JVM只有一個堆,被所有線程共享
  • 3. 堆是一個 不連續的內存空間,分配靈活,速度慢!

方法區(又叫靜態區)特點如下:

  • 1. JVM只有一個方法區,被所有線程共享!
  • 2. 方法區實際也是堆,只是用於存儲類、常量相關的信息!
  • 3. 用來存放程序中永遠是不變或唯一的內容。(類信息【Class對象】、靜態變量、字符串常量等)

這裏以上一節中的程序進行分析程序的執行過程: 用習慣eclipse可能忘記程序是怎麼執行的,先是javac Student1.java編譯成字節碼文件,然後java Student1解釋執行。在Eclipse中調用虛擬機從java Student1開始執行。

  • 調用java Student1命令來啓用虛擬機,畫出堆棧空間,內存圖就是下面的。
  • 執行Student1這個類的話,首先要在內存中尋找這個類的代碼信息,這時候需要把這個代碼加載到方法區空間中。此時下圖相當於java Student1執行完了。
  • 然後找到類裏的main入口方法(static方法),當開始調用main方法的時候,這個時候開闢一個所謂的棧幀。main方法裏定義了stu變量,引用類型變量,目前初始是空。
  • 執行new …,當調用new的時候,構造方法Student1(),這個時候回開闢一個新的棧幀。
  • 開闢完之後,就開始執行這個Student1()方法,通過這個方法創建這個類的一個對象,因爲內存中已經有這個類的代碼信息了。構造器執行完之後,會在堆中新建一個對象了(釋放這個棧幀)。
  • 下一步執行: stu.id=1001;,一次執行完這個樣子。
  • 最後執行stu.comp = comp1;,這裏需要comp1的值賦值給comp(都是地址)。執行之後內存全部關閉!

四. 構造方法和其重載

構造器也叫構造方法(constructor): 用於對象的初始化。構造器是一個創建對象時被自動調用的特殊方法,目的是對象的初始化。構造器的名稱應與類的名稱一致。Java通過new關鍵字來調用構造器,從而返回該類的實例,是一種特殊的方法。

聲明格式:

[修飾符] 類名(形參列表){
    //n條語句
}

構造器注意一下幾點

  • 通過new關鍵字調用!!
  • 構造器雖然有返回值,但是不能定義返回值類型(返回值的類型肯定是本類),不能在構造器裏使用return返回某個值。
  • 如果我們沒有定義構造器,則編譯器會自動定義一個無參的構造函數。如果已定義則編譯器不會自動添加!
  • 構造器的方法名必須和類名一致!

例子: 定義一個“點”(Point)類用來表示二維空間中的點(有兩個座標)。要求如下:

  • 可以生成具有特定座標的點對象。
  • 提供可以設置座標的方法。
  • 提供可以計算該“點”距另外一點距離的方法。
public class Point {
	double x, y;
	//定義的構造器
	public Point(double _x, double _y) {
		x = _x;
		y = _y;
	}
	
	public double getDistance(Point p){
		return Math.sqrt((x-p.x)*(x-p.x)+(y-p.y)*(y-p.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 args){
		Point p =new Point(3.0, 4.0);
		Point origin =new Point(0.0, 0.0);
		System.out.println(p.getDistance(origin));
	}
}

構造方法的重載: 構造方法也是方法,只不過有特殊的作用而已。與普通方法一樣,構造方法也可以重載。

例子: 構造方法重載(創建不同用戶對象)

public class User {
	int id; // id
	String name; // 賬戶名
	String pwd; // 密碼
	public User() {
	}

	public User(int id, String name) {
		super();
		this.id = id;
		this.name = name;
	}

	public User(int id, String name, String pwd) {
		this.id = id;
		this.name = name;
		this.pwd = pw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User u1 = new User();
		User u2 = new User(101, "devinzhang");
		User u3 = new User(101, "devinzhang", "13234");
	}

