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常用的資料_硬件/系統/等

一些常用的資料_硬件/系統/等

標題前數字代表專題所在樓層數

2. BIOS報警聲意義
3. BIOS自檢與開機故障相關問題
5. 計算機幾個常見指標的意義
6. 顯卡GPU參數
7. 顯示卡常見故障全面解決
8. 集成聲卡常見故障及解決
9. 顯示器經典故障以及處理辦法
10. AMI主板代碼大全(BIOS-ID)

12. AWARD主板代碼大全(BIOS-ID)
16. 黑屏故障
17. WindowsXP進程
20. Windows錯誤代碼大全
28. 網頁惡意代碼的手工處理
36. USB存儲設備無法識別
39. 電腦重啓故障
42. 光驅故障
45. 顯示器抖動的原因
57. 硬盤壞道的發現與修復
64. 不能正常關機的處理辦法
65. WinXP非法操作詳解
75. 鍵盤常見故障
76. 提高電腦啓動速度
79. Verifying DMI Pool Data
80. 大硬盤支持和使用
82. 疑難BIOS設置
83. KT600、NF2、865PE主板BUG
87. 顯卡及顯示器故障處理技巧
89. USB接口供電不足以及相關故障
.................補充中.......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5-4-2 9:30:50編輯過]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4-10-3 17:01:00

--  
Award BIOS
  1短:系統正常啓動。恭喜,你的機器沒有任何問題。
  2短:常規錯誤,請進入CMOS Setup,重新設置不正確的選項。
  1長1短:內存或主板出錯。換一條內存試試,若還是不行,只好更換 主板。
  1長2短:顯示器或顯示卡錯誤。
  1長3短:鍵盤控制器錯誤。檢查主板。
  1長9短:主板 Flash RAM或EPROM錯誤,BIOS損壞。換塊Flash RAM試 試。
  不斷地響(長聲):內存條未插緊或損壞。重插內存條,若還是不行, 只有更換一條內存。
  不停地響:電源、顯示器未和顯示卡連接好。檢查一下所有的插頭。
  重複短響:電源有問題。 
  無聲音無顯示:電源有問題。

 

AMI BIOS
  1短:內存刷新失敗。更換內存條。
  2短:內存ECC較驗錯誤。在 CMOS Setup中將內存關於ECC校驗的選項 設爲Disabled就可以解決,不過最根本的解決辦法還是更換一條內存。
  3短:系統基本內存(第1個64kB)檢查失敗。換內存。 
  4短:系統時鐘出錯。 
  5短:中央處理器(CPU)錯誤。
  6短:鍵盤控制器錯誤。
  7短:系統實模式錯誤,不能切換到保護模式。
  8短:顯示內存錯誤。顯示內存有問題,更換顯卡試試。
  9短:ROM BIOS檢驗和錯誤。
  1長3短:內存錯誤。內存損壞,更換即可。 
  1長8短:顯示測試錯誤。顯示器數據線沒插好或顯示卡沒插牢


POENIX的BIOS報警聲(以前的老闆上有許多POENIX的) 

1短 系統啓動正常 
1短1短1短 系統加電初始化失敗 
1短1短2短 主板錯誤 
1短1短3短 CMOS或電池失效 
1短1短4短 ROM BIOS校驗錯誤 
1短2短1短 系統時鐘錯誤 
1短2短2短 DMA初始化失敗 
1短2短3短 DMA頁寄存器錯誤 
1短3短1短 RAM刷新錯誤 
1短3短2短 基本內存錯誤 
1短3短3短 基本內存錯誤 
1短4短1短 基本內存地址線錯誤 
1短4短2短 基本內存校驗錯誤 
1短4短3短 EISA時序器錯誤 
1短4短4短 EISA NMI口錯誤 
2短1短1短 前64K基本內存錯誤 
3短1短1短 DMA寄存器錯誤 
3短1短2短 主DMA寄存器錯誤 
3短1短3短 主中斷處理寄存器錯誤 
3短1短4短 從中斷處理寄存器錯誤 
3短2短4短 鍵盤控制器錯誤 
3短1短3短 主中斷處理寄存器錯誤 
3短4短2短 顯示錯誤 
3短4短3短 時鐘錯誤 
4短2短2短 關機錯誤 
4短2短3短 A20門錯誤 
4短2短4短 保護模式中斷錯誤 
4短3短1短 內存錯誤 
4短3短3短 時鐘2錯誤 
4短3短4短 時鐘錯誤 
4短4短1短 串行口錯誤 
4短4短2短 並行口錯誤 
4短4短3短 數字協處理器錯誤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4-10-3 17:11:00

--  BIOS自檢與開機故障相關問題
原文:2004-03-25  耗子  BIOS維修網

 

什麼是POST上電自檢?

  POST上電自檢:是微機接通電源後,系統進行的一個自我檢查的例行程序。這個過程通常稱爲POST上電自檢(Power On Self Test)。對系統的幾乎所有的硬件進行檢測。

POST是如何進行自檢測的?

  主板在接通電源後,系統首先由(Power On Self Test,上電自檢)程序來對內部各個設備進行檢查。在我們按下起動鍵(電源開關)時,系統的控制權就交由BIOS來完成,由於此時電壓還不穩定,主板控制芯片組會向CPU發出並保持一個RESET(重置)信號,讓CPU初始化,同時等待電源發出的POWER GOOD信號(電源準備好信號)。當電源開始穩定供電後(當然從不穩定到穩定的過程也只是短暫的瞬間),芯片組便撤去RESET信號(如果是手動按下計算機面板上的Reset按鈕來重啓機器,那麼鬆開該按鈕時芯片組就會撤去RESET信號),CPU馬上就從地址FFFF0H處開始執行指令,這個地址在系統BIOS的地址範圍內,無論是Award BIOS還是AMI BIOS,放在這裏的只是一條跳轉指令,跳到系統BIOS中真正的啓動代碼處。系統BIOS的啓動代碼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進行POST(Power On Self Test,加電自檢),由於電腦的硬件設備很多(包括存儲器、中斷、擴展卡),因此要檢測這些設備的工作狀態是否正常。

       這一過程是逐一進行的,BIOS廠商對每一個設備都給出了一個檢測代碼(稱爲POST CODE即開機自我檢測代碼),在對某個設置進行檢測時,首先將對應的POST CODE寫入80H(地址)診斷端口,當該設備檢測通過,則接着送另一個設置的POST CODE,對此設置進行測試。如果某個設備測試沒有通過,則此POST CODE會在80H處保留下來,檢測程序也會中止,並根據已定的報警聲進行報警(BIOS廠商對報警聲也分別作了定義,不同的設置出現故障,其報警聲也是不同的,我們可以根據報警聲的不同,分辨出故障所在。

POST自檢是按什麼順序進行檢測的?

  POST自檢測過程大致爲:加電-CPU-ROM-BIOS-System Clock-DMA-64KB RAM-IRQ-顯卡等。檢測顯卡以前的過程稱過關鍵部件測試,如果關鍵部件有問題,計算機會處於掛起狀態,習慣上稱爲核心故障。另一類故障稱爲非關鍵性故障,檢測完顯卡後,計算機將對64KB以上內存、I/O口、軟硬盤驅動器、鍵盤、即插即用設備、CMOS設置等進行檢測,並在屏幕上顯示各種信息和出錯報告。在正常情況下,POST過程進行得非常快,我們幾乎無法感覺到這個過程。

POST自檢測代碼含義是什麼?

  當系統檢測到相應的錯誤時,會以兩種方式進行報告,即在屏幕上顯示出錯信息或以報警聲響次數的方式來指出檢測到的故障。

CMOS battery failed(CMOS 電池失效)。

  原因:說明CMOS 電池的電力已經不足,請更換新的電池。

  CMOS check sum error-Defaults loaded(CMOS 執行全部檢查時發現錯誤,因此載入預設的系統設定值)。

  原因:通常發生這種狀況都是因爲電池電力不足所造成,所以不妨先換個電池試試看。如果問題依然存在的話,那就說明 CMOS RAM 可能有問題,最好送回原廠處理。

  Display switch is set incorrectly(顯示開關配置錯誤)。

  原因:較舊型的主板上有跳線可設定顯示器爲單色或彩色,而這個錯誤提示表示主板上的設定和 BIOS 裏的設定不一致,重新設定即可。

  Press ESC to skip memory test(內存檢查,可按ESC鍵跳過)。

  原因:如果在 BIOS 內並沒有設定快速加電自檢的話,那麼開機就會執行內存的測試,如果你不想等待,可按 ESC 鍵跳過或到 BIOS 內開啓 Quick Power On Self Test。

  HARD DISK initializing【Please wait a moment...】(硬盤正在初始化 請等待片刻)。

  原因:這種問題在較新的硬盤上根本看不到。但在較舊的硬盤上,其啓動較慢,所以就會出現這個問題。

  HARD DISK INSTALL FAILURE (硬盤安裝失敗)。

  原因:硬盤的電源線、數據線可能未接好或者硬盤跳線不當出錯誤 ( 例如一根數據線上的兩個硬盤都設爲 Master 或 Slave。)

  Secondary slave hard fail (檢測從盤失敗)。

  原因:1 CMOS 設置不當(例如沒有從盤但在CMOS裏設有從盤) 2 硬盤的電源線、數據線可能未接好或者硬盤跳線設置不當。

  Hard disk(s) diagnosis fail (執行硬盤診斷時發生錯誤)。

  原因:這通常代表硬盤本身的故障。你可以先把硬盤接到另一臺電腦上試一下,如果問題一樣,那隻好送修了。

Floppy Disk(s) fail 或 Floppy Disk(s) fail(80) 或Floppy Disk(s) fail(40)(無法驅動軟驅)。

  原因:軟驅的排線是否接錯或鬆脫?電源線有沒有接好?如果這些都沒問題,那買個新的吧。

  Keyboard error or no keyboard present(鍵盤錯誤或者未接鍵盤)

  原因:鍵盤連接線是否插好?連接線是否損壞?

  Memory test fail (內存檢測失敗)

  原因:通常是因爲內存不兼容或故障所導致。

  Override enable-Defaults loaded ( 當前CMOS設定無法啓動系統,載入 BIOS 預設值以啓動系統)。

  原因:可能是你在BIOS內的設定並不適合你的電腦( 像你的內存只能跑100MHz但你讓它跑133MHz ),這時進入 BIOS 設定重新調整即可。

  Press TAB to show POST screen (按 TAB 鍵 可以切換屏幕顯示)

  原因:有一些 OEM 廠商會以自己設計的顯示畫面來取代 BIOS 預設的開機顯示畫面,而此提示就是要告訴使用者可以按TAB來把廠商的自定義畫面和BIOS預設的開機畫面進行切換。

  Resuming from disk,Press TAB to show POST screen(從硬盤恢復開機,按TAB顯示開機自檢畫面)。

  原因:某些主板的BIOS 提供了 Suspend to disk(掛起到硬盤)的功能,當使用者以 Suspend to disk 的方式來關機時,那麼在下次開機時就會顯示此提示消息。

  BIOS ROM checksum error-System halted(BIOS 程序代碼在進行總和檢查 ( checksum ) 時發現錯誤,因此無法開機)

  原因:遇到這種問題通常是因爲 BIOS 程序代碼更新不完全所造成的,解決辦法重新刷寫燒壞主板 BIOS。

  HARD DISK initizlizing 【Please wait a moment...】(正在對硬盤做起始化 ( Initizlize ) 動作)

  原因:這種訊息在較新的硬盤上根本看不到。但在較舊型的硬盤上,其動作因爲較慢,所以就會看到這個訊息。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4-10-3 17:19:00

--  [續]
POST自檢響鈴次數是如何定義的?

 

  POST上電自檢還會通過報警聲響次數的方式來指出檢測到的故障。但需要注意:由於目前主板BIOS類型大致可分爲AWARD公司、AMI公司、PHOENIX公司(AWARD已與PHOENIX合併),因此不同類型的BIOS,其自檢響鈴次數所定義的自檢錯誤是不一致的,因此一定要分清。

POST自檢發現錯誤後如何提示?

  POST自檢如發現有錯誤,將按兩種情況處理:對於嚴重故障(致命性故障)則停機,此時由於各種初始化操作還沒完成,不能給出任何提示或信號;對於非嚴重故障則給出提示或聲音報警信號(以上介紹),等待用戶處理。通過BIOS自檢功能(POST自檢),我們就可以方便的偵測出主板的故障所在,以便正確的解決。

  如我們按下電源鍵後,只有電源指示燈亮,電腦屏幕沒有任何反映,也沒有報警聲;那麼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又應如何解決呢?

  屏幕沒有顯示,也沒有報警聲,我們就無法從POST自檢功能得到相應的信息;大家都知道,計算機是一個複雜而且精密的產品組合,因此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可能都無法啓動機器(我們主要談硬件方面)。因此,如出現黑屏,無報警聲響的故障現象,我們就應根據電腦的啓動過程來分析問題所在了。

電腦的啓動過程是什麼?

  我們在按下啓動鍵時,首先啓動的應是電源(因爲如果沒有電源供電,那麼主板上所有的配件都是無法工作的)。但是爲了保證安全使用,電源部分採取了一系列安全保護措施;因此開關電源從起振到穩定之間會有一段時間的延遲,等待各組電壓都穩定下來後,電源各部分會輸出一個檢測信號,這個信號爲高電平時表示該部分電壓正常,這些部分包括輸入電壓和各組輸出電壓。這些信號總和的結果就是一個POWER GOOD信號(也稱爲POWER OK或PWR OK信號);如果主板接受不到這個信號,那麼時鐘芯片會持續向CPU發送復位(RESET)信號(與我們按下RESER鍵相當),CPU就不會工作。

  當CPU接受到正常的POWER GOOD信號,主板和CPU就啓動了嗎?其實主板此時,還要根據CPU的VID0-VID3引腳的定義組合,將CPU所提供的VID0-VID3信號送到電源管理模塊的相應的端口;如果主板BIOS具有可設定CPU電壓的功能,主板會按時設定的電壓與VID的對應關係產生新的VID信號並送到電源管理模塊芯片,電源管理模塊將根據設定並通過DAC電壓將其轉換爲基準電壓,再經過場效應管輪流導通和關閉,將能量通過電感線圈送到CPU,最後再經過調節電路使用輸出電壓與設定電壓值相當。

  由於CPU還要根據自己所需要的頻率,通過IC總線來檢測主板頻率發生器所設置的頻率是否支持;因爲電腦要進行正確的數據傳送以及正常的運行,沒有時鐘信號是不行的,時鐘信號在電路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同步;因爲在數據傳送過程中,對時序都有着嚴格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數據在傳輸過程不出差錯。時鐘信號首先設定了一個基準,我們可以用它來確定其它信號的寬度,另外時鐘信號能夠保證收發數據雙方的同步。對於CPU而言,時鐘信號作爲基準,CPU內部的所有信號處理都要以它作爲標尺,這樣它就確定CPU指令的執行速度;如CPU本身的頻率無法適應頻率發生器所提供的高頻率,也是無法正常工作的。因此只有當接受到POWER GOOD信號,和相應的得到CPU工作的電壓時以及相應的時鐘頻率後,CPU才能正常的工作,也就是開始執行BIOS程序。

如何判斷、解決故障所在?

  因爲如接受不到POWER GOOD信號,系統就一直處理RESET(復位)循環中,因此主板也就無法啓動,相應的其它硬件,如顯卡也無法工作,顯示器由於接受不到顯卡傳出的信號,因此也就沒有顯示,一直處於待機狀態。此時,我們應檢測電源,不要以爲電源燈亮,就表明電正常,因爲只要有一路信號有故障(該部分電路不正常或還未穩定),輸入出的POWER GOOD信號都爲低電平,即表示電源部分有故障或還未進入穩定狀狀;雖然電源指示燈亮,但由於主板接受不到正常的POWER GOOD信號,也無法啓動。我們檢測電源的方法是,使用可正常工作的電源測試。如電源爲ATX型我們可用導線將13與14腳短接,如電源風扇能正常運行,則表明電源是完好的,則故障應在主板上。

  更換正常電源後,如系統還是沒有工作的顯象,應按以上主板啓動過程,測試CPU的電源管理模塊和頻率發生器。但由於我們不可能有完善的設備來測試主板上的電源和頻率模塊(大多數電腦愛好者不可能有此類設置,和具有相應的檢測能力)。因此我們對此還要採用排除法,即在其它正常主板上測試CPU。測試排除CPU的故障外,還應檢測主板頻率設置問題。電腦愛好者爲使用或測試CPU的超頻能力,會通過調整主板外頻的方式(目前CPU已經鎖頻,只能設置外頻,而無法設置倍頻),來調高CPU的工作頻率。如果CPU無法適應高工作頻率,雖然電源供電正常,主板也是無法啓動的。

排除了其它硬件的問題,爲會麼系統仍不可啓動?

  如果硬件一切正常(經測試),那麼在POST上電自檢測後,CPU會從地址FFFF0H處開始執行指令,這個地址在系統BIOS的地址範圍內,無論是Award BIOS還是AMI BIOS,放在這裏的只是一條跳轉指令,跳到系統BIOS中真正的啓動代碼處。由於BIOS是連接操作系統和硬件之間的橋樑,爲計算機提供最低級的、最直接的硬件控制,計算機的原始操作都是依照固化在BIOS裏的內容(指令)來完成的。因此如BIOS文件破壞或BIOS芯片損壞,都會直接的影響主板的啓動。

如何判斷BIOS已經損壞?

  判斷BIOS是否正常比較困難,因爲如沒有編程器等測試工具;是無法通過感官來判斷BIOS文件或芯片是否正常的,對於普通用戶而言,只有尋找維修商來解決了。

  如果屏幕顯示BIOS ROM checksum error-System halted(BIOS 程序代碼在進行總和檢查 ( checksum ) 時發現錯誤)的提示時,應是讀取BIOS時,校驗總和出錯,因此無法啓機器。這種問題通常是因爲 BIOS 程序代碼更新不完全所造成的,解決辦法重新刷寫燒壞主板 BIOS。

什麼是BIOS checksum校驗總和?

  Checksum(校驗總和)是在數據處理和數據通信領域中一個簡單易行的完整性控制方法。通過一系列算術或邏輯操作將數據的所有字節組合起來,得到一個校驗和值。以後可以通過相同的方法計算出校驗和值並與上次計算出的值進行比較。若相等,說明數據沒有改變;若不等,說明數據已經被修改了。

其它使系統無法啓動的原因?

  通常情況下在調入BIOS後,對電腦開啓時的檢測、初始化系統設備、裝入操作系統並調度操作系統向硬件發出的指令都是由BIOS來完成的,而且一些硬件檢測也可通過POST自檢來顯示工作是否正常,是否一些開機前的問題都可解決了。其實不然,因爲在CPU調入BIOS後,但還需要檢測640K基本內存以及各插槽的中斷;雖然如內存錯誤POST可以通過報警聲來提示我們,但如內存內部損壞或短路,會造成主板局部短路,還是不能啓動機器的;因此對於系統無顯示、無報警聲的處理,除了基本上排除方式外,還需要平時的經驗積累。

由於超頻,機器無法啓動,應如何解決?

  對於超頻無法啓動機器,清除頻率設置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清除CMOS設置(針對可在CMOS中設置CPU工作頻率的方式);只要在主板上找到CMOS清除跳線(一般情況下在主板電池旁邊,爲一三針跳線),將CMOS清除後,重新恢復跳線位置,即可解決。另外一種方式是重新設置頻率設置跳線(針對通過主板頻率跳線設置CPU頻率的方式),只要按說明書重新設置正常的頻率即可。

主板偵錯卡是一種什麼檢測工具?

  主板偵錯卡是一種專業硬件故障檢測設備,利用其自身的硬件電路讀取80H地址內的POST CODE,並經譯碼器譯碼,最後由數碼LED指示燈將代碼一一顯示出來,其原理與POST自檢是一致。這樣就可以通過DEBUG卡上顯示的16進制代碼判斷問題出在硬件的那一部分,而不用僅依靠計算機主板那幾聲單調的警告聲來粗略判斷硬件錯誤了。而且由於偵錯卡是利用自身的BIOS POST程序,來讀取診斷端口的POST代碼,因此不受主板BIOS芯片限制,可以在主板BIOS損壞的情況下,正常診斷;並且利用偵錯卡自身的發光二級管,來顯示各組電壓工作狀態。通過它可知道硬件檢測沒有通過的是內存還是CPU,或者是其他硬件,方便直觀地解決棘手的主板問題。

  目前的主板偵錯卡通常帶有ISA和PCI兩種接口,可以方便的使用在任何一種主板,而且插反後不會燒燬主板或偵錯卡(非常適合於初級用戶);卡上有兩位數字LDE提示燈;倘若電腦無法啓動時將其插入故障主板的相應插槽中,接通電源後,根據LED指示燈最後停滯的數字,參照隨卡附帶的故障列表手冊,就能知道主板故障所在。而且最新的偵錯卡,可以通過偵錯卡的主板運行檢測燈,方便的檢測出是主板本身的故障,還是主板上其它硬件的故障。  

如何使用主板偵錯卡?

  首先把DEBUG卡插到故障主板上,CPU、內存、擴充卡都不插,只插上主板的電源,此時,主振燈應亮,否則主板不起振;復位信號燈應亮半秒種後熄滅,若不亮,則主板無復位信號而不能用,如果常亮,則主板總處於復位狀態,無法向下進行,初學者常把加速開關線當成復位線插到了復位插針上,導致復位燈常亮,復位電路損壞也會導致此故障;分頻信號燈應亮,否則說明分頻部分有故障;+5V、-5V、+12V、-12V(新式卡多了+3V、-3V)四個(六個)電源指示燈應足夠亮,不亮或亮度不夠,說明開關電源輸出不正常,或者是主板對電源短路或開路;BIOS信號燈因無CPU不亮是正常的,但若插上完好的CPU後,BIOS燈應無規則的閃亮,否則說明CPU壞或跳線不正確或主板損壞。DEBUG 2000的這一功能相當有效,象-5V、-12V的電壓值在PC組件中極少用到,新攢的或使用已久的PC電源,其-5V和-12V可能已經損壞,平時雖相安無事,出了問題卻會讓你頭疼,現在,通過DEBUG卡上的批示燈就可方便地解決這個問題。排除了以上簡單的故障後,把有關的擴展卡插上(一般是隻組成最小系統),根據開機後顯示的代碼,就可以直接找到有問題的配件,從而方便地解決裝機時出現的硬件錯誤,比如內存、顯卡、CPU等硬件的接觸錯誤,BIOS,CPU緩存的功能錯誤等。

我的新主板爲何找不到IDE設置,應如何解決?

  這是由於當前的硬盤的容量和速度不斷提升,無論功耗還是對供電電流的要求都大大的增加了,而且硬盤從關機(POWER OFF)到啓動(POWER ON)到初始化完成,需要的時間也增加了,但是主板BIOS執行時從開機到檢測到IDE設備的時間並沒有增加,這便導致了主板無法檢測到硬盤或因爲檢測硬盤耗時太長而延遲了檢測其它IDE設備的時間,特別是在連接有兩塊或更多的硬盤系統上,這種問題更加明顯,此時倘若按下RESET 復位鍵,由由於各IDE設備均已經完成初始化工作,因此該故障不再出現。 對此,只要開機時進入CMOS SETUP界面,找到“Boot Delay Time”選項(注:有些廠商的BIOS爲“IDE Delay Time”),將其延遲時間適當延長即可。對於沒有此選項的主板BIOS,也可以在CMOS SETUP選項中將內存自檢次數設爲三次並開啓Flooy Seek,增加IDE初始化時間。   

電腦經常重啓,而且多發生在讀盤的時候,與BIOS有關嗎?

  應與BIOS設置無關的,這主要是由於電源功率不足,造成電壓波動而引起的;因爲一些質量較差的電源在空載時電壓正常,但由於電源不足,一加負載(讀取硬盤時,需要很大的工作電流),電壓即會下降,因而引起重啓。更換一個高質量、大功率電源即可解決。

爲什麼顯示“Dimm 3&4 Conflict.Turn off power and remove DIMM 4”提示?  

  一般是在升級內存後出現這種提示的,主要是由於主板的第3和第4內存插槽共享BANK的緣故。對於這種情況,只有更換內存條(單面內存條)纔可解決。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4-10-3 17:20:00

--  
計算機幾個常見指標的意義

 

http://bbs.it168.com/dispbbs.asp?boardID=71&ID=79942

內存Bank

1、內存的標號——數據深度M×數據寬度(單位bit)。
    
     這就是一般內存芯片上**M×**的含義。比如16×8、8×8等,包括顯存也是如此。如果芯片上沒有直接標出,也可以在編號中看出,一般是在編號的中部幾個數字。

2、內存芯片容量計算方法:數據深度×數據寬度。
    
     比如16×8的芯片,就是16×8=128Mb。8bit=1Byte,所以8Mb=1MB。平時大家說的128M內存,8M芯片等等都是指的MB。所以換算成MB的話,應該這麼算:
     數據深度×數據寬度/8=內存顆粒容量
     數一數內存條上有幾個芯片,這條內存的總容量也就算出來了。大家可以自己驗證一下。

3、關於物理bank。

     大家經常提到顯存的數據位寬這個概念,比如說TNT2是128位的,Geforce256就是256位的。內存也是如此,它是64位的,就是說cpu從內存讀寫數據,是64位並行。而對於一條內存來說,數據寬度×芯片數量=數據位寬。這個值可以是64或128,對應着這條內存就是1個或2個bank。
     如:128M內存16×8格式8個芯片:8×8=64,單面內存單bank
           128M內存8×8格式16個芯片:8×16=128,雙面內存雙bank
           256M內存32×4格式16個芯片:4×16=64,雙面內存單bank
           256M內存16M×16格式 8個芯片:16×8=128,單面內存雙bank
      所以說單或雙bank和內存條的單雙面沒有關係。由於目前市面上的256MB雙面內存常使用16Mb×8×16,單面128MB內存常使用16Mb×8×8,因此使一些市場經銷商、消費者錯誤歸納爲單面內存是單bank、雙面內存是雙bank的誤解。

4、主板對內存支持。
     主板所能支持的內存僅由主板芯片組決定。每種芯片組具體支持的內存格式可以去intel、via等官方網站上查到。內存芯片常見的數據寬度有4、8、16這三種,芯片組對於不同的數據寬度支持的最大數據深度不同。所以當數據深度超過以上最大值時,多出的部分主板就會認不出了,比如把256M認成128M就是這個原因,但是一般還是可以正常使用。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4-10-12 9:35:04編輯過]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4-10-3 17:22:00

--  
顯卡GPU參數

 

http://bbs.it168.com/dispbbs.asp?boardID=67&ID=109994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4-10-3 17:30:00

--  顯示卡常見故障全面解決
[B]一、接觸不良[/color]

 

  顯示卡接觸不良是導致顯示卡不能穩定工作的原因之一,而出現接觸不良主要是有以下的四種可能造成的。第一,不少價格低廉的主板的AGP插槽用料不是很好,AGP槽不但不能和顯示卡PCB緊密接觸,有的主板還省略AGP插槽的卡子,這就讓我們的顯示卡在插槽中有了鬆動的空間。其次,就是在安裝顯示卡的過程中,一些劣質的機箱背後擋板的空檔不能和主板AGP插槽對齊,在強行上緊顯示卡螺絲以後,過一段時間可能導致顯示卡的PCB變形,這是AGP顯示卡和插槽接觸不良的另外一個原因。還有就是我們通常談到的顯示卡“金手指”本身的問題。不少劣質的顯示卡的金手指上的鍍層金屬厚度不夠,在多次插拔顯示卡後,鍍層金屬已經脫落,導致顯示卡的金手指在潮溼的空氣中氧化。最後一種情況就是灰塵在AGP插槽周圍堆積,使得顯示卡金手指和主板的接觸出現問題。隨着大功率的顯示卡風扇的出現,這個問題已經出現的越來越頻繁了。

       解決辦法:針對接觸不良的的顯示卡,如果根據判斷髮現是顯示卡在尺寸上和機箱不能“兼容”,只要嘗試的去鬆開顯示卡的螺絲就可以了。如果你擔心電腦在使用過程中會遇到撞擊、移動而導致電腦運行產生問題,那麼你可以使用寬膠帶將顯示卡擋板固定在它的位置,如果還不放心就把顯示卡兩邊的機箱都裝上,把顯示卡的的擋板夾在中間。如果你的顯示卡金手指遇到了氧化問題,那麼解決的時候可能要麻煩許多,首先你要使用繪圖橡皮把金手指上的鏽漬除掉,如果清除以後你的顯示卡能夠正常工作,那麼你是幸運的,如果顯示卡還不能正常的工作,我們就需要使用除鏽劑清洗金手指,然後在金手指上輕輕的敷上一層焊錫,以增加金手指的厚度,注意不要讓相臨的金手指之間短路哦。

二、 供電問題 

  和CPU升級的時候遇到的問題非常相似,當初設計的電路往往不能應付後來出現的硬件設備的供電需求。隨着顯示卡功耗的迅速增加,顯示卡升級的時候總會有可能會遇到AGP供電不足的問題,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天,GPU巨大的功耗對於主機電源、主板的供電電路都會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如果您在運行大型的3D遊戲的時候,經常遇到黑屏的問題,而且這個時候您有剛剛升級了顯示卡,筆者建議您有必要檢查下主機電源和主板供電的問題。如果您的顯示卡在冬天運行良好,而到了夏天則非常的不穩定,那麼除了檢查下顯示卡本身的散熱,還應當注意下供電問題,因爲在炎熱的夏天,開關管電源和主板的MOS管會比冬天的時候工作'辛苦'許多。

  解決辦法:如果是因爲AGP供電不足而引起的顯示卡工作不正常,可以在CMOS設置中關閉AGP加速功能,讓我們的顯示卡做爲一塊普通的沒有AGP加速功能的顯示卡來用,如果你覺得在性能上損失比較大,我們也有折中的辦法,就是將AGP總線加速速度降低一個層次,比如AGP4X可以使之運行在AGP2X。較低的AGP總線速度比起較高的AGP總線速度可以大幅度的提高系統的穩定性。如果您所購買的主板能夠調節AGP電壓,那麼恭喜你,也許您可以通過提高AGP電壓來滿足顯示卡比較高的供電需求。一般來說,將AGP電壓提高0.1-0.2V,不會對硬件造成什麼傷害,但是AGP的供電卻比原來穩定許多。最後要談到的是我們還可以聽取主板廠商的建議,打一個客戶服務電話或者上一下廠商網站的論壇,也許會有讓人興奮的收穫。筆者的一位朋友曾經遇到過顯示卡供電不足的問題,他所使用的主板是某知名廠商一年半以前的產品,在使用各種'軟性'辦法不能解決以後,該廠商的工程師主動提出把主板郵寄回廠,由工程師幫忙修改電路以增強AGP的供電能力。至於是不是每個人都能碰上這樣的'好事',那還要看看你的運氣了。

三、CMOS設置不合理

  世界上沒有哪件產品是完美的,硬件產品也是如此。顯示卡的發展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至於不少新的特性和功能,對於我們的硬件系統來說,不僅不能完美支持,而且還會直接影響我們電腦的穩定性。邊帶尋址功能的設計初衷是爲了利用閒置的總線帶寬來增加顯示子系統的帶寬,但是VIA畢竟不是AGP標準的創立者,所以,對於大多數的VIA顯示卡來說,邊帶尋址功能的支持都不夠完美,不少主板生產廠商爲了穩定起見,在出廠的默認設置中就關閉來該功能,如果你在VIA系統的CMOS設置中把邊帶尋址打開了,那麼它十有八九就是影響你電腦穩定性的罪魁禍首。

  再就是主板的ACPI高級電源管理系統裏有一個項目叫做VIDEO OFF METHOD,通過它我們設置顯示器的關閉方式,遺憾的是不少的主板對新的顯示卡支持有限,所以在顯示器進入休眠以後經常出現難以喚醒的黑屏現象。

     解決辦法:在CMOS設置中把出問題的選項關掉^_^,要是不怕麻煩的話可以吧BIOS刷到最新版本,可以解決不少的兼容性問題哦。

四、VGA插頭上的隱患

  顯示卡上的VGA插頭在多次插拔以後可能會導致針孔中的簧片變鬆,使得其不能和顯示器的信號線公頭良好接觸;還有就是對顯示器信號線的暴力拉扯,也可能導致VGA插頭信號傳輸問題。對於常見的15針的VGA插頭,1、2、3腳分別對應紅、綠、藍三色信號,其正常的電壓波動範圍是0.03V-0.06V;13、14腳分別對應顯示器的行掃描信號和場掃描信號,對於行掃描輸出信號,正常工作的時候電壓應該爲3V-5V,場掃描信號不應該高過1V。如果你在對VGA插頭暴力操作以後,顯示器黑屏,經過測量後發現VGA插頭的針腳輸出電壓異常,那麼基本上可以斷定VGA插頭出現了問題。

解決辦法:碰到VGA插頭內部簧片鬆動的情況,可以使用焊錫把顯示器信號線公頭上的針腳加粗,讓鬆動的簧片重新和顯示器信號線緊密接觸。對於檢查出中現問題的VGA針腳,可以順着VGA插頭找到PCB板上的對應焊點,發現斷路,重新補焊就可以了。

五、刷新BIOS和更改驅動程序引起的故障

  曾經有一段時間,DIY羣體中興起了一陣顯示卡BIOS替換的熱潮,不少人希望通過把名牌顯示卡的BIOS文件刷到自己顯示卡中這樣的手段來提高顯示卡性能。這樣的做法也許有效,但是本質上講,使用名牌顯示卡的BIOS文件所帶來的硬件性能的提升不過是BIOS文件中對顯存的頻率以及延遲的重新設置造成的,大多數主流的顯示卡BIOS文件已經相當完善,不可能通過更改BIOS文件來取得性能上巨大的提升,相對於硬件性能微乎其微的提升,穩定性上的我們的損失可能會更大一些。就是同一廠商同一型號的顯示卡,他們的BIOS文件也是不相同的,廠商也會根據該批出廠的顯示卡的具體情況對BIOS文件進行一定的修改,以增強產品穩定性,而我們手中的這塊和名牌顯示卡一點“親戚關係”都沒有的顯示卡,在用了別人的BIOS之後,出現穩定性問題也是正常的了。如果您在更新顯示卡BIOS以後,經常性的出現黑屏、遊戲中自動退出或者屏幕上出現有規律條紋的現象,那麼很有可能您刷的BIOS有問題。

  解決辦法:刷回原來的顯示卡BIOS文件就可以了。除非你真的需要通過刷新顯示卡的BIOS文件來解決兼容性問題,否則,還是儘量讓顯示卡使用原來的BIOS吧,畢竟刷BIOS是一件麻煩的事情。對於主流的顯示卡,刷新BIOS文件不會有性能上的提升,否則,網絡上鋪天蓋地的高性能顯示卡選購文章就不會只談到顯示卡的核心頻率和顯存頻率,而不談顯示卡BIOS的版本號了。

  以上就是應付簡單的顯示卡故障的幾條不傳祕籍,相信您在“進修”完這篇文章之後一定可以大聲的說出:“讓黑屏走開!”當然,如果您遇到的問題比較嚴重,比如顯示卡芯片上有焦糊味道或者PCB上的電容一個個的都變“啤酒肚”,那你還是趕緊拿到顯示卡的維修點去吧,因爲這已經不是顯示卡常見的一般故障了。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4-10-3 17:39:00

--  集成聲卡常見故障及解決
原文:驅動之家論壇

 

      隨着主板集成度的逐步提高,集成聲卡已經成爲目前電腦的發展潮流,而且隨着集成聲卡芯片的技術提高,大有取獨立聲卡而代之的趨勢。

  根據通俗的分類,AC'97聲卡被分爲硬聲卡和軟聲卡兩種,其中AC'97硬聲卡,首先大部分獨立聲卡都是硬聲卡;而集成在主板上的聲卡也有硬聲卡:這些聲卡除了包含有Audio Codec芯片之外,還在主板上集成了Digital Control芯片,即把芯片及輔助電路都集成到主板上。這些聲卡芯片提供了獨立的數字音頻處理單元和ADC與DAC的轉換系統,最終輸出模擬的聲音信號。這種硬聲卡和普通獨立聲卡區別不大,更像是一種全部集成在主板上的獨立聲卡,而由於集成度的提高,CPU的負荷減輕,音質也有所提高,不過相應的成本也有所增加,現在已很少被主板廠商採用。

  AC'97軟聲卡則僅在主板上集成Audio Codec,而Digital Control這部分則由CPU完全取代,節約了不少成本。根據AC'97標準的規定,不同Audio Codec97芯片之間的引腳兼容,原則上可以互相替換。也就是說,AC'97軟聲卡只是一片基於AC'97標準的CODEC芯片,不含數字音頻處理單元,因此電腦在播放音頻信息時,除了D/A和A/D轉換以外所有的處理工作都要交給CPU來完成。可以這樣說,AC’97軟聲卡只是簡化了硬件,而設計思路仍是貫徹AC'97的規格標準的聲卡。也有部分消費者就認爲:軟聲卡就是沒有Digital Control芯片,而是採用軟件模擬,所以就存在兩個問題:首先其CPU佔用率肯定較高,容易產生爆音,其次音質也不可以和普通的獨立聲卡相提並論。

  其實隨着CPU主頻的不斷提高,音頻數據處理量卻並沒有增加多少,所謂的CPU佔用率的問題早已被忽略不計。而關於音質方面,雖然還難以和高檔的獨立聲卡相比較,但是隨着SoundMAX 3.0驅動的不斷升級和改進,使AC'97軟聲卡擁有硬件級的數據處理轉換能力和最高94dB信噪比的專業音質回放能力,增加的Sensaura爲3D定位音效,與XG兼容的Sondius-XG的MIDI軟波表,以及最新的音效演算法SPX,將AC'97軟聲卡提升至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徹底改變了消費者心目中音質不佳的形象。

  聲卡在使用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其中包括硬件問題,也包含無數的軟件故障,下面將選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和解決方法的瞭解,消費者可以根據情況作出相應的處理,及時解決實際問題。

  一、聲卡無聲

  如果聲卡安裝過程一切正常,設備都能正常識別,一般來說出現硬件故障的可能性就很小。

  1.與音箱或者耳機是否正確連接。

  2.音箱或者耳機是否性能完好。

  3.音頻連接線有無損壞。

  4.Windows音量控制中的各項聲音通道是否被屏蔽。

  如果以上4條都很正常,依然沒有聲音,那麼我們可以試着更換較新版本的驅動程序試試,並且記得安裝主板或者聲卡的最新補丁。

  二、播放MIDI無聲

  某些聲卡在播放MP3、玩遊戲時非常正常,但就是無法播放MIDI文件。從原理來看,聲卡本身並沒有問題,應該屬於設置問題。

  可以到控制面板→多媒體→音頻→MIDI音樂播放,選擇合適的播放設備即可。當然也可能是在Windows音量控制中的MIDI通道被設置成了靜音模式,將靜音勾選去掉即可。

  三、播放CD無聲

  如果播放MP3有聲音,應該可以排除聲卡故障。最大的可能就是您沒有連接好CD音頻線。

  普通的CD-ROM上都可以直接對CD解碼,通過CD-ROM附送的4芯線和聲卡連接。線的一頭與CD-ROM上的ANALOG音頻輸出相連,另一頭和集成聲卡的CD IN相連,CD -IN一般在集成聲卡芯片的周圍可以找到,需要注意的是音頻線有大小頭之分,必須用適當的音頻線與之配合使用。

  四、無法播放WAV音頻文件

  不能播放WAV音頻文件往往是因爲“控制面板→多媒體→設備”下的音頻設備不止一個,這時禁用一個即可。

  五、播放時有噪音

  信噪比一般是產生噪音的罪魁禍首,集成聲卡尤其受到背景噪音的干擾,不過隨着聲卡芯片信噪比參數的加強,大部分集成聲卡信噪比都在75dB以上,有些高檔產品信噪比甚至達到95dB,出現噪音的問題越來越小。而除了信噪比的問題,雜波電磁干擾就是噪音出現的唯一理由。由於某些集成聲卡採用了廉價的功放單元,做工和用料上更是不堪入目,信噪比遠遠低於中高檔主板的標準,自然噪音就無法控制了。

  由於Speaker out採用了聲卡上的功放單元對信號進行放大處理,雖然輸出的信號“大而猛”,但信噪比很低。而Line out則繞過聲卡上的功放單元,直接將信號以線路傳輸方式輸出到音箱,如果在有背景噪音的情況下不妨試試這個方法,相信會改進許多。不過如果你採用的是劣質的音箱,相信改善不會很大。

  六、聲卡在運行大型程序時出現爆音

  由於集成軟聲卡數字音頻處理依靠CPU,而如果電腦配置過低就可能出現這種問題。

  在控制面板中,選擇系統→設備管理器,選中磁盤驅動器,找到硬盤的參數項,雙擊參數項,在彈出的界面中將硬盤的DMA選項前面的勾號去除。不過在關閉了DMA數據接口之後會降低系統的性能;或者安裝最新的主板補丁和聲卡補丁,更換最新的驅動程序也可以取得一定效果。

  七、安裝新的Direct X之後,聲卡不發聲

  某些聲卡的驅動程序和新版本的Direct X不兼容,導致聲卡在新Direct X下無法發聲。

  若當你安裝了新版本的Direct X後聲卡不能發聲了,則需要爲聲卡更換新的驅動程序或“Direct X隨意卸”等工具將Direct X卸載後重裝老的版本。

  八、Direct X診斷時顯示不支持硬件緩衝,聲卡不發聲

  軟件緩衝區太小,導致無法發聲。

  打開控制面板,多媒體屬性→設備→媒體控制設備→波形音響設備,其中有個設置選項,將默認4秒的軟件緩衝容量改成最大的9秒即可。

  九、超頻之後聲卡不能正常使用

  由於超頻使用,有些集成聲卡工作在非正常頻率下,會出現爆音、不發聲等現象。

  筆者建議不要超頻,這樣聲卡的正常工作是沒有問題的。如果一定要超頻使用,儘量工作在標準頻率下,這樣集成聲卡也能工作在正常頻率下,一般也能保證正常的使用。

  十、聲卡不能錄音

  大部分集成聲卡都是全雙工聲卡,而錄音部分單獨損壞機率也非常小。

  首先檢查插孔是否爲“麥克風輸入”,然後雙擊“小喇叭”圖標,選擇菜單上的“屬性→錄音”,看看各項設置是否正確。接下來在“控制面板→多媒體→設備”中調整“混合器設備”和“線路輸入設備”,把它們設爲“使用”狀態。然後到“控制面板→多媒體→音頻→錄音首選設備”,點擊那個麥克風小圖標就可以進入“錄音控制”了,在這裏可以預設好需要的錄音通道,隨後就可以使用錄音功能了。如果這個小東西變成灰色的話,可以試試將聲卡刪除重裝。

