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區塊鏈“正名”,倫交所攜AAX跑步入場

爲區塊鏈“正名”,倫交所攜AAX跑步入場

倫交所的入局,繼續爲加密市場注入一針強心劑。

文 | 秦曉峯 運營 | 蓋遙 編輯 | 盧曉明

出品 | Odaily星球日報(ID:o-daily)

10 月 25 日,中國政府提倡大力發展區塊鏈技術。

受此影響,加密市場再次活躍,BTC 一度突破 1 萬美元關口,兩日漲幅接近 40%。

10 月 26 日,被譽爲「牛市之光」的 Bakkt 發文稱,其比特幣期貨合約單日交易量達到 1179 個BTC,創下新的歷史記錄。

不過,Bakkt 交易量仍然沒有達到人們的預期。其與 CM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相比,仍然相差懸殊,後者同期交易量約 5 萬個 BTC。

此前,市場之所以對 Bakkt 寄予厚望,離不開 2017 年 CME 和 CBOE 的表現。

2017 年 CM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與 CBOE(芝加哥期權交易所)上線比特幣合約時,市場的反應熱烈。其中,CBOE 首日交易額爲 3900 多個 BTC,CME 首日交易額達到 5200 多個 BTC,並且 BTC 日內漲幅均超過 10%。

爲區塊鏈“正名”,倫交所攜AAX跑步入場
來源:unfolded

而 Bakkt 上線首日交易量也僅 70 多個 BTC;上線兩日後,BTC 價格出現瀑布式下跌,一度跌至 7700 美元,日內最高跌幅 20%。

同樣的合規性,卻有着截然不同的境遇,不禁讓人擔心,Bakkt 的表現是否預示着:合規交易所處境艱難,不再被市場認可?

Bakkt 爲何遭遇失利,機構投資者又是否做好了入場的打算?近期市場回暖, Bakkt 交易量有所回升,是否意味着機構用戶正在入場?

背靠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的數字貨幣交易所 AAX(Atom Asset Exchange),接受 Odaily星球日報採訪,分享了自身的看法。

爲區塊鏈“正名”,倫交所攜AAX跑步入場
Bakkt 爲何遭遇滑鐵盧?

“Bakkt 的短期失利,不意味着 Bakkt 的失敗,更不意味着合規的失敗。”AAX 交易所首席執行官 Thor Chan 告訴 Odaily星球日報。在其看來,只有接受監管走向合規,交易所才能擁抱機構用戶,爲加密市場引入增量資金。

根據 CME 數據,過去幾個季度,CME 的持倉量持續增加,2019 年第三季度未平倉合約的數量較去年同期增長 61%。

爲區塊鏈“正名”,倫交所攜AAX跑步入場
與此同時,非合規交易所 BitMex 交易量持續低迷。10 月 11 日,BitMex 日內交易量僅爲 9.48 億美元,創下數月新低。

爲區塊鏈“正名”,倫交所攜AAX跑步入場
一系列數據顯示,合規交易所,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青睞,留給非合規交易所的空間將越來越少。

然而,衆望所歸的合規交易所 Bakkt,爲何會遭遇滑鐵盧?

Thor Chan 認爲,首先,Bakkt 門檻太高了,對機構投資者及個人投資者的進入造成了阻礙,這是上線未能立竿見影最主要的原因。

作爲一家合規的交易所,Bakkt 受美國政府監管,遵循傳統市場開戶規則。除了需要通過 KYC 驗證之外,機構用戶還要通過 CFTC(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 的資質審查以及 1 V 1 的問詢。

本身,機構投資者決策流程長,進場需要一定時間。再加上整個審覈過程更是漫長而繁瑣,即便是對機構用戶來說也耗時耗力。

個人投資者則更爲曲折:他們在 Bakkt 交易時需要尋找專門的中介——FCM(期貨佣金商)。但 FCM 並不會直接與投資者打交道,投資者只能聯繫其手下的 Broker(經紀人),因此形成了一個「中介的中介」開戶流程。但目前加密貨幣市場的 FCM 以及 Broker 未形成氣候,導致個人投資者暫時被拒之門外。

“這也導致很多想要進場的一般投資人,比如高淨值的礦工,要麼找不到好的 FCM,要麼還在拿到賬戶的路上。”奇桃資本的 King 也表達了相同的看法。

其次,Bakkt 的期貨合約採用實物交割,這點在產品上線前受到不少追捧,被認爲是 Bakkt 的差異化及競爭力所在,但傳統金融市場接受實物交割還需要一定時間。

Bakkt 的“實物交割”,到期時交付的是比特幣,而比特幣在傳統金融市場中的認知有待進一步深化。不少傳統金融人士仍然不看好比特幣的發展前景,通過“實物交割”促使其持有比特幣,前提是他們需要認可比特幣。