}

構造器注意一下幾點 如果方法構造中形參名與屬性名相同時,需要使用this關鍵字區分屬性與形參。this.id 表示屬性id;id表示形參id

五. 垃圾回收機制(Garbage Collection)

Java引入了垃圾回收機制,令C++程序員最頭疼的內存管理問題迎刃而解。Java程序員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到業務邏輯上而不是內存管理工作上,大大的提高了開發效率。

5.1. 垃圾回收原理和算法

內存管理

  • Java的內存管理很大程度指的就是對象的管理,其中包括對象空間的分配和釋放。
  • 對象空間的分配:使用new關鍵字創建對象即可
  • 對象空間的釋放:將對象賦值null即可。垃圾回收器將負責回收所有”不可達”對象的內存空間。

垃圾回收過程 任何一種垃圾回收算法一般要做兩件基本事情。垃圾回收機制保證可以將“無用的對象”進行回收。無用的對象指的就是沒有任何變量引用該對象。Java的垃圾回收器通過相關算法發現無用對象,並進行清除和整理。

  • 發現無用的對象
  • 回收無用對象佔用的內存空間

垃圾回收相關算法

  • 1. 引用計數法: 堆中每個對象都有一個引用計數。被引用一次,計數加1. 被引用變量值變爲null,則計數減1,直到計數爲0,則表示變成無用對象。優點是算法簡單,缺點是“循環引用的無用對象”無法別識別
/**
 * 1. 引用計數法,缺點是“循環引用的無用對象”無法別識別。循環引用示例
 * @author devinzhang
 */
public class Stu {
	String name;
	Stu friend;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u s1 = new Stu();
		Stu s2 = new Stu();
		
		s1.friend=s2;
		s2.friend=s1;
		s1=null;
		s2=null;
	}
}
  • 2. 引用可達法(根搜索算法): 程序把所有的引用關係看作一張圖,從一個節點GC ROOT開始,尋找對應的引用節點,找到這個節點以後,繼續尋找這個節點的引用節點,當所有的引用節點尋找完畢之後,剩餘的節點則被認爲是沒有被引用到的節點,即無用的節點。

5.2. 通用的分代垃圾回收機制

分代垃圾回收機制,是基於這樣一個事實:不同的對象的生命週期是不一樣的。因此,不同生命週期的對象可以採取不同的回收算法,以便提高回收效率。我們將對象分爲三種狀態年輕代、年老代、持久代JVM將堆內存劃分爲 Eden、Survivor 和 Tenured/Old 空間

1. 年輕代: 所有新生成的對象首先都是放在Eden區。 年輕代的目標就是儘可能快速的收集掉那些生命週期短的對象,對應的是Minor GC,每次 Minor GC 會清理年輕代的內存,算法採用效率較高的複製算法,頻繁的操作,但是會浪費內存空間。當“年輕代”區域存放滿對象後,就將對象存放到年老代區域。

2. 年老代: 在年輕代中經歷了N(默認15)次垃圾回收後仍然存活的對象,就會被放到年老代中。因此,可以認爲年老代中存放的都是一些生命週期較長的對象。年老代對象越來越多,我們就需要啓動Major GC和Full GC(全量回收),來一次大掃除,全面清理年輕代區域和年老代區域。

3. 持久代: 用於存放靜態文件,如Java類、方法等。持久代對垃圾回收沒有顯著影響。

  • Minor GC: 用於清理年輕代區域。Eden區滿了就會觸發一次Minor GC。清理無用對象,將有用對象複製到“Survivor1”、“Survivor2”區中(這兩個區,大小空間也相同,同一時刻Survivor1和Survivor2只有一個在用,一個爲空)
  • Major GC: 用於清理老年代區域。
  • Full GC: 用於清理年輕代、年老代區域。 成本較高,會對系統性能產生影響。