  當然也存在特殊情況:因爲集成聲卡一般都沒有功放芯片,無法推動高檔的錄音設備,所以造成無法錄音,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更換高檔次的聲卡,或者更換檔次更高的主板。筆者的蘋果MIC就只能在ASUS主板上或者SB LIVE聲卡上使用。當然,如果你不在乎MIC的效果,可以更換一個低檔的MIC來解決問題。

  十一、集成聲卡在播放任何音頻文件時都類似快進效果

  由於聲卡已經發聲,相信問題可能出在設置和驅動上。

  如果電腦正在超頻使用,首先應該降低頻率,然後關閉聲卡的加速功能,如果這樣還是不行,應該尋找主板和聲卡的補丁以及新驅動程序。

  十二、不能正常使用四聲道

  某些集成聲卡能夠正常發聲,無法使用四聲道模式,相信還是設置問題。

  很多聲卡都是通過軟件模擬出四聲道,簡單地將前置音箱的聲音複製到後置音箱上,這樣在播放MP3和或者聽CD的時候都是四聲道,而在進行3D遊戲或者播放DVD的時候就沒有辦法了,也可以說這些聲卡,不是真正的四聲道。

  十三、運行網絡聊天程序時,聲音斷斷續續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關聲卡的事情,因爲受到網絡流量的限制,網絡帶寬無法流暢地傳遞聲音信號。

  儘量在網絡聊天時不要打開大型程序,也不要有下載等大流量的網絡操作,如果能夠更換網絡接入方式,增加帶寬,將是一勞永逸的辦法。

  十四、多次更換聲卡之後,重新使用集成聲卡時,WINDOWS提示沒有發現硬件驅動程序

  此類故障一般是由於在第一次裝入驅動程序時沒有正常完成,或在CONFIG.SYS、自動批處理文件AUTOEXEC.BAT、DOSSTART.BAT文件中已經運行了某個聲卡驅動程序。

  對此可以將裏面運行的某個驅動程序文件刪除即可,當然,也可以將上面提到的三個文件刪除來解決該故障。如果在上面三個文件裏面沒有任何文件,而驅動程序又裝不進去,此時需要修改註冊表,點擊“開始”菜單——“運行”,在對話框中輸入“regedit”回車,將與聲卡相關的註冊表項刪除(如聲卡型號爲ALc650,點選註冊表項的“編輯”——“查找”,輸入ALS300,然後再將找到的字節刪除,再按F3繼續查找下一個,依次將找到的選項刪除即可)。

  十五、BIOS設置

  對BIOS不熟悉的用戶誤操作屏蔽了板載聲卡。

  進入BIOS,選擇I/O Device configuration→Onboard AC97 Audio Controller,選擇ENANLE或者AUTO即可。這個過程是在筆者的ASUS主板上通過的,在其他主板上也基本類似,如果是Award BIOS,進入BIOS中的“Intergrated Peripherals”,再選“AC97 Audio”改“Auto”爲“Disable”保存即可。

  十六、安裝網卡或者其他設備之後,聲卡不再發聲

  這種問題比較具有代表性,大多由於兼容性問題和中斷衝突造成。

  驅動兼容性的問題比較好解決,用戶可以更新各個產品的驅動即可。而中斷衝突就比較麻煩。首先進入控制面板→系統→設備管理器,查詢各自的IRQ中斷,並可以直接在手動設定IRQ,消除衝突即可。如果在設備管理器無法消除衝突,最好的方法是回到BIOS中,關閉一些不需要的設備,空出多餘的IRQ中斷。也可以將網卡或其他設備換個插槽,這樣也將改變各自的IRQ中斷,以便消除衝突。在換插槽之後應該進入BIOS中的“PNP/PCI”項中將“Reset Configutionration Data”改爲ENABLE,清空PCI設備表,重新分配IRQ中斷即可。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4-10-4 9:24:00

--  顯示器經典故障以及處理辦法
原文: 2004-07-06 14:35:52 作者:未知  
  
      在接觸電腦的數年中,小編遇到很多次顯示器出問題的情況。有的問題是自己可以處理的,而有的問題卻不是普通的DIY能解決的。這樣一些有關顯示器問題可能大家也遇到過,而不知道應該如何解決,所以下面小編把這過程和大家分享一下。 

 

  經典問題之一:顯示器缺色。
      朋友買的是品牌電腦,買電腦的時間不長,但是顯示器卻出現了問題。原來顯示器一直工作正常,但是早晨開機的時候卻突然發現顯示器的顏色不正常,朋友並沒有對OSD菜單進行任何設置。  
  

  小編打開電腦,發現顯示器顏色確實不正常,看樣子應該是顯示器缺一種顏色。根據小編的經驗,這有可能是顯示器接頭針腳彎曲造成的。所以小編擰下了顯示器接頭,果然發現其中的一個針腳已經被弄彎。小心的用鑷子把彎曲的針腳弄正以後,顯示器顏色恢復正常。  

  經典問題之二:顯示器幾何失真,無法調整。
      朋友購買品牌機才兩天,但突然發現顯示器的邊框不直,邊框彎曲比較嚴重。詢問了售後服務人員後,得知調節OSD按鈕就能解決問題。但是自己調了很多次就是沒辦法調直!於是讓小編幫忙給調一下。小編以爲憑着自己多年實踐經驗可以輕鬆解決這問題,沒想到多次調節之後問題依舊,看來有可能是顯示器出廠時就是這樣!顯示器完全沒有幾何失真是不可能的,但大多數情況下這種失真並不是太嚴重,沒想到這種不幸居然讓朋友碰上了。 

  朋友購買的品牌在國內的知名度非常高,可是依然有這種問題!於是小編陪朋友到商家準備更換一臺新顯示器。沒想到在打開的幾臺新顯示器中,問題同樣存在。沒辦法,最後只能挑了其中一臺效果稍微好一些的了事。這裏提醒大家,購買電腦的時候千萬要注意顯示器失真問題。

  經典問題之三:邊角偏色。
      小編以前的工作是品牌機售後服務。在爲某品牌售後服務的一段時間遇到不少顯示器邊角偏色的情況,而且是同一批的顯示器。這些有問題的顯示器大部分邊角偏紅或者偏黃。簡單消磁以後並不能解決問題,只有送到廠商那裏去維修。但是也有部分產品在使用一段時間後,邊角顏色能恢復正常。這裏小編提醒大家在購買顯示器的時候千萬要注意顯示器顏色顯示是否正常,特別是邊角。 
 

  經典問題之四:顯示器刷新率設置爲85Hz後,仍然感覺顯示器晃動。
      特別是安裝XP操作系統後情況尤其明顯。有時候這種問題在重新安裝驅動程序以後能解決,但並不絕對!這有可能是顯示器做工問題導致的。所以大家購買顯示器的時候如果發現這種問題,最好更換新的顯示器。

      顯示器經典故障之五:顯示器部分區域顏色輕微發黑或者發黃。
      小編看到過不少有這樣問題的新顯示器,有的顯示器在中間部分顏色不正常,也有左邊顏色偏暗的情況。這和小編以前提到的邊角被磁化不同,和顯示器採用的顯象管品質有關,也很有可能是舊顯象管。建議大家儘量不用選擇這類產品。  

  顯示器經典故障之六:顯示器聚焦不清晰,有重影。
      有這種問題的顯示器在使用的時候可以發現圖像明顯模糊。這種問題一般是由於顯示器內部電路問題導致的,也有可能是顯示器受潮而導致的。大家購買顯示器的時候千萬不能選擇這樣的顯示器。如果你的顯示器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建議送到專業維修部門就修理。 

  顯示器經典故障之七:顯示畫面抖動或者有波紋。
      這種問題常出現在經過長時間使用的顯示器上,一般是由於濾波電容出問題導致的,但並不絕對(小編就遇到過因爲房間原因而導致顯示器出現畫面抖動的情況,在別的房間卻沒有這種現象)。如果出現了這種問題,建議送專業維修站修理。 
 

  顯示器經典故障之八:“點距過大”,像素點間有明顯的距離。
      這種情況主要指那些點距在0.25mm以上,但是畫面顯示卻能明顯看出點距,通俗點說就是在這種顯示器上看直線就象看多個點一樣!要知道大多數的顯示器的點距都在0.25mm,但是在很多顯示器上卻沒有這樣的情況。小編遇到過幾款這樣的產品,而且這樣的產品知名度比較低。這樣的情況多數是由於顯示器採用劣質顯象管造成的,小編建議大家儘量不要選擇這樣的產品。

  顯示器經典故障之九:顯示畫面出現網紋。
      小編遇到過一些有這種問題的顯示器,更改它們的分辨率以後就能看到網紋發生變化。這也是由於內部電路不穩定造成的,建議大家儘量不要選擇這種產品。 

  顯示器經典故障之十:顯示器有“打火”聲。
      這有可能是顯示器內部潮溼導致的,也有可能是電子元件接觸不良造成的。多數發生在顯示器的高壓包部分。出現這種問題後一定要馬上修理,否則可能導致顯象管損壞。 

  顯示器經典故障之十一:在更改顯示器的分辨率以後可以明顯聽到顯示器內部發出的“咯嗒”聲。
      這種問題比較少見,小編只在某品牌的顯示器上發現過這種問題,但不是該品牌所有的產品都有這樣的問題,估計是顯示器採用電子元件“縮水”導致。雖然這並不影響使用,但是小編還是不推薦大家購買這樣的顯示器。  
 

  顯示器經典故障之十二:顯示器“沒有”記憶功能。
      小編常遇到顯示器沒有“記憶功能”的問題,但並不是任何時候都無法記憶。在進入某些遊戲的時候會出現畫面超過顯示器邊框的情況,這可能和遊戲有關係,但也不排除顯示器設計問題。出現這種問題的時候建議更換遊戲,如果問題仍然不能解決,建議送專業維修部門。

  顯示器經典故障之十三:顯示器畫面自動縮小,使用一段時間自動復原。
      小編曾經在CTX的純平顯示器上碰到過類似的問題,這和顯示器電路設計有關。這雖然不能說一定是不正常,但小編還是不建議大家選擇這類產品。 

  上面,小編列舉了顯示器常見的種種故障,以方便大家在遇到同樣問題的時候能清楚自己顯示器出現問題的所在,做好相應的處理措施。同時,也想提醒大家在選購顯示器的時候注意這些問題,避免選到劣質顯示器。 


--  作者:guest
--  發佈時間:2004-10-4 9:35:00

--  AMI主板代碼大全(BIOS-ID)
AMI的BIOS-ID,有下面幾種形式:
DINT-1123-041990-K8
     其中,1123就是該主板的BIOS-ID
     041990,是BIOS的出品日期,格式是月日年
另一種格式是:
51-0102-zz5123-00111111-101094-AMIS123-P 
     51表示支持CPU的類型和BIOS的容量
     0102,BIOS的版本號
     zz5123,5123就是BIOS-ID 

 

代碼大全,下面的格式是:
代碼       主板廠家         主板廠家網站
0394 Suk Jung Korea  http://www.sukjung.co.kr 
1101 Sunlogix Inc.   
1102 Soyo Technology Co., Ltd.  http://www.soyo.com.tw/ 
1103 Tidalpower Technology Inc.   
1105 Autocomputer Co., Ltd. FCC ID: JR6 
1106 Dynasty Computer Inc.  http://www.dynac.com.tw/ 
1107 Dataexpert Corp.  http://www.dataexpert.com.tw/ 
1108 Chaplet Systems Inc.  http://www.cac.com.tw 
1109 Fair Friend Enterprise Co., Ltd. FCC ID: IQM 
1111 Pao-Ku International Co., Ltd. FCC ID: IDX 
1112 Aquarius Systems USA Inc. FCC ID: JW5 
1113 Micro Leader Enterprises Corp.   
1114 Iwill Corp.  http://www.iwill.com.tw/ 
1115 Senor Science Co., Ltd. 1F, #10, Alley 19, Lane 325, Chien Kang Rd, TW 
1116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http://www.chicony.com/ 
1117 A-Trend Technology Co., Ltd.  http://www.atrend.com.tw/ 
1120 Unicorn Computer Corp.  http://www.unicorn-computer.com.tw/ 
1121 First International Computer Inc.  http://www.fic.com.tw/ 
1122 Notestar (IC-book)  Microstar Computer Corp (AMI)   
1123 Magtron Technology Co., Ltd.   
1124 Tekram Technology Co., Ltd.  http://www.tekram.com 
1126 Chuntex Elelectronics, Co., Ltd.  http://www.ctx.com.tw 
1127 unknown Some boards from AXIOM Technology Co., Ltd. use this code 
1128 Chaintech Computer Co., Ltd.  http://www.chaintech.com.tw/ 
1130 Pai Jung Electronic Industrial. Co., Ltd. FCC ID: I5L 
1131 Elitegroup Computer Co., Ltd.  http://www.ecs.com.tw/ 
1132 Dkine Enterprise Co., Ltd.   
1133 Seritech Enterprise Co., Ltd. FCC ID: IYD 
1135 Acer Incorporated  http://www.acer.com/ 
1136 Sun's Electronics Co., Ltd. FCC ID: GRK 
1138 Win-Win Electronic Co., Ltd. FCC ID: JQM 
1139 Rectron  http://www.rectron.co.za/ 
1140 Angine Ltd. Taiwan Branch (H. K.) See Protech Systems Co., Ltd. (1354) 
1141 Nuseed Technology Inc.   
1142 Firich Enterprises Co., Ltd.  http://www.firich.com.tw/ 
1143 CReTE Systems Inc.  http://www.crete.com.tw/ 
1144 Vista Technology Co., Ltd.   
1146 Taste Corp.   
1147 Integrated Technology Express Inc.  http://www.iteusa.com/ 
1150 Achitec Corp. Ltd.  http://www.achitec.com.tw/ 
1151 Accos Enterprise Co., Ltd.   
1152 Top Thunder Technology Co., Ltd. FCC ID: I65 
1154 San Li Technology Ltd.  http://www.san-li.com.tw/ 
1156 Technical House Inc. 4F, #9, Lane 235, Pao Chiao Rd, Hsin Tien, TW 
1158 Hi-Com Industrial Co., Ltd.   
1159 Twinhead International Corp.  http://www.twinhead.com/ 
1161 Monterey International Corp. FCC ID: FKD 
1163 Softek Systems Co., Ltd.   
1164 unknown   
1165 Mercury Computer Corp.   
1168 RioWorks Solutions Inc.  http://www.rioworks.com/ 
1169 Micro-Star International Co., Ltd.  http://www.msi.com.tw/ 
1170 Taiwan Igel Co., Ltd.   
1171 Shining Yuan Enterprise  http://www.luckytech.com.tw/ 
1172 Giantec Technology Corp.  http://www.giantek-led.com/ 
1175 Applied Component Technology Corp.   
1176 Sigma Computer Corp. 5F, #32, Lane 90, Min Chuan R, Hsin Ti, TW 
1177 HighTech Information System  http://www.hightech.com.hk/ 
1178 Clevo Co.  http://www.clevo.com.tw/ 
1180 Padali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Corp.   
1181 Leo Systems Inc. (FIC)  http://w3.leosys.com/ 
1182 Alpha-Top Corp.   
1183 Mirle Automation Corp.  http://www.mirle.com.tw/ 
1184 Delta Electronics Inc.  http://pc.delta.com.tw/ 
1185 unknown   
1188 Quanta Computer Inc.  http://www.quanta.com/ 
1190 Chips and Technologies  http://www.intel.com/,  ftp://ftp.chips.com/ 
1192 Interlogic Industries  http://www.infoview.com/ 
1192 ICP Electronics Inc.  http://www.icpacquire.com.tw/ 
1193 SerComm Corp.  http://www.sercomm.com.tw/ Print Servers  
1195 GNS Technologies Inc.   
1196 Universal Scientific Industrial Co.  http://www.usi.com.tw/ 
1197 Golden Way Electronic Corp.  http://www.goldenway.com.tw/ 
1199 GigaByte Co., Ltd.  http://www.gigabyte.com.tw/ 
1201 New Tech International Co., Ltd. P. O. Box 7846, TW 
1203 Sunrex Technology Corp.  http://www.sunrex.com.tw/ 
1204 Bestek Computer Co., Ltd. FCC ID: JZ9 
1209 Puretek Industrial Co., Ltd.  http://www.puretek.com/ 
1210 Rise Computer Inc.  http://www.rise.com.tw/ 
1211 DFI Diamond Flower Electronic Co., Ltd.  http://www.dfiusa.com/ 
1214 Rever Computer Inc.  http://www.rever.com.tw/ 
1218 Elite Computer Co., Ltd.  http://www.elite.com.tw/ 
1221 Darter Technology Inc.  http://www.darter.com.tw/ 
1222 Domex Technology Corp.  http://www.domex.com.tw/ 
1223 Biostar Microtech Corp.  http://www.biostar.com.tw/ 
1225 Yung Lin Technology Corp.   
1229 Dataworld International Corp. 6th Floor #2 Nan King East Road, Section 2 Taipei 
1234 Leadman Electronics Inc.  http://www.leadman.com/ 
1235 Formosa Industrial Computer Inc.  http://www.formosa21.com/ 
1238 Win Tech Technology Co., Ltd.  http://www.wtcc.com.tw/ 
1240 Free Computer Technology Inc.  http://www.freetech.com/ 
1241 Mustek Corp.  http://www.mustek.com/ 
1242 Amptek Technology Co., Ltd.   
1244 Flytech Group International  http://www.flytech.com.tw/ 
1246 Cosmotech Computer Corp. FCC ID: KF6 
1247 ABIT Computer Corp.  http://www.abit.com.tw/ 
1248 Muse Technology Co., Ltd.   
1251 Portwell Infotech  http://www.portwell.com.tw/ 
1252 Sono Computer Co., Ltd.  http://www.sono.com.tw/ 
1256 Lucky Star Technology Co., Ltd.  http://www.lucky-star.com.tw/ 
1258 Four Star International Trading Co. FCC ID: GKS 
1259 GVC Corp.  http://www.gvc.com.tw/ 
1260 DT Research Inc. Milpitas, CA 
1262 Arima Computer Corp.  http://www.arima.com.tw/ 
1266 Modula Tech Co., Ltd. 4F, #3, Lane 538, Chung Cheng Rd, Hsin Tien, TW 
1270 Portwell Inc.  http://www.americanportwell.com/ 
1271 Tidal Technologies Inc. 3F, # 7, Lane 50, Sec 3, Nan Kang Rd, TW 
1272 Ultima Electronics Corp.  http://www.artec.com.tw/,  http://w3.ultima.com.tw/ 
1273 UFO Systems Inc. FCC ID: FNF 
1274 Full Yes Industrial Corp.  http://www.fyi.com.tw/ 
1275 Jackson Dai Industrial Co., Ltd.   
1276 Jet Way Information Co., Ltd.  http://www.jetway.com.tw 
1277 Tarng Bow Co., Ltd. [Bow Electronics Co Ltd.] FCC ID: IJN 
1281 EFA Corp.  http://www.efacorp.com/ 
1283 Advance Creative Computer Corp. (DTK)  http://www.dtk.com.tw/ 
1284 Lung Hwa Electronics Co., Ltd. FCC ID: DXL 
1286 Askey Computer Corp.  http://www.askey.com.tw/ 
1291 Taiwan MyComp Co., Ltd.  http://www.mycomp-tmc.com/ 
1292 Asustek Computer Inc.  http://www.asus.com.tw/ 
1297 DD&TT Enterprise Inc. FCC ID: H85 
1298 Trigem Company  http://www.trigem.co.kr/ 
1299 Trigem Company Use 0898, 1098, 1298, 1299, 1499, 1598, 2999 
1301 Taken Corp.  http://www.taken.com.tw/ 
1304 Dual Technology Corp.  http://www.dual.com.tw/ 
1306 Sky Computer   
1309 Protronic Enterprises Corp. 7F-2, 234, Sec 5, Nanking E. Rd, TW 
1317 New Comm Technology Co., Ltd.   
1318 Unitron Inc.  http://www.unitron.com.tw/ 
1323 Inventec Corp.  http://www.inventec.com.tw/ 
1343 Holco Enterprise Co., Ltd.  http://www.spacewalker.com/ 
1346 Snobol Industrial Corp. 8F, #361, Ta Nan Rd, TW 
1351 Singdak Electronic Co., Ltd.   
1353 J. Bond Computer Systems Corp.  http://www.jbond.com/ 
1354 Protech Systems Co., Ltd.  http://www.protech.com.tw/ 
1355 Arrgo Systems Inc.  http://www.arrgo.com.tw/ 
1357 New Portwell   
1367 CoxsWain Technology Co. Ltd.   
1371 ADI Corp.  http://www.adi.com.tw/ 
1373 Silicon Integrated Systems Corp.  http://www.sis.com.tw/ 
1374 unknown   
1379 Win Technologies Co., Ltd.  http://www.wintac.com/ 
1391 Aten International Co., Ltd.  http://www.aten.com.tw/ 
1392 ACC Taiwan Inc.  http://www.accmicro.com/ 
1393 Plato Technology Co., Ltd.  http://www.plato7.com/ 
1395 Spring   
1396 Tatu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c.  http://www.tatung.com/ 
1398 Spring Circle Computer Inc. FCC ID: F98 
1400 Key Win Electronics   
1404 Alptech Logic Products Inc.  http://www.alptech.com/ 
1421 Well Join Industry Co., Ltd.  http://www.welljoin.com/ 
1422 Labway Computer Co., Ltd. FCC ID: JV7 
1425 Lindata Corp.  http://lindata.com/ Under Construction! 
1437 Hsing Tech Enterprise Co., Ltd.  http://www.pcchips.com/ 
1440 Great Electronics Corp. FCC ID: A7P 
1450 Win-Lan Co.   
1451 Ecel Systems Corp. 8F-3, #27, Lane 135, Sec 1, Fu Hsing S. Rd, TW 
1452 United Hitech Corp. (AIR)  http://www.interpromicro.com/mb-air.html 
1453 Kai Mei Electronic Corp.  http://www.asiansources.com/kaimei.co 
1454 unknown   
1461 Hedonic Computer Co., Ltd.   
1462 Arche Technologies Inc. FCC ID: GVW 
1464 unknown   
1470 Flexus Computer Technology Inc.  http://www.freetech.com/ 
1471 C.P. Technology Co. Ltd.  http://www.powercolor.com.tw/ 
1472 Datacom Technology Co., Ltd. FCC ID: JX8 
1473 PC Chips  http://www.pcchips.com/ 
1484 Mitac International Corp.  http://mitac.mic.com.tw/ 
1490 Great Tek Corp.  http://www.machspeed.com/ 
1491 President Technology Inc.(Wang Labs) FCC ID: HZ4 
1493 Artdex Computer Corp. FCC ID: I7G 
1494 Proteam Computer Corp.  http://www.azza.com.tw/ 
1500 Foxen Co., Ltd. It was Netcon Co.,Ltd. 
1503 UpRight Technology Co., Ltd. FCC ID: LNE 
1507 Tangent Computer  http://www.tangent.com/ 
1514 Wuu Lin Electronics Co., Ltd.   
1519 Epox Computer Co., Ltd.  http://www.epox.com/ 
1526 Eagle Computer Technology Co., Ltd.  http://www.eagletec.com/ ??? 
1531 Force System Inc. FCC ID: GZE 
1540 BCM Advanced Research  http://www.bcmcom.com/ 
1546 Golden Horse Computer Co., Ltd. 250, Chung San N. Rd, Ta Yuan Hsiang, Taipei, Taiwan 
1549 CT Continental Corp. FCC ID: HCY 
1564 Random Technology Inc. FCC ID: JGD 
1576 Jetta Computer Co., Ltd.  http://www.jetta.com/ 
1585 Gleem Industries Co., Ltd. 8F-1,#99, Sec 2, Chung Shan N. Rd, Taipei, Taiwan  
1588 Boser Technology Co., Ltd.  http://www.boser.com.tw/ 
1593 Advantech Co., Ltd.  http://www.advantech.com/ 
1594 Trigon   
1598 unknown   
1608 Consolidated Marketing Corp.  CMC PowerPort 
1612 Datavan International Corp.  http://www.datavan.com.tw/ 
1617 Honotron Corp. FCC ID: HEI 
1618 Union Genius Computer Co., Ltd.   
1621 New Paradise Enterprise Co., Ltd. FCC ID: III 
1622 R.P.T. Intergroups International Ltd.  http://www.rpti.com.tw/ 
1628 Digital Equipment International Ltd.   
1630 Iston Computer Corp.   
1647 Lantic Inc.  http://www.lantech.com.tw/ 
1652 Advanced 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 Inc.  http://www.aseus.com/ 
1655 Kingston Technology Inc.  http://www.kingston.com/ 
1656 Storage System Inc. FCC ID: GJ5 / JP3
#51, Chien Kuo 1st Rd, Hsin Chuang, Taipei, Taiwan 
1658 Macrotek International Corp.  http://www.macrotek.com.tw/ 
1666 Cast Technology Inc. JMA  ftp://www.cast.com.tw/ 
1671 Cordial Far East Corp. 8F,#109, Shuang Feng Rd, Hsin Chuang, Taipei, Taiwan 
1672 Lapro Corp. FCC ID: IFI 
1675 Advanced Scientific Corp.  http://www.asco.com.tw/ 
1685 High Ability Computer Co., Ltd. FCC ID: ILZ 
1691 Gain Technology Co., Ltd. FCC ID: ITB 
1696 unknown   
1700 DSG Technology Inc.  http://www.dsgtech.net/  
1707 Chaining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Co. FCC ID: IMG 
1708 E-San Electronic Co., Ltd. LTD. 15F, #76, Sec 2, Tun-Hua S. Rd, Taipei, Taiwan 
1719 Taiwan Turbo Technology Co., Ltd. FCC ID: LGC 
1720 Fantas Technology Co., Ltd. FCC ID: JMM 
1723 NTK Computer Inc.  http://www.mdinotebook.com/ 
1727 Tripod Technology Corp.   
1737 Ay Ruey International Co., Ltd.   
1739 Jetpro Infotech Co., Ltd. 6 F, #43, Pao Tsing Str, Taipei, Taiwan 
1743 Mitac Inc. !!! 
1759 BEK-Tronic Technology 2570 Corporate Place, Suite E-108, Monterey Park CA 91754 
1762 Ansoon Technology Co. 1F, #32, Sec 1, Huan Shan Rd, Nei Hu, Taipei, Taiwan 
1770 AOpen  http://www.aopen.com/ 
1771 Toyen Computer Co., Ltd.   
1774 ACER Sertek Inc.  http://www.servex.com.tw/ 
1776 Joss Technology Ltd.  http://www.josstech.com/ 
1780 Acrosser Technology Co., Ltd.  http://www.acrosser.com/(Passworded) 
1783 EFAR Microsystems, Inc. Taiwan branch 6F-1, #243, Fu Sheng S. Rd, SEC. 1 TW 
1788 Systex Corp. 12F, #51, Sec 2, Chung Ching S. Rd, Taipei, Taiwan 
1792 U-Board Computerize Co., Ltd. 4F, #303, Ta Kuan Rd, Sec 2, Pan Chiao, Taipei, Taiwan 
1794 CMT-Taiwan, Inc.   
1796 J&J Technology Co., Ltd.  http://www.jjtech.com/ 
1800 Syzygia Computer Corp.   
1801 Palit Microsystems Inc.  http://www.palit.com.tw/ 
1805 unknown   
1806 Interplanetary Information Co., Ltd.  http://www.ini.com.tw/ 
1807 Expert Electronics Corp.  http://www.expert-tw.com/ 
1810 Elechands International Co., Ltd.   
1815 Powertech Electronic Co., Ltd.  http://www.powertech.com.tw/ 
1820 OVIS Enterprises Co., Ltd. AMI mistake, must be OUR Enterprises Co., Ltd. 
1823 Inlog Micro Systems Co., Ltd.   
1826 TerComputer Technologies Corp.   
1827 Anpro Inc. 5F, #35, Sec 1, Chien Kuo Rd, Taipei, Taiwan 
1828 AXIOM Technology Co., Ltd.  http://www.axiomtek.com/ 
1840 New Union H.K. Ltd.   
1845 PC Direct Technology Co., Ltd.   
1845 Proware Technology Corp.   
1846 Garnet International Corp. Garnet Business Machines Inc, Garnet Systems Co Ltd. 
1847 Brain Power Co., Ltd. 2F 12, Lane 130, Sec 3, Nan Kang Rd, Taipei, Taiwan 
1850 HTR Asia Pacific Inc.   
1853 Veridata Electronics Inc.   http://www.veridata.com.tw/ 
1856 Smart D&M Technology Co., Ltd.  http://www.smart-tec.com.tw/ 
1867 Lutron Electronic Enterprise Co. Ltd.  http://www.lutron-electronic.com/ 
1868 Soyo Technology Co., Ltd. (H.K Office)  http://www.soyo.com.tw/ 
1879 Aeontech International Co., Ltd. Do not confuse with Aaeon Technology 
1881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Resources Inc. FCC ID: KY5 
1888 Seal International Corp.   
1889 Rock Technology Ltd.


--  作者:guest
--  發佈時間:2004-10-4 9:36:00

--  [續集]
1906 Freedom Data Technology Co., Ltd.   
1914 BCOM Electronics Inc.  http://www.bcom.com.tw 
1917 Source Of Computer Co., Ltd.
(Sourcecom Corp. ?) 5388 N Sterling Center Drive, Westlake Village , CA  http://www.sourcecom.com/ 
1918 Lanner Electronics Inc.  http://www.lannerinc.com/ 
1920 Ipex ITG International Ltd.   
1924 Join Inc.   
1926 Kou Sheng Computer Co., Ltd. 2F, 19, San Chung Rd, Nan Kang, Taipei, Taiwan 
1927 Seahill Technology Co., Ltd. (IC-book)
Spring Hill Int Ltd (AMI)  http://www.seanix.com/ 
1928 Nexcom International Co., Ltd.  http://www.nexcom.com.tw/ 
1929 CAM Enterprise Inc.   
1931 AAEON Technology Inc.  http://www.aaeon.com.tw/ 
1932 Kuei Hao Industrial Co., Ltd. 2F, #89, Kang Loh Str, Neihu Taipei, Taiwan 
1933 ASMT Corp.   
1934 Silver Bally Inc.   
1935 Prodisti Co., Ltd.   
1936 Codegen Technology Co., Ltd.   
1937 Orientech Electronics Corp. Orient Semiconductor Electronics Ltd. ??? 
1938 Project Information Company Ltd.   
1939 Arbor Technology Corp.  http://www.arbor.com.tw/ 
1940 SunTop Computer Systems Corp.   
1941 Funtech Entertainment Corp. FCC ID: MDP 
1942 Sunflower Systems Inc. FCC ID: LDT 
1943 Needs System Development Co., Ltd.   
1945 Norm Advanced Technology Corp.   
1947 Ten Yun Co., Ltd.   
1948 Beneon Corp. 4F, 246, Sec 5, Chung-Hsiao E. Rd, Taipei, Taiwan  
1949 National Advantages Computer Inc.    
1950 Mits Technology Co., Ltd.   
1951 Macromate Corp.  http://www.macromate.com.tw/ 
1953 Orlycon Enterprise Co., Ltd. P.O. Box 68-1366 Taipei, Taiwan 
1954 Chung Yu Electronics Co., Ltd. 32, Kin Men Str, Taipei, Taiwan 
1955 Yamashita Engineering Manufacture 203, 734 Silver Spur Rd, Rolling Hills Estate, CA 90274 
1957 High Large Corp.   
1958 Young Micro Systems Inc 1221, Florence Avenue, Santa Fe Springs, CA 90670  
1959 Fastfame Computer Co., Ltd.  http://www.fastfame.com.tw/ 
1960 Acqutek Corp.  http://www.acqu.com/ Uses 1823 and1618 code too. 
1961 Deson Trade Inc.   
1962 Astra Communication Corp.  http://www.astracom.com.tw/ 
1963 Dimensions Electronics Co., Ltd.   
1964 Micron Design Technology Ltd. 5F, #164-2, Lien Cheng Rd, Chung Ho, Taipei, Taiwan  
1965 Cantta Enterprises Co., Ltd.   
1968 Khi Way Enterprise Co., Ltd.   
1969 Gemlight Computer Ltd.  http://www.gemlight.com.hk/ 
1970 MAT Technologies Ltd.   
1973 Fugu Tech Enterprise Co., Ltd.  http://www.fugu.com.tw/ 
1974 Green Taiwan Computer Co., Ltd.   
1975 Supertone Electronic Co., Ltd.   
1977 AT&T Taiwan Telecommunications   
1978 Winco Electronic Co., Ltd.  http://www.winco.com.tw/ 
1980 Teryang Systems Co., Ltd.   
1981 Nexcom International Co., Ltd.  http://www.nexcom.com.tw/ 
1982 China Semiconductor Corp. 907, Chung Cheng Rd, Chung-Ho, Taipei, Taiwan  
1985 Top Union Electronics Corp.   
1986 DMP Electronics Co., Ltd.   
1988 Concierge Co., Ltd.   
1989 Atherton Technology Co., Ltd. FCC ID: MT9 
1990 Expen Tech Electronics Co., Ltd. 5F, 2, Alley 8, Syh Wei Lane, Chung ChengRd, Hsin Tien, Taiwan 
1994 Japan Cere'Bro Computers Inc. (CBR) 
1996 Ikon Technologies Corp.  http://www.ikon.com.tw/ 
1998 Chang Tseng Corp.   
      
2100 Kapok  http://www.kapok.com.tw/ 
2101 unknown   
2292 Olivetti Computer  http://www.ocwi.com/ 
      
5034 TMC Research Corp.Reason Technologies ?? 
5721 American Megatrends   
      
6069 Ocean Technology  http://www.octek.es/ 
6081 CSS Laboratories  http://www.csslabs.com/ 
6105 Dolch Computer Systems  http://www.dolch.com/ 
6132 Technology Power Enterprises Inc. Out of business 
6137 unknown   
6155   Some boards American Predator Corp. use this code 
6165 Genoa  http://www.genoa.de/  
6181 unknown   
6182 Peaktron   
6214 Hewlett-Packard  www.hp.com 
6218 unknown used on Amptron DX8100 
6224 unknown   
6247 TTC Computer Products Irving, Texas, U.S.A. 
6257 unknown   
6259 Young Micro Systems Inc 1221, Florence Avenue, Santa Fe Springs, CA 90670  
6265 unknown   
6279 unknown   
6285 Tyan Computer Corp.  http://www.tyan.com/ 
6291 unknown   
6326 Crystal   
6328 Alaris Inc  www.alaris.com (in 1996 closed m/b manufacturing) 
6377 Teknor industrial Computers Inc  www.teknor.com 
6377 unknown   
6386 Pacific Information Inc Out of business ? 
6389 Super Micro Computer Inc.  http://www.supermicro.com/ 
6398 unknown used by LION 
6399 Mylex Corp.  http://www.mylex.com/ 
6407 Elonex Plc.  http://info.elonex.co.uk 
6423 American Predator Corp. [APC]  ftp://www.americanpredator.com/bios/ 
6455 unknown   
6666 CTL Corp   
      
8003 QDI (Quantum Designs Ltd.)  http://www.qdigrp.com/ 
8005 AVT Industrial Ltd.  http://www.avt.com.hk/ 
8021 unknown   
8027 unknown   
8028 unknown   
8031 Zida Technologies Ltd.  http://www.zida.com/ 
8036 unknown   
8045 PC Partner Ltd. (VTech)  http://www.pcpartner.com.hk/ 
8054 Pine Technology  ftp://ftp.pinegroup.com/pub/ 
8078 Weal Union Development Ltd.  www.tigatech.com
--  作者:guest
--  發佈時間:2004-10-4 9:38:00

--  AWARD主板代碼大全(BIOS-ID)
AWARD主板BIOS—ID的形式如下:
xx/xx/xx-SiS-496/497-2A4IBZ1DC-00    
其中的
      2A4IBZ1DC,就是BIOS-ID 
      2A4IB,是主板的芯片組代碼
      Z1,就是主板的廠商代碼 
 
 

 

下面是芯片組代碼查詢,不全,有待補充:
代碼           芯片組 
154I5 SiS 85C431/85C420/85C411/85C406/85C405 
    
213V0 SARC RC2016 
213V1 SARC RC2018 
    
21480 HiNT SC9204 (Sierra), HMC82C206 [USA-9109] 
214D1 HiNT SC8005 (Sierra), HMC82C206 
214I8 SiS 85C471 
214I9 SiS 85C471E 
214L0 VIA VT82C470 
214L2 VIA VT82C486A 
214L6 VIA VT82C486A/VT82C495/VT82C496G 
214W3 VD 88C898 
214X2 UMC UM491 
215UM OPTi 82C546/82C597 
2191? ALD 93C413 
21917 ALD 93C308 
2A41? ALD 93C439 
2A41? ALD 93C488 
2A431 Cyrix MediaGx Cx5510 
2A432 Cyrix GXi Cx5520 
2A433 Cyrix GXm Cx5520 
2A434 Cyrix GXm Cx5530 
2A496 Intel Saturn I 
2A498 Intel Saturn II 
2A499 Intel Aries 
2A4H2 Contaq 82C596/82C599 
2A4H4 Contaq 82C596/82C599 
2A4IB SiS 85C496/85C497 
2A4J6 Winbond W83C491 (SL82C491 Symphony Wagner) 
2A4KA ALi M1429 
2A4KC ALi M1439/45/31 
2A4KD ALi M1487/M1489 
2A4L4 VIA VT82C505/496G/416 
2A4L6 VIA 496G/406/505 
2A4O3 EFAR EC802GL, EC100G 
2A4R4 Forex FRX46C521A 
2A4UK OPTi-802G-822 (895?) 
2A4X5 UMC 82C881E/82C886B 
2A4Z0 Integrated Micro Solutions IMS8848 / IMS8849 
    
2A597 Intel 82433LX / 82434LX (Mercury) 
2A59A Intel 82433NX / 82434NX (Neptune) 
2A59B Intel 82433MX / 82434MX (Ariel) 
2A59C Intel 82437FX / 82438FX (Triton FX) 
2A59F Intel 82439HX (Triton II HX) 
2A59G Intel 82437VX / 82438VX (Triton VX) 
2A59H Intel 82437VX / 82438VX (Triton VX) (illegal BIOS code) 
2A59I Intel 82439TX (Triton TX) 
2A5G7 VLSI VL82C594 
2A5GB VLSI Lynx VL82C541/VL82C543 
2A5IA SiS 501/502/503 
2A5IC SiS 5501/5502/5503 
2A5ID SiS 5511/5512/5513 5511B/5512/5513 
2A5IE SiS 5101/5102/5103 
2A5IF SiS 5596/5597 
2A5IH SiS 5571 
2A5II SiS 5581/5582 5597/5598 
2A5IJ SiS 5120 Mobile 
2A5IK SiS 5591/5592 
2A5IM SiS 530 
2A5KB ALi M1449/61/51 
2A5KE ALi M1511 (Aladdin II) 
2A5KF ALi M1521 / M1523 (Aladdin III) 
2A5KI ALi M1531 / M 1543 (Aladdin IV / IV+) 
2A5KK ALi M1541 / M1542 (Aladdin V / V+) 
2A5L5 VIA ? 
2A5L7 VIA VT82C570 
2A5L9 VIA VT82C570M 
2A5LA VIA Apollo VP1 VT82C580VP (VXPro) 
2A5LC VIA Apollo VP2 VT82C590VP 
2A5LD VIA Apollo VPX (VXPro+) 
2A5LE VIA Apollo (M)VP3 
2A5LF VIA Apollo Pro 
2A5LG VIA Apollo Pro+ / Pro 133 
2A5LH VIA Apollo (M)VP4 
2A5R5 Forex FRX58C613/601A 
2A5R6 Forex FRX58C613A/602B/601B 
2A5T6 ACC Micro 2278/2188 (Auctor) 
2A5UI OPTi 82C822/596/597 
2A5UI OPTi 82C596/546/82 
2A5UL OPTi 82C822/571/572 
2A5UM OPTi 82C822/546/547 
2A5UN OPTi Viper 82C556/557/558 (-M) 
2A5UP OPTi Viper-Max 
2A5X7 UMC 82C890 
2A5X8 UMC 8886BF/8891BF/8892BF 
2A5XA UMC 890C 
    
2A69H Intel 440FX 
2A69J Intel 440LX / 440EX 
2A69K Intel 440BX / 440ZX 
2A69L Intel 820 (Camino) 
2A69M Intel 810 / 810E (Whitney) 
2A69N Intel 440MX (Banister Mobile) 
2A69R Intel 815 (Solano) 
2A6IL SiS 5600 
2A6IN SiS 620 
2A6IR SiS 630 630S 630E 
2A6KL ALi M1621/M1543C 
2A6KO ALi M1631/M1535D 
2A6LF VIA 691/596 
2A6LG VIA 693/596 or 693/686A 
2A6LI VIA 601/686A MVP4 
2A6LJ VIA 694X/596B or VIA 694X/686A 
2A6LK VIA VT8371 (KX-133) 
2A9KG ALi M6117/M1521/M1523 
2A9KL ALi M1621 (Aladdin Pro II) 
2A9KO ALi M1631 (Aladdin TNT2) 
2AG9H Intel Neptune ISA 
2B496 Intel Saturn I EISA 
2B597 Intel Mercury EISA 
2B59A Intel Neptune EISA 
2B59F Intel 430HX EISA 
2B69D Intel Orion EISA 
2C460 UNIchip U4800-VLX 
2C470 Hyundai HYF82481 
2C4D2 HiNT SC8006 (Sierra), HMC82C206 
2C4I7 SiS 85C461 
2C4I8 SiS 85C471B 
2C4I9 SiS 85C471B/E/G 
2C4J6 Winbond W83C491(SL82C491 Symphony Wagner) 
2C4K9 ALi M1429 
2C4KC ALi M1439 
2C4L2 VIA 82C486A 
2C4L6 VIA VT496G 
2C4L8 VIA VT425MV 
2C4O3 EFAR EC802GL, EC100G 
2C4S0 AMD Elan 470 
2C4T7 ACC Micro 2048 (Auctor) 
2C4UK OPTi 82C895/82C802 
2C4X2 UMC UM82C491/82C493 
2C4X6 UMC UM498F/496F [UMC 881/886] 
2C4Y1 Samsung KS82C884 
2C917 ALD 93C308-A 
2C9V0 SARC RC2016