“現金結算對投機性的投資者更具吸引力,那些投機性投資者更多地選擇投資 CME 比特幣期貨合約以獲得現金收益,市場需求也會更高。”去中心化市場預測平臺 CloseCross 創始人 Vaibhav Kadikar 解釋說。CME 與 Bakkt 首日交易額相差 75 倍,也驗證了現金交割的吸引力似乎更大。

再者,作爲 Bakkt 母公司的美國洲際交易所(ICE),給予 Bakkt 的支持並不夠。

作爲紐約證券交易所母公司的 ICE,本身掌握着大量的機構用戶資源,然而卻並沒有轉換爲 Bakkt 的客戶。上線至今,Bakkt 交易量始終沒有出現顯著增長,目前最高單日交易量也只有 1197 個 BTC,同期 CME 單日交易量超過 1.3 萬個 BTC。

最後,從外部因素來說,Bakkt 上線沒遇上好時候,市場交易開始萎靡。

“在 Bakkt 上線前期,市場過於樂觀,所以有落差;CME 的合約誕生於牛市,市場情緒高。”Thor Chan 解釋說。

2017 年 12 月,CBOE 以及 CME 上線比特幣期貨合約。彼時市場經歷了「九四」瀑布式下跌後,迎來報復性反彈,比特幣的造富效應也吸引了一大批新興投資者入場。

等到 Bakkt 上線時,今年年初 IEO (首次代幣發行)帶來的財富效應已經逐漸消逝,市場存量資金不足,比特幣也從 1.4 萬美元的高點開始下行。

在這樣的背景下,Bakkt 目前的情況也算意料之中,但長遠來看,Bakkt 對機構投資者入場必然有重要推動作用。

爲區塊鏈“正名”,倫交所攜AAX跑步入場
倫交所深度參與的AAX

實際上,近年來傳統金融證券交易所入局加密市場已經屢見不鮮,並且多集中於交易所領域。

近期,背靠倫敦證券交易所的加密貨幣交易所 AAX 宣佈即將上線,傳統資本徵戰加密世界的陣線聯盟也隨之擴大。相比其他,AAX 認爲自己有些獨特的優勢。

毋庸置疑,AAX 的信心離不開倫交所的大力支持。

與 Bakkt 背後的紐交所不同,倫交所將深度參與 AAX 運營,併爲 AAX 帶來大量的潛在的機構用戶資源,而這得益於倫交所的合作伙伴網絡。

“倫交所有一個 Partner Network (合作伙伴網絡),接入的公司超過 300 多家,包括大型金融機構、監管機構,以及美林、摩根斯坦利、高盛、瑞銀和中金公司等銀行和金融巨頭。”Thor Chan 解釋稱,“我們與倫交所的戰略合作使得 AAX 成爲這個網絡裏最高級別的合作伙伴。我們可以通過這個網絡,直接與倫交所的機構客戶對接,這是市面上的交易所所沒有的(資源)。”

Odaily星球日報查詢發現,英國電信集團(市值 250 億美元)、交易和清算技術提供商 Cinnober 等公司,都在倫交所的 Partner Network 名單之中。藉由這層網絡,AAX 或許會爲機構用戶入場打開一個新的突破口。

在運營上,Thor Chan 告訴 Odaily星球日報,作爲策略性合作伙伴,倫交所也會給予 AAX 相關運營和品牌宣傳支持,包括交易所的風控設計。“在測試階段,倫交所的工程師與我們一起運營 AAX。”

此外,倫交所作爲老牌交易所,在合規方面不僅有經驗,也更有資源,可以幫助 AAX 完善其合規體系,增強內部的自我監管。

“我們參考了英國 FCA(英國金融行爲管理局) 監管框架,加強內部自我監管。”Thor Chan 解釋,除了自我監管,AAX 也正在積極申請全球多個地區和市場的牌照。

要迎接巨量交易,堅實的技術支撐是基礎,倫交所擁有領先的撮合引擎技術。

2019 年 1 月,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London Stock Exchange Group,簡稱“ LSEG”)宣佈爲 AAX 交易所提供技術支持——Millennium 撮合引擎技術。

對於機構級用戶而言,由於其體量巨大,對於交易性能要求較高。Millennium 正是面向機構用戶的專業引擎,此前已在全球 40 多個傳統金融市場中應用,包括新加坡證券交易所、香港證券交易所等一線市場。