垃圾回收過程

  • 1、新創建的對象,絕大多數都會存儲在Eden中,
  • 2、當Eden滿了(達到一定比例)不能創建新對象,則觸發垃圾回收(GC),將無用對象清理掉,然後剩餘對象複製到某個Survivor中,如S1,同時清空Eden區
  • 3、當Eden區再次滿了,會將S1中的不能清空的對象存到另外一個Survivor中,如S2,同時將Eden區中的不能清空的對象,也複製到S1中,保證Eden和S1,均被清空。
  • 4、重複多次(默認15次)Survivor中沒有被清理的對象,則會複製到老年代Old(Tenured)區中,
  • 5、當Old區滿了,則會觸發一個一次完整地垃圾回收(FullGC),之前新生代的垃圾回收稱爲(minorGC)

5.3. JVM調優和Full GC

在對JVM調優的過程中,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對於Full GC的調節。有如下原因可能導致Full GC:

  • 1.年老代(Tenured)被寫滿
  • 2.持久代(Perm)被寫滿
  • 3.System.gc()被顯式調用(程序建議GC啓動,不是調用GC)
  • 4.上一次GC之後Heap的各域分配策略動態變化

5.4. 開發中容易造成內存泄露的操作

在實際開發中,經常會造成系統的崩潰。如下這些操作我們應該注意這些使用場景。注意如下四種情況時最容易造成內存泄露的場景:

  • 創建大量無用對象: 比如,我們在需要大量拼接字符串時,使用了String而不是StringBuilder。
String str = "";
for (int i = 0; i < 10000; i++) {   
    str += i;     //相當於產生了10000個String對象
}
  • 靜態集合類的使用: 像HashMap、Vector、List等的使用最容易出現內存泄露,這些靜態變量的生命週期和應用程序一致,所有的對象Object也不能被釋放。
  • 各種連接對象(IO流對象、數據庫連接對象、網絡連接對象)未關閉: IO流對象、數據庫連接對象、網絡連接對象等連接對象屬於物理連接,和硬盤或者網絡連接,不使用的時候一定要關閉。
  • 監聽器的使用: 釋放對象時,沒有刪除相應的監聽器。

本節要點

  • 1. 程序員無權調用垃圾回收器。
  • 2. 程序員可以調用System.gc(),該方法只是通知JVM,並不是運行垃圾回收器。儘量少用,會申請啓動Full GC,成本高,影響系統性能。
  • 3. finalize方法,是Java提供給程序員用來釋放對象或資源的方法,但是儘量少用。

六. this關鍵字和static關鍵字

6.1. this關鍵字

對象創建的過程和this的本質: 構造方法是創建Java對象的重要途徑,通過new關鍵字調用構造器時,構造器也確實返回該類的對象,但這個對象並不是完全由構造器負責創建。創建一個對象分爲如下四步:

  • 1. 分配對象空間,並將對象成員變量初始化爲0或空
  • 2. 執行屬性值的顯示初始化
  • 3. 執行構造方法(執行構造方法之前,已經創建了對象。)
  • 4. 返回對象的地址給相關的變量

this的本質 :就是“創建好的對象的地址”! 由於在構造方法調用前,對象已經創建。因此,在構造方法中也可以使用this代表“當前對象” 。

this最常的用法:

  • 1. 在程序中產生二義性之處,應使用this來指明當前對象;普通方法中,this總是指向調用該方法的對象。構造方法中,this總是指向正要初始化的對象。
  • 2. 使用this關鍵字調用重載的構造方法,避免相同的初始化代碼。但只能在構造方法中用,並且必須位於構造方法的第一句。
  • 3. this不能用於static方法中。
public class TestThis {
    int a, b, c;
 
    TestThis() {
        System.out.println("正要初始化一個Hello對象");
    }
    TestThis(int a, int b) {
        // TestThis(); //這樣是無法調用構造方法的!
        this(); // 調用無參的構造方法,並且必須位於第一行!
        a = a;// 這裏都是指的局部變量而不是成員變量
// 這樣就區分了成員變量和局部變量. 這種情況佔了this使用情況大多數!
        this.a = a;
        this.b = b;
    }
    TestThis(int a, int b, int c) {
        this(a, b); // 調用帶參的構造方法,並且必須位於第一行!
        this.c = c;
    }
 
    void sing() {
    }
    void eat() {
        this.sing(); // 調用本類中的sing();
        System.out.println("你媽媽喊你回家喫飯!");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estThis hi = new TestThis(2, 3);
        hi.eat();
    }
}