--  作者:guest
--  發佈時間:2004-10-4 9:39:00

--  [續]
6A450 ST Microelectronics PC Client ST86 processor 
6A5KP ArtX A7 
6A61A nVIDIA nForce 
6A61B nVIDIA nForce2 
6A660 ATI A3 
6A69L Intel 820 (Camino) 
6A69M Intel 810 (Whitney) 
6A69R Intel 815 815E 815EP (Solano) 
6A69S Intel 850 (Tehama) / 860 
6A69V Intel 845 845E 845G 845GE 845GL 845PE (Brookdale) 
6A69W intel E7205 E7500 
6A6IR SiS 630 
6A6IS SiS 730 730S 
6A6IT SiS 635 635T 
6A6IU SiS 733 735 
6A6IX SiS 645 645DX 651 
6A7I0 SiS 648 
6A6KT ALi MAGiK 1 
6A6LG VIA VT82C693A VT82C694A 
6A6LI VIA PLE133 
6A6LJ VIA VT82C694XDP with MP support 
6A6LK VIA VT8371 (KX133) 
6A6LL VIA VT8605 (PM133) 
6A6LM VIA VT8363 (KT133 / KT133A / KT133E) 
6A6LN VIA VT8365 / VT8364 (KM133 / KL133 / KLE133) 
6A6LO VIA VT8601 (PLE133) 
6A6LU VIA VT8375 (KM266 / KL266) 
6A6LV VIA VT8366 / VT8366A / VT8367 (KT266 / KT266A / KT333) 
6A6LW VIA VT8753 (P4X266 / P4X266A) 
6A6LY VIA VT8368 (KT400) 
6A6S2 AMD 751 
6A6S6 AMD 760 761 
6A6S7 AMD 762
--  作者:guest
--  發佈時間:2004-10-4 9:41:00

--  [續]主板廠家代碼含義
代碼     主板廠家     主板廠家網址
A0 Aorta Systems (now AsusTek)  http://www.asus.com.tw/ 
A1 ABIT Computer Corp.  http://www.abit.com.tw/ 
A2 A-Trend Technology Co., Ltd.  http://www.atrend.com.tw/ 
A3 Aquarius Systems, Inc. (ASI)   http://www.asi.com.tw 
    +BCOM Electronics Inc.   http://www.bcom.com.tw/ 
A5 AXIOM Technology Co., Ltd.  http://www.axiomtek.com/ 
A7 AVT Industrial Ltd.  http://www.avt.com.hk/ 
A8 Adcom   
AB Acer Open [AOpen]  http://www.aopen.com.tw/ 
AC     
AD Amaquest Computer Corp.  http://www.amaquest.com.tw/    +Anson   
AI     
AJ     
AK Advantech Co., Ltd.  http://www.advantech.com/ 
+ AAEON Technology Inc.  http://www.aaeon.com.tw/ 
AM Achme  http://www.achme.com/ 
AN ADI Corp  http://www.adi.com.tw/ 
AP     
AQ     
AT ASK Technology Ltd.  http://www.ask.com.hk/ 
AV     
AW     
AX Achitec   http://www.achitec.com.tw/ 
AY     
AZ     
B0 Biostar Microtech Corp.  http://www.biostar.com.tw/ 
B1 BEK-Tronic Technology 2570 Corporate Place, Suite E-108, Monterey Park CA 91754 
B2 Boser Technology Co., Ltd.  http://www.boser.com.tw/ 
B3 BCM Advanced Research  http://www.bcmcom.com/ 
B5     
B6     
BA     
BB     
BK Albatron  http://www.albatron.com.tw 
C0 Matsonic   
C1 Clevo Co.  http://www.clevo.com.tw/ 
C2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http://www.chicony.com/ 
C3 Chaintech Computer Co., Ltd. htttp://www.chaintech.com.tw/ 
C5 Chaplet Systems Inc.  http://www.cac.com.tw/Artsome/ch/ch.html 
C6     
C8     
C9 CompuTrend Systems, Inc.  http://www.premiopc.com/ 
CE     
CF Flagpoint  http://www.flagpoint.com/ 
CH     
CI     
CL     
CQ     
CS CSS Laboratories  http://www.csslabs.com/ 
+ Gainward Co., Ltd.  http://www.gainward.com/ 
CU     
CV California Graphics USA Distribution  http://www.californiagraphicsusa.com/ 
CW     
CX     
CZ     
D0 DataExpert Corp.  http://www.dataexpert.com.tw/ 
D1 DTK Computer, Inc. (former Advance Creative Computer)  http://www.dtk.com.tw/ 
D2 Digital   
D3 American Digicom Corp.  http://www.digicomgroup.com/ 
D4 Diamond Flower Electric Instrument Co. [DFI]  http://www.dfiusa.com/ 
D7 Daewoo Telecom  http://www.dwt.co.kr/,  ftp://ftp.dwt.co.kr/ 
D8 Nature Worldwide Technology   
DA     
DB     
DC     
DD     
DE Dual Technology Corp.  http://www.dual.com.tw/ 
DF     
DI Domex Computer Services (DTC)  http://www.domex.com/ 
DJ Darter (used by DTC too)  http://www.darter.com.tw 
DL Delta Electronics, Inc.  http://www.deltanetworks.com.tw 
E1 Elitegroup Computer Co., Ltd.  http://www.ecs.com.tw/ 
E3 EFA Corp.  http://www.efacorp.com/ 
E4 ESPCo (Elite Spirit Co., Ltd.)  http://www.esp.com.tw 
E6 Elonex PLC  http://info.elonex.co.uk/ 
E7 Expen Tech   
E9     
EC ENPC Technology Corp.  http://www.enpc.com.tw/ 
+ EONtronics Corp.  http://www.eontronics.com/ 
EO Evalue Technology Inc.  http://www.evalue-tech.com/ 
F0 First International Computer, Inc.  http://www.fic.com.tw/ 
F1 Flytech Group International  http://www.flytech.com.tw/ 
F2 Flexus Computer Technology Inc.  http://www.freetech.com/ 
F3 Full Yes Inc. [FYI]  http://www.fyi.com.tw 
F5 FuguTech  http://www.fugu.com.tw/ 
F8 Formosa Industrial Computing, Inc.  http://www.formosa21.com/ 
F9 Ford Lian International Ltd.  http://www.fordlian.com 
+ Red Fox Technology Co. Inc.  http://www.redfoxusa.com 
+ BravoBaby Corp.  http://www.bravobaby.com.tw 
FC     
FD Atima  http://www.atima.com 
FF     
FG Fastfame Technology Co., Ltd.  http://www.fastfame.com.tw/ 
FI First International Computer, Inc.  http://www.fic.com.tw/ 
G0 Gigabyte Technology Co., Ltd.  http://www.gigabyte.com.tw/ 
G1 GIT Co.   
G2     
G3 Gemlight  http://www.gemlight.com.hk/ 
G4     
G5 GVC  http://www.gvc.com.tw/ 
G6     
G9 Global Circuit Technology  http://www.gcttech.com/ 
+ SuperTek Computer Electronics Inc.  http://www.gcttech.com/ 
+ C.P. Technology Co. Ltd.  http://www.powercolor.com.tw/ 
GA Giantec Technology Corp.  http://www.giantek-led.com or  www.giantech.com.tw 
GB     
GE Zaapa Mainboard (Globe Legate Co.)  http://www.zaapa.com/ 
H0 Hsin Tech  http://www.pcchips.com/ 
H2 Holco (Shuttle)  http://www.spacewalker.com/ 
H3 Hedonic   
H7     
H8     
H9     
HA     
HG     
HH HighTech Information System  http://www.hightech.com.hk/ 
HJ Sono Computer Co., Ltd.  http://www.sono.com.tw/ 
HT Unicore (supplies only BIOS binaries !)  http://www.unicore.com 
I1     
I2     
I3 Iwill Corp.  http://www.iwill.com.tw/ 
I4 Inventa Taiwan   
I5 Informtech International Ltd.  http://www.informtech.com.hk/ 
I6     
I7 Inlog Microsystem Co Ltd  http://www.inlog.com.tw/ 
I9 ICP Acquire  http://www.icpacquire.com.tw/ 
IA Infinity   
IC Inventec Corp.  http://www.inventec.com.tw/ 
I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http://www.itri.org.tw/ 
IG     
IP     
IT     
IV     
IZ     
J1 Jetway, J-Mark  http://www.jetway.com.tw/ 
J2 Jamicon Electronics  http://www.jamicon.nl/ 
J3 J-Bond  http://www.jbond.com/ 
J4 Jetta  http://www.jetta.com/ 
J6 Joss  http://www.josstech.com/ 
J7     
J9     
JA     
JB Jetway, J-Mark ?   
JD     
JF     
K0 Kapok  http://www.kapok.com.tw/ 
K1 Kaimei Corp Now Jamicon Electronics,  http://www.jamicon.nl/ 
K9     
KA     
KB     
KF KINPO Electronic  http://www.kinpo.com.tw/ 
KK     
L0     
L1 Lucky Star Technology Co., Ltd.  http://www.lucky-star.com.tw/ 
L7 Lanner Electronics Inc.  http://www.lannerinc.com/ 
L8     
L9 Lucky Tiger   
LA     
LB Leadtek  http://www.leadtek.com.tw/ 
+ Super Micro Computer, Inc.  http://www.supermicro.com/  
LC     
LD     
?? Leotec  http://www.leotec.com 
M0 Matra   
M1     
M2 Taiwan MyComp [TMC]  http://www.mycomp-tmc.com/ 
+ Interlogic Industries  http://www.infoview.com/ 
M3 Mitac  http://mitac.mic.com.tw/ 
M4 Micro-Star International Co., Ltd.  http://www.msi.com.tw/ 
M8 Mustek Corp.  http://www.mustek.com/ 
M9 Micro Leader Enterprises   
MD     
MG     
MH Macrotek  http://www.macrotek.com.tw/ 
+ Interlogic Industries  http://www.infoview.com/ 
MK     
MP Maxtium Computer Corp.  http://www.maxtium.com.tw/ 
MQ     
MS     
N0 Nexcom  http://www.nexcom.com.tw/ 
+ Interlogic Industries  http://www.infoview.com/ 
N3     
N5 NEC Corp   
N6     
NM NMC New Media Comm  http://www.nmc-pe.de/ 
NX Nexar now part of atec group (was  www.nexarpc.com)
--  作者:guest
--  發佈時間:2004-10-4 9:42:00

--  [續]
O0 Octek  http://www.octek.com.hk/ 
O3     
O5     
O8     
OZ     
P0     
P1 PC-Chips  http://www.pcchips.com/ 
P2     
P3 Palit   
P4 ASUStek  http://www.asus.com.tw 
P6 Protech  http://www.protech.com.tw/ 
P8 AZZA Technology Inc.  http://www.azzaboard.com/ 
P9 Powertech  http://www.powertech.com.tw/ No motherboards! 
PA EPoX Computer Co., Ltd.  http://www.epox.com/ 
PB 2-the-Max Int.   
PC Pine  ftp://ftp.pinegroup.com/pub/ 
PF President (Formely Wang Labs) Now unavailable 
PG     
PH     
PJ     
PK ALD Technology Ltd.  http://www.aldtech.com/ 
PM     
PN Procomp Informatics Ltd  http://www.procomp.com.tw/ 
PQ     
PR Supergrace  http://www.supergrace.com 
PS Palmax  http://www.palmax.com.tw/ 
PT     
PV Visionex ?   
PW     
PX Pionix  http://www.pionix.co.kr/ 
+ Tidalpower Technology Inc  http://www.tidalpower.com.tw/ 
PY     
Q0 Quanta  http://www.quanta.com/ 
Q1 QDI (Quantum Designs Ltd.)  http://www.qdigrp.com/ 
R0 Rise Computer Inc.  http://www.rise.com.tw/ 
R2 Rectron  http://www.rectron.co.za/ 
R3 Datavan International Corp.  http://www.datavan.com.tw/ 
R5     
R7     
R9 RSAP Technology Award mistake? 
RA RioWorks Solutions Inc.  http://www.rioworks.com/ 
S0     
S2 Soyo Computer Inc.  http://www.soyo.com.tw/ 
S3 Smart D&M Technology Co., Ltd.  http://www.smart-tec.com.tw/ 
S4     
S5 Holco Enterprise Co., Ltd.  http://www.shuttlegroup.com/ 
S6     
S9 Spring Circle   
SA Seanix  http://www.seanix.com/ 
SB     
SC Sukjung (Auhua Electronics Co. Ltd.)  http://www.sukjung.co.kr/ 
SD     
SE SMT   
+ New Tech  http://www.newtech.com.tw/bios.htm 
SG     
SH Luckytech Technology Co. Ltd.  http://www.luckytech.com.tw/ 
+ SYE (Shining Yuan Enterprise)    
SI     
SJ Sowah (H.K.)  http://www.sowah.com/ 
SL Winco   
SM Hope Vision, SuperPower, San Li  http://www.hopevision.com/ 
+ Agama Technology Co., Ltd.   http://www.agamatech.com/ 
SN Soltek  http://www.soltek.com.tw/ 
SQ     
SR     
ST     
SU     
SV     
SW S&D Some boards from Zaapa and A-Corp use this code 
SX Supermicro ?   
SZ     
T0 Twinhead  http://www.twinhead.com/ 
T1 Tarng Bow Co. Aeton, Leadman, Teamung, Fentech 
T4 Taken  http://www.taken.com.tw/ 
T5 Tyan Computer Corp.  http://www.tyan.com/ 
T6 Trigem  http://www.trigem.com/ 
T7     
T8     
TB Techmedia / Tae Il Medie (Taeil)   http://www.taeil.co.kr/ and  www.techmedia.net 
TE     
TG Tekram  ftp://ftp.tekram.com/ 
TH     
TI     
TJ Totem Technology Co., Ltd.  http://www.totem.com.tw/ 
TK     
TL Transcend Information, Inc.  http://www.transcendusa.com/ 
TM     
TN     
TP Taiwan Commate Computer Inc.  http://www.tcommate.com.tw/ 
TQ     
TR Top Star ?   
TS     
TT T&W Electronics (CZ) Co., Ltd.  http://www.twsz.com/ 
TX Eupa Computer
T sann Kuen Enterprise  http://www.eupacomputer.com/ or  www.eupatech.com.tw 
TY Aeton Technology Inc.  http://www.aeton.com/ 
U0 U-Board Out of business 
+ Teknor Industrial Computers  http://www.teknor.com/ 
U1 Universal Scientific Industrial  http://www.usi.com.tw/ 
U2 A.I.R.  http://www.interpromicro.com/mb-air.html 
+ UHC United Hitech Corp   
U3 Umax  http://www.umax.com.tw/ 
U4 Unicorn Computer Corp.  http://www.unicorn-computer.com.tw/ 
U5 Unico   
U6 Unitron  http://www.unitron.com.tw/ 
U7     
U8     
U9 Warp Speed Ink.  http://www.warpspeedinc.com/ 
UZ UMC  http://www.umc.com.tw 
V2     
V3 PC Partner Group  http://www.pcpartner.com.hk/ 
V5 Vision Top  http://www.visiontop.com.tw/ 
V6 Vobis  http://www.vobis.de/ 
V7 YKM (Dayton Micron)  http://www.daytonmicro.com/ 
W0 WinTechnologies (Edom)  http://www.wintac.com/ 
W1 Well Join Industry Co., Ltd.  http://www.welljoin.com/ 
W5 Winco Electronics  http://www.winco.com.tw/ 
W6     
W7 Win  Lan Enterprise  http://www.winlan.com.tw/ 
W8     
W9 Weal Union Development Ltd.   
WI     
XA ADLink Technology Inc.  http://www.adlink.com.tw/ 
X3 ACORP International  http://www.acorp.com.tw/,  http://207.226.164.58/ 
X4     
X5 Arima Computer Corp.  http://www.arima.com.tw/ 
XL     
XX     
Y2 Yamashita Engineering Manuf., Inc. S.203, 734 Silver Spur Rd, Rolling Hills, Estate CA, 90274 
Y3     
Z1 Zida Technologies Ltd.  http://www.zida.com/ 
Z3 ShenZhen Zeling Industrial Co., Ltd.  http://www.zeling.com/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4-10-4 9:52:00

--  黑屏故障
原文: 唐猛 現代教育技術(計算)中心

 

      計算機顯示器出現黑屏是用戶在使用計算機中經常遇到的問題。由於它的成因較爲複雜,有可能涉及到計算機硬件中主板、CPU內存、顯示卡、顯示器等幾大部件,故許多人對其故障出現後該如何解決頗有束手無策之感。下面我將結合自己對顯示器黑屏故障處理的一些經驗來談談對這類故障的分析與處理方法。

      顯示器黑屏故障按其故障成因可分爲由電腦硬件故障引起的黑屏故障和電腦軟件故障引起的黑屏故障兩大類。其中電腦硬件故障引起的黑屏故障較爲常見,而電腦軟件故障引起的黑屏故障不易見,且對初學者而言較顯繁瑣、較爲專業。下面我們就分別對其進行論述。

一、電腦硬件故障引起的黑屏故障

由電腦硬件故障引起的黑屏故障又可分爲以下兩大類:

一、電腦主機故障引起的黑屏故障

1、主機電源引起的故障

      主機電源損壞或主機電源質量不好引起的黑屏故障很常見。例如,當添加了一些新設備之後,顯示器便出現了黑屏故障,排除了硬件質量及兼容性問題之後電源的質量不好動力不足是故障的主要起因,更換大動率質優電源或使用穩壓電源是解決這類故障的最好辦法。

2、配件質量引起的故障

      電腦配件質量不佳或損壞,是引起顯示器黑屏故障的主要成因。如內存,顯示卡,主板、CPU等出現問題肯定可能引起黑屏故障的出現。其故障表現爲顯示器燈呈橘黃色,此時可用替換法更換下顯示卡,內存、CPU,主板等部件試試,這是最簡便、快捷的解決辦法。

3、配件間的連接質量

      內存,顯示卡等與主板間的插接不正確或有鬆動,灰塵等造成接觸不良是引發黑屏故障的主要原因。而且顯示卡與顯示器連接有問題,或驅動器的數據線接反也可能引發黑屏故障。

4、超頻引起的黑屏故障

      過度超頻或給不適合於超頻的部件進行超頻不僅會造成黑屏故障的產生,嚴重時還會引起配件的損壞。若過度超頻或給不適合於超頻的部件超頻後散熱不良或平常使用中因風扇損壞導致無法給CPU散熱等等都會造成系統自我保護死機黑屏。

二、顯示器自身故障引起的黑屏故障

1、交流電源功率不足

      外部電源功率不足,造成一些老顯示器或一些耗電功率大的顯示器不能正常啓動,是顯示器自身故障引起的黑屏故障原因之一。或者外部電源電壓不穩定,電壓過高過低都可能造成顯示器工作不穩定、甚至不工作。

2、電源電路故障

      顯示器的開關電路以及其他電路出現故障是引起顯示器黑屏故障的主要成因。如保險絲熔斷,整流橋開關管被擊穿,限流保護電阻燒斷等故障導致顯示器無法工作。

3、 顯像管、行輸出電路的損壞

      顯像管或行輸出電路出現故障也會引發顯示器加電無光柵黑屏的故障,也是引起顯示器黑屏故障的主要成因。

[B]二、電腦軟件故障引起的黑屏故障[/color]

    如軟件衝突,驅動程序安裝不當,BIOS刷新出錯,CMOS設置不正確等都可引起黑屏故障。此外,如惡性病毒引起硬件損壞(如CIH)等等都有可能引起顯示器黑屏故障的出現。 到這類故障時若能多考慮一下故障的成因,做到解決故障知已知彼事半功倍。

三、顯示器黑屏故障解決思路

1、檢查主機電源,工作是否正常。首先,通過杳看主機機箱面板電源指示燈是否亮,及電源風扇是否轉動來確定主機系統有沒有得到電源供應。其次,用萬用表檢查外部電壓是否符合要求,電壓過高或過低都可能引起主機電源發生過壓或欠壓電路的自動停機保護。另外,重點檢查電源開關及復位鍵的質量以及它們與主板上的連線的正確與否都有很重要,因爲許多劣質機箱上的電源開關及復位鍵經常發生使用幾次後便損壞,造成整機黑屏無任顯示。若電源損壞,則更換電源便可解決。

2、檢查顯示器電源是否接好。顯示器加電時有“嚓”的一聲響,且顯示器的電源指示燈亮,用戶移動到顯示器屏幕時有“噝噝”聲,手背汗毛豎起。

3、檢查顯示器信號線與顯示卡接觸是否良好。若接口處有大量污垢,斷針及其它損壞均會導致接觸不良,顯示器黑屏。

4、檢查顯示卡與主板接觸是否良好。若顯示器黑屏且主機內喇叭發出一長二短的蜂鳴聲,則表明顯示卡與主板間的連接有問題,或顯示卡與顯示器這間的連接有問題,可重點檢查其插槽接觸是否良好槽內是否有異物,將顯示卡換一個主板插槽進行測試,以此判斷是否插槽有問題。

5、檢查顯示卡是否能正常工作。查看顯示卡上的芯片是否能燒焦,開裂的痕跡以及顯示卡上的散熱風扇是否工作,散熱性能是否良好。換一塊工作正常的顯示卡,用以排除是否爲顯示卡損壞。

6、檢查內存條與主板的接觸是否良好,內存條的質量是否過硬。如果計算機啓動時黑屏且主機發出連續的蜂鳴聲,則多半表明內存條有問題,可重點檢查內存和內存槽的安裝接觸情況,把內存條重新拔插一次,或者更換新的內存條。

7、檢查機箱內風扇是否轉動。若機箱內散熱風扇損壞,則會造成散熱不良,嚴重者會造成CPU及其它部件損壞或電腦自動停機保護,併發出報警聲。

8、檢查其他的板卡(如聲卡、解壓卡、視頻、捕捉卡)與主板的插槽是否良好以及驅動器信號線連接是否正確。這一點許多人往往容易忽視。一般認爲,計算機黑屏是顯示器部分出問題,與其他設備無關。實際上,因聲卡等設備的安裝不正確,導致系統初始化難以完成,特別是硬盤的數據線接口,也容易造成無顯示的故障。

9、檢查CPU是否超頻使用,CPU與主板的接觸是否良好,CPU散熱風扇是否完好。若超頻使用導致黑屏,則把CPU跳回原頻率就可以了。若接觸不良,則取下CPU須重新安裝,並使用質優大功率風扇給CPU散熱。

10、檢查參數設置。檢查CMOS參數設置是否正確,若CMOS參數設置不當而引起黑屏,計算機不啓動,則須打開機箱,動手恢復CMOS默認設置。

11、檢查是否爲病毒引發顯示器黑屏。若是因病毒造成顯示器黑屏,此時可用最新版殺毒軟件進行處理,有時需重寫BIOS程序。

12、若是顯示器內部電路故障導致黑屏或顯像管損壞,則應請專業人員維修。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4-10-5 17:58:00

--  WindowsXP操作系統進程
原文:作者:吉曉明  出處:天極網軟件頻道

 

1.基本系統進程

      Csrss.exe:這是子系統服務器進程,負責控制Windows創建或刪除線程以及16位的虛擬DOS環境。
  System Idle Process:這個進程是作爲單線程運行在每個處理器上,並在系統不處理其它線程的時候分派處理器的時間。
  Smss.exe:這是一個會話管理子系統,負責啓動用戶會話。
  Services.exe:系統服務的管理工具。
  Lsass.exe:本地的安全授權服務。
  Explorer.exe:資源管理器。
  Spoolsv.exe:管理緩衝區中的打印和傳真作業。
  Svchost.exe:這個進程要着重說明一下,有不少朋友都有這種錯覺:若是在“任務管理器”中看到多個Svchost.exe在運行,就覺得是有病毒了。其實並不一定,系統啓動的時候,Svchost.exe將檢查註冊表中的位置來創建需要加載的服務列表,如果多個Svchost.exe同時運行,則表明當前有多組服務處於活動狀態;多個DLL文件正在調用它。

2.常見系統進程解釋

system process
進程文件: system process
進程名稱: Windows內存處理系統進程
描述: Windows頁面內存管理進程,擁有0級優先。
是否爲系統進程: 是 
alg.exe
進程文件: alg or alg.exe
進程名稱: 應用層網關服務
描述: 這是一個應用層網關服務用於網絡共享。
是否爲系統進程: 是

csrss.exe
進程文件: csrss or csrss.exe
進程名稱: Client/Server Runtime Server Subsystem
描述: 客戶端服務子系統,用以控制Windows圖形相關子系統。
是否爲系統進程: 是

ddhelp.exe
進程文件: ddhelp or ddhelp.exe
進程名稱: DirectDraw Helper
描述: DirectDraw Helper是DirectX這個用於圖形服務的一個組成部分。
是否爲系統進程: 是

dllhost.exe
進程文件: dllhost or dllhost.exe
進程名稱: DCOM DLL Host進程
描述: DCOM DLL Host進程支持基於COM對象支持DLL以運行Windows程序。
是否爲系統進程: 是

inetinfo.exe
進程文件: inetinfo or inetinfo.exe
進程名稱: IIS Admin Service Helper
描述: InetInfo是Microsoft Internet Infomation Services (IIS)的一部分,用於Debug調試除錯。
是否爲系統進程: 是

internat.exe
進程文件: internat or internat.exe
進程名稱: Input Locales
描述: 這個輸入控制圖標用於更改類似國家設置、鍵盤類型和日期格式。
是否爲系統進程: 是

kernel32.dll
進程文件: kernel32 or kernel32.dll
進程名稱: Windows殼進程
描述: Windows殼進程用於管理多線程、內存和資源。
是否爲系統進程: 是

lsass.exe
進程文件: lsass or lsass.exe
進程名稱: 本地安全權限服務
描述: 這個本地安全權限服務控制Windows安全機制。
是否爲系統進程: 是

mdm.exe
進程文件: mdm or mdm.exe
進程名稱: Machine Debug Manager
描述: Debug除錯管理用於調試應用程序和Microsoft Office中的Microsoft Script Editor腳本編輯器。
是否爲系統進程: 是

mmtask.tsk
進程文件: mmtask or mmtask.tsk
進程名稱: 多媒體支持進程
描述: 這個Windows多媒體後臺程序控制多媒體服務,例如MIDI。
是否爲系統進程: 是

mprexe.exe
進程文件: mprexe or mprexe.exe
進程名稱: Windows路由進程
描述: Windows路由進程包括向適當的網絡部分發出網絡請求。
是否爲系統進程: 是

msgsrv32.exe
進程文件: msgsrv32 or msgsrv32.exe
進程名稱: Windows信使服務
描述: Windows信使服務調用Windows驅動和程序管理在啓動。 
是否爲系統進程: 是

mstask.exe
進程文件: mstask or mstask.exe
進程名稱: Windows計劃任務
描述: Windows計劃任務用於設定繼承在什麼時間或者什麼日期備份或者運行。
是否爲系統進程: 是

regsvc.exe
進程文件: regsvc or regsvc.exe
進程名稱: 遠程註冊表服務
描述: 遠程註冊表服務用於訪問在遠程計算機的註冊表。
是否爲系統進程: 是

rpcss.exe
進程文件: rpcss or rpcss.exe
進程名稱: RPC Portmapper
描述: Windows 的RPC端口映射進程處理RPC調用(遠程模塊調用)然後把它們映射給指定的服務提供者。
是否爲系統進程: 是

services.exe
進程文件: services or services.exe
進程名稱: Windows Service Controller
描述: 管理Windows服務。
是否爲系統進程: 是

smss.exe
進程文件: smss or smss.exe
進程名稱: Session Manager Subsystem
描述: 該進程爲會話管理子系統用以初始化系統變量,MS-DOS驅動名稱類似LPT1以及COM,調用Win32殼子系統和運行在Windows登陸過程。
是否爲系統進程: 是

snmp.exe
進程文件: snmp or snmp.exe
進程名稱: Microsoft SNMP Agent
描述: Windows簡單的網絡協議代理(SNMP)用於監聽和發送請求到適當的網絡部分。
是否爲系統進程: 是

spool32.exe
進程文件: spool32 or spool32.exe
進程名稱: Printer Spooler
描述: Windows打印任務控制程序,用以打印機就緒。
是否爲系統進程: 是

spoolsv.exe
進程文件: spoolsv or spoolsv.exe
進程名稱: Printer Spooler Service
描述: Windows打印任務控制程序,用以打印機就緒。
是否爲系統進程: 是

stisvc.exe
進程文件: stisvc or stisvc.exe
進程名稱: Still Image Service
描述: Still Image Service用於控制掃描儀和數碼相機連接在Windows。
是否爲系統進程: 是

svchost.exe
進程文件: svchost or svchost.exe
進程名稱: Service Host Process
描述: Service Host Process是一個標準的動態連接庫主機處理服務。
是否爲系統進程: 是

system
進程文件: system or system
進程名稱: Windows System Process
描述: Microsoft Windows系統進程。
是否爲系統進程: 是

taskmon.exe
進程文件: taskmon or taskmon.exe
進程名稱: Windows Task Optimizer
描述: windows任務優化器監視你使用某個程序的頻率,並且通過加載那些經常使用的程序來整理優化硬盤。 
是否爲系統進程: 是

tcpsvcs.exe
進程文件: tcpsvcs or tcpsvcs.exe
進程名稱: TCP/IP Services
描述: TCP/IP Services Application支持透過TCP/IP連接局域網和Internet。
是否爲系統進程: 是

winlogon.exe
進程文件: winlogon or winlogon.exe
進程名稱: Windows Logon Process
描述: Windows NT用戶登陸程序。
是否爲系統進程: 是

winmgmt.exe
進程文件: winmgmt or winmgmt.exe
進程名稱: Windows Management Service
描述: Windows Management Service透過Windows Management Instrumentation data (WMI)技術處理來自應用客戶端的請求。
是否爲系統進程: 是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4-10-5 18:03:00

--  [續]一般程序進程
absr.exe
進程文件: absr or absr.exe
進程名稱: Backdoor.Autoupder Virus
描述: 這個進程是Backdoor.Autoupder後門病毒程序創建的。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acrobat.exe
進程文件: acrobat or acrobat.exe
進程名稱: Adobe Acrobat
描述: Acrobat Writer用於創建PDF文檔。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acrord32.exe
進程文件: acrord32 or acrord32.exe
進程名稱: Acrobat Reader
描述: Acrobat Reader是一個用於閱讀PDF文檔的軟件。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agentsvr.exe
進程文件: agentsvr or agentsvr.exe
進程名稱: OLE automation server
描述: OLE Automation Server是Microsoft Agent的一部分。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aim.exe
進程文件: aim or aim.exe
進程名稱: AOL Instant Messenger
描述: AOL Instant Messenger是一個在線聊天和即時通訊IM軟件客戶端。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airsvcu.exe
進程文件: airsvcu or airsvcu.exe
進程名稱: Microsoft Media Manager
描述: OLE 這是一個用於在硬盤上建立索引文件和文件夾,在Microsoft Media Manager媒體管理啓動時運行的進程。它可以在控制面板被禁用。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alogserv.exe
進程文件: alogserv or alogserv.exe
進程名稱: McAfee VirusScan
描述: McAfee VirusScan是一個反病毒軟件用於掃描你的文檔和E-mail中的病毒。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avconsol.exe
進程文件: avconsol or avconsol.exe
進程名稱: McAfee VirusScan
描述: McAfee VirusScan是一個反病毒軟件用於掃描你的文檔和E-mail中的病毒。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avsynmgr.exe
進程文件: avsynmgr or avsynmgr.exe
進程名稱: McAfee VirusScan
描述: McAfee VirusScan是一個反病毒軟件用於掃描你的文檔和E-mail中的病毒。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backWeb.exe
進程文件: backWeb or backWeb.exe
進程名稱: Backweb Adware
描述: Backweb是一個Adware(廣告插件,一般是由於安裝某些免費軟件而伴隨安裝上的程序)來自Backweb Technologies。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bcb.exe
進程文件: bcb or bcb.exe
進程名稱: Borland C++ Builder
描述: Borland C++ Builder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calc.exe
進程文件: calc or calc.exe
進程名稱: Calculator
描述: Microsoft Windows計算器程序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ccapp.exe
進程文件: ccapp or ccapp.exe
進程名稱: Symantec Common Client
描述: Symantec公用應用客戶端包含在Norton AntiVirus 2003和Norton Personal Firewall 2003。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cdplayer.exe
進程文件: cdplayer or cdplayer.exe
進程名稱: CD Player
描述: Microsoft Windows包含的CD播放器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charmap.exe
進程文件: charmap or charmap.exe
進程名稱: Windows Character Map
描述: Windows字符映射表用來幫助你尋找不常見的字符。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idaemon.exe
進程文件: cidaemon or cidaemon.exe
進程名稱: Microsoft Indexing Service
描述: 在後臺運行的Windows索引服務,用於幫助你搜索文件在下次變得更快。
是否爲系統進程: 

cisvc.exe
進程文件: cisvc or cisvc.exe
進程名稱: Microsoft Index Service Helper
描述: Microsoft Index Service Helper監視Microsoft Indexing Service (cidaemon.exe) 的內存佔用情況,如果cidaemon.exe內存使用超過了40M,則自動重新啓動該進程。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cmd.exe
進程文件: cmd or cmd.exe
進程名稱: Windows Command Prompt
描述: Windows控制檯程序。不像舊的command.com,cmd.exe是一個32位的命令行使用在WinNT/2000/XP。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cmesys.exe
進程文件: cmesys or cmesys.exe
進程名稱: Gator GAIN Adware
描述: Gator GAIN是一個Adware插件(廣告插件,一般是由於安裝某些免費軟件而伴隨安裝上的程序)。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ctfmon.exe
進程文件: ctfmon or ctfmon.exe
進程名稱: Alternative User Input Services
描述: 控制Alternative User Input Text Processor (TIP)和Microsoft Office語言條。Ctfmon.exe提供語音識別、手寫識別、鍵盤、翻譯和其它用戶輸入技術的支持。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ctsvccda.exe
進程文件: ctsvccda or ctsvccda.exe
進程名稱: Create CD-ROM Services
描述: 在Win9X創建CD-ROM訪問服務。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cutftp.exe
進程文件: cutftp or cutftp.exe
進程名稱: CuteFTP
描述: CuteFTP是一個流行的FTP客戶端用於從FTP服務器上傳/下載文件。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defwatch.exe
進程文件: defwatch or defwatch.exe
進程名稱: Norton AntiVirus
描述: Norton Anti-Virus掃描你的文件和email以檢查病毒。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devldr32.exe
進程文件: devldr32 or devldr32.exe
進程名稱: Create Device Loader
描述: Creative Device Loader屬於Create Soundblaster驅動。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directcd.exe
進程文件: directcd or directcd.exe
進程名稱: Adaptec DirectCD
描述: Adaptec DirectCD是一個用文件管理器式的界面,燒錄文件到光盤的軟件。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dreamweaver.exe
進程文件: dreamweaver or dreamweaver.exe
進程名稱: Macromedia DreamWeaver
描述: Macromedia DreamWeaver是一個HTML編輯器用於創建站點和其它類別的HTML文檔。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em_exec.exe
進程文件: em_exec or em_exec.exe
進程名稱: Logitech Mouse Settings
描述: 這是Logitech MouseWare狀態欄圖標的進程,用於用戶訪問控制鼠標屬性和察看MouseWare幫助。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excel.exe
進程文件: excel or excel.exe
進程名稱: Microsoft Excel
描述: Microsoft Excel是一個電子表格程序包括在Microsoft Office中。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findfast.exe
進程文件: findfast or findfast.exe
進程名稱: Microsoft Office Indexing
描述: Microsoft Office索引程序,用於提高Microsoft Office索引Office文檔的速度。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frontpage.exe
進程文件: frontpage or frontpage.exe
進程名稱: Microsoft FrontPage
描述: Microsoft FrontPage是一個HTML編輯器用於創建站點和其它類別的HTML文檔。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gmt.exe
進程文件: gmt or gmt.exe
進程名稱: Gator Spyware Component
描述: Gator Spyware是一個廣告插件,隨Gator安裝和啓動。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hh.exe
進程文件: hh or hh.exe
進程名稱: Gator Windows Help
描述: Windows Help程序用以打開幫助文件和文檔,包括在很多Windows程序中。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hidserv.exe
進程文件: hidserv or hidserv.exe
進程名稱: Microsoft Human Interface Device Audio Service
描述: 後臺服務,用來支持USB音效部件和USB多媒體鍵盤。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QQ.exe
進程文件: QQ or QQ.exe
進程名稱: QQ
描述: QQ是一個在線聊天和即時通訊客戶端。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iexplore.exe
進程文件: iexplore or iexplore.exe
進程名稱: Internet Explorer
描述: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網絡瀏覽器透過HTTP訪問WWW萬維網。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kodakimage.exe
進程文件: kodakimage or kodakimage.exe
進程名稱: Imaging
描述: Kodak Imaging是一個圖片察看軟件。包括在Windows,用以打開圖像文件。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loadqm.exe
進程文件: loadqm or loadqm.exe
進程名稱: MSN Queue Manager Loader
描述: MSN Queue Manager Loader被隨着MSN Explorer和MSN Messenger安裝。他在一些時候會佔用很多系統資源。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loadwc.exe
進程文件: loadwc or loadwc.exe
進程名稱: Load WebCheck
描述: Load WebCheck用以定製一些Internet Explorer的設定,添加、刪除或者更新用戶profiles設定。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mad.exe
進程文件: mad or mad.exe
進程名稱: System Attendant Service
描述: System Attendant Service是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的後臺程序。它用以讀取Microsoft Exchange的DLLs文件,寫log信息和生成離線地址薄。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mcshield.exe
進程文件: mcshield or mcshield.exe
進程名稱: McAfee VirusScan
描述: McAfee VirusScan是一個反病毒軟件用以掃描你的文件和email中的病毒。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mgabg.exe
進程文件: mgabg or mgabg.exe
進程名稱: Matrox BIOS Guard
描述: Matrox BIOS守護進程。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mmc.exe
進程文件: mmmc or mmc.exe
進程名稱: Microsoft Management Console
描述: Microsoft Management Console管理控制程序集成了很多的系統控制選項。例如設備管理(系統、硬件 
)或者計算機權限控制(Administrative管理工具)。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mobsync.exe
進程文件: mobsync or mobsync.exe
進程名稱: Microsoft Synchronization Manager
描述: Internet Explorer的一個組成部分,用以在後臺同步離線察看頁面。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mplayer.exe
進程文件: mplayer or mplayer.exe
進程名稱: Windows Media Player
描述: Windows Media Player是一個用以打開音樂、聲音和視頻文件的軟件。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mplayer2.exe
進程文件: mplayer2 or mplayer2.exe
進程名稱: Windows Media Player
描述: Windows Media Player是一個用以打開音樂、聲音和視頻文件的軟件。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msaccess.exe
進程文件: msaccess or msaccess.exe
進程名稱: Microsoft Access
描述: Microsoft Access是一個數據庫軟件包括在Microsoft Office。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msbb.exe
進程文件: msbb or msbb.exe
進程名稱: MSBB Web3000 Spyware Application
描述: MSBB Web3000 Spyware是包括在一些adware產品中,利用註冊表隨Windows啓動。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msdtc.exe
進程文件: msdtc or msdtc.exe
進程名稱: Distributed Transaction Coordinator
描述: Microsoft Distributed Transaction Coordinator控制多個服務器的傳輸,被安裝在Microsoft Personal Web Server和Microsoft SQL Server。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msiexec.exe
進程文件: msiexec or msiexec.exe
進程名稱: Windows Installer Component
描述: Windows Installer的一部分。用來幫助Windows Installer package files (MSI)格式的安裝文件。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msimn.exe
進程文件: msimn or msimn.exe
進程名稱: Microsoft Outlook Express
描述: Microsoft Outlook Express是一個Email和新聞組客戶端包括在Microsoft Windows。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4-10-5 18:07:00

