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之情淡如水

朋友之情淡如水
   我一直有一個很迷茫很迷茫的問題:什麼纔是真正的朋友?無論苦事還是樂事都在酒桌上海闊天空的大討論翻的,無論做什麼都是禮尚往來的,還是雙方都是惜金如土的,還是插上三根香燭對天發誓……
   我一直都在儘量躲開“酒肉朋友”,然這個社會,現在看來是沒法躲開這個的,這也是社會發展的一個階段“產物”吧,對我來說只能是打一個擦球,現在來說大多大事都是在“酒桌”上談成的,中國人一向都擅長這個,對他們來說好像非“酒桌”上是不能解決大事的。他們在這一敬一讓中,體會着酒的大氣精神,酒的灑脫爽快之感。對他們來說一件很棘手很棘手的事都會很快在這“大氣”“爽快”之中很快完成!
   “禮尚往來”,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有時候卻讓人感到不安,這成了有些人“治服”某些人的“殺手鉗”,“朋友”之間此現象更是多見,說白了就是一個“人情”,而對那些很重“人情”的人的來說往往是很容易陷如此境地的,他們往往礙於“朋友”之間的情面,老是在“還情”與“不還情”之間徘徊,你給我做了什麼事,我一定會還給你同樣的好事,不還好像內心被什麼給壓着似的。有些人就利用他們的這一點弱點,給他的朋友辦點“小事”,得來自己的“大事”。
     《投名狀》,想必大家都看過,那“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的豪情壯志,那“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俠骨柔情,無時無刻都在一開始振憾我們每一個有“情”的人,但是誰有會想到呢?想到會有那樣一個“振動”天地的最後結局呢?!也許你我都在想“兄弟”之情真的就那麼的“一文”不值麼?其實不是,《三國演義》中的“桃園結義”大家也都知道吧!此結局與彼結局有爲何不同呢?真的兄弟不表面上的“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是好兄弟怎麼又會叫你我兄弟一同去死呢?“好好活着”纔是對“兄弟”的最好“回報”,當然我所說的“活”不是苟且偷生的活,而是大氣大義的活,用許三多的話說就是“: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千萬不做一時的“匹夫之勇” ,這樣你不但會失去“兄弟”,而且還會失去你所有本應屬於你的東西。真的兄弟不是虛假的“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他應是出自自己真心實意的,不是口是心非,當然不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做到這一點的,這得需要你有很高的自我素質修養,這不是每個人天就有的,這得看你後天所什麼處環境中了,當然我所說的環境是人文精神環境,而不是純物質環境(有些人再富有,他也一毛不撥,要然怎麼會有人說什麼"爲富不仁"呢?).
     那"爲富不仁"的朋友,還不會讓你有多頭疼,有一種"朋友",他讓你"生不如死"……(沒完,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