6.2. static關鍵字

在類中,用static聲明的成員變量爲靜態成員變量,也稱爲類變量。 類變量的生命週期和類相同,在整個應用程序執行期間都有效。它有如下特點:

  • 1. 爲該類的公用變量,屬於類被該類的所有實例共享,在類被載入時被顯式初始化。
  • 2. 對於該類的所有對象來說,static成員變量只有一份。 被該類的所有對象共享!!
  • 3. 一般用“類名.類屬性/方法”來調用。(也可以通過對象引用或類名(不需要實例化)訪問靜態成員。)
  • 4. 在static方法中不可直接訪問非static的成員。

核心要點:

  • static修飾的成員變量和方法,從屬於類。
  • 普通變量和方法從屬於對象的。
/**
 * 測試static關鍵字的用法
 * @author devinzhang
 */
public class User2 {
	int id; // id
	String name; // 賬戶名
	String pwd; // 密碼

	static String company = "阿里巴巴"; // 公司名稱

	public User2(int id, String name) {
		this.id = id;
		this.name = name;
	}

	// 登錄系統
	public void login() {
		printCompany();
		System.out.println(company);
		System.out.println("登錄" + name);
	}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Company() {
		// login();//調用非靜態成員,編譯就會報錯
		System.out.println(compan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User2 u = new User2(101, "devinzhang");
		User2.printCompany(); // 一般用“類名.類屬性/方法”來調用。
		User2.company = "騰訊";
		User2.printCompany();
	}

}

七. 靜態初始化塊和參數傳值機制

7.1. 靜態初始化塊

構造方法用於對象的初始化! 靜態初始化塊,用於類的初始化操作! 在靜態初始化塊中不能直接訪問非static成員。

注意事項: 靜態初始化塊執行順序(之後介紹完繼承再看這裏):

  • 1. 上溯到Object類,先執行Object的靜態初始化塊,再向下執行子類的靜態初始化塊,直到我們的類的靜態初始化塊爲止。
  • 2. 構造方法執行順序和上面順序一樣!!
/**
 * 測試static初始化塊。
 * 
 * @author devinzhang
 *
 */
public class User {

	int id; // id
	String name; // 賬戶名
	String pwd; // 密碼, 成員變量;
	static String company;// 公司名稱,靜態成員變量;

	public User() {
		System.out.println("調用構造器!");
	}

	// 靜態代碼塊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執行類的初始化工作!");
		company = "阿里巴巴";
		printCompany();
	}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Company() {
		System.out.println(compan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User u1 = new User();
	}

}

7.2. 參數傳遞機制

Java中,方法中所有參數都是“值傳遞”,也就是 “傳遞的是值的副本”。 也就是說,我們得到的是“原參數的複印件,而不是原件”。因此,複印件改變不會影響原件。

基本數據類型參數的傳值: 傳遞的是值的副本。 副本改變不會影響原件。

引用類型參數的傳值: 傳遞的是值的副本。但是引用類型指的是“對象的地址”。因此,副本和原參數都指向了同一個“地址”,改變“副本指向地址對象的值,也意味着原參數指向對象的值也發生了改變”。

測試參數傳遞機制例子:

public class User4 {
	int id;
	String name;
	String pwd;

	public User4(int id, String name) {
		this.id = id;
		this.name = name;
	}

	public void testParameterTransfer01(User4 u) {
		u.name = "張開放";
	}

	public void testParameterTransfer02(User4 u) {
		u = new User4(200, "王雪豔");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User4 u1 = new User4(100, "胡帆");

		u1.testParameterTransfer01(u1);
		System.out.println(u1.name);

		u1.testParameterTransfer02(u1);
		System.out.println(u1.name);