--  
msmsgs.exe
進程文件: msmsgs or msmsgs.exe
進程名稱: MSN Messenger Traybar Process
描述: MSN Messenger是一個在線聊天和即時通訊客戶端。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msoobe.exe
進程文件: msoobe or msoobe.exe
進程名稱: Windows Product Activation
描述: Windows XP License的Product Activation產品激活程序。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mspaint.exe
進程文件: mspaint or mspaint.exe
進程名稱: Microsoft Paint
描述: Microsoft Paint畫圖是一個圖像編輯器包括在Microsoft Windows,它能夠編輯bmp圖像。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mspmspsv.exe
進程文件: mspmspsv or mspmspsv.exe
進程名稱: WMDM PMSP Service
描述: Windows Media Player 7需要安裝的Helper Service。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mysqld-nt.exe
進程文件: mysqld-nt or mysqld-nt.exe
進程名稱: MySQL Daemon
描述: MySQL Daemon控制訪問MySQL數據庫。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navapsvc.exe
進程文件: navapsvc or navapsvc.exe
進程名稱: Norton AntiVirus Auto-Protect Service
描述: Norton Anti-Virus掃描你的文件和email中的病毒。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navapw32.exe
進程文件: navapw32 or navapw32.exe
進程名稱: Norton AntiVirus Agent
描述: Norton Anti-Virus掃描你的文件和email中的病毒。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ndetect.exe
進程文件: ndetect or ndetect.exe
進程名稱: ICQ Ndetect Agent
描述: ICQ Ndetect Agent是ICQ用來偵測網絡連接的程序。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netscape.exe
進程文件: netscape or netscape.exe
進程名稱: Netscape
描述: Netscape網絡瀏覽器通過HTTP瀏覽WWW萬維網。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notepad.exe
進程文件: notepad or notepad.exe
進程名稱: Notepad
描述: Notepad字符編輯器用於打開文檔。在Windows中附帶。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ntbackup.exe
進程文件: ntbackup or ntbackup.exe
進程名稱: Windows Backup
描述: Windows備份工具用於備份文件和文件夾。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ntvdm.exe
進程文件: ntvdm or ntvdm.exe
進程名稱: Windows 16-bit Virtual Machine
描述: Windows Virtual Machine是爲了兼容舊的16位Windows和DOS程序而設置的虛擬機。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nvsvc32.exe
進程文件: nvsvc32 or nvsvc32.exe
進程名稱: NVIDIA Driver Helper Service
描述: NVIDIA Driver Helper Service在NVIDA顯卡驅動中被安裝。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nwiz.exe
進程文件: nwiz or nwiz.exe
進程名稱: NVIDIA nView Control Panel
描述: NVIDIA nView控制面板在NVIDA顯卡驅動中被安裝,用於調整和設定。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osa.exe
進程文件: osa or osa.exe
進程名稱: Office Startup Assistant
描述: Microsoft Office啓動助手,隨Windows啓動,增強啓動、Office字體、命令和Outlook事務提醒等特性。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outlook.exe
進程文件: outlook or outlook.exe
進程名稱: Microsoft Outlook
描述: Microsoft Outlook是一個Email客戶端包括在Microsoft Office。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photoshop.exe
進程文件: photoshop or photoshop.exe
進程名稱: Adobe Photoshop
描述: Adobe Photoshop是一個圖像編輯軟件,能夠打開和編輯照片和其它更多類型格式的圖片。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point32.exe
進程文件: point32 or point32.exe
進程名稱: Microsoft Intellimouse Monitor
描述: Microsoft Intellimouse Monitor添加一個鼠標設定圖標在工具欄。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powerpnt.exe
進程文件: powerpnt or powerpnt.exe
進程名稱: Microsoft PowerPoint
描述: Microsoft PowerPoint是一個演示軟件包括在Microsoft Office。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pstores.exe
進程文件: pstores or pstores.exe
進程名稱: Protected Storage Service
描述: Microsoft Protected Storage服務控制保密的內容密碼。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qttask.exe
進程文件: qttask or qttask.exe
進程名稱: Quick Time Tray Icon
描述: Quick Time任務欄圖標在你運行Quick Time的時候啓動。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realplay.exe
進程文件: realplay or realplay.exe
進程名稱: Real Player
描述: Real Player是一個媒體播放器用來打開和播放音樂、聲音和Real Media格式的視頻文件。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rnaapp.exe
進程文件: rnaapp or rnaapp.exe
進程名稱: Windows Modem Connection
描述: Windows Modem連接控制用以控制撥號modem連接。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rtvscan.exe
進程文件: rtvscan or rtvscan.exe
進程名稱: Norton AntiVirus
描述: Norton Anti-Virus用以掃描你的文件和email中的病毒。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rundll32.exe
進程文件: rundll32 or rundll32.exe
進程名稱: Windows RUNDLL32 Helper
描述: Windows Rundll32爲了需要調用DLLs的程序。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sndrec32.exe
進程文件: sndrec32 or sndrec32.exe
進程名稱: Windows Sound Recorder
描述: Windows錄音機用以播放和錄製聲音文件(.wav)。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sndvol32.exe
進程文件: sndvol32 or sndvol32.exe
進程名稱: Windows Volume Control
描述: Windows聲音控制進程在任務欄駐留用以控制音量和聲卡相關。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spoolss.exe
進程文件: spoolss or spoolss.exe
進程名稱: Printer Spooler Subsystem
描述: Windows打印機控制子程序用以調用需要打印的內容從磁盤到打印機。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starter.exe
進程文件: starter or starter.exe
進程名稱: Creative Labs Ensoniq Mixer Tray icon
描述: 狀態欄圖標在Creative Sound Mixer中被安裝。爲了Creative聲卡 (Soundblaster)。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systray.exe
進程文件: systray or systray.exe
進程名稱: Windows Power Management
描述: Windows電源管理程序用以控制節能和恢復啓動。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tapisrv.exe
進程文件: tapisrv or tapisrv.exe
進程名稱: TAPI Service
描述: Windows Telephony (TAPI) 的後臺服務程序。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userinit.exe
進程文件: userinit or userinit.exe
進程名稱: UserInit Process
描述: UserInit程序運行登陸腳本,建立網絡連接和啓動Shell殼。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visio.exe
進程文件: visio or visio.exe
進程名稱: Microsoft Visio
描述: Microsoft Visio是一個圖形化管理軟件。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vptray.exe
進程文件: vptray or vptray.exe
進程名稱: Norton AntiVirus
描述: Norton Anti-Virus掃描你的文件和email中的病毒。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vshwin32.exe
進程文件: vshwin32 or vshwin32.exe
進程名稱: McAfee VirusScan
描述: McAfee VirusScan是一個反病毒軟件用以掃描你的文件和email中的病毒。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vsmon.exe
進程文件: vsmon or vsmon.exe
進程名稱: True Vector Internet Monitor
描述: True Vector Internet Monitor是ZoneAlarm個人防火牆的一部分,用以監視網絡流經數據和攻擊。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vsstat.exe
進程文件: vsstat or vsstat.exe
進程名稱: McAfee VirusScan
描述: McAfee VirusScan是一個反病毒軟件用以掃描你的文件和email中的病毒。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wab.exe
進程文件: wab or wab.exe
進程名稱: Address Book
描述: 在Outlook中的地址薄。用來存放email地址、聯繫信息。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webscanx.exe
進程文件: webscanx or webscanx.exe
進程名稱: McAfee VirusScan
描述: McAfee VirusScan是一個反病毒軟件用以掃描你的文件和email中的病毒。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winamp.exe
進程文件: winamp or winamp.exe
進程名稱: WinAmp
描述: WinAmp Media Player是一個用來打開音樂、聲音和視頻文件以及用以管理Mp3文件的軟件。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winhlp32.exe
進程文件: winhlp32 or winhlp32.exe
進程名稱: Windows Help
描述: Windows幫助文件察看程序,用來打開幫助文檔。該程序被包括在很多的Windows程序中。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winoa386.mod
進程文件: winoa386 or winoa386.mod
進程名稱: MS-DOS Console
描述: Windows MS-DOS控制檯用以DOS命令和腳本。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winproj.exe
進程文件: winproj or winproj.exe
進程名稱: Microsoft Project
描述: Microsoft Project是一個項目計劃編制程序。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winroute.exe
進程文件: winroute or winroute.exe
進程名稱: WinRoute
描述: WinRoute是一個基於Windows的防火牆/路由/連接共享軟件。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winword.exe
進程文件: winword or winword.exe
進程名稱: Microsoft Word
描述: Microsoft Word是一個字處理程序包括在Microsoft Office。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winzip32.exe
進程文件: winzip32 or winzip32.exe
進程名稱: WinZip
描述: WinZip是一個文件壓縮工具,用於創建,打開和解壓zip文件。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wkcalrem.exe
進程文件: wkcalrem or wkcalrem.exe
進程名稱: Microsoft Works Calendar Reminder
描述: Microsoft Works Calendar Reminders工作日程提醒,在後臺處理和顯示彈出計劃的工作日誌提醒。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wkqkpick.exe
進程文件: wkqkpick or wkqkpick.exe
進程名稱: WinZip traybar icon
描述: WinZip的狀態欄圖標,被允許在Winzip啓動時啓動。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wmplayer.exe
進程文件: wmplayer or wmplayer.exe
進程名稱: Windows Media Player
描述: Windows Media Player是一個用來打開和播放音樂,聲音和視頻的軟件。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wordpad.exe
進程文件: wordpad or wordpad.exe
進程名稱: Wordpad
描述: Wordpad是一個字符編輯器用以打開和編輯txt和rtf檔。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wowexec.exe
進程文件: wowexec or wowexec.exe
進程名稱: Windows On Windows Execution Process
描述: Windows On Windows Execution Support Process和ntvdm.exe作用類似,爲了兼容16位應用程序。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ypager.exe
進程文件: ypager or ypager.exe
進程名稱: Yahoo Messenger Helper
描述: Yahoo Messenger的狀態欄圖標,隨Yahoo Messenger運行,是其一部分。
是否爲系統進程: 否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4-10-8 11:43:00

--  Windows錯誤代碼大全
原文www.pchome.net

 

當你遇到windows錯誤時,只要打開查詢我們的手冊,立馬能知道是哪類錯誤,能利於針對解決問題!

0000 操作已成功完成。
0001 錯誤的函數。
0002 系統找不到指定的文件。
0003 系統找不到指定的路徑。
0004 系統無法打開文件。
0005 拒絕訪問。
0006 句柄無效。
0007 存儲區控制塊已損壞。
0008 可用的存儲區不足,無法執行該命令。
0009 存儲區控制塊地址無效。
0010 環境錯誤。

0011 試圖使用不正確的格式加載程序。
0012 訪問代碼無效。
0013 數據無效。
0014 可用的存儲區不足,無法完成該操作。
0015 系統找不到指定的驅動器。
0016 無法刪除該目錄。
0017 系統無法將文件移到其他磁盤驅動器上。
0018 沒有其他文件。
0019 媒體寫保護。
0020 系統找不到指定的設備。

0021 設備尚未準備好。
0022 設備無法識別該命令。
0023 數據錯誤(循環冗餘檢查)。
0024 程序發出命令,但是該命令的長度錯誤。
0025 驅動器在磁盤上無法定位指定的區域或磁道。
0026 無法訪問指定的磁盤或軟盤。
0027 驅動器找不到所請求的扇區。
0028 打印機缺紙。
0029 系統無法寫入指定的設備。
0030 系統無法讀取指定的設備。

0031 與系統連接的設備不能正常運轉。
0032 其他進程正使用該文件,因此現在無法訪問。
0033 另一進程已鎖定該文件的某一部分,因此現在無法訪問。
0034 驅動器中的軟盤不正確。請將 %2 (卷標序列號: %3)插入驅動器 %1。
0036 打開共享的文件太多。
0038 已到達文件結尾。
0039 磁盤已滿。
0050 不支持此網絡請求。

0051 遠程計算機無法使用。
0052 網絡中存在重名。
0053 找不到網絡路徑。
0054 網絡正忙。
0055 指定的網絡資源或設備已不可用。
0056 已經達到網絡命令的極限。
0057 網絡適配器出現錯誤。
0058 指定的服務器無法執行所請求的操作。
0059 網絡出現意外錯誤。
0060 遠程適配器不兼容。

0061 打印機隊列已滿。
0062 服務器上沒有存儲等待打印的文件的空間。
0063 已經刪除等候打印的文件。
0064 指定的網絡名無法使用。
0065 拒絕訪問網絡。
0066 網絡資源類型錯誤。
0067 找不到網絡名。
0068 已超過本地計算機網絡適配器卡的名稱極限。
0069 已超過網絡 BIOS 會話的極限。
0070 遠程服務器已經暫停或者正在啓動過程中。

0071 由於該計算機的連接數目已達到上限,此時無法再連接到該遠程計算機。
0072 指定的打印機或磁盤設備已經暫停。
0080 該文件存在。
0082 無法創建該目錄或文件。
0083 INT 24 失敗。
0084 處理該請求的存儲區不可用。
0085 正在使用該本地設備名。
0086 指定的網絡密碼不正確。
0087 參數錯誤。
0088 網絡出現寫入錯誤。
0089 此時系統無法啓動其他進程。
0100 無法創建其他系統標誌。

0101 屬於其他進程的專用標誌。
0102 標誌已經設置,無法關閉。
0103 無法再次設置該標誌。
0104 中斷時無法請求專用標誌。
0105 此標誌先前的所有權已終止。
0106 請將軟盤插入驅動器 %1。
0107 後續軟盤尚未插入,程序停止。
0108 磁盤正在使用或已由其他進程鎖定。
0109 管道已經結束。
0110 系統無法打開指定的設備或文件。

0111 文件名太長。
0112 磁盤空間不足。
0113 沒有其他可用的內部文件標識符。
0114 目標內部文件標識符不正確。
0117 該應用程序所運行的 IOCTL 調用不正確。
0118 校驗寫入的開關參數值不正確。
0119 系統不支持所請求的命令。
0120 該系統上不支持此功能。

0121 標記已超時。
0123 文件名、目錄名或卷標語法錯誤。
0124 系統調用層不正確。
0125 磁盤沒有卷標。
0126 找不到指定的模塊。
0127 找不到指定的過程。
0128 沒有要等候的子進程。
0129 模式下運行。
0130 試圖使用操作(而非原始磁盤I/O)的已打開磁盤分區的文件句柄。

0131 試圖將文件指針移至文件開頭之前。
0132 無法在指定的設備或文件中設置文件指針。
0133 對於包含已連接驅動器的驅動器,不能使用 JOIN 或 SUBST 命令。
0134 試圖在已經連接的驅動器上使用 JOIN 或 SUBST 命令。
0135 試圖在已經替換的驅動器上使用 JOIN 或 SUBST 命令。
0136 系統試圖刪除尚未連接的驅動器的 JOIN。
0137 系統試圖刪除尚未替換的驅動器的替換項。
0138 系統試圖將驅動器連接到已連接的驅動器下的目錄。
0139 系統試圖將驅動器替換成已替換的驅動器下的目錄。
0140 系統試圖將驅動器連接到已替換的驅動器的一個目錄中。

0141 系統試圖將驅動器替換成到已連接的驅動器下的目錄。
0142 此時系統無法運行 JOIN 或 SUBST。
0143 系統無法將驅動器連接到或替換成同一驅動器下的目錄。
0144 此目錄不是該根目錄的子目錄。
0145 該目錄未清空。
0146 指定的路徑已經在替換中使用。
0147 資源不足,無法執行該命令。
0148 此時無法使用指定的路徑。
0149 試圖連接或替換某個驅動器目錄,該驅動器上的某個目錄是上一次替換的目標目錄。
0150 CONFIG.SYS 文件未指定系統跟蹤信息,或禁止跟蹤。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4-10-8 11:48:00

--  [續]
0151 DosMuxSemWait 的指定信號事件的數目不正確。
0152 DosMuxSemWait 沒有運行;已經設置太多的標誌。
0153 DosMuxSemWait 列表不正確。
0154 輸入的卷標超過目標文件系統的標號字符長度極限。
0155 無法創建其他線程。
0156 接收進程拒絕該信號。
0157 已經放棄該區域,因此無法鎖定。
0158 該區域已經解除鎖定。
0159 線程標識符的地址錯誤。
0160 傳到 DosExecPgm 的參數字符串錯誤。

 

0161 指定的路徑無效。
0162 信號已掛起。
0164 系統無法創建其他線程。
0167 無法鎖定文件的範圍。
0170 所要求的資源正在使用中。
0173 鎖定請求對於提供的取消區域不重要。
0174 文件系統不支持到鎖定類型的自動更改。
0180 系統檢測到錯誤的區域號碼。

0182 操作系統無法運行 %1。
0183 不能創建已經存在的文件。
0186 傳送的標誌不正確。
0187 找不到指定的系統信號名稱。
0188 操作系統無法運行 %1。
0189 操作系統無法運行 %1。
0190 操作系統無法運行 %1。

0191 無法在 Win32 模式下運行 %1。
0192 操作系統無法運行 %1。
0193 %1 不是有效的 Win32 應用程序。
0194 操作系統無法運行 %1。
0195 操作系統無法運行 %1。
0196 操作系統無法運行此應用程序。
0197 當前無法配置操作系統運行此應用程序。
0198 操作系統無法運行 %1。
0199 操作系統無法運行此應用程序。
0200 代碼段應小於 64K。

0201 操作系統無法運行 %1。
0202 操作系統無法運行 %1。
0203 系統找不到輸入的環境選項。
0205 在命令子樹中的進程沒有信號句柄。
0206 文件名或擴展名太長。
0207 環 2 堆棧正在使用中。
0208 輸入的全局文件名字符 * 或 ? 不正確,或指定的全局文件名字符太多。
0209 所發送的信號不正確。
0210 無法設置信號處理程序。

0212 區域已鎖定,無法重新分配。
0214 附加到此程序或動態鏈接模塊的動態鏈接模塊太多。
0215 無法嵌套調用 LoadModule。
0216 圖像文件 %1 有效,但不適用於本機類型。
0230 管道狀態無效。
0231 所有的管道實例都處於忙狀態。
0232 管道正在關閉。
0233 在管道的另一端沒有進程。
0234 有更多可用的數據。
0240 已取消會話。

0254 指定的擴展屬性名無效。
0255 擴展屬性不一致。
0258 等待操作過時。
0259 沒有其他可用數據。
0266 無法使用複製功能。
0267 目錄名無效。
0275 擴展屬性不匹配緩衝區。
0276 所裝載的文件系統上的擴展屬性文件已被損壞。
0277 擴展屬性表格文件已滿。
0278 指定的擴展屬性句柄無效。

0282 安裝的文件系統不支持擴展屬性。
0288 試圖釋放不屬於調用者的多路同步信號。
0298 信號投遞的次數太多。
0299 僅完成部分 ReadProcessMemory 或 WriteProcessMemory 請求。
0300 操作鎖定請求被拒絕。
0301 系統接收了一個無效的操作鎖定確認。
0317 在 %2 的消息文件中,系統無法找到消息號爲 0x%1 的消息文本。
0487 試圖訪問無效地址。
0534 運算結果超過 32 位。
0535 該管道的另一方有一進程。
0536 等候進程打開管道的另一端。

0994 拒絕對擴展屬性的訪問。
0995 由於線程退出或應用程序的要求,I/O 操作異常終止。
0996 重疊的 I/O 事件不處於已標記狀態。
0997 正在處理重疊的 I/O 操作。
0998 對內存位置的無效訪問。
0999 執行頁內操作出錯。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4-10-8 11:53:00

--  [續]
1001 遞歸太深;堆棧溢出。
1002 窗口無法用來發送消息。
1003 無法完成此項功能。
1004 標誌無效。
1005 卷不包含已識別的文件系統。請確認所有需要的文件系統驅動程序都已經加載,而且卷沒有任何損壞。
1006 某文件的卷已在外部改變,因而打開的文件不再有效。
1007 要求的操作無法以全屏幕模式執行。
1008 試圖引用並不存在的符號。
1009 配置註冊表數據庫已損壞。
1010 配置註冊表主鍵無效。

 

1011 無法打開配置註冊表主鍵。
1012 無法讀取配置註冊表主鍵。
1013 無法寫入配置註冊表主鍵。
1014 必須使用日誌文件或其他副本來恢復註冊表數據庫中的某個文件。恢復成功。
1015 註冊表已損壞。可能是一個包含註冊表數據文件的結構已損壞,也可能內存中該文件的系統映像已損壞,或者因爲備份副本(或日誌)不存在(或損壞)導致無法恢復該文件。
1016 由註冊表引起的 I/O 操作發生了不可恢復的錯誤。註冊表將不能讀取、寫出或刷新包含註冊表系統映像的其中一個文件。
1017 系統試圖將文件加載或還原到註冊表中,但是,指定的文件不是註冊表文件格式。
1018 試圖在註冊表鍵(已經標記爲刪除)中完成的操作非法。
1019 系統無法在註冊表日誌文件中分配所需的空間。
1020 無法在已經有子鍵或鍵值的註冊表項中創建符號鏈接。
1021 在易失的父鍵下不能創建固定的子鍵。
1022 通知的更改請求已經完成,並且返回信息還沒有被送到調用者的緩衝區中。調用者需要列舉所有文件以找到改動的內容。

1051 已將停止控制發送給與其他運行服務相關的服務。
1052 所要求的控制對此服務無效。
1053 服務沒有及時地響應啓動或控制請求。
1054 無法爲該服務創建線程。
1055 服務數據庫已鎖定。
1056 該服務的實例已在運行。
1057 帳戶名無效或者不存在,或者指定帳戶名的密碼無效。
1058 服務無法啓動,可能因爲被禁用,也可能因爲沒有關聯的可用設備。
1059 已經指定了循環服務的從屬關係。
1060 指定的服務不是所安裝的服務。

1061 該服務此時無法接收控制消息。
1062 服務尚未啓動。
1063 服務進程無法連接到服務控制程序。
1064 處理控制請求時,服務出現意外情況。
1065 指定的數據庫不存在。
1066 服務返回服務特定的錯誤碼。
1067 進程意外地終止。
1068 無法啓動從屬服務或組。
1069 由於登錄失敗,沒有啓動服務。
1070 啓動後,服務保持在啓動掛起狀態。

1071 指定的服務數據庫鎖定無效。
1072 指定的服務已經標記爲刪除。
1073 指定的服務已經存在。
1074 系統當前正以上一次運行成功的配置運行。
1075 從屬服務不存在,或已經標記爲刪除。
1076 已接受使用當前引導作爲最後的有效控制設置。
1077 自從上一次啓動以後,沒有再次啓動過該服務。
1078 該名稱已經用作服務名或服務顯示名。
1079 此服務的帳戶不同於運行於同一進程上的其它服務的帳戶。
1080 只能爲 Win32 服務設置失敗操作,不能爲驅動程序設置。
1081 這個服務所運行的進程和服務控制管理器相同。所以,如果服務進程意外中止的話,服務控制管理器無法進行任何操作。
1082 這個服務沒有設置恢復程序。
1083 配置成在該可執行程序中運行的這個服務不能執行該服務。
1100 已經到達磁帶的物理盡頭。

1101 磁帶訪問到文件標記。
1102 到達磁帶或分區首部。
1103 磁帶訪問到文件組的末尾。
1104 磁帶上沒有其他數據。
1105 磁帶無法分區。
1106 訪問多重卷分區的新磁帶時,當前的區塊大小不正確。
1107 加載磁帶時,找不到磁帶分區信息。
1108 無法鎖定媒體退出功能。
1109 無法卸載媒體。
1110 驅動器中的媒體已經更改。

1111 已經復位 I/O 總線。
1112 驅動器中沒有媒體。
1113 在目標多字節代碼頁中不存在對單碼字符的映射。
1114 動態鏈接庫 (DLL) 初始化例程失敗。
1115 正在關閉系統。
1116 無法終止系統關機,因爲沒有進行中的關機操作。
1117 由於 I/O 設備出現錯誤,無法運行該請求。
1118 串行設備初始化失敗。將卸載串行驅動程序。
1119 無法打開正與其他設備共享中斷請求 (IRQ) 的設備。至少有一個使用該 IRQ 的設備已經打開。
1120 由於再次寫入串行口,串行 I/O 操作已結束。(IOCTL_SERIAL_XOFF_COUNTER 爲零。)

1121 由於超時,串行 I/O 操作已結束。 (IOCTL_SERIAL_XOFF_COUNTER 未達到零。)
1122 在軟盤上找不到標識符地址標記。
1123 軟盤扇區標識符字段與軟盤控制器磁道地址不匹配。
1124 軟盤控制器報告軟盤驅動程序不能識別的錯誤。
1125 軟盤控制器返回的結果和註冊的不一致。
1126 訪問硬盤時,再校準操作失敗,再試一次後也無法操作。
1127 訪問硬盤時,磁盤操作失敗,再試一次後仍沒有作用。
1128 訪問硬盤時,需要重啓動磁盤控制器,但仍未成功。
1129 磁帶已捲到盡頭。
1130 可用的服務器存儲區不足,無法執行該命令。

1131 檢測到潛在的死鎖情況。
1132 指定的基址或文件偏移量沒有正確對齊。
1140 試圖更改系統電源狀態的操作被另一應用程序或驅動程序禁止。
1141 系統 BIOS 無法更改系統電源狀態。
1142 試圖在一文件上創建超過系統允許數額的鏈接。
1150 指定的程序需要新的 Windows 版本。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4-10-8 12:01:00

--  [續]
1151 指定的程序不是 Windows 或 MS-DOS 程序。
1152 無法啓動指定程序的多個實例。
1153 指定的程序是爲 Windows 的早期版本編寫的。
1154 運行此應用程序所需的某個庫文件已損。
1155 沒有應用程序與該操作中所指定的文件關聯。
1156 將命令發送到應用程序時出現錯誤。
1157 找不到運行此應用程序所需的某個庫文件。
1158 當前進程已使用了 Window 管理器對象的系統允許的所有句柄。
1159 消息只能與同步操作一起使用。
1160 指出的源元素沒有媒體。

 

1161 指出的目標元素已包含媒體。
1162 指出的元素不存在。
1163 指出的元素是未顯示的存儲資源的一部分。
1164 指出的設備需要重新初始化,因爲硬件有錯誤。
1165 設備顯示在嘗試進一步操作之前需要清除。
1166 設備顯示它的門仍是打開狀態。
1167 設備沒有連接。
1168 找不到元素。
1169 索引中沒有同指定項相匹配的項。
1170 在對象上不存在指定的屬性集。

1171 傳遞到 GetMouseMovePoints 的點不在緩衝區中。
1172 跟蹤(工作站)服務沒運行。
1173 找不到卷 ID。
1175 無法刪除要被替換的文件。
1176 無法將替換文件移到要被替換的文件。要被替換的文件保持原來的名稱。
1177 無法將替換文件移到要被替換的文件。要被替換的文件已被重新命名爲備份名稱。
1178 卷更改記錄被刪除。
1179 卷更改記錄服務不處於活動中。
1180 找到一份文件,但是可能不是正確的文件。
1181 日誌項已從日誌中刪除。
1200 指定的設備名無效。

1201 設備當前雖然未連接,但它是記憶連接。
1202 試圖記起已經記住的設備。
1203 網絡供應商不接受給定的網絡路徑。
1204 指定的網絡供應商名無效。
1205 無法打開網絡連接配置文件。
1206 網絡連接配置文件已損壞。
1207 無法列舉非包容類。
1208 出現擴展錯誤。
1209 指定組名的格式無效。
1210 指定計算機名的格式無效。

1211 指定事件名的格式無效。
1212 指定域名的格式無效。
1213 指定服務名的格式無效。
1214 指定網絡名的格式無效。
1215 指定共享名的格式無效。
1216 指定密碼的格式無效。
1217 指定的郵件名無效。
1218 指定郵件目的地的格式無效。
1219 所提供的憑據與現有憑據設置衝突。
1220 試圖與網絡服務器建立會話,但目前與該服務器建立的會話太多。

1221 網絡上的其他計算機已經使用該工作組或域名。
1222 網絡不存在或者沒有啓動。
1223 用戶已經取消該操作。
1224 所要求的操作無法在已經打開用戶映射區域的文件中運行。
1225 遠程系統拒絕網絡連接。
1226 已經關閉網絡連接。
1227 網絡傳輸的終點已經有一個地址與其關聯。
1228 網絡終點尚未與地址關聯。
1229 試圖在不存在的網絡連接中操作。
1230 試圖在活動的網絡連接上進行無效操作。

1231 不能訪問網絡位置。有關網絡疑難解答的信息,請參閱 Windows 幫助。
1232 不能訪問網絡位置。有關網絡疑難解答的信息,請參閱 Windows 幫助。
1233 不能訪問網絡位置。有關網絡疑難解答的信息,請參閱 Windows 幫助。
1234 遠程系統的目標網絡端點沒有運行任何服務。
1235 該請求已經終止。
1236 本地系統已經終止網絡連接。
1237 無法完成操作。請再試一次。
1238 無法創建到該服務器的連接,因爲已經到達了該帳戶同時連接的最大數目。
1239 試圖在該帳戶未授權的時間內登錄。
1240 尚未授權此帳戶從該站登錄網絡。

1241 網絡地址無法用於要求的操作。
1242 服務已經註冊。
1243 指定的服務不存在。
1244 由於尚未驗證用戶身份,無法執行要求的操作。
1245 由於用戶尚未登錄網絡,無法運行要求的操作。指定的服務不存在。
1246 繼續工作。
1247 完成初始化操作後,試圖再次運行初始化操作。
1248 沒有其他本地設備。
1249 指定的站點不存在。
1250 具有指定名稱的域控制器已經存在。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4-10-8 12:10:00

--  [續]
1251 只有連接到服務器上時,才支持該操作。
1252 即使沒有改動,組策略框架也應該調用擴展。
1253 指定的用戶沒有一個有效的配置文件。
1254 Microsoft Small Business Server 不支持此操作。
1300 不是對所有的調用方分配引用特權。

 

1301 帳戶名與安全標識符之間的映射未完成。
1302 沒有爲該帳戶明確地設置系統配額限制。
1303 沒有可用的密鑰。返回已知的密鑰。
1304 密碼太複雜,無法轉換成 LAN Manager 密碼。返回的 LAN Manager 密碼是空字符串。
1305 修訂級別未知。
1306 表示兩個修訂級別不兼容。
1307 無法將此安全標識符指定爲該對象的擁有者。
1308 無法將此安全標識符指定爲主要的對象組。
1309 當前並未模擬客戶的線程試圖操作模擬令牌。
1310 不可以禁用該組。

1311 目前沒有可用的登錄服務器處理登錄請求。
1312 指定的登錄會話不存在。該會話可能已終止。
1313 指定的權限不存在。
1314 客戶不保留請求的權限。
1315 提供的名稱不是正確的帳戶名稱格式。
1316 指定的用戶已經存在。
1317 指定的用戶不存在。
1318 指定的組已經存在。
1319 指定的組不存在。
1320 或者指定的用戶帳戶已經是某個特定組的成員,或者也可能指定的組非空而不能被刪除。

1321 指定的用戶帳戶不是所指定組帳戶的成員。
1322 上次保留的管理帳戶無法關閉或刪除。
1323 無法更新密碼。所輸入的密碼不正確。
1324 無法更新密碼。所提供的新密碼包含不可用於密碼的值。
1325 無法更新密碼。爲新密碼提供的值不符合字符域的長度、複雜性或歷史要求。
1326 登錄失敗: 用戶名未知或密碼錯誤。
1327 登錄失敗: 用戶帳戶限制。
1328 登錄失敗: 違反帳戶登錄時間限制。
1329 登錄失敗: 禁止用戶登錄到該計算機上。
1330 登錄失敗: 指定的帳戶密碼已過期。

1331 登錄失敗: 當前禁用帳戶。
1332 未完成帳戶名與安全性標識符之間的映射。
1333 一次請求的本地用戶標識符(LUID)太多。
1334 沒有其他可用的本地用戶標識符(LUID)。
1335 對這個特定使用來說,安全標識符的子部分是無效的。
1336 訪問控制清單(ACL)結構無效。
1337 安全標識符結構無效。
1338 安全描述符結構無效。
1340 無法創建繼承的訪問控制列表(ACL)或訪問控制項目(ACE)。

1341 當前已禁用服務器。
1342 當前已啓用服務器。
1343 所提供的值是無效的標識符授權值。
1344 沒有更多的內存用於更新安全信息。
1345 指定的屬性無效,或指定的屬性與整個組的屬性不兼容。
1346 或者沒有提供所申請的模仿級別,或者提供的模仿級別無效。
1347 無法打開匿名級安全性符號。
1348 所請求的驗證信息類別無效。
1349 該類符號不能以所嘗試的方式使用。
1350 無法在沒有相關安全性的對象上運行安全操作。


1351 未能從域控制器讀取配置信息,或者是因爲機器不可使用,或者是訪問被拒絕。
1352 安全帳戶管理程序(SAM)或本地安全頒發機構(LSA)服務器狀態不正確,所以無法運行安全操作。
1353 域處於執行安全操作的錯誤狀態。
1354 該操作只能在域的主域控制器中執行。
1355 指定的域不存在或聯繫不上。
1356 指定的域已經存在。
1357 試圖超過每個服務器域數目的極限。
1358 由於嚴重的媒體錯誤或磁盤的數據結構損壞,無法完成所請求的操作。
1359 發生內部錯誤。
1360 通用的訪問類型包含在訪問掩碼中,該掩碼已經映射爲非通用類型。

1361 安全性描述符的格式錯誤(絕對或自相關)。
1362 請求的操作只准登錄進程使用。該調用過程並未被記錄爲登錄進程。
1363 無法用已經使用的標識符來啓動新的登錄會話。
1364 指定的確認數據包未知。
1365 登錄會話的狀態與請求的操作不一致。
1366 登錄會話標識符正在使用中。
1367 登錄請求包含無效的登錄類型值。
1368 在使用命名管道讀取數據之前,無法經由該管道模擬。
1369 註冊表子樹的事務狀態與所請求的操作不兼容。
1370 突發的內部安全性數據庫故障。

1371 無法在內部帳戶下運行該操作。
1372 無法在該內部特定組中運行該操作。
1373 無法在該內部特定用戶中運行該操作。
1374 因爲該組當前是用戶的主要組,所以不能從此組中刪除用戶。
1375 該符號已作爲主要符號使用。
1376 指定的本地組不存在。
1377 指定的帳戶名不是本地組的成員。
1378 指定的帳戶名已經是本地組的成員。
1379 指定的本地組已經存在。
1380 登錄失敗: 用戶在本計算機上沒有被授與所需註冊類型。

1381 超過了可以存儲在單個系統中的最大機密限制。
1382 機密的長度超過了最大允許值。
1383 本地安全授權數據庫包含內部不一致的錯誤。
1384 登錄時,用戶的安全性上下文累積太多的安全標識符。
1385 登錄失敗: 用戶在本計算機上沒有被授與所需註冊類型。
1386 經交叉加密的密碼必須更改用戶密碼。
1387 成員不存在,因此無法將其添加到本地組或從中刪除。
1388 新成員的帳戶類型有誤,因此無法將其添加到本地組。
1389 指定的安全標識符太多。
1390 經交叉加密的密碼必須更改該用戶密碼。

1391 表示 ACL 沒有可繼承的組件。
1392 文件或目錄已損壞,無法讀取數據。
1393 磁盤結構已損壞,無法讀取數據。
1394 指定的登錄會話沒有用戶會話密鑰。
1395 正在訪問的服務允許特定數目的連接。因爲連接的數目已達到服務可接受的數目,所以此時無法創建新的服務連接。
1396 登錄失敗: 該目標帳戶名稱不正確。
1397 相互身份驗證失敗。該服務器在域控制器的密碼過期。
1398 在客戶機和服務器之間有一個時間差。
1400 窗口句柄無效。

1401 菜單句柄無效。
1402 光標句柄無效。
1403 加速鍵表的句柄無效。
1404 掛接句柄無效。
1405 多重窗口位置結構句柄無效。
1406 無法創建最上層的子窗口。
1407 找不到窗口類。
1408 窗口無效;屬於其他線程。
1409 已經註冊熱鍵。
1410 類已經存在。

1411 類不存在。
1412 類窗口仍打開着。
1413 索引無效。
1414 圖標句柄無效。
1415 使用私人對話框窗口字。
1416 找不到列表框標識符。
1417 找不到任何通配符。
1418 線程沒有打開剪貼板。
1419 尚未註冊熱鍵。
1420 該窗口不是有效的對話框窗口。

1421 找不到控制標識符。
1422 由於沒有編輯控制,因此該組合框的消息無效。
1423 窗口不是組合框。
1424 高度必須小於 256。
1425 設備上下文(DC)句柄無效。
1426 掛接過程類型無效。
1427 掛接過程無效。
1428 不能在無模塊句柄的情況下設置非本地的掛接。
1429 只能全局設置該掛接過程。
1430 已安裝日記掛接過程。

1431 未安裝掛接過程。
1432 單選列表框的消息無效。
1433 LB_SETCOUNT 發送到活動的列表框。
1434 該列表框不支持製表符。
1435 無法破壞由其他線程所創建的對象。
1436 子窗口不能有菜單。
1437 窗口沒有系統菜單。
1438 消息框樣式無效。
1439 系統範圍內的(SPI_*)的參數無效。
1440 屏幕已經鎖定。

1441 多重窗口位置結構中所有窗口句柄必須具有相同的父窗口。
1442 窗口不是子窗口。
1443 GW_* 命令無效。
1444 線程標識符無效。
1445 無法處理非多文檔接口(MDI)窗口的消息。
1446 彈出式菜單已激活。
1447 窗口沒有滾動條。
1448 滾動條範圍不能大於 MAXLONG。
1449 無法以指定的方式顯示或關閉窗口。
1450 系統資源不足,無法完成所請求的服務。

1451 系統資源不足,無法完成所請求的服務。
1452 系統資源不足,無法完成所請求的服務。
1453 配額不足,無法完成請求的服務。
1454 配額不足,無法完成請求的服務。
1455 頁面交換文件太小,無法完成此項操作。
1456 找不到菜單項。
1457 鍵盤佈局句柄無效。
1458 不允許使用掛鉤類型。
1459 該操作需要交互式窗口工作站。
1460 由於超時時間已過,該操作返回。
1461 無效監視器句柄。
1500 事件日誌文件已損壞。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4-10-8 13:06:00

--  [續]
1501 無法打開事件日誌文件,因此無法啓動事件記錄服務。
1502 事件日誌文件已滿。
1503 事件日誌文件在兩次讀取操作間已發生變化。
1601 無法訪問 Windows 安裝服務。請與技術支持人員聯繫,確認 Windows 安裝服務是否註冊正確。 
1602 用戶取消了安裝。 
1603 安裝時發生嚴重錯誤。 
1604 安裝已掛起,未完成。 
1605 這個操作只對當前安裝的產品有效。 
1606 功能 ID 未註冊。 
1607 組件 ID 未註冊。 
1608 未知屬性。 
1609 句柄處於不正確的狀態。 
1610 這個產品的配置數據已損壞。請與技術支持人員聯繫。 

 

1611 組件限制語不存在。 
1612 這個產品的安裝來源無法使用。請驗證來源是否存在,是否可以訪問。 
1613 Windows 安裝服務無法安裝這個安裝程序包。您必須安裝含有 Windows 安裝服務新版本的 Windows Service Park。 
1614 產品已卸載。 
1615 SQL 查詢語法不正確或不被支持。 
1616 記錄字符域不存在。 
1617 設備已被刪除。 
1618 正在進行另一個安裝操作。請在繼續這個安裝操作之前完成那個操作。 
1619 未能打開這個安裝程序包。請驗證程序包是否存在,是否可以訪問;或者與應用程序供應商聯繫,驗證這是否是有效的 Windows 安裝程序包。 
1620 未能打開這個安裝程序包。請與應用程序供應商聯繫,驗證這是否是有效的 Windows 安裝程序包。 

1621 啓動 Windows 安裝服務用戶界面時有錯誤。請與技術支持人員聯繫。 
1622 打開安裝日誌文件時出錯。請驗證指定的日誌文件位置是否存在,是否可以寫入。 
1623 安裝程序包的語言不受系統支持。 
1624 應用變換時出錯。請驗證指定的變換路徑是否有效。 
1625 系統策略禁止這個安裝。請與系統管理員聯繫。 
1626 無法執行函數。 
1627 執行期間,函數出了問題。 
1628 指定了無效的或未知的表格。 
1629 提供的數據類型不對。 
1630 這個類型的數據不受支持。 

1631 Windows 安裝服務未能啓動。請與技術支持人員聯繫。 
1632 臨時文件夾已滿或無法使用。請驗證臨時文件夾是否存在,是否可以寫入。 
1633 這個處理器類型不支持該安裝程序包。請與產品供應商聯繫。 
1634 組件沒有在這臺計算機上使用。 
1635 無法打開修補程序包。請驗證修補程序包是否存在,是否可以訪問;或者與應用程序供應商聯繫,驗證這是否是有效的 Windows 安裝修補程序包。 
1636 無法打開修補程序包。請與應用程序供應商聯繫,驗證這是否是有效的 Windows 安裝修補程序包。 
1637 Windows 安裝服務無法處理這個修補程序包。您必須安裝含有 Windows 安裝服務新版本的 Windows Service Pack。 
1638 已安裝這個產品的另一個版本。這個版本的安裝無法繼續。要配置或刪除這個產品的現有版本,請用“控制面板”上的“添加/刪除程序”。 
1639 無效的命令行參數。有關詳細的命令行幫助,請查閱 Windows 安裝服務的 SDK。 
1640 在終端服務遠程會話期間,只有管理員有添加、刪除或配置服務器軟件的權限。如果您要在服務器上安裝或配置軟件,請與網絡管理員聯繫。 
1641 要求的操作已成功結束。要使改動生效,必須重新啓動系統。 
1642 Windows 安裝服務無法安裝升級修補程序,因爲被升級的程序丟失,或者升級修補程序將更新此程序的其他版本。請確認要被升級的程序在您的計算機上且您的升級修補程序是正確的。
1700 串綁定無效。

1701 綁定句柄的類型錯誤。
1702 綁定句柄無效。
1703 不支持 RPC 協議順序。
1704 RPC 協議序列無效。
1705 字符串的全球唯一標識符(UUID)無效。
1706 終點的格式無效。
1707 網絡地址無效。
1708 未找到終點。
1709 超時設置值無效。
1710 找不到該對象的全球唯一標識符(UUID)。

1711 該對象的全球唯一標識符(UUID)已經註冊。
1712 這一類型的全球唯一標識符(UUID)已經註冊。
1713 RPC 服務器正在監聽。
1714 尚未註冊協議順序。
1715 RPC 服務器不處於監聽狀態。
1716 管理程序的類型未知。
1717 接口未知。
1718 沒有綁定。
1719 沒有協議序列。
1720 無法創建終點。

1721 資源不足,無法完成該操作。
1722 RPC 服務器無法使用。
1723 RPC 服務器太忙,無法完成此項操作。
1724 網絡選項無效。
1725 該線程中不存在活動的遠程過程調用。
1726 遠程過程調用失敗。
1727 遠程過程調用失敗並且無法執行。
1728 遠程過程調用(RPC)協議出現錯誤。
1730 RPC 服務器不支持傳輸語法。

1732 不支持這種類型的全球唯一標識符。
1733 標識無效。
1734 數組邊界無效。
1735 綁定類型中不包含項目名。
1736 名稱語法無效。
1737 不支持這種命名語法。
1739 沒有可用的網絡地址,無法創建全球唯一標識符(UUID)。
1740 終結點重複。

1741 身份驗證類型未知。
1742 調用次數的上限太小。
1743 字符串太長。
1744 找不到 RPC 協議序列。
1745 過程號超出範圍。
1746 此次綁定不包含任何身份驗證信息。
1747 身份驗證服務未知。
1748 身份驗證級別未知。
1749 安全描述符無效。
1750 身份驗證服務未知。

1751 項目無效。
1752 服務器的終結點無法執行此項操作。
1753 終點的映射器沒有更多的終點可用。
1754 沒有導出任何接口。
1755 項目名不完整。
1756 版本選項無效。
1757 沒有其他成員。
1758 可以導出全部內容。
1759 未找到接口。
1760 項目已經存在。

1761 項目找不到。
1762 名稱服務不可用。
1763 網絡地址集無效。
1764 不支持請求的操作。
1765 沒有可供冒仿的安全性描述符。
1766 遠程過程調用(RPC)出現內部錯誤。
1767 RPC 服務器企圖進行整除零運算。
1768 RPC 服務器出現尋址錯誤。
1769 RPC 服務器中的浮點運算造成被零除。
1770 RPC 服務器產生了浮點下溢錯誤。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4-10-8 13:12:00

