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與問題——一個老現象

今天,和一個在成都的人談了一個項目的情況,對方一直堅持他們對需求很清楚,我對他說,你們清楚的不是需求,你們清楚的只是問題或者說目標。

過程是這樣的:

對方提到:

目前的糧庫經常生蟲,每過不知道多長時間就會有兩到三種蟲子出現,他的同學在用大量的人工進行抽查,用東西把糧倉裏面的糧食取出來,進行篩查,速度慢,成本很高,希望能找到一個好一些的方式來操作。

又提到:

他們聯繫過深職院的一位老師,說到用振動傳感器,溫度傳感器等來進行探測,應該可行,他們也佈置了不少設備,但是一直沒有很好的效果(估計應該是沒有什麼效果)。

再問其他的,多少人工,多少投入,多長時間出現等等信息,他就說不上來了,還一直說,他們很清楚需求,目前就是解決的問題。

我回復說,這樣的情況,我必須先到現場去做調研,確定具體的需求(當我說到這裏的時候,對方明顯很激動,立刻重複說,他們很清楚需求是什麼,我回應道,你們清楚的不是需求,是問題。對方仍然堅持他很清楚需求),然後才能思考解決辦法。

對方就說,那你安排人過來調研吧。

我回答說,這種研究型項目,誰也不敢保證就一定能解決,但是,前期的調研,沒有費用我們是不可能出人過去做的。

對方就說,那你定個價格,前期多少錢,必須提出解決方案,並投入解決。

我再次強調回答說,這種研究型項目,誰也不敢保證就一定能解決。

對方又說,他們對需求很清楚,不需要調研,解決就是了,……(後面的我就記不住了)

隨後我只好回答說,那就這樣吧,這個項目我們沒有辦法承接。隨後掛斷了電話,微信上回復了一句話,你們清楚的是目標,不是需求。

對方回覆:謝謝。

說到這裏,需要明確一些內容,什麼是需求,什麼是問題。

用戶往往只能提出問題,而不能提出需求。

需求是技術人員需要實現的東西,問題往往可能需要拆解成多個需求,也可能多個問題組合成不同的幾個需求,這都需要現場調研分析才能做決定。

最可怕的是對方的聯繫人對技術半懂不懂,動輒認爲自己已經掌握了全部需求信息,其實只是瞭解了一些問題而已,他們沒有能力把問題進行拆解,也沒有能力解決這些問題,卻定義這些問題就是需求,於是造成承接方技術人員的無奈或者不得不照着做,最後使得項目徹底失敗。

簡單地以我們的有角動物智能放牧機器人產品爲例:

牧民的犛牛去鄰居家喫草引起的爭議,這是問題。

目前國際上和國內通用的解決方案是:架設鐵絲網攔截,讓牛過不去。

但是牧場是很大的,牛需要遷徙,總有攔截不到的地方,這時候,還是會有這種爭議發生,比如說,中國大陸自從1995年(這個時間是一位四川省招商局的老哥說的,未經考證,但時間應該差不多)開始建設鐵絲網,到現在平均每八年投入300多億人民幣,可是2018年7月15號左右,拉薩市當雄縣有兩個村子的牧民卻仍然幹了一架,因爲下游村子的牛到了一個河灣地區喫草,上游村子認爲河灣是他們的牧場範圍,據當地政府官員說,傷了十幾個人在醫院。

這個問題拆解出來的需求應該是,牛喫草,喫草的範圍如何限制,如果不能限制是否可以進行喫草數量的計量,以解決爭議問題。

目前經過20多年的鐵絲網建設實踐證明,確實無法完全通過物理隔離的方式來實現對牛喫草範圍的限制。

於是需求就是:能不能記錄牛喫草的數量,能不能知道牛的實時位置,能不能設置禁牧區和輪牧區,能不能設置各家牧場的邊界範圍這樣幾個可以實現的需求。

於是我經過兩年的實地調研後,提供的解決方案是:

咀嚼傳感器記錄牛喫草範圍,耳旁的發生裝置解決牛驅趕的問題,通過衛星定位獲取牛的位置信息,通過電子地圖繪製標定禁牧區輪牧區和各家牧場範圍。

四個功能同時使用最好,不能同時使用也至少使用前兩者的任何一個加上後面兩個功能。

這樣就徹底解決了牛跨界喫草的問題,同時對政府設定的禁牧區和輪牧區也能很好的實現其功能目標,而不需要政府派人去長時間的看護和監管。

區分清楚問題和功能是一個老問題,唉,這話真的很拗口。但是,確實是很多人搞不清楚的內容。

當然有人可以說,這還是問題,確實,漢語裏關於問題和需求很難描述很清楚,這也是一個問題。

如果較真,那就是說,一個不可解決的問題是否可以拆解成多個可以解決的問題,然後對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到這裏,各方應該都可以滿意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