	}

}

八. 包和package

包機制是Java中管理類的重要手段。 開發中,我們會遇到大量同名的類,通過包我們很容易對解決類重名的問題,也可以實現對類的有效管理。 包對於類,相當於文件夾對於文件的作用。

我們通過package實現對類的管理,package的使用有兩個要點:

  • 1. 通常是類的第一句非註釋性語句。
  • 2. 包名:域名倒着寫即可,再加上模塊名,便於內部管理類。
// package的命名舉例
com.sun.test;
com.oracle.test;
cn.sxt.gao.test;
cn.sxt.gao.view;
cn.sxt.gao.view.model;

注意事項:

  • 1. 寫項目時都要加包,不要使用默認包。
  • 2. com.gao和com.gao.car,這兩個包沒有包含關係,是兩個完全獨立的包。只是邏輯上看起來後者是前者的一部分。
// package的使用
package cn.sxt;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helloworld");
    }
}

8.1. JDK中的主要包

Java中的常用包 說明
java.lang 包含一些Java語言的核心類,如String、Math、Integer、System和Thread,提供常用功能。
java.awt 包含了構成抽象窗口工具集(abstract window toolkits)的多個類,這些類被用來構建和管理應用程序的圖形用戶界面(GUI)。
java.io 包含能提供多種輸入/輸出功能的類。
java.net 包含執行與網絡相關的操作的類。
java.util 包含一些實用工具類,如定義系統特性、使用與日期日曆相關的函數。

8.2. 導入類import

如果我們要使用其他包的類,需要使用import導入,從而可以在本類中直接通過類名來調用,否則就需要書寫類的完整包名和類名。import後,便於編寫代碼,提高可維護性。

注意事項:

  • 1. Java會默認導入java.lang包下所有的類,因此這些類我們可以直接使用。
  • 2. 如果導入兩個同名的類,只能用包名+類名來顯示調用相關類:

8.3. 靜態導入

靜態導入(static import)是在JDK1.5新增加的功能,其作用是用於導入指定類的靜態屬性,這樣我們可以直接使用靜態屬性。

package leetcode;

//以下兩種靜態導入的方式二選一即可
import static java.lang.Math.*; //導入Math類的所有靜態屬性
import static java.lang.Math.PI; //導入Math類的PI屬性

public class Daoru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PI);
		System.out.println(random());
	}

}

九. 總結

  • 1. 面向對象可以幫助我們從宏觀上把握、從整體上分析整個系統。 但是具體到實現部分的微觀操作(就是一個個方法),仍然需要面向過程的思路去處理。
  • 2. 類可以看成一類對象的模板,對象可以看成該類的一個具體實例。
  • 3. 對於一個類來說,一般有三種常見的成員:屬性field、方法method、構造器constructor。
  • 4. 構造器也叫構造方法,用於對象的初始化。構造器是一個創建對象時被自動調用的特殊方法,目的是對象的初始化。構造器的名稱應與類的名稱一致。
  • 5. Java引入了垃圾回收機制,令C++程序員最頭疼的內存管理問題迎刃而解。Java程序員可將更多的精力放到業務邏輯上而不是內存管理工作,大大提高開發效率。
  • 6. this的本質就是“創建好的對象的地址”! this不能用於static方法中。
  • 7. 在類中,用static聲明的成員變量爲靜態成員變量,也稱爲類變量。類變量的生命週期和類相同,在整個應用程序執行期間都有效。在static方法中不可直接訪問非static的成員。
  • 8. Java方法中所有參數都是“值傳遞”,也就是“傳遞的是值的副本”。也就是說,我們得到的是“原參數的複印件,而不是原件”。因此,複印件改變不會影響原件。
  • 9. 通過package實現對類的管理;如果我們要使用其他包的類,需要使用import導入,從而可以在本類中直接通過類名來調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