--  [續]
1771 RPC 服務器產生了浮點上溢錯誤。
1772 可用於自動句柄綁定的 RPC 服務器列表已經用完。
1773 無法打開字符轉換表文件。
1774 包含字符轉換表的文件小於 512 個字節。
1775 在遠程過程調用中,客戶機向主機傳送了一個空的描述體句柄。
1777 遠程過程調用中的描述體句柄發生變化。
1778 發送到遠程過程調用的綁定句柄不匹配。
1779 佔位程序無法獲得遠程過程調用的句柄。
1780 將空的參考指針發送給佔位程序。

 

1781 列舉值超出範圍。
1782 字節數目太小。
1783 佔位程序接收到錯誤數據。
1784 所提供的用戶緩衝區對所申請的操作無效。
1785 無法識別磁盤媒體。它可能還未格式化。
1786 工作站沒有信任密碼。
1787 服務器上的安全數據庫中沒有該工作站信任關係的計算機帳戶。
1788 建立主域和受託域間的信任關係失敗。
1789 建立工作站和主域間的信任關係失敗。
1790 網絡登錄失敗。

1791 該線程執行過程中已經進行了遠程過程調用。
1792 試圖登錄網絡,但網絡登錄服務尚未啓動。
1793 用戶帳戶已到期。
1794 重定向程序正在使用,無法卸載。
1795 已經安裝所指定的打印機驅動程序。
1796 指定的端口未知。
1797 打印機驅動程序未知。
1798 打印處理程序未知。
1799 指定的分隔符文件無效。
1800 指定的優先級無效。

1801 打印機名無效。
1802 打印機已經存在。
1803 打印機命令無效。
1804 指定的數據類型無效。
1805 指定的環境無效。
1806 沒有其他綁定。
1807 使用的帳戶是跨網絡的信任帳戶。請使用全局用戶帳戶或本地用戶帳戶來訪問此服務器。
1808 所使用的帳戶是計算機帳戶。請使用全局用戶帳戶或本地用戶帳戶來訪問該服務器。
1809 使用的帳戶是服務器信任帳戶。請使用全局用戶帳戶或本地用戶帳戶來訪問該服務器。
1810 指定的域名或安全標識符與域的信任信息不一致。

1811 服務器正在使用中,無法卸載。
1812 指定的映像文件不包含資源部分。
1813 在映像文件中找不到指定的資源類型。
1814 在映像文件中找不到指定的資源名稱。
1815 在映像文件中找不到指定的資源語言 ID 。
1816 可用的配額不足,無法執行該命令。
1817 沒有已註冊的接口。
1818 遠程過程調用被取消。
1819 綁定句柄不包含所有需要的信息。
1820 遠程調用過程中發生通訊失敗。

1821 所需的身份驗證級別不被支持。
1822 主要的名稱沒有註冊。
1823 指定的錯誤不是有效的 Windows RPC 錯誤代碼。
1824 已分配僅在本機上有效的 UUID。
1825 產生了特定的安全包錯誤。
1826 沒有取消線程。
1827 在編碼/解碼處理時的操作無效。
1828 序列化軟件包的版本不兼容。
1829 RPC 佔位程序的版本不兼容。
1830 RPC 管道對象無效或已損壞。

1831 試圖在 RPC 管道對象上進行無效操作。
1832 不被支持的 RPC 管道版本。
1898 找不到組成員。
1899 無法創建終結點映射數據庫條目。
1900 對象的全球標識符(UUID)爲空。

1901 指定的時間無效。
1902 指定的表單名無效。
1903 指定的表單大小無效。
1904 指定的打印機句柄正在等候處理
1905 指定的打印機已經刪除。
1906 打印機的狀態無效。
1907 用戶首次登錄前,必須先更改其密碼。
1908 找不到該域的域控制器。
1909 引用的帳戶目前被鎖定,可能無法登錄。
1910 沒有發現指定的此對象導出者。

1911 沒有發現指定的對象。
1912 沒有發現指定的對象解析器。
1913 一些待發數據仍停留在請求緩衝區內。
1914 無效的異步遠程過程調用句柄。
1915 這個操作的異步 RPC 調用句柄不正確。
1916 RPC 管道對象已經關閉。
1917 RPC 調用在全部的管道都被處理之前完成。
1918 沒有其他可用的數據來自 RPC 管道。
1919 這個機器沒有可用的站點名。
1920 系統無法訪問此文件。

1921 系統無法解析文件名。
1922 項目不是所要的類型。
1923 無法將所有對象的 UUID 導出到指定的項。
1924 無法將接口導出到指定的項。
1925 無法添加指定的配置文件項。
1926 無法添加指定的配置文件元素。
1927 無法刪除指定的配置文件元素。
1928 無法添加組元素。
1929 無法刪除組元素。
2000 像素格式無效。 

2001 指定的驅動程序無效。
2002 該操作的窗口樣式或類屬性無效。 
2003 不支持請求的圖元文件操作。 
2004 不支持肭蟮淖徊僮鰲?nbsp;
2005 不支持請求的剪輯操作。 
2010 指定的顏色管理模塊無效。 

2011 指定的顏色文件配置無效。 
2012 找不到指定的標識。 
2013 所需的標識不存在。 
2014 指定的標識已經存在。 
2015 指定的顏色文件配置與任何設備都不相關。 
2016 找不到該指定的顏色文件配置。 
2017 指定的顏色空間無效。 
2018 圖像顏色管理沒有啓用。 
2019 在刪除該顏色轉換時有一個錯誤。 
2020 指定的顏色轉換無效。 

2021 指定的轉換與位圖的顏色空間不匹配。 
2022 指定的命名顏色索引在配置文件中不存在。 
2108 網絡連接已成功,但需要提示用戶輸入一個不同於原始指定的密碼。 
2202 指定的用戶名無效。 
2250 網絡連接不存在。 

2401 在這個網絡連接上已存在打開的文件或未處理的請求。 
2402 活動的連接仍然存在。 
2404 設備正由活動進程使用,無法斷開連接。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4-10-8 13:15:00

--  [續]
3000 指定的打印監視程序未知。
3001 指定的打印機驅動程序正在使用中。 
3002 找不到假脫機文件。 
3003 沒有發出 StartDocPrinter 調用。 
3004 尚未發出 AddJob 調用。 
3005 指定的打印處理程序已經安裝。 
3006 指定的打印監視程序已經安裝。 
3007 該指定的打印監視器不具備所要求的功能。 
3008 指定的打印機監視器正在使用中。 
3009 當打印機有作業排成隊列時此操作請求是不允許的。 
3010 請求的操作成功。只有重新啓動系統,更改纔會生效。 

 

3011 請求的操作成功。只有重新啓動服務,更改纔會生效。 
3012 找不到打印機。 
4000 WINS 在處理命令時遇到執行錯誤。 
4001 無法刪除本地的 WINS。 
4002 從文件引入失敗。 
4003 備份失敗。以前執行過完整的備份嗎? 
4004 備份失敗。請檢查備份數據庫的目標目錄。 
4005 名稱在 WINS 數據庫中不存在。 
4006 不允許進行未配置部分的複製。 
4100 DHCP 客戶獲得一個在網上已被使用的 IP 地址。直到 DHCP 客戶可以獲得新的地址前,本地接口將被禁用。 
4200 WMI 數據提供程序不能識別傳來的 GUID 是否有效。 

4201 WMI 數據提供程序無法識別傳來的實例名是否有效。 
4202 WMI 數據提供程序無法識別傳來的數據項目標識符是否有效。 
4203 無法完成 WMI 請求,請重試一次。 
4204 找不到 WMI 數據提供程序。 
4205 WMI 數據提供程序引用到一個未註冊的實例組。 
4206 WMI 數據塊或事件通知已啓用。 
4207 WMI 數據塊不再可用。 
4208 WMI 數據服務無法使用。 
4209 WMI 數據提供程序無法完成請求。 
4210 WMI MOF 信息無效。 

4211 WMI 註冊信息無效。 
4212 WMI 數據塊或事件通知已禁用。 
4213 WMI 數據項目或數據塊爲只讀。 
4214 WMI 數據項目或數據塊不能更改。
6118 該工作組的服務器列表當前不可用。
6200 要正常運行,任務計劃程序服務的配置必須在系統帳戶中運行。單獨的任務可以被配置成在其他帳戶中運行。

7001 指定的會話名無效。
7002 指定的協議驅動程序無效。
7003 在系統路徑上找不到指定的協議驅動程序。
7004 在系統路徑上找不到指定的終端連接驅動程序。
7005 不能爲這個會話創建一個事件日誌的註冊鍵。
7006 同名的一個服務已經在系統中存在。
7007 在會話上一個關閉操作掛起。
7008 沒有可用的輸出緩衝器。
7009 找不到 MODEM.INF 文件。
7010 在 MODEM.INF 中沒有找到調制解調器名稱。

7011 調制解調器沒有接受發送給它的指令。驗證配置的調制解調器與連接的調制解調器是否匹配。
7012 調制解調器沒有響應發送給它的指令。驗證該調制解調器是否接線正確並且打開了電源開關。
7013 由於斷開連接,載波檢測失敗或載波停止。
7014 在要求的時間內沒有發現撥號音。確定電話線連接正確並可使用。
7015 在遠程站點回叫時檢測到了佔線信號。
7016 在回叫時遠程站點上檢測到了聲音。
7017 傳輸驅動程序錯誤

7022 找不到指定的會話。
7023 指定的會話名稱已處於使用中。
7024 由於終端連接目前正在忙於處理一個連接、斷開連接、復位或刪除操作,無法完成該請求的操作。
7025 試圖連接到其視頻模式不受當前客戶支持的會話。
7035 應用程序嘗試啓動 DOS 圖形模式。不支持 DOS 圖形模式。
7037 您的交互式登錄權限已被禁用。請與您的管理員聯繫。
7038 該請求的操作只能在系統控制檯上執行。這通常是一個驅動程序或系統 DLL 要求直接控制檯訪問的結果。
7040 客戶未能對服務器連接消息作出響應。

7041 不支持斷開控制檯會話。
7042 不支持重新將一個斷開的會話連接到控制檯。
7044 遠程控制另一個會話的請求被拒絕。
7045 拒絕請求的會話訪問。
7049 指定的終端連接驅動程序無效。
7050 不能遠程控制請求的會話。這也許是由於該會話被中斷或目前沒有一個用戶登錄。另外,您不能從該系統控制檯遠程控制一個會話或遠程控制系統控制檯。並且,您不能遠程控制您自己的當前會話。

7051 該請求的會話沒有配置成允許遠程控制。
7052 連接到這個終端服務器的申請被拒絕。終端服務器客戶許可證目前正在被另一個用戶使用。請與系統管理員聯繫,獲取一份新的終端服務器客戶,其許可證號碼必須是有效的、唯一的。
7053 連接到這個終端服務器的申請被拒絕。還沒有爲這份終端服務器客戶輸入您的終端服務器客戶許可證號碼。請與系統管理員聯繫,爲該終端服務器客戶輸入一個有效的、唯一的許可證號碼。
7054 系統已達到其授權的登錄限制。請以後再試一次。
7055 您正在使用的客戶沒有使用該系統的授權。您的登錄請求被拒絕。
7056 系統許可證已過期。您的登錄請求被拒絕。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4-10-9 14:17:00

--  網頁惡意代碼的手工處理
1. 清除每次開機時自動彈出的網頁 (原文:瑞星)

 

      記住地址欄裏出現的網址,然後打開註冊表編輯器(方法是在點擊“開始”菜單,之後點擊“運行”,在運行框中輸入regedit命令進入註冊表編輯器),分別定位到: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和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once

下,看看在該子項下是否有一個以這個網址爲值的值項,如果有的話,就將其刪除,之後重新啓動計算機。這樣在下一次開機的時候就不再會有網頁彈出來了。

  不過網頁惡意代碼的編寫者有時也是非常的狡猾,他會在註冊表的不同鍵值中多處設有這個值項,這樣上面提的方法也未必能完全解決問題。遇到這種情況,你可以在註冊表編輯器的選項菜單裏選擇“編輯”→“查找”,在“查找”對話框內輸入開機時自動打開的網址,然後點擊“查找下一個”,將查找到的值項刪除。另外,如果你是使用Windows 98的用戶,可在“開始”菜單中的“運行”對話框內輸入“msconfig”,點擊確定,打開“系統配置實用程序”並打開“啓動”選項卡,檢查其中是否有非常可疑的啓動項,如果有的話請將其禁用(在程序前的打上勾),然後重啓機器就可以了。如果你所使用的是Windows NT/2000的用戶,可以把Windows 98下的“系統配置實用程序”複製過來並運行進行查找清除。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4-10-9 14:28:00

--  [續]
2. IE標題欄被修改

 

      在系統默認狀態下,是由應用程序本身來提供標題欄的信息,但也允許用戶自行在上述註冊表項目中填加信息,而一些惡意的網站正是利用了這一點來得逞的:它們將串值Window Title下的鍵值改爲其網站名或更多的廣告信息,從而達到改變瀏覽者IE標題欄的目的。

  具體說來受到更改的註冊表項目爲: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ain/Window Title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ain/Window Title

  解決辦法:

  1). 在Windows啓動後,點擊“開始”→“運行”菜單項,在“打開”欄中鍵入regedit,然後按“確定”鍵;

  2). 展開註冊表到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ain下,在右半部分窗口中找到串值“Window Title” ,將該串值刪除即可,或將Window Title的鍵值改爲“IE瀏覽器”等你喜歡的名字; 

  3). 同理,展開註冊表到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ain

  然後按2)中所述方法處理。

  4).退出註冊表編輯器,重新啓動計算機,運行IE,你會發現困擾你的問題被解決了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4-10-9 14:31:00

--  [續]
3. IE默認連接首頁被修改

 

      IE瀏覽器上方的標題欄被改成“歡迎訪問……網站”的樣式,這是最常見的篡改手段,受害者衆多。

  受到更改的註冊表項目爲: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ain/Start Page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ain/Start Page

  通過修改“Start Page”的鍵值,來達到修改瀏覽者IE默認連接首頁的目的,如瀏覽“萬花谷”就會將你的IE默認連接首頁修改爲“http://on888.home.chinaren.com ”,即便是出於給自己的主頁做廣告的目的,也顯得太霸道了一些,這也是這類網頁惹人厭惡的原因。

  解決辦法:

  1). 在Windows啓動後,點擊“開始”→“運行”菜單項,在“打開”欄中鍵入regedit,然後按“確定”鍵; 

  2). 展開註冊表到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ain下,在右半部分窗口中找到串值“Start Page”雙擊 ,將Start Page的鍵值改爲“about:blank”即可; 

  3). 同理,展開註冊表到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ain
  在右半部分窗口中找到串值“Start Page”,然後按2)中所述方法處理。

  4). 退出註冊表編輯器,重新啓動計算機,一切OK了!

  特殊例子:當IE的起始頁變成了某些網址後,就算你通過選項設置修改好了,重啓以後又會變成他們的網址啦,十分的難纏。其實他們是在你機器里加了一個自運行程序,它會在系統啓動時將你的IE起始頁設成他們的網站。

  解決辦法:運行註冊表編輯器regedit.exe,然後依次展開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 Version/Run

  主鍵,然後將其下的registry.exe子鍵刪除,然後刪除自運行程序c:/Program Files/registry.exe,最後從IE選項中重新設置起始頁。


--  作者:圈裏人
--  發佈時間:2004-10-9 14:32:00

--  
老大你玩人呢?誰要是能從頭看完,就等於上了一次計算機故障排除課。我都看的快暈了。
不過確實強人,能這麼完整的整理出來。佩服佩服。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4-10-9 14:32:00

--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以下是引用圈裏人在2004-10-9 14:32:00的發言:
老大你玩人呢?誰要是能從頭看完,就等於上了一次計算機故障排除課。我都看的快暈了。
 不過確實強人,能這麼完整的整理出來。佩服佩服。

 

暈, 我一樓有目錄的.......

也是平時慢慢積攢起來的一些資料......~

放到一起,查起來方便.......~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4-10-9 14:36:42編輯過]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4-10-9 14:35:00

--  [續]
4. 系統啓動時彈出對話框

 

    受到更改的註冊表項目爲: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Winlogon

  在其下被建立了字符串“LegalNoticeCaption”和“LegalNoticeText”,其中“LegalNoticeCaption”是提示框的標題,“LegalNoticeText”是提示框的文本內容。由於它們的存在,就使得我們每次登陸到Windwos桌面前都出現一個提示窗口,顯示那些網頁的廣告信息!

  解決辦法:

  打開註冊表編輯器,找到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Winlogon

  這一個主鍵,然後在右邊窗口中找到“LegalNoticeCaption”和“LegalNoticeText”這兩個字符串,刪除這兩個字符串就可以解決在登陸時出現提示框的現象了。


--  作者:圈裏人
--  發佈時間:2004-10-9 14:37:00

--  
放過我吧。太誇張啊!你哪來的啊?真是皇天不負有心人啊!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4-10-9 14:55:00

--  [續]
5.  修復被鎖定的註冊表

 

      註冊表被鎖定這一招是比較惡毒的,它使普遍用戶即使會簡單修改註冊表使其恢復的條件下,困難又多了一層。症狀是在開始菜單中點擊“運行”,在運行框中輸入regedit命令時,註冊表不能夠使用,並發現系統提示你沒有權限運行該程序,然後讓你聯繫系統管理員。

  這是由於註冊表編輯器: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System下的DWORD值“DisableRegistryTools”被修改爲“1”的緣故,將其鍵值恢復爲“0”即可恢復註冊表的使用。

  解決辦法:

  可以自己動手製作一個解除註冊表鎖定的工具,就是用記事本編輯一個任意名字的.reg文件,比如recover.reg,內容如下: 
  REGEDIT4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System]
"DisableRegistryTools"=dword:00000000
  
      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你用這個方法制作解除註冊表鎖定的工具,一定要嚴格按照上面的書寫格式進行,不能遺漏更不能修改(其實你只需將上述內容“複製”、“粘貼”到你機器記事本中即可);完成上述工作後,點擊記事本的文件菜單中的“另存爲”項,文件名可以隨意,但文件擴展名必須爲.reg(切記),然後點擊“保存”。這樣一個註冊表解鎖工具就製作完成了,之後你只須雙擊生成的工具圖標,其會提示你是否將這個信息添加進註冊表,你要點擊“是”,隨後系統提示信息已成功輸入註冊表,再點擊“確定”即可將註冊表解鎖了。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4-10-11 9:33:00

--  USB存儲設備無法識別
原文:enet      遠望資訊

 

      當你想用閃存或移動硬盤來和電腦交換數據時,但插上USB口時你卻發現系統居然無法識別出USB設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這裏我簡單介紹一下排除USB存儲設備本身故障後出現此類現象的原因。
  
  1.前置USB線接錯。當主板上的USB線和機箱上的前置USB接口對應相接時把正負接反就會發生這類故障,這也是相當危險的,因爲正負接反很可能會使得USB設備燒燬。 

  2.USB接口電壓不足。當把移動硬盤接在前置USB口上時就有可能發生系統無法識別出設備的故障。原因是移動硬盤功率比較大要求電壓相對比較嚴格,前置接口可能無法提供足夠的電壓,當然劣質的電源也可能會造成這個問題。解決方法是移動硬盤不要接在前置USB接口上,更換劣質低功率的電源或儘量使用外接電源的硬盤盒,假如有條件的話。 

  3.主板和系統的兼容性問題。呵呵這類故障中最著名的就是NF2主板與USB的兼容性問題。假如你是在NF2的主板上碰到這個問題的話,則可以先安裝最新的nForce2專用USB2.0驅動和補丁、最新的主板補丁和操作系統補丁,還是不行的話嘗試着刷新一下主板的BIOS一般都能解決。 

  4.系統或BIOS問題。當你在BIOS或操作系統中禁用了USB時就會發生USB設備無法在系統中識別。解決方法是開啓與USB設備相關的選項。


--  作者:深發展A
--  發佈時間:2004-10-11 13:48:00

--  
太牛叉了!!
--  作者:gu88
--  發佈時間:2004-10-11 15:56:00

--  
留檔慢學,謝謝了!!!!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4-10-12 0:06:00

--  電腦重啓故障
原文: tank 天極網

 

一、軟件

1.病毒破壞

  自從有了計算機以後不久,計算機病毒也應運而生。當網絡成爲當今社會的信息大動脈後,病毒的傳播更加方便,所以也時不時的干擾和破壞我們的正常工作。比較典型的就是前一段時間對全球計算機造成嚴重破壞的“衝擊波”病毒,發作時還會提示系統將在60秒後自動啓動。其實,早在DOS時代就有不少病毒能夠自動重啓你的計算機。

  對於是否屬於病毒破壞,我們可以使用最新版的殺毒軟件進行殺毒,一般都會發現病毒存在。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是當你上網時被人惡意侵入了你的計算機,並放置了木馬程序。這樣對方能夠從遠程控制你計算機的一切活動,當然也包括讓你的計算機重新啓動。對於有些木馬,不容易清除,最好重新安裝操作系統。

2.系統文件損壞

  當系統文件被破壞時,如Win2K下的KERNEL32.DLL,Win98 FONTS目錄下面的字體等系統運行時基本的文件被破壞,系統在啓動時會因此無法完成初始化而強迫重新啓動。你可以做個試驗,把WIN98目錄下的字庫“FONTS”改名試一試。當你再次開機時,我們的計算機就會不斷的重複啓動。

  對於這種故障,因爲無法進入正常的桌面,只能覆蓋安裝或重新安裝。
3.定時軟件或計劃任務軟件起作用

  如果你在“計劃任務欄”裏設置了重新啓動或加載某些工作程序時,當定時時刻到來時,計算機也會再次啓動。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打開“啓動”項,檢查裏面有沒有自己不熟悉的執行文件或其他定時工作程序,將其屏蔽後再開機檢查。當然,我們也可以在“運行”裏面直接輸入“Msconfig”命令選擇啓動項。

二、硬件

1.市電電壓不穩

  一般家用計算機的開關電源工作電壓範圍爲170V-240V,當市電電壓低於170V時,計算機就會自動重啓或關機。因爲市電電壓的波動我們有時感覺不到,所以就會誤認爲計算機莫名其妙的自動重啓了。

  解決方法:對於經常性供電不穩的地區,我們可以購置UPS電源或130-260V的寬幅開關電源來保證計算機穩定工作。

2.插排或電源插座的質量差,接觸不良

  市面上的電源插排多數質量不好,內部的接點都是採用手工焊接,並且常採用酸性助焊劑,這樣容易導致在以後的使用中焊點氧化引起斷路或者火線和零線之間漏電。因爲手工焊接,同時因爲採用的磷黃銅片彈性差,用不了多長時間就容易失去彈性,致使與主機或顯示器的電源插頭接觸不良而產生較大的接觸電阻,在長時間工作時就會大量發熱而導致虛接,這時就會表現爲主機重新啓動或顯示器黑屏閃爍。

  還有一個可能是我們家裏使用的牆壁插座,多數牆壁插座的安裝都不是使用專業人員,所以插座內部的接線非常的不標準,特別這些插座如果我們經常使用大功率的電暖器時就很容易導致內部發熱氧化虛接而形成間歇性的斷電,引起計算機重啓或顯示器眨眼現象。

  解決方法:

  1)  不要圖省錢而購買價廉不物美的電源排插,購買一些名牌的電源插排,因爲其內部都是機器自動安裝壓接的,沒有采用手工焊接。

  2)  對於是否屬於牆壁插座內部虛接的問題,我們可以把主機換一個牆壁插座試一試,看是否存在同樣的自動重啓問題。

3.計算機電源的功率不足或性能差

  這種情況也比較常見,特別是當我們爲自己主機增添了新的設備後,如更換了高檔的顯卡,增加了刻錄機,添加了硬盤後,就很容易出現。當主機全速工作,比如運行大型的3D遊戲,進行高速刻錄或準備讀取光盤,剛剛啓動時,雙硬盤對拷數據,就可能會因爲瞬時電源功率不足而引起電源保護而停止輸出,但由於當電源停止輸出後,負載減輕,這時電源再次啓動。因爲保護後的恢復時間很短,所以給我們的表現就是主機自動重啓。

  還有一種情況,是主機開關電源性能差,雖然電壓是穩定的也在正常允許範圍之內,但因爲其輸出電源中諧波含量過大,也會導致主機經常性的死機或重啓。對於這種情況我們使用萬用表測試其電壓時是正常的,最好更換一臺優良的電源進行替換排除。

  解決方法:現換高質量大功率計算機電源。

4.主機開關電源的市電插頭鬆動,接觸不良,沒有插緊

  這種情況,多數都會出現在DIY機器上,主機電源所配的電源線沒有經過3C認證,與電源插座不配套。當我們晃動桌子或觸摸主機時就會出現主機自動重啓,一般還會伴有輕微的電打火的“啪啪”聲。

  解決方法:更換優質的3C認證電源線。

5.主板的電源ATX20插座有虛焊,接觸不良

  這種故障不常見,但的確存在,主要是在主機正常工作時,左右移動ATX20針插頭,看主機是否會自動重啓。同時還要檢查20針的電源插頭內部的簧片是否有氧化現象,這也很容易導致接觸電阻大,接觸不良,引起主機死機或重啓。有時還需要檢查20針插頭尾部的連接線,是否都牢靠。

  解決方法:

  1)  如果是主板焊點虛焊,直接用電烙鐵補焊就可以了。注意:在對主板、硬盤、顯卡等計算機板卡焊接時,一定要將電烙鐵良好接地,或者在焊接時拔下電源插頭。

  2)  如果是電源的問題,最好是更換一臺好的電源。

6.CPU問題

  CPU內部部分功能電路損壞,二級緩存損壞時,計算機也能啓動,甚至還會進入正常的桌面進行正常操作,但當進行某一特殊功能時就會重啓或死機,如畫表,播放VCD,玩遊戲等。

  解決辦法:試着在CMOS中屏蔽二級緩存(L2)或一級緩存(L1),看主機是否能夠正常運行;再不就是直接用好的CPU進行替換排除。如果屏蔽後能夠正常運行,還是可以湊合着使用,雖然速度慢些,但必竟省錢了。

7.內存問題

  內存條上如果某個芯片不完全損壞時,很有可能會通過自檢(必竟多數都設置了POST),但是在運行時就會因爲內存發熱量大而導致功能失效而意外重啓。多數時候內存損壞時開機會報警,但內存損壞後不報警,不加電的故障都還是有的。最好使用排除法,能夠快速確定故障部位。

8.光驅問題

  如果光驅內部損壞時,也會導致主機啓動緩慢或不能通過自檢,也可能是在工作過程中突然重啓。對於後一種情況如果是我們更換了光驅後出現的,很有可能是光驅的耗電量不同而引起的。大家需要了解的是,雖然光驅的ATPI接口相同,但不同生產廠家其引腳定義是不相同的,如果我們的硬盤線有問題時,就可能產生對某一牌子光驅使用沒有問題,但對其他牌子光驅就無法工作的情況,這需要大家注意。

9.RESET鍵質量有問題

  如果RESET開關損壞,內部簧片始終處於短接的位置時,主機就無法加電自檢。但是當RESET開關彈性減弱或機箱上的按鈕按下去不易彈起時,就會出現在使用過程中,因爲偶爾的觸碰機箱或者在正常使用狀態下而主機突然重啓。所以,當RESET開關不能按動自如時,我們一定要仔細檢查,最好更換新的RESET按鈕開關或對機箱的外部按鈕進行加油潤滑處理。

  還有一種情況,是因爲機箱內的RESET開關引線在焊接時絕緣層剝離過多,再加上使用過程中多次拆箱就會造成RESET開關線距離過近而引起碰撞,導致主機自動重啓。

10.接入網卡或並口、串口、USB接口接入外部設備時自動重啓

  這種情況一般是因爲外設有故障,比如打印機的並口損壞,某一腳對地短路,USB設備損壞對地短路,網卡做工不標準等,當我們使用這些設備時,就會因爲突然的電源短路而引起計算機重啓。

三、其他原因

1.散熱不良或測溫失靈

  CPU散熱不良,經常出現的問題就是CPU的散熱器固定卡子脫落,CPU散熱器與CPU接觸之間有異物,CPU風扇長時間使用後散熱器積塵太多,這些情況都會導致CPU散熱不良,積聚溫度過高而自動重啓。

  還有就是CPU下面的測溫探頭損壞或P4 CPU內部的測溫電路損壞,主板上的BIOS有BUG在某一特殊條件下測溫不準,這些都會引起主機在工作過程中自動保護性重啓。

  最後就是我們在CMOS中設置的CPU保護溫度過低也會引起主機自動重啓。

2.風扇測速失靈

  當CPU風扇的測速電路損壞或測速線間歇性斷路時,因爲主板檢測不到風扇的轉速就會誤以爲風扇停轉而自動關機或重啓,但我們檢查時可能看到CPU風扇轉動正常,並且測速也正常。

3.強磁干擾

  不要小看電磁干擾,許多時候我們的電腦死機和重啓也是因爲干擾造成的,這些干擾既有來自機箱內部CPU風扇、機箱風扇、顯卡風扇、顯卡、主板、硬盤的干擾,也有來自外部的動力線,變頻空調甚至汽車等大型設備的干擾。如果我們主機的搞干擾性能差或屏蔽不良,就會出現主機意外重啓或頻繁死機的現象。

  計算機出現的問題千奇百怪,但如果我們能夠了解計算機的基本工作原理,那我們在排除計算機的軟硬件故障時就會得心應手,而不會天天頭大了。希望本文能對大家有所幫助,請多多支持。


--  作者:miaoyinzi
--  發佈時間:2004-10-12 9:54:00

--  
辛苦了 謝謝
--  作者:zhaohong
--  發佈時間:2004-10-13 21:56:00

--  
多謝了!正好有用!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4-10-16 12:02:00

--  光驅常見故障
1. 開機自檢,不能檢測到光驅

 

      認真檢查光驅排線的連接是否正確、牢靠,光驅的供電線是否插好。如果自檢到光驅這一項時出現畫面停止,則要看看光驅(主、從)跳線是否無誤。將CMOS中所有用到的IDE接口設置爲“AUTO”,就可以正確地識別光驅工作模式了。對於一些早期的主板或個別現象則需要進行設置。
光驅儘量不要和硬盤連在同一條數據線上。

2. 進入系統以後檢測不到光驅盤符

      系統自檢可以檢測到光驅,但是在Windows操作系統下卻沒有發現光驅盤符
可能原因:
1) 在安全模式下進入了操作系統,正常現象
2) 電腦感染了病毒,清除病毒,重新安裝主板驅動
3) 虛擬光驅發生衝突
      安裝虛擬光驅後,發現原來的物理光驅“丟失”,這是由於硬件配置文件設置的可用盤符太少了。解決方法:用Windows自帶的記事本程序打開C盤根目錄下的“Config.sys”文件,加入“LASTDRIVE=Z”,保存退出,重啓後即可解決問題。
  在安裝雙光驅的情況下安裝低版本的“虛擬光碟”後,個別情況會表現爲有一個或兩個物理光驅“丟失”!建議:換個高版本的或其它虛擬光驅程序。
     
3) Windows操作系統自帶的光驅驅動程序失效
      解決辦法:進入控制面板,重新添加新硬件;或者進入控制面板,刪除硬盤控制器,重新啓動計算機

3.  安裝光驅後影響硬盤速度

      硬盤是否與光驅同用一根書簡現,並且共用IDE1接口。解決辦法,將硬盤與光驅分別用不同的數據線連接,各自佔用一個IDE接口,兩者都可設定爲Master。

4. 在啓動計算機時光驅有時能找到,有時找不到;也有的時候在計算機光驅讀盤過程中,光驅突然丟失

1) 光驅自身有問題

  光驅的激光頭讀盤性能不穩定或者是光驅電路板上的芯片散熱不良時,特別是經過維修的光驅,因爲多數維修人員在對光驅進行檢測後再次組裝時,都沒有考慮光驅的芯片散熱問題,所以就會出現上述故障。解決的方法更換光驅或改善光驅的散熱條件。

2)  光驅供電不正常

  這種問題首先應檢查光驅的供電端-4針D形電源插頭,與光驅的電源接口接觸是否良好,插頭內的金屬簧片是否氧化現象,插頭另一端的導線緊固是否牢靠。
  其次是光驅內部的電源接口與電路板的焊接部分因經常拔插而鬆動虛接,多見於經常移動使用的光驅。
      當出現此問題時,我們可以觀察光驅的狀態指示燈是否亮,光驅的托盤是否能夠正常彈出來輔助判斷故障情況。

3) 光驅數據線連接不正常

  如果數據線經常拔插或數據線質量低劣,接點處虛接或者短路時,也可能是數據線按裝不正確或鬆動時也會出現此類故障。如果更換數據線後故障消失,就說明光驅所使用的數據線有問題。在排除此問題時同時應檢查主板和光驅的IDE接口,是否存在斷針或彎針,短針,是否有雜物的情況

4) 主板的IDE接口或者南橋芯片性能不良

  如果是主板上的IDE接口焊接不良或南橋控制芯片性能不佳時,也會出現此問題。在出現此問題後,我們更換了光驅和數據線,此問題存在;再把硬盤和光驅交換位置後,仍然表現爲硬盤讀盤正常,而光驅丟失時,那就可以斷定是主板問題了。

5)  還有一種情況,是客戶人爲的改動了BIOS設置後,造成光驅在使用過程中丟失。

  因爲S-ATA硬盤的出現,主板的BIOS設置中多出了對S-ATA硬盤,P-ATA硬盤的支持模式的選擇,當我們選擇S-ATA硬盤模式時,就無法使用P-ATA接口的硬盤和光驅,此時就表現爲光驅盤符丟失;當我們選擇P-ATA模式時,S-ATA硬盤丟失,表現爲能夠用光盤啓動電腦,但啓動後沒有硬盤存在,不能安裝系統;只有當我們選擇S-ATA+P-ATA模式時,我們才能既使用S-ATA硬盤,也能夠使用ATAPI接口的光驅。

6) 光驅不支持DMA

      早期的光驅可能不支持DMA,可以將光驅的DMA接口關閉以免造成不兼容等現象。完成設置後,按下“確定”按鈕,重新啓動電腦即可。
      DMA接口光驅與主板不兼容時,也應關閉DMA。

5.  光驅的讀盤性能不穩定

1) 光驅的供電不正常,有時穩定,有時偏低或沒有電源供應,也可能只有一路電源供應。

2) 系統感染了病毒,禁止光盤的讀取。

  當系統感染了病毒,修改了註冊表,屏蔽了光驅盤符時,這時系統表現爲光盤符號丟失,同時光驅可能不能讀取,即使光驅能夠讀取到數據,因在“我的電腦”中或“資源管理器”中無盤符,我們也無法獲取讀到的數據。

3) 光驅內有不固定的微小雜物,當雜物擋在光頭上時,光驅就無法正常讀盤;當雜物移開時,光驅就又能正常讀盤了。

4) 激光頭老化造成

      調整光驅激光頭附近的電位調節器,加大電阻改變電流的強度使發射管的功率增加,提高激光的亮度,從而提高光驅的讀盤能力。
  提醒:大家用小螺絲刀順時針調節(順時針加大功率、逆時針減小功率),以5度爲步進進行調整,邊調邊試直到滿意爲止。切記不可調節過度,否則可能出現激光頭功率過大而燒燬的情況。

6. 光驅卡住無法彈出

      可能就是光驅內部配件之間的接觸出現問題,大家可以嘗試如下的方法解決:將光驅從機箱卸下並使用十字螺絲刀拆開,通過緊急彈出孔彈出光驅托盤,這樣你就可以卸掉光驅的上蓋和前蓋。卸下上蓋後會看見光驅的機芯,在托盤的左邊或者右邊會有一條末端連着托盤馬達的皮帶。你可以檢查此皮帶是否乾淨,是否有錯位,同時也可以給此皮帶和連接馬達的末端上油。另外光驅的托盤兩邊會有一排鋸齒,這個鋸齒是控制托盤彈出和縮回的。請你給此鋸齒上油,並看看它有沒有錯位之類的故障。如果上了油請將多餘的油擦去,然後將光驅重新安裝好,最後再開機試試看。
      提醒:不過由於這種維修比較專業,建議大家最好找專業人士修理。

7. 當光驅認到盤後,開始讀盤時,一高速旋轉,系統就重啓

1) 電源功率不足
  
2) 主板故障

  如果主板的IDE接口有故障時,也可能出現此類故障。

8. 光驅會莫名其妙的自動彈出彈入

1)  主機上網時被黑客控制

  此問題多數出現在機器經常上網並且沒有使用天網等防火牆軟件,當我們使用MSN或QQ和接收電子郵件時,我們打開了不知名的郵件附件時就可以出現此情況,我們的電腦被黑客程序鎖定註冊表,禁止我們關機或打開我的電腦等,嚴重的時候我們的電腦會直接被黑客遠程控制,出現光驅自動不停的彈出彈入,硬盤狂轉,顯示器關閉顯示等。

2) 光驅的彈出按鈕開關性能不良

  對於有光驅檔板的機箱,當我們按下彈出按鍵時,會經過檔板再傳到光驅的彈出按鍵上,如果按鍵接觸不靈活,按下後不能彈起時,就會出現彈出鍵被長時間按下,這時光驅也會表現爲剛剛出盒就馬上彈入,再按下出盒鍵,仍然是剛剛彈出就又再次彈入,無法更換光盤。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4-10-16 12:08:00

--  [續]
9 .系統能夠正常啓動,但是一讀光盤就藍屏或死機

 

  這種情況一是光驅的讀盤能力差或者是光盤已經劃傷嚴重,放入光驅後,能夠檢測到光盤的存在,但在讀取數據時容易進入死讀狀態,造成系統藍屏或死機;再一個原因就是光驅被打開了DMA通道,而光驅本身不支持DMA數據傳輸功能,所以也會出現藍屏或死機現象。

10. DVD光驅只能讀DVD光盤,而不能讀取VCD光盤 

  一般情況下,DVD光驅讀取CDROM格式光盤的能力要比CDROM讀取CDROM光盤的能力差一些,這就會表現爲放在52X光驅裏可以正常讀取的光盤,放在DVD光驅裏卻不能讀取。不過,如果DVD光驅只能讀取DVD光盤,而不能讀取VCD光盤,那就是DVD光驅本身有問題。如果是保內的話,應該要求商家給予更換。此類問題在實際生活中還並不少見。

11. 光驅讀盤時有“啾啾”的聲音

  這種情況大家可能也會經常遇到,其原因就是光驅的讀盤能力下降或者是光盤的質量太差或光盤表面污損嚴重,這時雖然光驅能夠檢查到光盤的格式和有光盤存在,但在讀取數據時,激光頭會在伺服電路的動作下儘可能的讀取數據,這時如果激光頭上移位置過大,同時因爲光盤的質量差表面質量不均,光盤高速工作時不在一個平面上,這時激光頭上移聚焦時就會碰着光盤,斷續的和光盤接觸就會產生“啾啾”的聲音。如果我們購買的是盜版光盤,即使用盤面很新,但因爲其數據軌跡較淺,不易讀取,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當我們再次取出光盤時,光盤表面就會有多個劃痕,這就是爲什麼盜版盤容易出現劃盤。嚴重的時候,因爲光驅高速工作,還會生產炸盤現象,造成光驅損壞而無法繼續工作。

12. 光驅讀盤時聲音特別大,有的時候大的有些嚇人,整個機箱都會跟着振動

  這種情況也比較常見,特別是一些新買電腦的用戶(對於DIY機器),經常會反映自己家的電腦光驅讀盤時聲音特別響,像拖拉機一樣,帶個屋裏都能聽到。嚴重的時候帶個機箱都會跟着振動,好像機箱要爆炸似的。其實這是正常現象,爲什麼光驅到了52X後再沒有提高,即使市面上有過56X光驅出現,也不過是曇花一現。當光驅以52X的高倍速工作時,每分鐘的轉速高達數千轉,如果機箱的設計不是很合理,這時電機工作的噪音就會被放大,引起機箱共振,從而表現爲光驅讀盤時的噪音特別的大。這也是許多DIY市場上的光驅後來都推出了手動降速功能,其主要目的就是降低光驅讀盤時的噪音。

13. 光驅能夠正常播放CD,但是卻不能讀數據光盤

  電腦所配置的光驅都能夠播放CD音樂光盤,只不過有的光驅面板上有播放鍵,可以不需要軟件支持就能直接從前置的音頻接口或與聲卡上的CD音頻輸入接口相連輸出音樂信號;而個別光驅必須有軟件支持才能播放CD光盤。在WIN98以前因爲沒有相應的軟件支持,光驅播放CD音樂光盤時,光驅與聲卡必須有CD音頻線連接纔能有音樂信號輸出;而現在因爲XP系統支持數字音頻,以及超級解霸3000的數字音頻功能,可以不需要CD音頻線也能播放CD光盤了。此類問題我們可以仔細進一步檢查,如果整張CD光盤都能夠播放,說明光驅的硬件本身沒有問題;而數據光盤不能讀取,我們應該首先懷疑數據光盤是否進行了加密和我們是否打開了DMA數據通道等。目前市面上的盜版光盤爲了逃避檢查,都人爲的對光盤進行了加密設置,必須進行相應的解密的手段才能正常讀出光盤上的數據,這一點我們需要特別注意。

14.光驅能夠正常讀盤,但是就是不能讀取某一類盤,如學習軟件的加密光盤等 

  這種情況也不是光驅的問題,部分學習軟件爲了防止盜版,都對光盤數據進行了加密設置。多數用戶所描述的學習軟件光盤不能讀取,是因爲自己購買的是盜版軟件,在進行版權籤別時無法通過,所以就出現光盤不能讀出的情況,而客戶就誤認爲是光驅有問題。

15. 光驅讀盤正常,但是更換光盤後,雙擊光盤盤符顯示的內容還是第一張光盤的內容,只有重新啓動計算機後更換的光盤才能重新顯示

  換盤後內容不變,這在軟盤上經常會遇到。原因就是因爲軟驅的換盤檢測開關髒污,無法差別是否有換盤行爲,所以主機始終認爲軟盤沒有被更換而仍舊顯示第一張軟盤的內容。光驅也會出現此情況,無論你換什麼樣的光盤,只要打開我的電腦中的光盤符號,顯示的內容依舊是第一張盤的目錄列表。如果繼續點擊,就會提示讀盤錯誤的信息提示。此情況即使我們點擊刷新也沒有效果,只能重啓電腦後才能解決,所以開機一次只能讀取一張光盤的內容。此問題屬於光驅原因,只能更換光驅解決。

16. DVD光驅讀盤性能正常,但在我的電腦中光盤圖標老是變成CD驅動器

  這個問題我們在筆記本電腦上和臺式機上也會經常遇到,因爲光盤的圖標經常顯示爲CD驅動器,所以放入的DVD光盤無法正常讀取。這種情況也經常讓客戶投訴,明明我購買的機器上寫得是DVD光驅,可電腦裏卻顯示的是CDROM驅動器。解決的方法也很簡單,只要我們將設備管理器中的光驅屬性裏的“使用此CDROM數字音頻播放CD”前面的勾去掉,然後就可以正常播放DVD光盤了。

17. 播放DVD時自動關機,系統爲XP。使用了多種播放器軟件,系統也重裝過N遍,但都沒有解決。系統關機表現就象正常關機,沒有任何非法操作或錯誤提示。

  這種問題出現在宏三眩影3000機器上,此問題的解決也非常特殊,播放VCD時沒有問題,只有播放DVD時出現關機現象,最後更換顯卡後故障排除,原因可能是顯卡與主板的兼容性差造成的。

18. 提示窗口:“安裝文件時發生輸入/輸出錯誤,這通常是因爲安裝介質或安裝文件損壞引起的。”

  造成這種現象可能有幾種原因:
      一是光驅數據線質量不過關或在拔插時受損,這樣會導致光驅工作時出現以上錯誤提示。其實這不是光驅或光盤有問題,只要換一條數據線就可以了。
      另外也可能是你的光驅使用時間較長,光驅的讀盤能力下降造成的,你可以檢查一下光驅激光頭的物鏡表面是否很髒,如果很髒可以進行相應處理,也可以通過調整激光頭的發射功率來改善光驅的讀盤能力,不同品牌光驅的調節電位器的位置是不同的,具體調節可以參考相關文章進行。


以上原文: 天極,tfol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4-12-14 16:10:42編輯過]

--  作者:綠色陽光
--  發佈時間:2004-10-16 20:53:00

--  
這就是傳說中的大俠!強烈支持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4-10-20 21:31:00

--  顯示器抖動的原因
原文:郭鷹 天極

 

顯示器刷新頻率設置得太低

  當顯示器的刷新頻率設置低於75Hz時,屏幕常會出現抖動、閃爍的現象,把刷新率適當調高,比如設置成高於85Hz,屏幕抖動的現象一般不會再出現。

電源變壓器離顯示器和機箱太近

  電源變壓器工作時會造成較大的電磁干擾,從而造成屏幕抖動。把電源變壓器放在遠離機箱和顯示器的地方,可以讓問題迎刃而解。

劣質電源或電源設備已經老化

  許多雜牌電腦電源所使用的元件做工、用料均很差,易造成電腦的電路不暢或供電能力跟不上,當系統繁忙時,顯示器尤其會出現屏幕抖動的現象。電腦的電源設備開始老化時,也容易造成相同的問題。

音箱放得離顯示器太近

  音箱的磁場效應會干擾顯示器的正常工作,使顯示器產生屏幕抖動和串色等磁干擾現象。

病毒作怪

  有些計算機病毒會擾亂屏幕顯示,比如:字符倒置、屏幕抖動、圖形翻轉顯示等。網上隨處可見的屏幕抖動腳本,就足以讓你在中招之後頭大如牛。

顯示卡接觸不良

  重插顯示卡後,故障可得到排除。

WIN95/98系統後寫緩存引起

  如屬於這種原因,在控制面板-系統-性能-文件系統-疑難解答中禁用所有驅動器後寫式高速緩存,可讓問題得到根本解決。

電源濾波電容損壞

  打開機箱,如果你看到電源濾波電容(電路板上個頭最大的那個電容)頂部鼓起,那麼便說明電容壞了,屏幕抖動是由電源故障引起的。換了電容之後,即可解決問題。


--  作者:itfree
--  發佈時間:2004-10-25 23:05:00

--  
頂哦``
樓主幸苦```
期待下一期
--  作者:zk2658
--  發佈時間:2004-11-1 13:59:00

--  
強,太強了謝謝!
--  作者:ltm0730
--  發佈時間:2004-11-9 0:30:00

--  
太厲害了!!!
--  作者:省粥
--  發佈時間:2004-11-10 18:07:00

--  
太感謝了
--  作者:八十分大戰
--  發佈時間:2004-11-13 10:25:00

--  
非常感激!!!
--  作者:taowuxue
--  發佈時間:2004-11-13 22:33:00

--  
那幫我看看我的主板是什麼問題呢
我的硬件管理中找不到AC,97聲卡  於是我只有插了個獨立的聲卡  有聲音
在主板的BIOS中我已經把AC‘97打開了  爲什麼還會這樣呢

--  作者:lywterry
--  發佈時間:2004-11-16 11:00:00

--  
鉅著啊
--  作者:yangbaiqi
--  發佈時間:2004-11-18 9:17:00

--  
葵費了好多心血啊!
哎,葵也走了,IT168呀……讓我怎麼說你啊……
--  作者:我舞影零亂
--  發佈時間:2004-11-26 22:28:00

--  
沒說的了
超強啊
內容很詳細
真是辛苦樓主了!!