該引擎的特點包括:高併發,每秒可處理百萬筆交易;低延遲,每單間隔時間爲 0.0001 秒;穩定性高,準確率可以達到 99.999%。

在使用倫交所的撮合引擎後,AAX 可以處理各種類型的市場條件下複雜且大宗的機構交易,並有效應對市場劇烈的波動,

技術保障之上,AAX 優化了用戶審覈流程和產品設計。

AAX CEO Thor Chan 認爲,“相比 Bakkt ,我們可以降低機構用戶的入場門檻。”

Thor Chan 介紹說,目前 AAX 對於機構用戶的審覈流程並不像 Bakkt 一樣繁瑣。

同樣的,AAX 針對個人投資者的進入門檻也比較低,用戶在網站註冊後通過 KYC 驗證即可交易,不需要通過中介商。

此外,AAX 的產品也更爲豐富。用戶在AAX可以體驗合約交易、現貨交易以及場外交易(OTC)等功能。AAX 還將三種交易集成在一個集成帳戶中,用戶交易時無需切換賬戶,更加省時省力。

爲區塊鏈“正名”,倫交所攜AAX跑步入場
漫長打磨後,迎接跑步入場的機構

合規交易所的誕生,註定是荊棘滿途。

2018 年 8 月,ICE 便宣佈推出 Bakkt 。然而最終歷時一年多,期間經歷了三次延遲,Bakkt 才最終上線。

延遲的根本原因,主要是 Bakkt 面臨來自監管和技術測試的難題。不願半途而廢的 Bakkt,最終一一化解。

一方面,Bakkt 相繼收購了擁有 DCO 牌照的 DACC(一家數字資產託管公司),並在 2019 年 8 月獲得美國紐約州監管機構金融服務部(NYDFS)頒發的託管牌照,解決了合規問題。

另一方面,由於比特幣期貨涉及到交易、清算和託管等多個流程,Bakkt 進行了反覆地技術測試。

打磨技術以及測試,也成爲過去 10 個月來 AAX 工作的主旋律。

Thor Chan 表示,在與倫交所的合作中,最大的困難便是如何將金融市場的撮合系統放到數字貨幣市場,而這花費了團隊大量的時間。

例如,加密貨幣市場小數點後有多位小數,但傳統金融市場只有兩位小數,因此需要對交易系統進行修改;此外,傳統金融市場可以休市,如何確保撮合引擎在加密市場 7 * 24 不間斷運行,也是挑戰;再者,倫交所的系統可以做期貨、現貨,但加密貨幣市場的永續合約是區別於傳統市場的創新產品,這也需要磨合調整。

從技術以及合規性上看,Bakkt 已經做到了行業前瞻。

儘管上線之初的數據並不突出,但過去一個月,Bakkt 的交易量穩步上升,並多次創下新的歷史記錄。其中,10 月 26 日更是達到 1179 個 BTC。雖然相較於同期的 CME,仍然有不小的差距,但 Bakkt 的上升勢頭已經非常明顯。

“我覺得需要給傳統機構一些時間去反應。我們瞭解到,機構用戶對加密貨幣的信心正在增加,我們自己對數字貨幣市場也是非常有信心的。”Thor Chan 表示。

Thor Chan 的話不無道理,CME 的數據顯示,機構投資者對於加密貨幣衍生品市場的興趣在逐漸增加。“機構流動性仍然強勁,(2019 年第 3 季度)新增了 454 個賬戶。”

在機構用戶跑步入場的同時,受政策影響,加密貨幣走勢良好。

10 月 25 日,BTC 從 7400 美元開始反彈,並於 26 日一度突破 1 萬美元,兩日漲幅接近 40%。

市場已經開始回暖,AAX 也將於 11 月正式上線。

“11 月底,我們將在倫敦證券交易所舉辦 AAX 倫敦發佈會。” Thor Chan 解釋,倫交所方面將爲 AAX 發佈會提供支持,現場還將進行敲鐘活動。“我們也會從合作伙伴和超級領袖中,邀請代表前往倫交所,一起觀禮、敲鐘。”

面對數字貨幣浪潮,無論是紐交所、納斯達克,還是倫交所,這三家世界頂尖的交易所,都不希望錯過。

Bakkt 與 AAX 相繼上線,標誌着紐交所和倫交所均已正式入局,推動加密貨幣浪潮的力量再次增強,並有望成爲市場的又一支強心針。

這也向傳統市場傳遞了一個信號:加密貨幣已經走上合規化的道路,被主流社會接受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