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雅安抗災看互聯網公司的競爭力

    雅安地震,神州悲慟。在震後救援“黃金72小時”,互聯網企業以迅捷反應和技術產品,深入參與到救災當中,成爲政府之外最重要的民間力量。

    72小時過去了,在褒揚讚歎之外,我們也需要冷思考:未來政府和民間如何更好地協作?互聯網企業怎樣才能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通信與傳播:從信息交流到知識共享

    和五年前的汶川地震相比,我們獲取信息不再僅僅依靠電視、報紙、廣播和互聯網門戶網站,移動互聯網、社交媒體甚至大數據挖掘等技術驅動的互聯網企業首次成爲中國社會的新脊樑。

    地震發生後,最先發布信息的是UGC社交媒體:震後不到1分鐘,就有網友在百度貼吧的雅安吧和蘆山吧裏發帖報告地震消息;震後6分鐘,微博名爲“meaningless_批話多”的網友發佈微博:“我以爲我要死了!震中肯定在蘆山縣!我家房子已垮!”

    當通信網絡因電話量激增而癱瘓,電話打不通,短信發不出時,基於數據通道的微信卻暢通地把災情進展源源不斷地傳了出去。

    與五年前人們只能依靠電視、報紙、廣播和互聯網門戶獲取信息相比,雅安震災開始有微博各類大V、官V的全線追蹤,他們以鮮明的專業知識,幫助人們梳理紛繁複雜的救災信息,把最優質的信息快速、大範圍地傳播出去。

    競爭力PK:較傳統電信企業和傳統媒體,互聯網企業和新媒體完勝

    冷思考:社交媒體具有雙重性。波士頓爆炸案發生後,一個Twitter用戶發表了被大量轉發的評論,該評論稱:“在災難發生的5分鐘之內,Twitter的作用是最好的,但過了12個小時之後作用是最差的。社交媒體符合用戶對碎片化閱讀的需求,但其對大量血腥圖片和真假信息不加甄別地傳播,降低了傳播效率和質量。

    知識型媒體的價值卻因此而越來越彰顯,危難之中的人們更需要能指導行動的知識:百度經驗上線災區人民求生知識指南;百度知道全面展示災區情況示意圖、救援信息,直播現狀;百度百科聯繫地質專家、心理學家、防疫專家急奔赴災區。知乎、果殼中也有非常多有價值的問答:“在這次雅安地震中,有哪些謠言?實際真相又如何?”“地震後普通人或機構如何去災區救災?”“如何對地震災民做心理疏導?”等等。

    尋人:從各自爲政到全面聚合

    4月20日下午四時,谷歌率先上線“谷歌尋人四川雅安版”。谷歌反應速度最快,可能是因爲谷歌尋人在卡特里娜颶風和海地地震都成功開發並運營過這樣的產品。

    儘管國內之前沒有類似經驗,各家互聯網公司還是火速推出了各種尋人平臺。比如4月20日當晚八點,百度貼吧上線“貼吧尋人”功能,不到一小時就有一名網友在平臺上找到身處靈關鎮的老公。同日晚間,百度、騰訊、360、搜狐等國內大站都開通了尋人平臺。

    然而,平臺衆多、數據繁雜,反而讓用戶無所適從。虎嗅網在21日下午呼籲,各家互聯網平臺都適用PFIF格式,360率先響應,周鴻禕表示會與競爭對手共享數據。周的表態引起搜狗王小川等互聯網公司高層的響應。王小川說:我從不轉周鴻禕帖子,這次例外。

    新問題出現了,各家的系統技術實現都不一樣,如果要進行接口對接,開發、調試工作量很大,肯定會錯過黃金救援時間。

    百度站出來牽頭,它沒糾結於各家如何打通,而是用搜索引擎技術直接抓取各個平臺公開的尋人數據並解析,並最快地將內容整合呈現在搜索的明顯位置。歷時不到20小時就宣告上線的全網尋人平臺,整合了百度貼吧、搜狗、一淘、360等多個平臺的尋人資源,還有開發者利用百度開放的API自己開發出微信應用,這些都讓更多用戶第一時間觸達信息。

    截至目前,基於PFIF的平臺共享仍沒有真正實現。但危難當前,我們需要最快解決問題的手段,而不是最完美的手段。

    競爭力PK:在尋人這樣牽扯到親友生死存亡信息的產品上,互聯網公司完全勝過傳統媒體平臺。傳統紙媒尋人完全被互聯網公司打敗!

    冷靜思考:這次互聯網企業難得的大協作,彈出絕妙的和諧曲。原來的競爭死敵迅速成爲協作者。但未來互聯網企業是否也能在社會性大事上儘可能避免重複工作,而給用戶帶來更多便利呢?比如百度發揮搜索優勢,承擔尋人平臺責任;捐款都去支付寶;通信就都用微信……

    捐款:從企業認捐到全民動員

    可能很多遠離震區睡懶覺的人們在微博上刷到的第一個消息不是雅安發生地震,而是互聯網公司捐款彙總:百度捐了500萬,騰訊500萬,阿里500萬……此時,大量傳統企業因爲週六不上班,還沒第一時間反應過來。

    第一個上線的專用互聯網產品是支付寶的雅安地震捐贈平臺。除支付寶通道外,新浪微博的微公益平臺也迅速行動,截至21日19時就募集到約8000萬元捐款。

    我個人投資的天上友嘉遊戲公司身處成都,獲知災情後第一時間就通過微信羣,高管和我們這些董事一起溝通討論,決定採購價值十萬元的物資,並由CEO帶隊送往雅安。

    競爭力PK:相比傳統慈善組織,互聯網公司募集資金在速度上領先了幾個身位。

    冷靜思考:雖然紅十字會在這次地震中由於用戶對其喪失信任遭受到質疑;但長遠來講,傳統慈善機構依舊有其專業優勢,包括遍佈全國的網點,救助站等。未來如何把互聯網企業的募資優勢和傳統慈善組織的覆蓋性進行更緊密的結合,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話題。

    五年前我們依靠電視和網站獲取信息,今天我們還依靠微博微信、依靠意見領袖。五年前政府主導尋人,今天百度、騰訊、新浪等互聯網公司解決尋人。五年前我們捐給紅十字會,今天我們捐給微公益,或直接通過社交平臺捐給需要的人。

    五年前汶川地震,政府幾乎在引導和解決一切。而今天,互聯網公司代表的民間力量,因爲社會化媒體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在迅速崛起並改變着社會的思維和行爲方式。

    來源:i黑馬網 作者:丁辰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