--  作者:zhubo_1
--  發佈時間:2004-11-27 19:53:00

--  


--  作者:sailman
--  發佈時間:2004-11-30 23:34:00

--  
辛苦了。謝謝。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4-12-8 9:26:00

--  硬盤壞道的發現與修復
硬盤出現壞道除了硬盤本身質量以及老化的原因外,還有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平時使用不當造成的。

 

    硬盤的壞道共分兩種:邏輯壞道和物理壞道。邏輯壞道爲軟壞道,大多是軟件的操作和使用不當造成的,可以用軟件進行修復;物理壞道爲真正的物理性壞道,是硬盤盤片本身的磁介質出現問題,例如盤片有物理損傷,大都無法用軟件進行修復,只能通過改變硬盤分區或扇區的使用情況來解決。

     如果你的硬盤一旦出現下列這些現象時,你就該注意硬盤是否已經出現了壞道:

    (1)在讀取某一文件或運行某一程序時,硬盤反覆讀盤且出錯,提示文件損壞、“無法讀取或無法寫入文件”等信息,或者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成功;有時甚至會出現藍屏等;
    (2)硬盤聲音突然由原來正常的摩擦音變成了怪音;
    (3)在排除病毒感染的情況下系統無法正常啓動,用SYS命令傳導系統也不能成功,出現“Sector not found”或“General error in reading drive C”等提示信息;
    (4)Format硬盤時,到某一進度停止不前,最後報錯,無法完成;
    (5)每次系統開機都會自動運行Scandisk掃描磁盤錯誤;或硬盤掃描時出現紅色的“B”的標記。
    (6)對硬盤執行FDISK時,到某一進度會反覆進進退退;

  首先,我們先確認硬盤的壞道是邏輯壞道還是物理壞道,方法很簡單。在電腦剛剛啓動時,按“F8”鍵,選擇“Command Prompt only”進入DOS模式(操作系統必須爲Win95/98,若爲Win2000/XP請使用DOS啓動盤),執行“scandisk x:”(X爲盤符),Scandisk程序便會檢查硬盤,對產生的邏輯壞道會自行彈出對話框,選擇“Fix it”對邏輯壞道進行初級修復。如掃描程序在某一進度停滯不前,那麼硬盤就有了物理壞道。

  對於已進行初步修復的仍有邏輯壞道的硬盤,正常啓動後回到Windows下,進入“我的電腦”中選擇有邏輯壞道的硬盤,單擊鼠標右鍵,選擇“屬性”→“工具”→“開始檢查”就彈出“磁盤掃描程序”,選中“完全”並將“自動修復錯誤”打上勾(如圖1),單擊“開始”,就開始對該分區進行掃描和修復。

    一般來說,通過上述的方法,修復完成之後硬盤上壞道仍然存在,只是做上了標記,系統不會繼續訪問了,但是隨着對硬盤的繼續使用,我們可能會發現硬盤壞道有可能擴散,所以這種方法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比較妥善的辦法是對硬盤數據進行備份,然後重新分區格式化硬盤,一般來說,如果硬盤上的故障僅僅是邏輯壞道,就可以徹底的解決問題。當然,建議在進行重新分區和格式化之後,使用DOS下Scandisk再次對硬盤進行檢測,確保硬盤邏輯壞道的完全修復。

  而對於有物理壞道的硬盤,上述方法就無能爲力了,但也不是沒有辦法。

屏蔽物理壞道

    由於物理壞道通常是由於硬盤使用中遭受撞擊或者突然斷電等情況產生的,在盤片高速旋轉時,磁頭有可能撞擊盤片,造成磁介質損傷而形成的,即使通過磁盤檢測軟件將壞道標記,操作系統雖然不會繼續訪問這個扇區,但是物理壞道通常在使用一段時間後會擴散,這是由於雖然壞道標記之後,但是硬盤仍然可能訪問到壞道周圍的扇區,從而引起壞道的擴散。爲了避免壞道的擴散,我們最好是將壞道屏蔽到一個未使用的分區。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如果硬盤還沒過質保期,就去找銷售商,讓其想辦法(別忘了帶發票)。但如果過了質保期或遇到了奸商,就只好自己想辦法了,下面我就介紹一種用“PartitionMagic”(分區魔術師,以下簡稱PM)修復硬盤的方法。

  道理很簡單,通過對硬盤的重新分區,隱藏有物理壞道的硬盤空間,對其實行隔離。具體的作法是:首先啓動PM,選中“Operations”菜單下的“Check”命令,對硬盤進行直接掃描,標記壞簇後,選中“Operations”菜單下的 “Advanced”→“bad sector retset”(如圖2),最後把壞簇分成一個獨立的分區,再通過“Hide partiton”命令將分區隱藏,至此大功告成。

  如果電腦啓動時出現信息“TRACK 0 BAD,DISK UNUSABLE”,那麼修復起來就比較麻煩,因爲此信息說明硬盤的零磁道損壞了,一般出現這種情況,大多數人就把硬盤作報廢處理。但並非絕對不能修復,原理十分簡單,只要用1扇區代替0扇區就行了,下面讓我們試試吧!

  這次請“DiskMan”來幫助我們,它是一款比較常用的硬盤工具,大家可以在華軍軟件園下載(bj.onlinedown.net)。下載後在純DOS運行,在“硬盤”菜單中選中要修改的盤(一般爲C盤),然後依次進入“工具”→“參數修改”→將“起始柱面”的值由“0”改爲“1”,確定後保存退出。就可以對硬盤進行重新分區了。

  如果出現問題後上述方法均不奏效,那隻好使用終極大法——低級格式化。這是筆者最不推薦使用的一種方法,因爲低格會重新劃分磁道和扇區、標準地址信息、設置交叉因子等信息,會對硬盤造成劇烈磨損,對於已存在物理壞道的硬盤更是雪上加霜,且低格會將所有的數據清空,更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因此不到萬不得已,千萬不要低格。常用的低格工具有DM萬用版,LFORMAT等,均可在華軍軟件園下載。切記,低格後的硬盤一定要用 “FORMAT”進行高級格式化後才能使用。


--  作者:jrzs0920
--  發佈時間:2004-12-8 10:54:00

--  
多謝提供,有不少有用的東東哪!
--  作者:mandy322
--  發佈時間:2004-12-9 9:33:00

--  
看的我狂暈啊,真是辛苦樓主咯!
--  作者:gu88
--  發佈時間:2004-12-10 9:20:00

--  
再次感謝向日葵,頂!!
--  作者:guest
--  發佈時間:2004-12-12 19:54:00

--  
hao
--  作者:xiaoqiu917
--  發佈時間:2004-12-13 9:05:00

--  
好啊,謝了
--  作者:guest
--  發佈時間:2004-12-13 23:03:00

--  
謝謝你的東東啊!~~ 正是我現在找的!~~~~~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4-12-14 16:16:00

--  
不能正常關機的處理辦法

 

問:W98不能正常關機是什麼原因,如何處理?安裝WinXP後不能正常關機,按下電源開關也不能關機而又重新啓動系統,是什麼原因?

    答:首先談談Windows系統自動關機的條件。在Win98及更高版本的系統中都支持自動關機,即不通過電源的物理開關實現關機。自動關機是通過操作系統支持的ACPI(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 Interface,高級系統配置和電源管理)技術來實現的(當然ACPI的功能不僅僅是自動關機)。ACPI是由英特爾、微軟和東芝等多家公司共同開發的,可以在BIOS之上通過操作系統進行電源管理。該技術要求主板控制芯片和其他I/O芯片與操作系統建立標準聯繫通道,使操作系統可以通過瞬間軟電源開關(MSPS:Momentary Soft Power Switch)進行電源管理。因此,只有在硬件(控制芯片)、電源(ATX電源)及操作系統(Win98以上版本)都支持ACPI技術的前提下,自動關機才能實現。因此,爲了保證自動關機的實現,在BIOS設置中,必須把“ACPI fnuction ”設置爲“Enabled”;同時必須啓用APM(高級電源管理)功能。
    自動關機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過程,它是由系統進程Csrss和Winlogon配合並調用關機函數Shutdown Systen來完成的,這個函數進一步調用SetSystenPowerState關閉驅動程序和其它的當前執行程序子系統(如即插即用管理器、電源管理器、IO管理器 、配置管理器、內存管理器等)。此外,執行自動關機時,系統還要檢查當前系統中各種外部設備的狀態以及尚未關閉的應用程序的狀態,處理各個數據緩衝器中的數據等。如果在上述工作中發生錯誤就不能正常關機。因此一般說來在關機之前應該使各種外設停止工作,關閉所有的應用程序後再行關機。
在Windows系統中的確常常出現自動關機失敗的情況,下面談談具體的原因和處理辦法。

1. 系統文件中自動關機程序有缺陷。爲了確認是否是這個原因所致,可以作下述實驗。在“開始/運行”中輸入命令“rundll32 user.exe,exitwindows”看看能否正常關機。如果在這個命令下可以正常關機,表示自動關機程序可能有某種缺陷,如果使用的是Win98系統,請在“開始/程序/附件/系統工具/系統信息/工具/系統文件檢查器”檢查系統文件的完整性和修補文件。如果採用其它系統(Me/2000/XP),也可在相應的項目中完成文件修補。如果修補文件仍然不能解決問題,只能重新安裝系統。而運行“rundll32 user.exe,exitwindows”也不能正常關機,則可能是操作系統中某些系統程序有缺陷,但是處理辦法仍然是修補系統或者重新安裝系統。

2. 毒和某些有缺陷的應用程序或者系統任務有可能造成關機失敗。首先查殺病毒,在關機之前關閉所有的應用程序。由於有些應用程序是系統啓動時加載的,因此可在“啓動”菜單(在“開始/運行”中輸入命令:“msconfig”)中逐個減去加載的程序,以便看看有無影響關機的文件(當然要重新啓動之後纔有生效)。

3. 外設和驅動程序兼容性不好,不能響應快速關機。可在“開始/運行”中輸入命令:“msconfig”,在“常規”標籤頁中選擇“高級”,在打開的窗口中選擇“禁用快速關機”。如果懷疑外設有故障,也可以逐個卸載外設進行檢查,以便找到有影響的外設。

4. 如果設置了在關閉Windows時使用聲音文件,當該文件被破壞時也可以造成關機失敗。請在“控制面板/聲音/事件”中選擇“退Windows”項,把聲音名稱設置爲“無”。這樣處理之後如果能夠正常關機,則表示的確是該原因所致,可重新安裝聲音文件供使用。

5. 在Win98自動關閉時將顯示“現在可以安全地關閉計算機了”,這個內容是由Windows目錄下的“logos.sys”文件完成的,如果這個文件損壞則不能出現上述提示,而以文本形式提示:“you can now safely turn off you computer”,這也可能造成自動關機失敗,恢復該文件即可。

6. 安裝WinXP後不能自動關機,如排除了上述各種原因後,有可能是其控制面板中的電源選項設置不正確,請檢查你的設置,保證ACPI和APM能夠正常工作。也有的主板系統BIOS中的APM(高級電源管理)和Win XP之間不完全兼容(以AMI BIOS爲多),因此不能自動關機。選擇關機卻變成重新啓動系統,在這種情況下只能手動關機了(按下電源開關保持4秒鐘後放開,如果少於4秒則無效)。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是升級主板的系統BIOS,採用新的版本。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4-12-14 16:27:00

--  
WinXP非法操作詳解

 

1、停止錯誤編號:0x0000000A 
  
  說明文字:IRQL-NOT-LESS-OR-EQUAL  
  通常的原因:驅動程序使用了不正確的內存地址。 
  
  解決方法:如果無法登陸,則重新啓動計算機。當出現可用的作系統列表時,按F8鍵。
  
  在Windows高級選項菜單屏幕上,選擇"最後一次正確的配置",然後按回車鍵。 

  檢查是否正確安裝了所有的新硬件或軟件。如果這是一次全新安裝,請與硬件或軟件的製造商聯繫,獲得可能需要的任何Windows更新或驅動程序。 

  運行由計算機制造商提供的所有的系統診斷軟件,尤其是內存檢查。 
  
  禁用或卸掉新近安裝的硬件(RAM,適配器,硬盤,調制解調器等等),驅動程序或軟件。

  確保硬件設備驅動程序和系統BIOS都是最新的版本。 
  
  確保製造商可幫助你是否具有最新版本,也可幫助你獲得這些硬件。 
  
  禁用 BIOS內存選項,例如cache或shadow。 

  2、停止錯誤編號:0x0000001E 
  
  說明文字:KMODE-EXCEPTION-NOT-HANDLED 
  
  通常的原因:內核模式進程試圖執行一個非法或未知的處理器指令。 
  
  解決方法:確保有足夠的空間,尤其是在執行一次新安裝的時候。 
  
  如果停止錯誤消息指出了某個特定的驅動程序,那麼禁用他。如果無法啓動計算機。
  
  應試着用安全模式啓動,以便刪除或禁用該驅動程序。 

  如果有非Microsoft支持的視頻驅動程序,儘量切換到標準的VGA驅動程序或Windows提供的適當驅動程序。 
  
  禁用所有新近安裝的驅動程序。 
  
  確保有最新版本的系統BIOS。硬件製造商可幫助確定你是否具有最新版本,也可以幫助你獲得他。 
  BIOS內存選項,例如cache,shadow。 

  3、停止錯誤編號:0x00000023或0x00000024 
  
  說明文字:FAT-FILE-SYSTEM或NTFS-FILE-SYSTEM 
  
  通常原因:問題出現在Ntfs.sys(允許系統讀寫NTFS驅動器的驅動程序文件)內。 
  
  解決方法:運行由計算機制造商提供的系統診斷軟件,尤其是硬件診斷軟件。 
  
  禁用或卸載所有的反病毒軟件,磁盤碎片整理程序或備份程序。 
  
  通過在命令提示符下運行Chkdsk /f命令檢查硬盤驅動器是否損壞,然後重新啓動計算機。 

  4、停止編號:0x0000002E 
  
  說明文字:DATA-BUS-ERROR 
  
  通常的原因:系統內存奇偶校驗出錯,通常由硬件問題導致。 
  
  解決方法:卸掉所有新近安裝的硬件(RAM。適配器。硬盤。調制解調器等等)。 
  
  運行由計算機制造商提供的系統診斷軟件,尤其是硬件診斷軟件。 
  
  確保硬件設備驅動程序和系統BIOS都是最新版本。 
  
  使用硬件供應商提供的系統診斷,運行內存檢查來查找故障或不匹配的內存。 
  
  禁用BIOS內存選項,例如cache或shadow。 
  
  在啓動後出現可用作系統列表時,按F8。在Windows高級選項菜單屏幕上,選擇"啓動VGA模式:。然後按回車鍵。如果這樣做還不能解決問題,可能需要更換不同的視頻適配器列表,有關支持的視頻適配器列表,請參閱硬件兼容性列表。 

  5、停止編號:0x0000003F 
  
  明文字:NO-MOR-SYSTEM-PTES 
  
  通常的原因:每喲正確清理驅動程序。 

  解決方法:禁用或卸載所有的反病毒軟件,磁盤碎片處理程序或備份程序。 

  6、停止錯誤編號:0x00000058 
  
  說明文字:FTDISK-INTERN-ERROR 
  
  通常的原因:容錯集內的某個主驅動器發生故障。 
  
  解決方法:使用Windows安裝盤啓動計算機,從鏡象(第2)系統驅動器引導。有關如何編輯Boot.ini文件以指向鏡象系統驅動器的指導,可在MIcrosoft支持服務Web站點搜索"Edit ARC path"。 

  7、停止錯誤編號:0x0000007B 
  
  說明文字:INACCESSIBLE-BOOT-DEVICE 
  
  通常原因:初始化I/O系統(通常是指引導設備或文件系統)失敗。 
  
  解決方法:引導扇區病毒通常會導致這種停止錯誤。是用反病毒軟件的最新版本,檢查計算機上是否有存在病毒。如果找到病毒,則必須執行必要的不找把他從計算機上清除掉,請參閱反病毒軟件文檔瞭解如何執行這些步驟。 

  卸下所有新近安裝的硬件(RAM,適配器,調制解調器等等)。 
  
  覈對Microsoft硬件兼容性列表以確保所有的硬件和驅動程序都與Windows兼容。 
  
  如果使用的適SCSI適配器,可以從硬件供應商除獲得最新WINDOWS驅動程序,禁用SCSI設備的同步協商,檢查該SCSI鏈是否終結,並覈對這些設備的SCSI ID,如果無法確定如何執行能夠這些步驟,可參考硬件設備的文檔。

  如果你用的是IDE設備,將板上的IDE端口定義爲唯一的主端口。覈對IDE設備的主/從/唯一設置。卸掉除硬盤之外的所有IDE設備。如果無法確認如何執行這些不找,可參考硬件文檔。 

  如果計算機已使用NTFS文件系統格式化,可重新啓動計算機,然後在該系統分區上運行Chkdsk 
/f/r命令。如果由於錯誤而無法啓動系統,那麼使用命令控制檯,並運行Chkdsk /r命令。 
  
  運行Chkdsk /f命令以確定文件系統是否損壞。如果Windows不能運行Chkdsk命令,將驅動器移動到其他運行Windows的計算機上,然後從這臺計算機上對該驅動器運行Chkdsk命令。 

  8、停止錯誤編號:0x0000007F 
  
  說明文字:UNEXPECTED-KERNEL-MODE-TRAP 
  
  通常的原因:通常是由於硬件或軟件問題導致,但一般都由硬件故障引起的。 
  
  解決方法:覈對Microsoft硬件兼容性列表以確保所有的硬件和驅動程序都與Windows兼容。如果計算機主板不兼容就會產生這個問題。 

  卸掉所由新近安裝的硬件。 
  
  運行由計算機制造商提供的所有系統診斷軟件,尤其是內存檢查。 
  
  禁用BIOS內存選項,例如cache或shadow。 

  9、停止錯誤編號:0x00000050 
  
  說明文字:PAGE-FAULT-IN-NONPAGED-AREA 
  
  通常的原因:內存錯誤(數據不能使用分頁文件交換到磁盤中)。 
  
  解決方法:卸掉所有的新近安裝的硬件。 
  
  運行由計算機制造商提供的所有系統診斷軟件。尤其是內存檢查。 
  
  檢查是否正確安裝了所有新硬件或軟件,如果這是一次全新安裝,請與硬件或軟件製造商聯繫,獲得可能需要的任何Windows更新或驅動程序。 

  禁用或卸載所有的反病毒程序。 
  
  禁用BIOS內存選項,例如cache或shadow。 

  10、停止錯誤編號:0x00000077 
  
  說明文字:KERNEL-STEL-STACK-INPAGE-ERROR 
  
  通常的原因:無法從分頁文件將內核數據所需的頁面讀取到內存中。 
  
  解決方法:使用反病毒軟件的最新版本,檢查計算機上是否有病毒。如果找到病毒,則執行必要的步驟把他從計算機上清除掉。請參閱製造商提供的所有系統診斷軟件,尤其是內存檢查。 

  禁用BIOS內存選項,例如cache,shadow。 

  11、停止錯誤編號:0x00000079 
  
  說明文字:MISMATCHED-HAL 
  
  通常的原因:硬件抽象層與內核或機器類型不匹配(通常發生在單處理器和多處理器配置文件混合在同一系統的情況下)。 
  
  解決方法:要解決本錯誤,可使用命令控制檯替換計算機上錯誤的系統文件。 
  
  單處理器系統的內核文件是Ntoskml.exe,而多處理器系統的內核文件是Ntkrnlmp.exe,但是,這些文件要與安裝媒體上的文件相對應;在安裝完Windows2000和,不論使用的是哪個原文件,都會被重命名爲Ntoskrnl.exe文件。HAL文件在安裝之後也使用名稱Hal.dll但是在安裝媒體,但是在安裝媒體上卻有若干個可能的HAL文件。 

  12、停止錯誤編號:0x0000007A 
  
  說明文字:KERNEL-DATA-INPAGE-ERROR 
  
  通常的原因:無法從分頁文件將內核數據所需的頁面讀取到內存中。(通常是由於分頁文件上的故障,病毒,磁盤控制器錯誤或由故障的RAM引起的)。 
  
  解決方法:使用反病毒軟件的最新版本,檢查計算機上是否存在病毒。如果找到病毒。則執行必要的步驟把他從計算機上清除掉,請參閱犯病度軟件文檔瞭解如何執行這些步驟。 

  如果計算機已使用NTFS文件系統格式化。可重新啓動計算機,然後在該系統分區上運行Chkdsk 
/f/r命令。如果由於錯誤而無法啓動命令,那麼使用命令控制檯,並運行Chkdsk /r命令。 
  
  運行由計算機制造商提供的所有的系統在很端軟件,尤其是內存檢查。 

  13、停止錯誤編號:0xC000021A 
  
  說明文字:STATUS-SYSTEM-PROCESS-TERMINATED 
  
  通常的原因:用戶模式子系統,例如Winlogon或客戶服務器運行時子系統(CSRSS)已被損壞,所以無法再保證安全性。 

  解決方法:卸掉所有新近安裝的硬件。 
  
  如果無法登陸,則重新啓動計算機。當出現可用的作系統列表時按F8。在Windows2000高級選項菜單屏幕上,選擇:“最後一次正確的配置”。然後按會車。 
  
  運行故障恢復臺,並允許系統修復任何檢測到的錯誤。 

  14、停止錯誤編號:0xC0000221 
  
  說明文字:STATUS-IMAGE-CHECKISU7M-MISMATCH 
  
  通常的原因:驅動程序或系統DLL已經被損壞。 
  
  解決方法:運行故障復控臺,並且允許系統修復任何檢測到的錯誤。 
  
  如果在RAM添加到計算機之後,立即發生錯誤,那麼可能是分頁文件損壞,或者新RAM由故障或不兼容。刪除Pagefile.sys並將系統返回到原來的RAM配置。 
  
  運行由計算機制造商提供的所有的系統診斷軟件,尤其是內存檢查。

原文:幾度網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4-12-14 16:32:42編輯過]

--  作者:shrimp1021
--  發佈時間:2005-1-9 1:01:00

--  
這些資料太寶貴了~~~!
--  作者:kvsun
--  發佈時間:2005-1-9 9:36:00

--  
謝謝樓主 正需要那
--  作者:guest
--  發佈時間:2005-1-13 10:39:00

--  
非常感激!!!太感謝了!!
--  作者:guest
--  發佈時間:2005-1-19 2:06:00

--  
dfsdfdfsdfdsf
--  作者:wq19780219
--  發佈時間:2005-1-19 12:33:00

--  
非常感謝
--  作者:anling
--  發佈時間:2005-1-22 9:22:00

--  
如果每次電腦一開機就轉入安全模式,該怎麼處理啊?幫個忙!
--  作者:王樹勳
--  發佈時間:2005-1-26 21:48:00

--  
我也貼一個:各地的VPI和VCI、DNS參數,供大家ADSL路由設置
地名 VPI VCI DNS 其它 感謝提供的朋友 
北京 0 35 202.106.196.115 
天津 0 35 202.99.96.68 
廣西 0 35 202.103.224.68 
202.103.225.68 
南寧 0 35 202.103.224.68 
梧州 0 35 主 202.103.224.68
 備 202.103.229.40 

 

玉林 0 35 202.103.224.68 
柳州 0 35 202.103.225.68(主用)
202.103.224.68(備用) 

江蘇蘇州 8 35 202.102.14.141 hrh 
江蘇 無錫 0 100 DNS:202.102.2.141(dns.wx.js.cn) 
江蘇常州 8 35 202.102.3.141,202.102.3.144,202.102.15.162 


襄樊 0 35 主 202.103.44.5
輔 202.103.0.117 xfhaoym 
雲南 0 35 61.166.150.101 
普洱 0 35 61.166.150.101 
61.166.15.170 
蘭州 0 32 
西安 8 35 
長春 8 35 
吉林市 0
0 38
39
202.98.0.68
202.98.5.68 WWWXin 
哈爾濱 8 35 
武漢 0 32 202.103.24.68 
新疆烏魯木齊 0 32 61.128.99.133
61.128.99.134 
順德 8
 8 81
35 
202.96.128.68
202.96.128.68 
廣州 8
8 35
32 主202.96.128.68
輔202.96.128.110

花都、從化 8 35 主 202.96.128.68 202.96.128.110

白雲區、海珠區 0 35 61.144.56.101
202.96.128.68 
中山 8 35 202.96.128.68 
深圳 8 35 202.96.134.133
202.96.128.68 
增城
8 35 61.144.56.100 
佛山高明區 0 100 202.96.128.68 
南海市鹽步鎮壓 0 100 主202.96.128.68. 202.96.134.133

河源 8 81 202.96.128.143
202.96.128.43 
惠東 0 100 
東莞 8

35
100 202。96。128。68 
從化 8 35 202.96.128.68 
湛江 0


80
81
100 202.96.128.68 
202.96.128.143
202.96.128.68 
陽江
8 35 202.96.128.68
202.96.135.133 
南海 0 100 202.96.128.68
202.96.134.133 
江門 0 100 202.96.128.68 
汕尾 0 35 
珠海 8 35 
斗門 0 100 
汕頭地區 8 81 DNS1:202.96.128.143
DMS2:202.96.128.68 
汕頭 0 35 
東莞 0 100 
茂名
8 35 202.103.176.22 
惠州 0 100 202.96.128.143

 

肈慶
8 81 主控DNS:61.140.7.67
輔助DNS:202.96.134.133
主DNS:202.96.128.68
輔DNS:202.96.128.143

佛山 8 35 202.96.128.68 
惠州 0 100 wy.chen 
福清 0 200 wy.chen 
揭陽 8 81 wy.chen 
清遠 8 81 202.96.128.68 202.96.134.133 
深圳 8 35 
秦皇島 0 35 主:202.99.160.68 
備:202.99.166.4 

浙江衢州 8 81 主:202.101.172.37
備:202.96.104.18 
杭州
8
0
35
32 202.101.172.35
202.96.104.18 
遼寧 0 35 
遼寧撫順鐵通 8 32 210.52.149.2
211.98.2.4
202.96.64.68 網關:10.0.1.254(固定IP)

大連 8 35 DNS:202.96.69.38
202.96.64.68 
河南安陽 8 81 202.102.224.68
202.102.227.68 
濮陽 0 35 202.102.224.68
202.102.227.68 
駐馬店 0 35 202.102.224.68 
河南鐵通 0 35 211.98.192.3
202.102.224.68 
山東 202.102.134.68 
山東省棗莊 8 81 
濟南徐州鐵通 0 35 
荊門京山縣 8 81 
上海 0 32 

重慶 0
8 35
35 
湖南 0 35 211.98.2.4 
長沙 0 32 202.103.96.68 
常德 8 38 dns 202.103.0.117 

 

婁底 8 81 202.103.88.3
202.103.100.100 
貴州六盤水 0 35 202.98.198.168 
貴州貴陽 0 35 202.98.198.168 
福建 0 200 202.101.98.55
202.101.98.54 
南平 0 35 202.101.115.55 
廈門 8 35 Chunsheng JING 
福州 0 200 202.101.98.55 
龍巖 0 35 202.101.98.55
202.101.113.55

三明 0 100 202.101.114.55 
陝西榆林 0 35 主 61.134.1.9
備 61.134.1.4 
安徽合肥 0

0 35
32 
33 202.102.192.68 詳情 
雲南昆明 8
0 35
35 主 DNS:202.98.160.68
備DNS:202.98.161.68 
中原油田 8 81 

河南焦作 0 35 10.255.0.68 
202.102.227.68 

上海 8 81 202.96.209.5 
202.96.209.133 
江西南昌 0 35 
樟樹市 0 35  主202.101.224.68 
備202.101.226.68 
江西贛州 0 35 218.87.132.1
218.87.142.1

西藏拉薩 8 81 主用dns:219.151.32.66
備用dns:202.98.224.68 

地名 VPI VCI DNS (前面1位爲VPI,中間2-3位爲VCI,後面帶點的是DNS)

北京 0 35 202.106.196.115   
天津 0 35 202.99.96.68   
廣西 0 35 202.103.224.68 
202.103.225.68   
雲南 0 35 61.166.150.101   
普洱 0 35 61.166.150.101 
61.166.15.170   
蘭州 0 32     
西安 8 35     
長春 8 35     
吉林市 0 36 202.98.0.68
202.98.5.68   
哈爾濱 8 35     
武漢 0 32 202.103.24.68   
烏魯木齊 0 32 61.128.99.133
61.128.99.134   
順德 8 81 202.96.128.68   
廣州 8 35 202.96.128.68
8 35 202.96.128.68 
8 32 202.96.128.110

  
中山 0 35 202.96.128.68   
河源 8 81 202.96.128.143
202.96.128.43   
惠東 0 100     
東莞 8 35     
從化 8 35 202.96.128.68   
湛江 0 80 202.96.128.68 
202.96.128.143
陽江 8 35 202.96.128.68
202.96.135.133   
南海 0 100 202.96.128.68
202.96.134.133   
江門 0 100 202.96.128.68   
汕尾 0 35     
珠海 8 35     
斗門 0 100     
汕頭地區 8 81 DNS1:202.96.128.143
DNS2:202.96.128.68   
汕頭 0 35     
東莞 0 100     
肈慶 8 81 主控DNS:61.140.7.67
輔助DNS:202.96.134.133
主DNS:202.96.128.68
輔DNS:202.96.128.143
  
佛山 8 35 202.96.128.68   
惠州 0 100     
福清 0 200     
揭陽 8 81     
秦皇島 0 35 主:202.99.160.68 
備:202.99.166.4   
          
浙江衢州 8 81 主:202.101.172.37
備:202.96.104.18   
杭州 8 35 202.101.172.35
202.96.104.18   
遼寧 0 35     
撫順鐵通 8 32 210.52.149.2
211.98.2.4
202.96.64.68
 
網關:10.0.1.254(固定IP)

河南安陽 8 81 202.102.224.68
202.102.227.68   
濮陽 0 35 202.102.224.68
202.102.227.68   
駐馬店 0 35 202.102.224.68   
河南鐵通 0 35 211.98.192.3
202.102.224.68   
山東省棗莊 8 81     
重慶 0 35     
湖南 0 35 211.98.2.4   
婁底 8 81 202.103.88.3
202.103.100.100   
貴州六盤水 0 35 202.98.192.68 
貴州貴陽 0 35 202.98.192.68   
福建 0 200 202.101.98.55
202.101.98.54   
南平 0 35 202.101.115.55 
廈門 8 35 
福州 0 200 202.101.98.55   
龍巖 0 35 202.101.113.55
  
三明 0 100 202.101.114.55   
          
安徽合肥 0 35 202.102.192.68 
中原油田 8 81     
          
河南焦作 0 35 10.255.0.68 
202.102.227.68   
          
上海 8 81 202.96.209.5 
202.96.209.133   
          
          各大網站DNS列表 

天府熱線DNS:61.139.2.69
長春163  :202.98.0.68
       202.98.3.68
263在線  :211.100.2.130
       211.100.1.10 
中國萬網  :210.79.232.248
  DNS  :210.192.103.50   (dns1.hichina.com)
  DNS  :202.106.169.100  (dns2.hichina.com)
新網    :211.99.199.194
      :211.99.199.195
263IDC   :211.100.2.130  (NS.263IDC.COM)
      :211.100.1.10   (NSB.263IDC.COM) 
其他省市自治區:

香港 ns1.netvigator.com 205.252.144.228 

澳門 vassun2.macau.ctm.net 202.175.3.8 

深圳 ns.shenzhen.gd.cn 202.96.134.133 
202.96.154.8 
202.96.154.15 

北京 ns.bta.net.cn 202.96.0.133 
ns.spt.net.cn 202.96.199.133 
ns.cn.net 202.97.16.195 
202.106.0.20 
202.106.148.1 
202.106.196.115 

廣東 dns.guangzhou.gd.cn 202.96.128.143 
dns.guangzhou.gd.cn 202.96.128.68 

上海 ns.sta.net.cn 202.96.199.132 
202.96.199.133 
202.96.209.5 
202.96.209.133 

浙江 dns.zj.cninfo.net 202.96.102.3 
202.96.96.68 
202.96.104.18 

陝西 ns.snnic.com 202.100.13.11 

西安: 202.100.4.15 
202.100.0.68 

天津 dns.tpt.net.cn 202.99.96.68 

遼寧 dns.dcb.ln.cn 202.96.75.68 
202.96.75.64 
202.96.64.68 
202.96.69.38 
202.96.86.18 
202.96.86.24 

江蘇 pub.jsinfo.net 202.102.29.3 

四川 ns.sc.cninfo.net 61.139.2.69 

重慶 61.128.128.68 
61.128.192.4 

成都: 202.98.96.68 
202.98.96.69 

河北 ns.hesjptt.net.cn 202.99.160.68 

保定: 202.99.160.68 
202.99.166.4 

山西 dns.sxyzptt.net.cn 202.99.198.6 

吉林 dns.jlccptt.net.cn 202.98.0.68 

山東 202.102.152.3 
202.102.128.68 


福建 dns.fz.fj.cn 202.101.98.55 

湖南 202.103.100.206 

廣西 10.138.128.40 
202.103.224.68 
202.103.225.68 

江西 202.109.129.2 
202.101.224.68 
202.101.240.36 

雲南 ns.ynkmptt.net.cn 202.98.160.68 

河南: 202.102.227.68 
202.102.224.68 
202.102.245.12 

新疆: 61.128.97.73 

烏魯木齊 61.128.97.73 
61.128.97.74 

武漢: 202.103.24.68 
202.103.0.117 

廈門 :202.101.103.55 
202.101.103.54



--  作者:JACK51
--  發佈時間:2005-2-1 10:44:00

--  
good!!!!!!!!!!!!!!!!!!!!!!!!!!!!!!!!!!!!!!!!!!!!!!!!!!!!!!!!!!!!!
--  作者:一把鋤頭
--  發佈時間:2005-2-4 10:13:00

--  
不錯、不錯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5-2-6 11:29:00

--  
鍵盤常見故障

 

1.  故障現象:開機時提示“Keyboard error or no keyboard present”;另一種故障就是開機後,屏幕顯示鍵盤出錯信息“Keyboard Lock or Error”

  分析處理:引起這種故障的原因有:鍵盤沒有接好;鍵盤接口的插針彎曲;鍵盤或主板接口損壞。在開機時注意鍵盤右上角的三個燈是否閃爍一下,如果沒有閃爍,首先檢查鍵盤的連接情況;接着觀察接口有無損壞,用萬用表測量主板上的鍵盤接口,如果接口中的第1、2、5芯中某一芯的電壓相對於4芯爲0伏,說明接口線路有斷點,找到斷點重新焊接好即可。如果主板上的鍵盤接口正常,則說明鍵盤損壞,更換新的鍵盤。

2. 故障現象:在主機自檢時,屏幕顯示如下:“KeyboarderrorPressF1toRESUME”

  分析處理:引起這種故障的原因有兩種:一是鍵盤自身故障;二是主板鍵盤接口故障。爲了判斷是鍵盤自身故障還是主板鍵盤接口故障,更新一隻正常的鍵盤,如一切正常,說明是鍵盤自身故障。拆開鍵盤後蓋,檢查電纜四根引線的電平,Vcc引線爲+5V高電平,GND引線爲低電平,DATA引線爲高電平,而KBLCK引線爲低電平,正常時KBLCK引線應爲高電平。關掉主機拔下鍵盤插頭,用萬用表×1Ω檔測量電纜兩端的對應引線,發現KBLCK引線內部已斷,更換一根鍵盤電纜,故障排除。

3.  故障現象:鍵盤有時字母無法鍵入或時有時無,換一個鍵盤故障依舊

  分析處理:引起這種故障的原因有:人爲設置;病毒導致;超頻導致。首先請恢復鍵盤默認值,依次以鼠標單擊→控制面板→鍵盤→語言,並設置成→默認值;查殺病毒或重新安裝操作系統;電腦處於超頻狀態,請先設置回原來的頻率。

4. 故障現象:開機自檢正常,但個別字符的鍵不太靈敏,有時用力敲這幾個鍵,鍵入的字符也正常,輕敲則無反應

  分析處理:由故障現象看,鍵盤接口及電纜都沒有問題,按鍵同時失靈並不代表是按鍵本身的故障,而是鍵盤盤內部電路造成的。這種現象是由於該鍵接觸不良造成的,而接觸不良一般是由於該鍵與電路板之間連線產生虛焊或脫焊,造成該鍵電路斷開所致。將鍵盤後蓋上的連接螺釘卸下,打開鍵盤前蓋,將鍵盤主體取出,在背面找到開反應的兩個焊點,在正常情況下,當鍵沒按下時,萬用表(置於歐姆檔)應指示無窮大,當鍵按下時,萬用表應指示爲零。如果不是這種情況,則該鍵損壞無疑,這時應重新焊接連線即可(請注意一定要記清兩個焊點的位置,且隔離良好)。建議用無水酒精棉球將電路板與導電層接觸處擦淨。

5.  故障現象:按鍵不能彈起(多見於Enter、Shift、Ctrl、Alt)

  分析處理:出現這類故障的主要原因是鍵盤質量太差。大家在裝機時對鍵盤的重視不夠或是圖便宜,從而購買了劣質鍵盤。其實大家使用鍵盤、鼠標的頻率是很高的,從經濟角度來講到不如使用結實耐用的好鍵盤,而且現在的普通好鍵盤才五六十元,而其使用時間是劣質鍵盤的兩三倍以上。遇到這種現象和,一般只要將卡住的鍵恢復原位即可。但是這些鍵可能彈簧出了問題,下次還會卡住。最好將鍵帽取下來,簡單處理一下,如更換彈簧等。

