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SDN的高校俱乐部看过去

 

    CSDN的高校俱乐部,在2009年4月份的时候,称为“学生大本营”,当然现在的名称还是没变,但其经营重心已经大力倒向高校联盟的方向了,俱乐部网站上个月的再次改版就表明了这一点。

    在2009年的时候,CSDN的经营思想是,以城市为单位,称为“CSDNxxx程序员俱乐部”,比如我当时创建的“CSDN西安程序员俱乐部”,会员可以是企业程序员,也可以是在校大学生或中学生,以及编程爱好者。

    但由于高校外的会员,离散性太大,很难凝聚在一起,必需有一个组织能力很强的领导班子。由于缺乏共同的、明确的、牢固的利益关系,就缺失了长期发展的动力,俱乐部的建立没有利益基础,所以仅凭一时的热情很难维系俱乐部的持续发展。我当初已经隐约意识这一点了,但其时情况还不十分明朗。

    后来的经营证实了我的预测。也看到CSDN的经营者发现了这一点,并开始向高校俱乐部倾斜。向高校俱乐部倾斜的原因和目的可能是:

    1,高校本身就是一个一个的组织单位,学生容易以学校为单位凝聚。同一学校的学生也容易形成口碑传播。
    2,学生本身是以学习为主,几乎不存在利益驱动的问题。
    3,CSDN的论坛等社区中,已经有大量的学生基础。
    4,以学生作为俱乐部的核心成员,利于CSDN向培训市场拓展。

    那么,CSDN组织了高校俱乐部以后,别的城市还能不能另起炉灶,另立山头,抢CSDN的饭碗呢?完全可以!原因可以为:

    1,CSDN的高校俱乐部是全国性的,全国的高校太多,它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口袋囊括。现在能看到的是,CSDN主要是在京津地区和名校里搞。
    2,CSDN不可能在每个高校驻扎一个业务代表,它只能通过网络这种虚拟的方式进行俱乐部的组织和管理。所有俱乐部的组织者几乎全是学生,不是CSDN的员工,所以很难做到同心一致。
    3,对于京津以外的高校,CSDN鞭长莫及,很难组织线下活动。而线下活动,才能最有效介入培训市场和进行培训宣传。

    CSDN要弥补这些,较好的办法是成立地方分站,并且设立地方办事处。当然前提是有利可图,且能承受运营成本,并且不被地方土著打出势力范围。这一点,腾讯已经在尝试,例如西安的大秦网已经上线几年了。

    网眼
    2011.7.1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