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期間各類競賽推薦以及對考研的影響

不同學校、包括不同專業接觸到的各類競賽都會不同。

就我所處的河北,對於通信專業來說,含金量高的也有很多。

編程類的ACM、藍橋杯、天梯賽、程序設計大賽。

這些比賽偏算法,需要數學功底和各種語言的結合,更多的是一種邏輯思維,也是一個長期積累和學習的過程。

 

全國大學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車競賽RoboMaster 機甲大師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水下機器人比賽(哈工程主辦)。

上面這些可能機械、計算機、電子信息、通信類等等相關專業參與會比較多一些,而且有的要想取得國家級獎項難度也不小,一般學校會有相應的實驗室,需要老師來帶頭,當然參與更多的是學生們自己,一屆一屆將技術傳承並改進,打磨技術,不斷進步的過程。所以像這類比賽,有的可能需要準備至少一年的時間,纔有希望去參加比賽,還不一定就能獲獎。

當然也不是爲了成績而比賽,更重要的是清楚自己的定位,自己在整個項目中擔任什麼角色,負責什麼工作等等,只要有收穫就ok,工作面試時或者考研複試的時候,更多的是看你在其中收穫到了什麼,只要對某一方面有過深入的研究或者和見解,就算很成功。

因爲這類比賽週期很長,甚至有的會嚴重耽誤平時的上課,還是需要自己斟酌。後期如果考研的話,還是需要儘可能全身心地去備考的。

 

網絡知識類有大唐杯 、華爲ICT大賽等等。

這類有點刷題就能搞定的意思,但是本科接觸過相關的課程肯定更好,如果以後不打算做網優之類的,含金量不是特別高。

 

還有些創新創業類,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 、TRIZ杯創新方法大賽(哈工程主辦)、移動互聯創新創業大賽、電子商務大賽、各種創新創業年會等等。

有些還是很多學校認可的,比如互聯網+,有的也需要很多理論知識的學習,比如“TRI杯”,但大多數都是創新思維的培養,團隊合作等等。

當然做任何事只要投入都會有收穫,比如我學長參加學校攝影社,他面試過程中提到以後,老師就問他你最得意的一張照片是什麼 ,所以就是說你打動老師的閃光點,並不一定非要是你的技術怎麼怎麼好,也許你認爲的一個微不足道的地方,就能打動老師和麪試官。

還有數學類的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基本學校都會有相應的社團或者組織,相關的比賽很有很多,涉及編程和數學思想的結合,基本是在Matlab上的開發,有些老師也認可這類比賽。

當然若學校有其他實驗室,能參與老師手上實際的工程項目,也是最好不過。

 

對於考研來說,還是那句話,有參加肯定固然好,會是一個加分項,但是你有其他拿手的也都沒問題,比如你輪滑很厲害,厲害到什麼程度、你有自己的一個小論壇、小博客,坐擁一大批粉絲,等等,只要不是大學平平庸庸,懶懶散散,多找些事情做還是可以的。還有就是一類人,愛安靜,喜歡經常一個人看書,雖然活動參加的不多,但是閱讀是一個很可怕的東西,“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把讀書當成習慣的人,也很厲害。

但是如果你已經大三,並且在懊惱自己大學期間什麼都沒有幹,並且還想考一個不錯的學校的話,我的建議是,沒必要再去亡羊補牢,安心準備初試即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