6. 故障現象:在輸入時,敲過某一鍵時,屏幕上顯示出許多相同字符

  分析處理:這是純機械故障,一個原因是鍵的定位槽被卡住了,這時,中要將鍵盤外殼打開,調整好鍵盤的位置後重新固定好即可;另一個原因是鍵本身的失去了彈性,但這一種情況極少見。這時,將鍵拆開,換上一新的彈性介質,故障排除。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5-2-16 19:26:00

--  
提高電腦啓動速度

 

一、bios的優化設置    

  在bios設置的首頁我們進入"advanced bios features"選項,將光標移到"frist boot device"選項,按"pageup"和"pagedown"進行選擇,默認值爲"floppy",這表示啓動時系統會先從軟驅裏讀取啓動信息,這樣做會加長機器的啓動時間,減短軟驅的壽命。所以我們要選"hdd-0"直接從硬盤啓動,這樣啓動就快上好幾秒。 另外,對於bios設置中的"above 1mbmemorytest"建議選"disabled",對於"quickpoweronselftest"建議選擇enabled。 

  在"advanced chipset features"項中的設置對機子的加速影響非常大,請大家多加留意。將"bank 0/1 dram timing"從"8ns/10ns"改爲"fast"或"turbo"。"turbo"比"fast"快,但不太穩定,建議選"fast"。如果記憶體質量好可以選"turbo"試試,不穩定可以改回"fast"。 

  對於內存品質好的內存條建議在"sdram cas latency"選項中設置爲"2",這樣可以加快速度哦。 

  較新的主板都支持agp4x,如果你的顯卡也支持agp4x,那麼就在"agp-4xmode"處將這項激活,即選爲"enabled",這纔會更好的發揮顯卡的能力,加快系統啓動速度。  二、啓動dma方式,提高硬盤速度 

二:硬盤

  採用udma/33、66、100技術的硬盤最高傳輸速率是33mb/s、66mb/s、100mb/s,從理論上來說是ide硬盤(這裏是指pio mode4 模式,其傳輸率是16.6mb/s)傳輸速率的3~6倍,但是在windows裏面缺省設置中,dma卻是被禁用的,所以我們必須將它打開。 

  具體方法是:打開"控制面板→系統→設備管理器"窗口,展開"磁盤驅動器"分支,雙擊udma硬盤的圖標,進入"屬性→設置→選項",在"dma"項前面"√",然後按確定,關閉所有對話框,重啓計算機即可。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5-2-16 19:29:00

--  
[續]

 

三、去掉windows的開機標誌。 

  首先你要打開"開始"→"設置"→"活頁夾選項",從"查看"標籤裏的"高級設置"列表框中勾選"顯示所有文件"。然後打開c盤,找到msdos.sys這個文件,並取消它的"只讀"屬性,打開它,在"option"段落下,加上一行語句:logo=0,這樣windows的開機圖案就不會被加載運行,開機時間也可以縮短3秒鐘。 

四、優化"啓動"組。 

  計算機初學者都愛試用各種軟件,用不多久又將其刪除,但常常會因爲某些莫名其妙的原因,這些軟件還會駐留在"啓動"項目中(尤其是在使用一些d版軟件時),windows啓動時就會爲此白白浪費許多時間。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你可以打開"開始"→"運行",在出現的對話框的"打開"欄中選中輸入"msconfig",然後點擊"確定",就會調出"系統配置實用程序",點擊其中的"啓動"標籤,將不用加載啓動組的程序前面的"√"去掉就可以了。如此一來,至少可以將啓動時間縮短10秒。 

五、整理、優化註冊表。 

  windows在開機啓動後,系統要讀取註冊表裏的相關資料並暫存於ram(內存)中,windows開機的大部分時間,都花費了在這上面。因此,整理、優化註冊表顯得十分必要。有關注冊表的優化,可以使用windows優化大師等軟件。以windows優化大師,點擊"註冊信息清理"→"掃描",軟件就會自動替你清掃註冊表中的垃圾,在掃描結束後,會彈出個菜單讓你選擇是否備份註冊表,建議選擇備份,備份後再點擊"清除"即可。 

六、經常維護系統。 

  如果在系統中安裝了太多的遊戲、太多的應用軟件、太多的舊資料,會讓你的計算機運行速度越來越慢,而開機時間也越來越長。因此,最好每隔一段時間,對計算機做一次全面的維護。點擊"開始"→"程序"→"附件"→"系統工具"→"維護向導",然後點擊"確定"按鈕即可對計算機進行一次全面的維護,這樣會使你的計算機保持在最佳狀態。對於硬盤最好能每隔2個星期就做一次"磁盤碎片整理",那樣會明顯加快程序啓動速度的,點擊"系統工具"→"磁盤碎片整理程序"即可。注意在整理磁盤碎片時系統所在的盤一定要整理,這樣才能真正加快windows的啓動順序。 

七、擴大虛擬內存容量。 

  如果你的硬盤夠大,那就請你打開"控制面板"中的"系統",在"性能"選項中打開"虛擬內存",選擇第二項:用戶自己設定虛擬內存設置,指向一個較少用的硬盤,並把最大值和最小值都設定爲一個固定值,大小爲物理內存的2倍左右。這樣,虛擬內存在使用硬盤時,就不用遷就其忽大忽小的差別,而將固定的空間作爲虛擬內存,加快存取速度。虛擬內存的設置最好在"磁盤碎片整理"之後進行,這樣虛擬內存就分不在一個連續的、無碎片文件的空間上,可以更好的發揮作用。 

八、去掉"牆紙"、"屏幕保護"等花哨的設置。 

  這些設置佔用系統資源不說,還嚴重影響windows的啓動順序。去掉它們的方法是:在桌面空白處點擊鼠標右鍵,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屬性",在彈出的對話框中分別選擇"背景"和"屏幕保護程序"標籤,將"牆紙"和"屏幕保護程序"設置爲"無"即可。 

九、刪除autoexec.bat和config.sys。 

  系統安裝盤根目錄下的autoexec.bat和config.sys這兩個文件,windows已經不需要它們了,可以將它們安全刪除,這樣可以加快windows的啓動速度。 

十、精簡*.ini文件,尤其是system.ini和win.ini的內容。 

  在system.ini的[boot]和[386enh]小節中加載了許多驅動程序和字體文件,是清除重點。尤其要注意的是,[boot]字段的shell=explorer.exe是木馬喜歡的隱蔽加載之所,木馬們通常會將該句變爲這樣:shell=explorer.exe file.exe,注意這裏的file.exe就是木馬服務端程序!有了木馬隨後加載運行不僅對系統安全造成了威脅,計算機啓動也慢了許多;對win.ini中的"run"及"load"後面加載的、不是每次開機必須運行的程序,可以暫時清除,等以後要用時再點擊運行。這樣開機時windows調用的相關文件就會減少許多,啓動速度自然就會快多了。 

十一、關閉磁盤掃描。 

  用文本編輯器打開msdos.sys,會看到以下內容: 

  [options] 
  bootmulti=1
  bootgui=1
  autoscan=1
 
  如果不想非正常關機後運行磁盤掃描程序,可以把atuoscan=1改爲autoscan=0,這樣在非正常關機後計算機的啓動速度也會快上一些(因爲scandisk沒有運行嘛)。 

十二、讓引導信息停留時間最短。 

  用文本編輯器打開msdos.sys,設置[options]中的bootdelay爲0即可。 

十三、減少不必要的字體文件。 

  字體文件佔用系統資源多,引導時很慢,並且佔用硬盤空間也不少。因此儘量減少不必要的字體文件。但如果刪錯了字體文件,搞不好會使windows不正常。因此可以採用下面這個"偷樑換柱"的方法(可以實現字體文件的安裝,而不佔用大量的磁盤空間):首先打開字庫活頁夾(如f:/zk),選中全部truetype字體文件,用鼠標的右鍵將它們拖動到c:/windows/fonts活頁夾中,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在當前位置創建快捷方式",這樣就可以在系統的字體活頁夾下建立字庫文件的快捷方式了。當需要使用這些字庫文件時,只要插入字庫光盤,不用時取出就可以了。 

十四、刪去多餘的dll文件。 

  在window操作系統的system子目錄裏有許多的dll文件,這些文件可能被許多文件共享,但有的卻沒有沒有一個文件要使用它,也就是說這些文件沒用了,爲了不佔用硬盤空間和提高啓動運行速度,完全可以將其刪除。 

十五、"旁門左道"的辦法。 

  如採用系統懸掛,即將當前系統狀態在關機後保存,下次開機後,系統會直接進入上次關機前的桌面,用這種方法,開機時間最快可以達到4-5秒鐘,但不是所有的主板bios都支持的,設置起來也稍顯麻煩。 

  打開註冊表,展開到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shareddlls子鍵,在右邊的有許多dll文件,如果資料爲0,則可以判定該dll文件沒有程序共享,可以刪掉它。 

  如果按以上的方法做了計算機啓動速度仍不夠快,除了升級硬件(cpu、內存、硬盤等)外,另一個好辦法是重裝系統,這樣可以明顯加快計算機啓動速度,不信就試試看! 

  不過要下載個驅動精靈~把所有驅動都備份起來哦~這樣可以重裝系統而不用重找驅動了~ 

原文:博客中國-PinkShit


--  作者:guest
--  發佈時間:2005-2-17 8:21:00

--  
好啊 !知道爲什麼我的電腦在重裝系統的時候說找不到硬盤驅動器呢?怎麼解決呢?
--  作者:hao2866411
--  發佈時間:2005-2-18 16:48:00

--  
太謝謝了。真的非常好。收藏~~~~~~~~~~~~~~~~~~~~~~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5-2-19 9:23:00

--  
Verifying DMI Pool Data

 

DMI是英文單詞Desktop Management Interface的縮寫,也就是桌面管理界面,它含有關於系統硬件的配置信息。計算機每次啓動時都對DMI數據進行校驗,如果該數據出錯或硬件有所變動,就會對機器進行檢測,並把測試的數據寫入BIOS芯片保存。所以如果我們在BIOS設置中禁止了BIOS芯片的刷新功能或者在主板使用跳線禁止了BIOS芯片的刷新功能,那這臺機器的DMI數據將不能被更新。如果你更換了硬件配置,那麼在進行WINDOWS系統時,機器仍舊按老系統的配置進行工作。這樣就不能充分發揮新添加硬件的性能,有時還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故障。

如果我們在啓動計算機時看到上述這個信息後,系統長時間停止不前或處於死機狀態,對於機器此類故障一般很難處理。因爲不能像進入系統後出現的故障,我們可以檢查系統日誌之類的文件進行分析。不過,根據PC機啓動的過程原理分析,出現這條信息時一般有以下的可能情況:

1.硬件改變

  當主機的硬件配置有所變化,但是我們使用的是POST功能時,此時系統不能識別新添加的硬件,將會按老的配置進行工作,此時就會出現開機後能夠加電,但是沒有正常啓動時“嘀”的一聲,同時顯示器也沒有圖像顯示,只有風扇轉動的聲音。

  還有一個原因是新添加的硬件的兼容性不好,導致上述的情況出現。

  2.BIOS設置改變

  當BIOS設置錯誤時,比如內存的讀寫參數設置有誤,硬盤的模式設置有誤,板載聲卡與集成聲卡的設置有誤等情況,都會造成不能正常啓動。

3.硬盤線連接錯誤

  這類情況有硬盤的數據線接觸不良,數據線質量低劣造成數據數輸時錯誤太多,數據線插接有誤(接主板端與接硬盤端倒個兒),主從硬盤跳線有誤,硬盤容量或模式設置有誤等。

  4.硬盤主引導區內容被破壞

  當硬盤的主引導區內容被其他程序改寫或被病毒破壞掉,也可能時硬盤分區表被清除或人爲的設置成邏輯鎖狀態時,就會到此時死機。

  對於硬盤的主引導區的引導程序被破壞,我們可以使用Fdisk/MBR命令進行修復,或者使用KV3000的磁盤編輯功能查找0道0面的其他62個扇區是否有備份的主引導區程序,將其還原至0道0面0區即可。

  對於分區表被破壞的就比較麻煩。如果只是分區表沒有“80”標誌或者多個“80”標誌,或者沒有”55AA”標誌的,我們只要使用KV3000的磁盤編輯功能進行手動修復就可以了。如果是邏輯鎖,就需要製作特殊的磁盤進行解鎖。如果分區表被完全破壞或者被加密,那我們就只能重新分區了。

  5.硬盤有故障

  現在硬盤的容量越來越大,速度越來越快,不過硬盤的質量好像也越來越差了。到目前市場上還有94,95年份生產的幾百M的二手硬盤在賣呢。可現在呢,剛買的新硬盤,沒幾天就會壞道成片或者莫名妙的丟失數據,再不就是“咣咣”的提意見罷工不幹了。當硬盤硬件出現故障時,也會出現上述的情況,此類問題硬盤在CMOS裏能夠認到硬盤,認盤很順利,但就是進不了系統,無法正常分區和格式化。

  6.主板有問題

  與主板有關的也主要是主板的硬盤控制器的問題,造成數據傳輸不穩定,錯誤率太高。

7.超頻造成的損壞

  如果我們超頻過頭時,也會出現開機後到硬盤這兒就死機。這時我們最好住開機自檢時顯示的CPU的頻率是多少,再打開機箱檢查實際CPU的頻率是多少,二者是否相同。特別對於PIV以後的CPU,其集成度極高,如果我們超頻使用,極有可能造成CPU內部的電子在短時間內過度衰減,導致CPU短時間內報廢。

解決的方法:

  1.恢復硬件改變前的狀態,檢查系統是否能夠正常啓動。

  2.檢查所有連接線或擴展卡是否正確連接。

  3.試着重新配置在BIOS中“PNP/PCI configuration”“Reset Configuration Data”也可以使用“Force Update ESCD”之類的BIOS選項設置爲“Enabled”,然後存盤退出。如果能夠不能啓動,再試着設置爲“Disabled”試一試。

  4.查閱主板手冊關於CMOS跳線的的信息並清除CMOS。請注意:在清除CMOS設置時必須拔掉主機電源線或者把主機電源的開關設置爲off或0。

  5.斷開硬盤連接線,包括光驅或其他IDE設備,再進入BIOS設置選擇啓動順序爲軟盤啓動後按F10存儲退出,然後在軟驅中放入一張可啓動的系統盤,檢查系統是否能夠正常啓動。

  6.在完成清除CMOS設置後,把CMOS設置中的“PNP/PCI configuration”選項設置爲“Enabled”,再次重新啓動電腦來更新設置DMI數據,也叫做強制更新ESCD數據。

  7.如果主機能夠通過軟盤啓動,但是不能通過硬盤啓動,這種情況有可能是硬盤的主引導區的數據被破壞,這時可以通過分區軟件來修復主引導區的程序代碼,如用軟盤啓動電腦後,使用FDISK/MBR命令來修復主引導區。也可以到相應硬盤生產商的網站下載特殊的硬盤分析工具程序,來檢查自己的硬盤的具體故障。

  8.如果經過上述設置後還不能排除故障,這時應考慮是主板或硬盤的IDE接口的問題,可以通過替換法解決。

原文www.cseek.com;作者: Tank

 



--  作者:guest
--  發佈時間:2005-2-25 17:55:00

--  
系統文件不適用運行MS-DOS和Microsoft Windows應用程序是爲什麼?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5-2-27 18:42:00

--  
大硬盤支持和使用

 

137GB以上的硬盤在使用中存在一定的限制。不解決這種限制的話,會造成無法識別或不能完全使用其容量。137GB容量限制是指一些較早推出的主板不支持48bit LBA尋址模式,造成系統無法使用137GB以上的硬盤存儲空間。要正常使用其全部容量,需滿足以下要求:

    1、主板芯片組和BIOS支持大於137GB的硬盤。

    如果不清楚自己的主板是否支持48位尋址,可以下載48bin LBA test program來檢驗一下。這個小軟件網上提供下載的地方很多,可以搜索到的。使用之前先掛接上一塊容量超過137GB的大硬盤,在DOS下運行該軟件,程序會自動檢測到系統中已連接ATA和ATAPI設備,並給出相應的提示信息。如果檢測結果顯示爲“PASSED”,則說明主板BIOS支持48bit LBA尋址方式;假如顯示爲“FAILED”則表示不支持;如果顯示爲“UNDETERMINED”則說明測試程序也不能確定主板BIOS是否支持48bit LBA尋址方式。
    目前VIA VT8233A、VIA VT8235、VIA VT8237、SIS 961、SIS 963等,以及Intel 810~875系列的芯片組都可以支持超過137GB容量的硬盤。一般2002年以後發佈的BIOS都可以支持。如果不支持,可以考慮通過刷新BIOS的方法解決,如果你的主板推出時間比較早,那麼恐怕不會再有新的BIOS發佈,那還有兩種途徑解決:一是購買Ultra ATA/133 PCI等硬盤適配卡了,如果系統BIOS不支持通過Ultra ATA/133 PCI適配卡引導系統,那隻能把它當作從盤使用了;二是可以藉助硬盤廠商發佈的專用工具軟件,例如希捷的DiscWizard Starter Edition、Maxtor的MaxBlast、Western Digital的EZ Drive,這三款軟件都可以在主板BIOS不支持的情況下驅動大容量硬盤,它們會在主板BIOS啓動之後、操作系統啓動之前加載,這樣就可以正確管理大容量硬盤。

    2、Windows的版本要支持大於137GB的硬盤。

    不支持48位尋址的操作系統,如Win98/Me、未集成補丁包的Win2000/XP等,在安裝相應的硬盤驅動程序後也可以支持大於137GB的硬盤,但在訪問大於137GB的數據時有可能出現溢出的Bug,造成破壞。最常見的情況是,在寫入大量數據(120GB以上)後就丟失了分區,或拷貝數據過程中失去響應,重啓後報告該分區沒有格式化等。
   目前,以下系統完全支持大於137GB硬盤的全部容量: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SP4
    windows 2000 Server+SP4
    windows XP Home+SP1
    windows XP professional+SP1
   對於Intel芯片組來說,它提供的Intel Application Accelerator就對超過137GB的硬盤提供了支持,一定要安裝。VIA芯片組要裝最新的VIA 4 in 1驅動。

    3、大於137GB的硬盤分區

    ①用windows 2000+SP4或windows XP+SP1安裝盤啓動電腦,先分一個主分區,再在該分區上安裝windows 2000+SP3或windows XP+SP1系統,最後用系統自帶的磁盤管理工具對餘下的未分區部分進行分區;
    ②把大硬盤掛到其它安裝有windows 2000+SP4或windows XP+SP1的電腦上作爲從盤,用系統自帶的磁盤管理工具進行分區;
    ③用WinMe自帶的FDISK分區,然後安裝win2000/XP,安裝完畢馬上升級到windows 2000 SP4或windows XP SP1;
    ④爲了保證分區表的穩定,目前來說,暫時不建議使用第三方分區軟件。

備註:

以前的28位ATA規範將硬盤最大容量限制爲65536×16×255×512=131GB,按硬盤廠商的算法就是137GB,這個限制顯然影響大於137GB硬盤用戶的使用了。不過主板如果支持48位LBA尋址就能支持137GB以上的硬盤,而大多數新主板都支持新規範。以下是部分支持這一規範的南橋芯片:Intel ICH/ICH2/ICH4/ICH5,VIA VT8233A/8235及以後,SiS 961及以後等。採用這些南橋芯片的主板,只要刷新BIOS就可支持大容量硬盤。如果你不能確定你的主版是否支持48位尋址,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使用“Intel 48-bit LBA Test Program”(Intel出品的檢測48位LBA的測試程序),它可以檢測主板BIOS是否支持48位LBA尋址方式,從而確定你的主板BIOS是否支持137GB以上的硬盤。這裏下載。48位的ATA新規範,支持容量高達144155188GB的硬盤,不過受目前32bit操作系統影響,暫時只能支持到2200GB。

    常見的操作系統,如 Windows 98、 Windows Me、 Windows 2000、Windows XP 等在默認情況下,沒有啓用48位LBA支持,不支持37G以上的硬盤。按照微軟的說法:同時滿足下列要求才可以正確使用137GB以上的硬盤:必須具有48位LBA兼容BIOS,必須具有一個容量超過137GB的硬盤,必須安裝了 Windows XP 或 Windows 2000。但是,實際使用中還是遇到不少的麻煩,如果使用操作系統不恰當或者沒有正確安裝專用補丁都有可能導致數據丟失,
 
    正確使用137GB以上的硬盤需要3步:升級BIOS或設置CMOS啓用SATA通道;巧妙分區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安裝系統補丁確保數據安全。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5-2-27 20:29:00

--  
[續]

 


第一步:設置CMOS啓用SATA通道 
  865的主版支持137GB以上的硬盤,不需要升級,但是並不是你立即可以使用SATA硬盤,BIOS默認只有IDE的2個通道,需要在CMOS中啓用SATA通道。進入On Chip Device,最下面是關於SATA的設置項,On-Chip Serial ATA支持4項設置 :
        關閉(Disabled) 
        額外的加強的通道(Enhanced Mode)  只能使用在WINDOWS2000/XP系統上 
        傳統第一通道(For Primary)     當使用第一通道時,第一通道不可以使用IDE硬盤裝置 
        傳統第二通道(For Secondary)    當使用第二通道時,第二通道不可以使用IDE硬盤裝置

    確保AGP/PCI頻率在標準的66/33MHz。SATA硬盤對AGP/PCI頻率很敏感,如果AGP/PCI頻率過高,就極有可能會出現不認硬盤的現象。保存設置,重新啓動就可以看到主版正確顯示了SATA硬盤參數,說明BIOS支持超過137GB的大容量硬盤。

第二步:巧妙分區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我曾經在一個著名的IT論壇提這個問題,建議真不少:DM、PQ還有FDISK。來試試:用 Windows 98 啓動盤啓動機器,進入DOS,先FDISK,問題出現了,容量不到55G,只好退出。用 Windows ME 的啓動盤(版本是4.9.3000),FDISK能正確顯示容量,看來可以分區。但是不想用FDISK,因爲太慢了。另外,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Format 命令無法正確顯示大於 64GB 的分區或邏輯驅動器的大小。
  當您使用 Format.com 格式化大於 64GB字節( 或 68,719,476,736 字節)的分區或邏輯驅動器時,Format.com 在格式化過程開始所報告的要格式化的硬盤大小不正確。但是,隨着格式化過程的繼續,整個硬盤會被格式化,在操作完成時,將會正確顯示格式化後的大小。原因是Format.com 會在內部使用一些16位值來計算最初所顯示的驅動器大小,當驅動器大小等於或大於 64GB 時,這些變量中有一些會溢出。例如,如果分區或邏輯 驅動器的大小爲 70.3GB(75,484,122,112 字節), Format 命令最初報告的驅動器大小就是 63 GB(6,764,579,840 字節)。這只是顯示方面的問題,也就是說,是表面問題,硬盤將被格式化爲其完整大小。
  對於DM9.56,能正確識別硬盤容量,但是也不敢用。有一個網友用在本身就支持 137GB 以上大硬盤的主板上,後果是:那個被改的 160G 或者 250G 硬盤只能當成 137G 使用。血的教訓,一個 160G 的就因此成了殘廢 137GB。不過不排除有人使用DM分區並正常使用,硬盤經銷商也是這樣推薦的。
  目前比較實際的方法是,用 Windows XP 光盤啓動,然後根據提示先建立系統區,安裝 XP 系統,剩下的空間暫時不管。進入 Windows XP,先裝 Service Pack 1,然後用 Windows XP 的磁盤管理器進行分區,速度快,安全可靠。
以管理員或 Administrators 組的成員身份登錄。單擊開始,單擊運行,鍵入 compmgmt.msc,然後單擊確定,在控制檯樹中,單擊磁盤管理。 


1、 若要在基本磁盤上創建新分區或邏輯驅動器,請按照下列步驟操作:
(1) 在“磁盤管理”窗口中,完成下列步驟之一,然後繼續執行第 2 步:
?        若要創建新分區,請右鍵單擊要創建該分區的基本磁盤上未分配的空間,然後單擊新建磁
盤分區。 
?        若要在擴展磁盤分區中創建新的邏輯驅動器,請右鍵單擊要創建邏輯驅動器的擴展磁盤分
區上的可用空間,然後單擊新建邏輯驅動器。 
(2) 在“新建磁盤分區嚮導”中,單擊下一步。
(3) 單擊要創建的分區的類型(“主磁盤分區”、“擴展磁盤分區”或“邏輯驅動 器”) ,然後單擊下一步。
(4) 在“分區大小(MB)”框中指定分區的大小,然後單擊下一步。
(5) 決定是手動指派驅動器號、讓系統自動枚舉驅動器還是不爲新分區或邏輯驅動 器指派 驅動器號,然後單擊下一步。
(6) 通過使用下列步驟之一指定要使用的格式化選項:
?        如果您不想格式化該分區,請單擊“不要格式化這個磁盤分區”,然後單擊 下一步。 
?        如果您想格式化該分區,請單擊“按下面的設置格式化這個磁盤分區”,然 後在格式對話 框中完成以下步驟:
a.在“卷標”框中爲該卷鍵入一個名稱。請注意,這是可選步驟。
b.在“文件系統”框中單擊要使用的文件系統。
  您可更改磁盤分配單元大小,然後指定是否執行快速格式化,或者指定是否在 NTFS卷 上啓用文件和文件夾壓縮。單擊下一步。確認選定選項正確無誤,然後單擊完成。這就創 建了新分區或邏輯驅動器,它們出現在“磁盤管理”窗口中的相應基本磁 盤中。如果您在第 6 步中選擇了格式化該卷,則現在啓動格式化過程。 
2、若要格式化分區、邏輯驅動器或基本卷,請按照下列步驟操作: 
(1) 在“磁盤管理”窗口中,右鍵單擊要格式化(或重新格式化)的分區或邏輯驅動器,然後單擊格式化。
(2) 在格式化對話框中,在“卷標”框中爲該卷鍵入一個名稱。請注意,這是可選步驟。
(3) 在“文件系統”框中單擊要使用的文件系統。如果您願意的話,還可更改磁盤分配單元大小,指定是否執行快速格式化,或者指定是否在 NTFS 捲上啓用文件和文件夾壓縮。
(4) 單擊確定。
(5) 當您被提示格式化卷時,請單擊確定。將啓動格式化過程。 
3、若要查看分區或邏輯驅動器的屬性,請按照下列步驟操作:
(1) 在“磁盤管理”窗口中,右鍵單擊所需的分區或邏輯驅動器,然後單擊屬性。 
(2) 單擊相應的選項卡以查看相應的屬性。
4、若要刪除分區或邏輯驅動器,請按照下列步驟操作:
(1) 在“磁盤管理”窗口中,右鍵單擊要刪除的分區或邏輯驅動器,然後單擊刪除分區或 刪除邏輯驅動器。
(2) 當您被提示刪除分區或邏輯驅動器時,請單擊是。該分區或邏輯驅動器即被刪除。
  當您刪除分區或邏輯驅動器時,該分區或邏輯驅動器上的所有數據將同分區或邏輯驅動器本身一起被刪除;您不能刪除系統分區、引導分區或包含活動的頁面(交換)文件的分區 ;除非擴展磁盤分區爲空,否則不能刪除擴展磁盤分區。在刪除擴展磁盤分區之前,必須刪 除擴展磁盤分區中的所有邏輯分區。如果你的分區小於2G,即使你選擇了FAT格式,系統在格式化的時候自動轉成FAT32格式。
如果你的分區大於32G,系統將自動格式化爲NTFS格式。

第三步:及時安裝系統補丁,確保數據安全
  常見的操作系統,如Windows 98、Windows Me、Windows 2000、Windows XP 等在默認情況下,沒有啓用48位LBA支持。如果你的BIOS不支持48位LAB尋址,請將操作系統安裝在第一個分區,而且要小於 137GB。
1、對於XP系統
(1) 首先安裝Service Pack 1 
  只有在安裝了 Windows XP Home Edition 或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的 Service Pack 1 (SP1) 之後纔會啓用48位LBA支持。在沒有安裝SP1的 Windows XP 中手動啓用 48 位 LBA 支持可能會導致數據丟失。我的硬盤就是因爲沒有安裝SP1補丁導致數據丟失。
(2) 其次修改註冊表 
  啓動“註冊表編輯器”(Regedt32.exe)。 在註冊表中找到並單擊下面的項: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Atapi/Parameters/ 
在編輯菜單中,單擊添加值,然後添加下列註冊表值: 

值名稱:EnableBigLba
數據類型:REG_DWORD 
值數據:0x1 
退出“註冊表編輯器”。
  (3) 關於舊版本 Windows
  另外,如果磁盤分區中安裝了不支持48位LBA的舊版本 Windows(例如, Windows 2000 或更舊版本),而該分區以前是由可識別 48 位的操作系統(例如,Windows XP,它佔用更多空間或超出當前137GB 的可尋址限制)創建的,則可能出現破壞數據的情況。如果在註冊表中啓用了48位ATAPI支持,並且具有容量超過 137GB 的硬盤,但是沒有48位LBA兼容BIOS,則只有硬盤的前137GB 是可尋址的。不能使用硬盤的其餘部分。
(4) 檢查 Atapi.sys的版本 
  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即使打過SP1的補丁也要檢查 Atapi.sys 的版本,因爲只有5.1.2600.1135版本(或者對Windows XP 64-Bit Edition需要 5.1.2600.1152版本)才能完全支持48 位 LBA 。而5.1.2600.1135版本在推出SP1後推出的,這個文件是在331958這個補丁裏。 

爲了你的數據安全建議及時更新的操作系統。
2、對於Windows 2000系統
  首先安裝 Service Pack 3 ,雖然微軟公司說安裝 SP3 後就可以支持48位LBA尋址,但是一再強調更新你的操作系統到最新的補丁。其次修改註冊表,操作同上。

(climbmount):其實並不是系統不支持,是系統附帶的分區工具不支持,如98的fdisk只支持最大64G.只打補丁4還不行,還得手工改註冊表。麻煩啊。用2003吧,呵呵呵。

找到一種方法:用2000盤起機,刪掉所有分區,然後劃出主分區裝系統,其餘的硬盤空間先不要管,裝完系統裝sp4(XP  sp1)然後修改註冊表:    
 
在註冊表中找到並單擊下面的項: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Atapi/Parameters    
在編輯菜單中,單擊添加值,然後添加下列註冊表值    
值名稱:EnableBigLba    
數據類型:REG_DWORD    
值數據:1    
以上修改註冊表示讓系統打開48位尋址功能,打補丁後系統並沒打開,這和主板bios是相對應的,都要支持纔可以。    
 
然後重啓動,在系統裏控制面板-〉計算機管理-〉硬盤管理裏面分擴展分區和邏輯分區,硬盤所有容量就認出來了!    
OK!

(palan):用xp以上的系統格式化後掛上2000(警告:有些時候在2K裏面存的數據會自己遭到破壞,如果出現這樣情況,且一定要在2K裏面使用的話,只能在2K裏面格回127G使用-此問題出現在使用的機器的BIOS裏面只能檢測到130多G的情況下)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5-2-27 20:32:22編輯過]

--  作者:guest
--  發佈時間:2005-2-28 11:12:00

--  
請問,點擊光盤盤符,顯示設備不能連接?是什麼原因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5-3-3 12:05:00

--  
疑難BIOS設置

 

原文:enet  
作者:南海十三郎

cpu drive strength 
釋疑:通過此項可以調整cpu到北橋芯片的驅動信號強度,設置爲manual後可手動設置具體強度。超頻後或老主板升級新cpu不太穩定時可以濃度改變此項數值。 

cpu fast-strings 
釋疑:pentium pro在打開fast-strings後會有一個小bug,此時它與某些軟件存在一些兼容性問題。關閉cpu fast-strings可以解決這種兼容性問題。不過關閉此項將影響cpu的l1 cache性能。目前的cpu已經不存在fast-strings方面的問題了,所以建設此選項設置爲enabled 

mps revision 
釋疑:mps是multi processor specification(多處理器規格)的縮寫,這個設置只在系統中擁有兩個或多個cpu或虛擬處理器時纔有意義。mps有1.1和1.4兩個版本。對於支持多處理器的win 2000及以後的操作系統可以完全兼容mps 1.4。而對於win nt及更古老的操作系統,則必須選擇1.1版本。如果設置錯誤會導致第二個處理器關閉。 

hyper threading function 
釋疑:即打開intel p4-c處理器的超線程功能。打開超線程功能的基本要求是cpu及芯片組支持超線程技術,且bios及操作系統對超線程也要支持。打開hyper threading時,操作系統建設使用win xp或linux 2.4。在其它不支持或對hyper threading支持不夠好的操作系統中,打開超線程反而會導致系統性能下降。 

cpu thermal-throttling 
釋疑:當cpu過熱時,保護機制打開啓後會讓cpu強行處於一種空閒模式。而我們要設置的,就是cpu的空閒時間佔cpu全部運算時間的百分比。此項設置得越高,cpu溫度下降的越快。 

delay prior to thermal 
釋疑:此項用於p4系統。屬於一種過熱保護功能。當p4的內核溫度達到警戒值後,cpu的主頻會自動降到一個很低的數值。此項就是用來設置p4在該降頻模式下停留的時間。選擇值有4、8、16、32分鐘。cpu處於降頻模式是難以接受的,所以我們必須加強cpu的散熱措施,並注意扣緊散熱片的扣具,不要忘記插接風扇的電源插頭。 

p2c/c2p concurrency 
釋疑:打開或關閉pci to cpu 以及cpu to pci的並行數據傳送功能,如果禁用本項,在某個pci操作週期內傳輸通道將被cpu指令或傳出的數據獨佔。 

md driving strength 
釋疑:這是設定內存到北橋芯片的內存控制器之間的驅動信號強度,如果內存工作不穩定,除了設置內存相關參數外,還可以將此項設爲hi。 

usb 2.0 hs refer. voltage 
釋疑:此項用於設置usb 2.0控制器的基準電壓。採用usb 2.0接口的設備很容易出現無法找到設備。數據丟失,接上設備後系統藍屏等現象。此時可以試試改變usb 2.0控制器的基準電壓。設置選項有low、medium、high及max四種。 

usb 1.1 device legacy support 
釋疑:如果需要在不支持usb或沒有usb驅動的操作系統中中使用一些usb設備,如dos和unix,則需要打開此項。設置選項有:disabled、no mice及all device三種。no mice支持在dos下使用usb設備,但不支持usb鼠標;all device則支持在dos下使用包括鼠標在內的usb設備。如果有usb接口的鼠標或鍵盤,或想從usb接口的設備引導系統,則必須設置爲all dveice。

usb 1.1 port 64/60 emulation 
釋疑:即usb端口64/60仿真設置。當此功能被啓用時,usb鍵盤可以倒入一些特殊的組合鍵。 
 
釋疑:大家很關注內存的工作電壓,現在很多主板都提供了ddr內存工作電壓的設置項。不過還有一種與內存相關的電壓值也會影響內存的工作,即ddr內存的總線終端電壓(ddr bus termination vol)。ddr- 〉謀曜甲芟咧斬說繆刮 1.25v,通過此項我們還可以設置爲1.27v或1.29v。 

agp read synchronization 
釋疑:agp 8x標準中加入了同步設計(synchronization schemes)。因爲agp 8x設備、cpu、以及其它的設備都有可能存取系統主內存中的某些數據,同步設計就是爲了防止一個設備已經更改其中的數據而另一個設備試圖再次去訪問的情況的發生。建議將此項設爲enable。 

agp driving control 
釋疑:本項可用於指定agp顯卡至北橋間的驅動電流信號強度。一些agp顯卡需要比正常電流更強的驅動電流才能工作,特別是在高負荷工作時,選擇manual後可以手動設置具體驅動信號強度,從而改變agp系統的穩定性。 

re-callvga bios at s3 resuming 
釋疑:打開此設置項後,當系統從s3模式的睡眠狀態喚醒時,允許bios根據vga bios信息初始化顯卡。如果禁用此功能,系統從睡眠狀態被喚醒的時間將會縮短,但是系統就需要通過驅動程序來初始化顯卡。如果顯卡的驅動不支持喚醒後初始化功能,那麼顯示系統將無法正常工作。建議將此項設爲enable。 

graphic window wr combine 
釋疑:此項主要見於一些採用sis芯片組的主板上。它可以打開圖形地址的聯合寫功能,從而增強顯示子系統的性能。但有些顯卡在打開此項後容易出現兼容性問題。 

ddr termination vol(v)

fast r-2-r turnaround 
釋疑:任何一個對內存的讀請示都可以中斷內存的連繼讀取操作。讀操作到另一個讀操作之間的最小間隔是1個時鐘週期。選擇enabled可以縮短讀操作到讀操作之間的轉向時間,從而提升系統性能。不過,某些內存在打開此項後會使系統不穩定。

ddr dqs input delay 
釋疑:ddr內存在dram陣列和數據傳輸通道之間有一個特殊的邏輯部件,這個叫dqs(data strobe)的部件產生的脈衝信號使得內存數據輸出與外部時鐘信號同步。數據在輸出時不必等待下一個外部時鐘的上升沿。簡單地說,就是用dqs信號來嗇一個特殊的時鐘上沿,而這個時鐘上沿與外部時鐘的下沿相對應。寫入數據時,由芯片組的內存控制器產生dqs信號,使數據輸入與時鐘同步,實現在外部時鐘上下沿均可寫入。通過ddr dqs input delay選項我們可以設定dqs的延遲時間,主要用於增加系統的穩定性。 

spread spectrum 
釋疑:當主板上的時鐘震盪發生器工作時,脈衝的尖峯會產生emi(電磁干擾)。spread spectrum(頻展)設定功能可以降低脈衝發生器所產生的電磁干擾,脈衝波的尖峯會衰減爲較爲平滑的曲線。如果我們沒有遇到電磁干擾問題,建議將此項設定爲disabled,這欄可以優化系統的性能表現和穩定性;否則應該將此項設定爲enabled。如果對cpu進行超頻,必須將此項禁用。因爲即使是微小的脈衝值漂移也會導致超頻運行的cpu鎖死。 

machine mac(nv) address 
釋疑:mac是指網卡的物理地址。一般來說,每塊網卡的mac地址是唯一的。以太網交換機可以根據信息包中的mac源地址和mac目的地址實現數據包的交換和傳遞,mac由六個字節的二進制(12位十六進制)組成,前面三個字節表示廠商的編號,後面三個字節表示網卡的編號。nforce 2集志的網卡在正確安裝驅動後,如果無法工作,很可能是沒有設置mac地址。在bios中將此項設爲enable後,在mac (nv) address input項中輸入12位十六進制的數字即可。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5-3-3 12:06:13編輯過]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5-3-5 11:46:00

--  
KT600、NF2、865PE主板BUG

 

原文:太平洋 作者:言無信      

一、KT600常見BUG及解決方法

  1、PCB設計的BUG

  KT600雖然是VIA作爲K7時代的最後AMD主板壓軸產品,但由於其基於KT400系列的技術而改進(如圖1),除了南橋VT8237增加了SATA串口外,與之前的KT400A並沒有多少區別,因此,KT400A表現的一些兼容性和性能缺陷,在KT600上依然可以看到一些足跡。

  首先是主板PCB佈局方面,由於很多中低端品牌的KT600依然採用了KT400A的PCB,所以主板在工作中,由於一些微小的金屬導電物不小心掉在主板上,非常有可能造成主板短路,筆者的KT600就是因爲被電視卡的靜電給燒壞的,而之前該電視卡在微星MSI6199老主板使用了1年也沒發生這樣的現象,因此使用大家一定要小心不要讓導電物體接觸主板PCB。當然,該故障也許是例外,畢竟靜電或短路都會給任何主板帶來傷害。接着是內存的兼容性,KT600具有三個內存插槽,但據說同時插2條DDR400的話,會出現只識別一條的現象,不過此現象在筆者的磐正8KRAI上沒遇到過。  

2、驅動的BUG

  其次是驅動的問題,VIA主板一直在驅動方面沒解決好兼容性,導致磁盤性能低下,兼容性和穩定性得不到保證,KT600何嘗又不是如此呢,特別不要隨便安裝不成熟的驅動,比如Hyperion v4.49vp2驅動,這款驅動存在着很大的bug,會造成系統重新啓動後硬盤錯誤‘藍屏報硬盤錯誤以及重裝系統結果分區無法認出等故障,其內部集成IDE驅動存在着很大的問題(包括4-IN-1 4.50版本),因此大家要安裝最新成熟的Hyperion 4-IN-1驅動(圖2),比如VIA威盛Hyperion 4-IN-1最新驅動4.55版修正了在某些特定環境下KT600出現Delayed Write(延時寫入)失敗的問題,同時對磁盤和SATA硬盤性能也有很好改善。而且可解決一些使用過程中遇到一些兼容性問題。

3、BIOS的BUG

  最後嚴重的問題是BIOS了,南橋VT8237增加的SATA功能並不很成熟,開機檢測速度非常慢,開機要花上好長時間,而且很多用戶發現用SATA硬盤無法安裝WINXP,這不僅是由於技術不成熟,而且由於BIOS也存在BUG的緣故。

  解決的問題辦法是升級最新的主板BIOS,如筆者的磐正8KRAI,在WINDOWS ME 系統上安裝S-ATA驅動重啓之後藍屏。更換IDE硬盤後無法正常關機問題,並且一旦死機或系統報錯,BIOS會自動回到默認狀態。如果是03年10月之前的KT600,還可能無法正常識別Barton、Thorton核心以及AppleBred核心CPU,更別提可識別最新的AMD Sempron了。

  不過針對主板的這些BUG,主板廠商都開發了最新BIOS以便我們升級,升級BIOS後就基本能解決以上問題,如筆者升級BIOS後,增加 AMD Sempron CPU自檢信息代碼,改善FSB400 CPU的兼容性,改善 SATA支持屬性,增加 SATA IDE增強通道模式(如圖3)。VIA 6420串行ATA適配器ROM版本由V0.97升級至V2.20(如圖4、圖5),開機速度提升了,性能也得到改善。所以,KT600主板的用戶,你需要去留意一下是否有新BIOS出現,有的話馬上更新爲好。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5-3-5 11:49:00

--  
二、NForce2常見BUG及解決方法

 

  1、內存槽設計的BUG

  有的nForce2主板內存插槽設計就存在問題,比如MSI的主板採用雙面內存時,如果把內存插在第二條插槽,就會引發nForce芯片組內存性能下降20%-25%。這是由於nForce芯片組引入了TwinBank內存架構,比如MSI的nForce主板,MSI把第二條內存插槽設計對應的是芯片組的第二個bank的B插槽位置,而nVIDIA官方本身則是第三條內存插槽才使用第二個bank的B插槽,而一般我們插內存總是先插DIMM1,後插DIMM2的,所以在這種主板上就出現以上問題了(如圖6)。出現這樣的問題後,我們只有打開SuperStability模式或者不使用第三條DIMM插槽。

2、內存兼容的BUG

  nForce2主板對內存比較挑剔,特別是Kingmax內存,由於Kingmax採用了TinyBGA封裝,但TinyBGA封裝工藝對內存規格要求嚴格,這樣可能導致一些不符合規格的內存在nForce2中玩3D遊戲出現藍屏或死機等(特別是Kingston顆粒),這完全是屬於nForce2主板的設計問題。此外,在雙通道工作模式下,如果使用不同品牌的不同容量的內存,更會出現除以上故障更多怪異現象。因此,大家購買內存的時候,要注意一下,一般選用Kingston的DDR333(Infenion顆粒)和DDR400(Winbond顆粒)以及三星的原裝內存比較好,nForce2主板用戶在購買內存之前,最好可以先到nVIDIA官方網站查閱通過nVIDIA認證的內存產品(如圖7)。

3、USB2.0兼容性的BUG

  nForce2的主板以強大性能優勢帶來了光明,可是考慮性能同時,並沒有過多考慮兼容性,導致大部分nForce2主板有很多的BUG,其中最爲常見的是USB2.0兼容問題,一般我們在USB 2.0接口上使用USB1.1設備是沒有問題的,只不過速度只有USB1.1的速度,但是很多USB1.1設備在nForce2_MCP-T和MCP主板的USB 2.0接口上出現兼容問題,比如基於Sigmatel芯片的設備,使用Sigmatel STMP3410的USB設備可以通過刷新Fireware來提高兼容性(注意:這些設備必須在非NF2系統下刷新Fireware,否則刷新會失敗!)。又如基於Genesys芯片的設備,使用Genesys GL811在拷貝大於20MB的文件時會出現錯誤,並且設備會在設備管理其中消失(如圖8),解決的辦法是安裝最新的V2.00以上版本驅動。

此外,從目前來看,nForce2的最佳使用平臺是WINXP+SP1或者WIN2000+SP3(出現問題的機率比較少),WIN9X下由於對USB2.0的支持並不太好,所以會出現無法正常使用USB2.0設備的現象;同時nForce2對電源的要求比較高,一般的250W電源在使用上(特別是多ROM和多硬盤的用戶)可能比較喫力,推薦大家用300W以上的電源,這樣能避免很多本來不會發生的問題。

  4、BIOS的BUG

  BIOS是主板的基礎,幾乎很多主板都存在問題的同時通過升級BIOS可解決,比如nForce2芯片組和部分PS/2外設的兼容性問題,這樣導致了PS/2鼠標和鍵盤無法使用,一般可通過升級BIOS解決。此外,在一些nForce2主板中,如果CPU外頻與內存外頻設置不一樣(比如CPU外頻爲200MHz、而內存則爲166MHz時),嚴重出現系統不穩定現象,這是nForce2主板BIOS一個很大BUG,那就是當內存異步與CPU同步時才能發揮其最大性能,但不同步是則導致以上故障,有時候使用芯片組內置的網卡連接,會出現啓動速度慢的情況,這是由於nForce2主板的南橋芯片中的內置網卡發生衝突造成的,不過只要升級最新的BIOS就可以解決以上故障,如EP-8RDA3+升級最新BIOS後還加入了新品牌規格內存的支持(如圖9)。

5、板載網卡的BUG

  有的的早期的nForce2主板(如8RDA+)的板載網卡存在問題,表現爲使用ADSL的時候只能發送,不能接收,有網友提出了在WINXP下面的解決辦法:在“設備管理器”中雙擊網絡適配器,在“屬性”窗口中選高級選項,屬性下有一項“Connection Type”將它的值改爲正數第2項即可。但這個方法可能對一些主板無效,最好的解決方法是爲板載網卡指定一個IP,這樣機器進入系統的時候將不再查找服務器從而加快速度,而且使用寬帶的朋友不用擔心,指定的這個IP是本地Ethernet adapter IP,並非寬帶所用的PPP adapter ADSL IP(以ADSL爲例),所以指定IP並不影響上寬帶。

  方法是,右鍵單擊網上鄰居(以WIN2000爲例),選擇“屬性”,右鍵單擊“本地連接”,選擇“屬性”,選擇Internet 協議(TCP/IP),單擊下面的“屬性”,選定“使用下面的IP地址”,在相應欄目輸入圖5中的數字(192.169.0.X中的X可以爲1~255之間的任意數字),按“確定”(如圖10)。重新啓動,問題解決。若在WIN98下指定IP後啓動還是比較慢的話,可以嘗試在控制面板把自帶的IEEE 1394卡也屏蔽。

6、板載聲卡的BUG

  市面上的部分聲卡和nForce2都存在兼容性問題,一般和VIA芯片組有衝突的聲卡和nForce2都存在兼容性問題。此外,爆音是nForce2主板一個最大的問題,比如說EP-8RDA3+在載入DLS文件時會出現BSOD錯誤,並且系統繁忙時發生爆音難聽現象,其中定位設置6聲道的爆音更爲突出,這樣我們都無法使用5.1好好音箱了,此外還有遊戲NOLF音效錯誤等等,此外,nForce2主板的硬盤會出現無法啓動或是死機的現象,同樣刻錄機的兼容性也有問題,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是和nForce2的磁盤驅動程序有關,當然我們只要安裝ForceWare驅動3.43以上版本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7、其它的BUG

  此外,BIOS的溫度檢測是通過主板上的熱敏探針來實現的,而不同品牌nForce2的探針位置也不相同,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目前nForce2在BIOS裏面的溫度檢測跟實際的有所差異,以8RDA+爲例,BIOS裏面測得的溫度比實際的低10度左右,所以大家在超頻的時候最好都把BIOS裏面的過熱保護功能打開,以免造成無謂的損失。

  有的nForce2主板(如ASUS A7N8X)一個標識爲KBPWR1的跳線設置,默認是1-2,講其改爲2-3纔可以實現鍵盤/鼠標開機,這項功能要求你的電源質量比較過硬,若各位在開啓後發覺任何異常的話,請關閉此功能。

  最後,不少朋友反映nForce2跟刻錄機的兼容性有問題,特別是使用NERO等刻錄軟件時候系統經常出錯和死機,這裏有一些解決辦法,首先要保證ASPI layer已經安裝到你的系統上,再安裝最新成熟穩定版本的IDE驅動,然後把你的刻錄機設置爲Master(主盤),若還是不行的話,把刻錄機的模式設置爲PIO(這樣會影響性能)。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5-3-5 11:52:00

--  
三、865PE常見BUG及解決方法

 

1、芯片組的BUG

  基本上來說,865PE主板比以上二着問題要小一些,但也有很多例外,比如微星MSI 865PE neo2系列主板,當進行超頻嘗試之後,一旦超頻失敗後,在某些情況下,即使給CMOS放電也不能立即啓動;CPU的監控報告溫度偏高而無法使用,並且如果安裝Windows 98操作系統之後,無法啓動APIC SCI IRQ device;BIOS中的內出CAS延遲設置只有2和2.5兩檔可供選擇。 對於這樣的問題,可以嘗試升級最新BIOS來解決(如圖11)。如果升級BIOS還不能解決,只有去廠商更換主板了。此外,i865PE搭配ICH5R芯片中的支持SATA RAID0也會有錯誤,比如在Windows XP中不能正確地設置和安裝驅動,操作系統將會出現藍屏以致無法安裝的問題。因此不使用RAID功能時,請關閉RAID功能,非要使用RAID時,在安裝操作系統時按F6鍵,然後把軟盤插進電腦自己手動添加RAID控制器的驅動(之前需要從官方下載最新RAID驅動並拷貝到軟盤中)。

另外,不少用戶發現近期銷售的Intel 865PE芯片組主板返修率直線上升,而且返修問題不只侷限於某一品牌,很多品牌的865PE主板都有類似問題。返修主板的故障大多是南橋芯片燒燬,導致無法正常開機。而且巧合的是,這些損壞的主板在出現問題時都正在使用USB設備。廠商宣佈避免這類事情發生最好是插拔USB設備時,最好先釋放靜電,插入前接觸一下接地的金屬釋放靜電,然後觸摸USB插頭的金屬部分通過人體釋放靜電。

  2、板載網卡的BUG 

  針對高級用戶需要,有的i865PE主板(如升技I865PE IS7、青雲PX865PE Pro等)內置了3Com千兆網卡(如圖12),但據某作者反應,在實用其內置網卡上網時,經常出現網絡掉線不穩定現象,但是關閉了內置網卡功能後,使用普通的PCI網卡卻不會出現這樣問題,因此,有這類主板的用戶,如果暫時不用網卡,最好在BIOS裏關閉改功能,或者採用PCI網卡,當然可以嘗試升級BIOS來解決該問題。

3、超線程的BUG

  我們知道,超線程技術帶來了性能的提升,但是不是所有的軟件都能支持該技術,比如你在WIN98/WINME中,根本無法發揮HT技術的優勢,此外,Hyper-Threading超線程技術在WINXP下也會出現一些異常,比如默認情況下,如果開啓Hyper-Threading(如圖13),有時反而會令Windows XP系統性能下降,後來微軟也確認,打上SP1補丁仍然有部分執行錯誤。比如具備HT功能的Pentium4處理器並且正常開啓該功能,在裝上SP1(Service Pack 1)的Windows XP操作系統中,當執行某程序時會發生錯誤,錯誤發生的階段是打開大圖層文件時,系統通過HT技術識別出的兩顆處理器在協調調用文件時性能會突然下降。此外還有HT技術對IE6兼容問題,打開HT後,IE瀏覽速度明顯下降,不過通過微軟最新的補丁或第三軟件可解決這些問題,大家平時要多關注這些消息。

4、BIOS的BUG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以前對865PE的PAT技術有很多爭議,之後INTEL將該技術屏蔽了,儘管INTEL自己屏蔽了這一功能,但不少品牌主板如微星、華碩、升技等自己開發了一套類似PAT技術的新功能。華碩把自己的內存總線加速功能稱爲“Hyper Path”,升技是“遊戲加速器(Game Accelerator),微星則稱爲“MAT”。但不少早期的865PE主板並不具備這些特殊功能。

  事實上,我們可以通過升級BIOS來獲得這個功能,以微星的主板865PE Neo2-S(MS-6728) 爲例,通過升級微星官方網站提供的最新bios版本,來實現MAT功能。MAT可以優化CPU、北橋、內存間的數據傳輸效率,有效提高內存性能,擴大10%的內存帶寬,使自身的性能達到875P。升級BIOS後,在BIOS設置界面下,進入“電壓與頻率控制”選項,我們可以看到Performance Mode選項(如圖14),這就是微星的MAT!進入Performance Mode選項的分級目錄,可以發現這是MAT功能選項有幾種模式,其中Turbo與Ultra-Turbo就是用來提高內存性能(如圖15),如果你選擇Ultra-Turbo選項,那麼其加速效果是最爲強勁。

除了這個外,一些很早期的865PE主板對硬盤支持有一個缺陷,那就是默認情況下並沒有打開硬盤的S.M.A.R.T這個功能,導致硬盤的健康狀態不能得到有效的監控,這是BIOS中的一個BUG,不過幾乎所有的品牌主板都會提供最新BIOS升級來獲得此功能。如果你的865PE主板中無法找到“S.M.A.R.T.”這個設置選項(如圖17),那麼可以到官方網站看是否有獲取S.M.A.R.T.選項的BIOS升級了。如筆者的一個朋友通過升級BIOS後,在BIOS設置中多出了一個“HDD S.M.A.R.T. Capability”功能選項,只要將其設置爲ENABLED打開即可(如圖17)。


--  作者:笨笨人
--  發佈時間:2005-3-5 22:13:00

--  
好多東西啊,辛苦了
--  作者:guest
--  發佈時間:2005-3-6 1:04:00

--  
沒有講物理壞道怎麼修復硬盤啊!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5-3-19 13:46:00

--  
顯卡及顯示器故障處理技巧

 

原文:enet

顯卡是計算機系統裏的重要配件之一,它能將CPU處理後的數據信號“翻譯”成顯示器能顯示的模擬信號,與顯示器組成了電腦的顯示子系統。正常情況下,顯卡故障率並不高,但隨着應用增多和性能的提升,顯卡故障率也在呈增長趨勢。
一、顯卡常見故障的處理 

1、顯卡驅動未能正常安裝 

我們在安裝顯卡驅動程序時,經常會遇到提示安裝失敗的麻煩,而且採用不同版本的驅動也無法解決問題,應該怎樣正確地安裝顯卡驅動程序呢?(1)在機器啓動的時候,按“Del”鍵進入BIOS設置,找到“Chipset Features Setup”選項,將裏面的“Assign IRQ To VGA”設置爲“Enable”,然後保存退出。許多顯卡,特別是Matrox的顯卡,當此項設置爲“Disable”時一般都無法正確安裝其驅動。另外,對於ATI顯卡,要先將顯卡設置爲標準VGA顯卡後再安裝附帶驅動。(2)在安裝好操作系統以後,一定要安裝主板芯片組補丁程序,特別是對於採用VIA芯片組的主板而言,一定要記住安裝主板最新的4IN1補丁程序。(3)安裝驅動程序:進入“設備管理器”後,右鍵單擊“顯示卡”下的顯卡名稱,然後點擊右鍵菜單中的“屬性”。進入顯卡屬性後點擊“驅動程序”標籤,選擇“更新驅動程序”,然後選擇“顯示已知設備驅動程序的列表,從中選擇特定的驅動程序”,當彈出驅動列表後,選擇“從磁盤安裝”。接着點擊“瀏覽”按鈕,在彈出的查找窗口中找到驅動程序所在的文件夾,按“打開”按鈕,最後確定。此時驅動程序列表中出現了許多顯示芯片的名稱,根據你的顯卡類型,選中一款後按“確定”完成安裝。如果程序是非WHQL版,則系統會彈出一個警告窗口,不要理睬它,點擊“是”繼續安裝,最後根據系統提示重新啓動電腦即可。另外,顯卡安裝不到位,往往也會引起驅動安裝的錯誤,因此在安裝顯卡時,一定要注意顯卡金手指要完全插入AGP插槽。 

2、電腦啓動時黑屏故障 

啓動電腦時,如果顯示器出現黑屏現象,且機箱喇叭發出一長兩短的報警聲,則說明很可能是顯卡引發的故障。首先要確定一下是否由於顯卡接觸不良引發的故障:關閉電源,打開機箱,將顯卡拔出來,然後用毛筆刷將顯卡板卡上的灰塵清理掉,特別是要注意將顯卡風扇及散熱片上的灰塵處理掉。接着用橡皮擦來回擦拭板卡的“金手指”。完成這一步之後,將顯卡重新安裝好(一定要將擋板螺絲擰緊),看故障是否已經解決。另外,針對接觸不良的顯示卡,比如一些劣質的機箱背後擋板的空檔不能和主板AGP插槽對齊,在強行上緊顯示卡螺絲以後,過一段時間可能導致顯示卡的PCB變形的故障,只要嘗試着鬆開顯示卡的螺絲即可。如果使用的主板AGP插槽用料不是很好,AGP槽和顯示卡PCB不能緊密接觸,你可以使用寬膠帶將顯示卡擋板固定,如果還覺得不把握就把顯示卡兩邊的機箱都裝上,把顯示卡的擋板夾在中間。如果你的顯示卡金手指遇到了氧化問題,而且使用橡皮清除鏽漬顯示卡後仍不能正常工作的話,可以使用除鏽劑清洗金手指,然後在金手指上輕輕的敷上一層焊錫,以增加金手指的厚度,但一定注意不要讓相鄰的金手指之間短路。 

如果通過上面的方法不能解決問題的話,則可能是顯卡與主板有兼容問題,此時可以另外拿一塊顯卡插在主板上,如果故障解除,則說明兼容問題存在。當然,用戶還可以將該顯卡插在另一塊主板上,如果也沒有故障,則說明這塊顯卡與原來的主板確實存在兼容問題。對於這種故障,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換一塊顯卡或者主板。還有一種情況值得注意,那就是顯卡硬件上出問題了,一般是顯示芯片或顯存燒燬,建議將顯卡拿到別的機器上試一試,若確認是顯卡問題就只能更換了。 

3、顯示花屏的故障 

顯卡花屏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顯示故障,大部分顯卡花屏的故障都是由顯卡本身引起的。如果開機顯示就花屏的話,首先應檢查顯卡是不是存在散熱問題,用手觸摸一下顯存芯片的溫度,看看顯卡的風扇是否停轉。再有要檢查一下主板上的AGP插槽裏是否有灰塵,看看顯卡的金手指是否被氧化了,然後可根據具體情況把灰塵清除掉,用橡皮擦把金手指的氧化部分擦亮。如果散熱的確有問題的話,我們可以採用換個風扇或在顯存上加裝散熱片的方法解決。如果是在玩遊戲或做3D時出現花屏的話,就要考慮到是不是由於顯卡驅動與程序本身不兼容或驅動存在BUG而造成的了,可以換一個版本的顯卡驅動試一試。如果以上方法不能解決問題,可以嘗試着刷新顯卡的BIOS,去顯卡廠商的主頁看看有沒更新的BIOS下載。但是要注意——同一廠商同一型號的顯示卡的BIOS文件往往也是不相同的,所以說刷新BIOS還是有一定風險的。 

還有一種情況,由於顯示器或顯卡不支持高分辨率往往也會造成顯示花屏的故障。遇到這類故障時我們可切換啓動模式到安全模式,在Win 98下進入顯示設置,在16色狀態下點選“應用”、“確定”按鈕。重新啓動,在Windows 98系統正常模式下刪掉顯卡驅動程序,然後重新啓動計算機即可。當然也可以在純DOS的環境下,編輯SYSTEM.INI文件,將display.drv=pnpdrver改爲display.drv=vga.drv後,存盤退出,再在Windows裏更新驅動程序,即解決問題。除此之外,擴顯存不當也很容易導致花屏,爲了避免麻煩——在擴顯存時應使用相同品牌、相同速度的顯存。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5-3-19 13:47:00

--  
二、CRT顯示器常見故障 

 

目前大家最常用的還是CRT顯示器,但隨着使用時間增加,CRT顯示器的內部元件部分參數也會發生變化,導致顯示器出現故障,而這些故障很多是可以通過調整顯示器內部某些可調元件解決的。不過由於顯示器內有高壓電源,出現比較嚴重的異常問題後應及時送專業維修點維修,而不要自己隨意處理,以免出現火災、人身傷害等危險。 

1、顯示器出現偏色問題 

顯示器出現偏色的現象也是我們常遇到的問題,其產生的原因主要有:顯示器靠近磁性物品被磁化;搬動顯示器後,使機內偏轉線圈發生移位,產生色純不良;消磁電路損壞等。當然應首先排除顯卡及顯示信號線的問題,很多時候信號線接觸不良將導致顯示器出現偏色的問題。 

而大多數情況下很可能是顯示器被磁化導致。CRT顯示器會被有強磁場的東西所磁化而出現偏色的問題,比如未經磁屏蔽的低音喇叭等,一般較好的顯示器自身帶有一定的消磁功能,但對於較嚴重的磁化就有些無能爲力了。這時你需要用專門設備進行消磁。消磁器可購買,也可自制。但無論哪種消磁法,朋友們都要注意安全。通電後手握消磁器不斷晃動,逐漸靠近熒光屏,對帶磁部位可反覆進行,然後一邊晃動消磁器一邊後退到離熒光屏2米左右再關掉電源。每次通電時間不宜過長,如果一次消磁效果不好可反覆進行幾次。 

如果是由於搬動顯示器後造成的偏色問題,我們可打開顯示器後蓋將偏轉線圈恢復到原來的位置,並將偏轉線圈螺釘擰緊即可。對於因機內消磁電路損壞引起的色純不良,可先檢查一下熱敏消磁電阻是否損壞,將其取下,用手搖如發出“嘩嘩”的聲音,則爲熱敏電阻已壞。用萬用表查其引腳電阻值,如阻值小於8歐或大於50歐則說明消磁電阻內RTC元件已壞,沒有辦法只能換新了。如消磁電阻阻值正常的話,則應重點檢查消磁線圈的引線,插頭,插座之間有無鬆動和接觸不良的問題。 

另外,還有一個令人容易忽視的故障原因——屏幕灰塵過多也會導致屏幕顯示白色時偏紅!此類故障多發生在色溫偏暖的顯示器中(很多顯示器能自行設置色溫),所以說,遇到白色(和相近顏色)偏紅故障時您最好是先清潔一下顯示屏後再進行其它的檢查,如果故障消失——您就可以少走彎路了! 當然,某些機型的亮度值設置得過低也會造成這一“故障”的現象。 

2、無法調整刷新頻率故障 

在“顯示屬性”中顯示器刷新頻率無法調整的問題,恐怕朋友們都曾遇到過吧!其實無法調整顯示器刷新頻率大多是因爲我們沒有選擇正確的顯示器類型或者顯卡的驅動程序安裝不正確所造成的。顯示器類型的選擇往往容易被忽視,許多用戶將顯示器類型設爲“SUPER VGA”之類,結果就會造成無法調整顯卡的刷新頻率的問題。要知道錯誤的刷新頻率參數有可能對顯示器產生危害,所以對於系統不能識別的顯示器,應一律按照最保守的默認狀態進行設置(60Hz)。解決的方法就是在顯示屬性中選擇正確的顯示器類型,如果你使用的是Windows不能識別的,可以隨便選擇一個性能接近的產品替代。如果是驅動程序的原因,用戶重新安裝驅動程序即可,因爲有時突然死機後,顯卡的驅動就丟失了。 

再有,顯示器的刷新率不要設置的太高,超過其標準刷新率太多,確實會燒壞顯示器或縮短其壽命。爲此顯示器最好安裝自己的驅動,不要盲目使用高檔顯示器的驅動。其次,Windows中“隱藏顯示器不支持的刷新率”項也不要去掉,否則會導致用戶使用顯示器不支持的刷新率。 

3、顯示器屏幕抖動故障 

有時候顯示器會莫名其妙的抖動起來,而你眼看着屏幕不停的抖動可就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是不是很煩人啊!這種狀態會造成電腦使用者眼睛的疲勞,久而久之還會給電腦使用者帶來眼疾。造成此類故障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劣質電源或電源設備已經老化:往往雜牌電腦電源所使用的元件、用料都是很差的,很容易造成電腦的電路不暢或供電能力跟不上,當系統繁忙時,顯示器尤其會出現屏幕抖動的現象。電腦的電源設備開始老化時,也容易造成相同的問題。 

(2)顯示器刷新頻率設置不正確:把顯示器的分辨率和刷新率設置得偏高或過低的話也可能造成此類故障,所以您可把分辨率和刷新率設置成中間值試試(注:長期工作於超頻狀態會使某些元件老化而出現此故障,而且故障點比較難找)。 

(3)顯示卡接觸不良:重插顯示卡後,故障即可得到解決。 

(4)病毒作怪:有些計算機病毒會擾亂屏幕顯示。 

(5)Windows 95/98系統後寫緩存引起:如屬於這種原因,在控制面板→系統→性能→文件系統→疑難解答中禁用所有驅動器後寫式高速緩存,即可解決問題。 

(6)電源濾波電容損壞:打開機箱,如果看到電源濾波電容(電路板上個頭最大的電容)頂部鼓起,說明電容已壞。換個電容問題解決。 

(7)音箱與顯示器放得太近:有些音箱的磁場效應會干擾顯示器的正常工作。 

(8)電源變壓器離顯示器和機箱太近:許多外設電源變壓器(掃描儀、打印機等)工作時會造成較大的電磁干擾,造成屏幕抖動。把電源變壓器放在遠離機箱和顯示器的地方,問題即可解決。 
三、液晶顯示器常見故障 

1、出現水波紋和花屏問題 

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仔細檢查一下電腦周邊是否存在電磁干擾源,然後更換一塊顯卡,或將顯示器接到另一臺電腦上,確認顯卡本身沒有問題,再調整一下刷新頻率。如果排除以上原因,很可能就是該液晶顯示器的質量問題了,比如存在熱穩定性不好的問題。出現水波紋是液晶顯示器比較常見的質量問題,自己無法解決,建議儘快更換或送修。 

有些液晶顯示器在啓動時會出現花屏問題,給人的感覺就好像有高頻電磁干擾一樣,屏幕上的字跡非常模糊且呈鋸齒狀。這種現象一般是由於顯卡上沒有數字接口,而通過內部的數字/模擬轉換電路與顯卡的VGA接口相連接。這種連接形式雖然解決了信號匹配的問題,但它又帶來了容易受到干擾而出現失真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爲液晶顯示器本身的時鐘頻率很難與輸入模擬信號的時鐘頻率保持百分之百的同步,特別是在模擬同步信號頻率不斷變化的時候,如果此時液晶顯示器的同步電路,或者是與顯卡同步信號連接的傳輸線路出現了短路、接觸不良等問題,而不能及時調整跟進以保持必要的同步關係的話,就會出現花屏的問題。 

2、顯示分辨率設定不當 

由於液晶顯示器的顯示原理與CRT顯示器完全不同,它是屬於一種直接的像素一一對應顯示方式。工作在最佳分辨率下的液晶顯示器把顯卡輸出的模擬顯示信號通過處理,轉換成帶具體地址信息(該像素在屏幕上的絕對地址)的顯示信號,然後再送入液晶板,直接把顯示信號加到相對應的像素上的驅動管上,有些跟內存的尋址和寫入類似。所以液晶顯示器的屏幕分辨率不能隨意設定,而傳統的CRT顯示器對於所支持的分辨率較有彈性。LCD只能支持所謂的“真實分辨率”,而且只有在真實分辨率下,才能顯現最佳影像。當設置爲真實分辨率以外的分辨率時,一般通過擴大或縮小屏幕顯示範圍,顯示效果保持不變,超過部分則黑屏處理。比如液晶顯示器工作在低分辨率下800*600的時候,如果顯示器仍然採用像素一一對應的顯示方式的話,那就只能把畫面縮小居中利用屏幕中心的那800*600個像素來顯示,雖然畫面仍然清晰,但是顯示區域太小,不僅在感覺上不太舒服而且對於價格昂貴的液晶顯示板也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另外也可使用插值等方法,無論在什麼分辨率下仍保持全屏顯示,但這時顯示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此外液晶顯示器的刷新率設置與畫面質量也有一定的關係。朋友們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設置合適的刷新率,一般情況下還是設置爲60Hz最好。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5-4-2 9:02:00

--  
USB接口供電不足以及相關故障

 

原文:曉天  天極網

事由: 
  今天本來休息,可是公司打電話說是有一客戶急需上門,原因是客戶新買了一個移動硬盤,接在自己的筆記本後能夠發現新硬件,可“我的電腦”裏面卻沒有盤符顯示,所以也就沒辦法用。在熱線電話裏,也花了三十多分鐘來引導客戶,把移動硬盤接在本子的三個USB上都試過了,並且輔助電源接口也用了,但還是不能用。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誰讓咱是做這一行的,客戶就是上帝。接到電話後,我就到客戶家裏,原來客戶買了一個40G的移動硬盤,當時在經銷商那裏已經試過了,好好的。我把硬盤接在側面的USB接口上,系統提示發現新硬件,一會兒就裝好了,可打開我的電腦卻沒有增加盤符。再接在後在後面,也一樣的沒有盤符。再接上輔助電源接口,也沒有改變。

  根據系統安裝的提示,已經發現硬盤了,並且驅動也裝上了,可爲什麼沒有盤符呢?會不會是客戶無意中修改註冊表,把盤符顯示給關閉了?

  可是當我在“運行”裏準備執行“REGEDIT”時,卻提示註冊表已經被鎖,需要和管理員聯繫。明白了,肯定是客戶的註冊表在上網時被惡意代碼黑了,把註冊表鎖了。從網上下載“修復IE”工具,解開註冊表,檢查發現盤符並沒有被關閉顯示。

  這裏怎麼回事?

  我突然注意到移動硬盤的指示燈始終爲綠色,沒有讀盤時的紅色。用手接觸硬盤盒,硬盤的轉動也似乎很均勻。當我打開“我的電腦”屬性裏的“設備管理器”時發現:通用串行總線控制器裏多了個“USB Mass Storage Device”,但是在磁盤驅動器裏卻只有客戶自己的“MK4025GAS”硬盤,卻沒有新增加的硬盤(如圖2所示)。看來真的還是USB接口供電不足的問題。

說明:我們使用USB接口的移動硬盤時,在“我的電腦”的“設備管理器”中會增加兩個設備:一個是在“磁盤驅動器”中出現一個新的筆記本硬盤型號,這就是我們外接的移動硬盤;一個是在“通用串行總線控制器”中出現一個“USB Mass Storage Deivce”設備,這就是IDE-USB接口芯片的設備名稱。不過,這個設備只要把移動硬盤盒接在USB接口上,不管盒內有沒有硬盤或者是硬盤損壞,系統都會發現這個設備。

  在正常情況下,只有這兩個設備同時出現時我們才能使用USB接口的移動硬盤。而當USB接口供電不足時,只能出現“USB Mass Storage Deivce”設備,而不會在“磁盤驅動器”中出現硬盤型號,這時在“我的電腦”中自然也不會出現相應的盤符。

  當我再次試着啓動計算機時,居然長時間的不能重新啓動。系統彈出保存設置關閉系統畫面後,然後屏幕一片白色光柵,什麼動靜也沒有了,按鍵盤也沒有反應。當我把移動硬盤拔下來後,居然馬上能夠重啓。可當我再把移動硬盤插入USB接口後,系統居然提示“NOT OPERATION SYSTEM”。當時真的把我嚇了一跳,系統怎麼就沒了?我什麼也沒做呀! 


  不過,這時我已經可以斷定,造成上述故障的一切原因都是因爲客戶新買的40G移動硬盤的工作電流太大,而客戶本子的USB接口的提供電流只有500MA造成的。當把移動硬盤接在本子上後,因爲+5V的電流需求量大,造成了+5V電壓下降太多,從而導致本子內部的硬盤也無法正常工作,才產生了“啓動時沒有系統”的現象。所以,我很自信的把移動硬盤再次拔下來,結果本子正常啓動。

  最後客戶更換20G的移動硬盤後問題解決。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5-4-2 9:02:56編輯過]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5-4-2 9:07:00

--  
[續]

 

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因爲USB接口標準的出現,即插即用的方便性,使移動硬盤,U盤大量出現,但是隨之而來的移動硬盤,U盤等USB設備與主機USB的兼容性問題也隨之出現,不過其中最多的都是因爲USB接口的供電而導致USB接口的移動硬盤不能使用,掃描儀不能用或者性能不穩定等。談到USB接口的供電,大家可能都已經非常瞭解了,標準USB接口的電流供應爲每接口500MA,如圖3所示。注意,這只是一個標準,並不是絕對準確的數字。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USB接口供電不足的故障表現:

  1、系統不能發現移動硬盤,移動硬盤的狀態指示燈不亮(綠閃爲讀盤)或常明爲綠色(紅色爲讀盤)。可能同時伴隨硬盤有節奏的“咔咔”聲,好像硬盤有故障似的。

  2、系統能夠找到新硬件,表現爲新硬件的驅動程序也安裝正常,但在我的電腦裏面沒有盤符顯示,無法使用移動硬盤。

  3、系統能夠打到移動硬盤,也有盤符顯示,拷貝小文件正常,但拷貝大文件時容易丟失數據,造成拷貝到移動硬盤中的文件無法打開。

  4、比較嚴重的是主機接上移動硬盤後,主機根本無法啓動,提示系統文件丟失或啓動盤無系統文件之類的提示。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5-4-2 9:12:00

--  
[續]

 

USB接口的通訊原理: 

  1、USB設備的接入

  USB接口中的+5V電源不但可以爲外接設置提供小電流供應,並且還起着檢測功能。當USB設置插入USB接口後,主機的+5V電源就會通過USB邊線與USB設備相通。USB外設的控制芯片會通過兩隻10K的電阻來檢查USB設備是否接入了主機的USB端口。如果這兩個引腳一個爲高電平,一個爲低電平時就表示USB外設已經正常確連入USB接口,這時外設的控制芯片開始工作,並通過DATA+,DATA-向外送出數據。這時主機接收數據後,就會提示發現新硬件,並開始安裝新硬件驅動。

  2、USB設備的識別

  在USB外設向外送出數據時,其中就包括設備自身的設備名及型號等相關參數,主機就是根據這些信息在顯示器上顯示出所發現的新硬件的名稱型號的。

  多說一點:如果現在閃存的價格降得更低時,我們就可以把掃描儀,打印機,數碼相機的驅動程序存在設備內部。當主機需要驅動程序時,直接從設備內部讀取就可以了,也就不再需要驅動光盤和安裝驅動等繁瑣手續了。

主板的USB接口的供電方法:

  自從PENTIUM586主機上市後,在主板上已經集成了USB1.0標準的接口,到目前市場上普遍存在的USB2.0接口,但是其供電方法也不過下面三種方法。

  1、主+5V電源直接供電

  大部分主板(如精英的P6SEP-ME,微星的MS-6368)都使用主電源的+5V電源供電,並且在鍵盤接口附近有跳線可以進行選擇,來改變USB接口的供電方式爲副電源的+5VSB供電,用以支持主板的遠程喚醒,網絡開機,鍵盤鼠標開機功能的實現。當使用主電源時,因爲主電源在關機後停止工作,由主電源提供的所有電壓輸出都將停止,所以無法爲主板提供上述的開機功能,因此如果我們在查看主板手冊時發現有遠程喚醒或網絡開機,但實際無法實現時,最好查一下主板上有跳線是否設置正確。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部分主板宣稱的關機播放CD功能,也必須有相配套的電源支持,否則在完全關機的狀態也也無法實現播放CD功能,因爲主機在電源關閉後只有+5VSB電源輸出,並且電流被限制在1.5A以內,而16XDVD光驅的工作電流+5V爲1.3A,+12V爲1.5A。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精英P4VXASD,後置USB接口的供電可以通過跳線進行選擇供電方式。FS1是爲鍵盤鼠標供電的,FS2是爲後置USB接口供電的。前置USB接口的供電經過了保險電阻FS4,電感L11,濾波電容TC21。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5-4-2 9:16:00

--  
[續]

 

七喜快樂2004電腦的主板使用的是技嘉U8668的主板,其前後置USB接口的供電是分別通過跳線JUSBV1、JUSBV2(後置)、JUSBV3(前置)來改變的,如圖所示。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SOCKET370主板的精英P6STM,在鍵盤接口附近也有跳線可以改變後置USB的供電電壓,以提供不同的工作電流。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5-4-2 9:18:00

--  
[續]

 

捷波JP4MFM(同下面的845DPRO主板),跳線旁邊的綠色小塊FS1,FS2,還有PCI插槽下面的FS5是後置與前置USB接口供電的保險電阻,以限制最大電流供應,防止外部設備有短路情況時引起主機故障。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捷波845DPRO主板在JP1跳線旁邊有非常清晰的文字說明,1-2禁止鍵盤開機功能,實際上就是使用主電源的+5V供電;2-3允許鍵盤開機功能,實際上就是使用副電源的+5VSB(紫色線)供電。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5-4-2 9:21:00

--  
[續]

 

2、副電源直接供電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某些主板如磐正的EP-4G4AE主板,USB接口和鍵鼠接口使用副電源的+5VSB供電,主板上沒有跳線可以進行選擇,所以只要使用的是光電鼠時,關機後鼠標的燈和鍵盤的燈常亮,無法關閉。

華擎P4PB266E後置USB接口供電,注意上圖中的濾波電容,是同時爲後置USB接口,鍵盤,鼠標提供穩定的電流。電容下面的兩個方塊狀保險電阻,PS2是USB接口,PS1是鍵盤和鼠標接口。如果保險電阻熔斷,那麼就是相應供電電路中的設備不能使用。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華擎P4PB266E 前置USB供電,注意上圖中的兩個大一點的電解電容和兩個方塊狀的保險電阻PS3和PS4,分別爲上圖中的四個前置USB接口供電,兩個一組。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5-4-2 9:24:00

--  
[續]

 

3、通過電源調整管控制供電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大部分高端主板爲了保證主板的良好工作狀態,其USB供電接口都設置了良好的保護措施,供電部分都設置了電感電容濾波,可恢復保護電阻對其供電電流進行了限制。並且還使用了電源調整管對供電的通斷進行了控制。當USB設備故障或接線插反時,因爲正負級短路造成電流過大時,電源管會截至輸出,阻止故障的進一步擴大;當故障排除後,主板會自動恢復USB接口的電源供應,保證設備的正常使用。

微星845Ultra,MS-5156等主板具有此功能,當主板上的USB插針被反接時不會燒燬主板和USB連線,也不會燒燬U盤等USB設置,只是無法使用這些設置。當故障被排除後,USB等設置就能馬上被系統正確識別。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Intel 845原裝工包主板,後置USB接口附近無保險電阻也無跳線,也無濾波電容。其中電路板上已經設計了保險電阻RTLA1(1.5A),但是所在位置爲空。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觀察區別方法:USB接口採用可控供電的主板,當開機後或機器休眠後,USB的光電鼠標接口的燈會自動熄滅。只有當機器進入加載系統或進入正常工作模式時,光電鼠標的燈纔會亮;而USB接口採用+5V直供的主板,只要一開機,USB接口的光電鼠標的燈就會亮起來,在休眠狀態果,該燈也不會熄滅;USB接口採用+5VSB直供電的主板,無法是否關機開機或休眠,USB接口的光電鼠標和PS/2接口的鍵盤鼠標的燈都會始終常亮。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5-4-2 9:27:00

--  
[續]

 

對於移動硬盤供電不足問題的解決方法: 


  1、對於主板上的USB接口有跳線可以改變供電方式的主機

  當出現移動硬盤不能正常使用時,我們可以試着改變一下供電途徑,把原來的副電源+5VSB供電改爲主電源的+5V供電,看移動硬盤是否能夠正常使用。

  說明一點:我們通常所使用的ATX V2.1版的開關電源,只能提供+5VSB1.5A的電流。但實際上,多數開關電源生產廠家在生產開關電源時爲了降低生產成本,對於+5VSB的供電有的採用低頻變壓器直接降壓,再通過7805穩壓塊穩壓後提供給主機;有的使用單管自激式開關電源電路,有個單獨的3-5W的開關變壓器提供+12V的直流電壓,再經過7805穩壓後提供給主機。副電源在主機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開機電路,網絡喚醒,M喚醒,鍵盤開機等功能,一般情況下這部分電路對副電源所需的電流比較小,所以多數主機使用此類電源不會產生什麼問題。由於7805在加標準散熱片的情況下能夠輸出1.5A的電流,而廠家在生產時多數都不使用散熱片或使用小片散熱片,所以其電波的輸出最多也只有500MA,特別是在長時間大電流工作時,因爲7805發熱量大,輸出電流會隨着工作溫度的上升而下降,到到截止溫度時會停止輸出。所以當我們的主板的USB接口使用的是+5VSB供電時,此時我們再使用移動硬盤,肯定會出問題的。

  對於只能使用副電源供電的主機,如果出現此問題時,可以試着更換大功率名牌的開關電源進行替換解決問題。

  2、對於供電電流被嚴格限制的主機

  因爲主板生產廠家爲了保證主板的正常使用性能,使用電子電路來保證每個USB接口的電流輸出爲500MA,所以對於移動硬盤不能使用時,我們只能更換大容量低功耗的2.5"硬盤使用,或者是使用有外接電源的移動設備來保證其正常使用。

  3、通過其他USB接口或PS/2接口輔助供電

  在鍵盤鼠標下面的兩個USB接口,其電源的供應是和鍵盤鼠標取自同一路,其PCB板上的電路多數主板是直接連在一起的,所以當移動硬盤不能使用時,即使我們插上PS/2接口,對於電流的增加並不會有多大改變,移動硬盤多數時候仍然無法使用。同時,帶電拔插PS/2接口時還有可能燒燬接口和控制芯片,需要特別注意。

一般情況下,USB接口的移動硬盤的供電都是直接取自USB接口的+5V。注意,有的移動硬盤會有兩個並在一起的USB接口,但側面的那個並不是數據接口,而是當主USB數據接口的供電不足時,爲了輔助提供較大的電流以保證移動硬盤的正常工作而設置的。但實際上主板上後置的兩個或前置的兩個USB接口的供電都是取自同一路,也就是說無論使用一個或兩個USB設備,其總的供電電流被限制在一定範圍之內,特別對於主機的電源性能差或功率偏小的電源表現更爲明顯。所以當我們遇到使用40G以上的高速移動硬盤時經常會出現供電不足,無法正常使用的的情況。此時,即使我們把兩個USB接口都接上去也不能滿足硬盤的供電所需,仍然無法使用。

不過,這種情況對於前置爲4個或6個,或者是後置USB接口爲4個以上的就可以使用,因爲通常USB接口的供電爲一個USB HOST HUB支持兩個USB接口,共同使用一組電源供應,不同的一組USB接口就使用不同的電源供應。注意,一定不要接在一組USB接口上。

  4、使用外接電源直接供電

  對於3.5"的移動硬盤,因爲其工作電流大,所以對於支持這類硬盤的移動硬盤盒都使用了外接電源來提供額外的+12V和+5V電源供應,所以基本不存在因爲電流供電不足而產生“能夠發現移動硬盤但是在‘我的電腦’中沒有盤符顯示”的情況。

  針對2.5"的40G以上的移動硬盤,因爲其工作電流越來越大,個別高速硬盤的+5V供電已經達到1A,所以單單依靠USB接口來提供硬盤的工作電流已經不能滿足硬盤的正常工作。多數表現爲:移動硬盤在部分機器上能夠正常工作,在部分機器上只能發現移動硬盤,但是沒有盤符顯示;有的還會在部分機器上有時能夠讀盤,有時不能夠讀盤;拷貝小文件時能夠正常工作,但拷貝大文件如電影音樂時,就會出現數據丟失,盤符丟失的情況。所以建議對於大容量的2.5"的移動硬盤最好也提供外接電源,以保證移動硬盤的穩定工作。


--  作者:向日葵?
--  發佈時間:2005-4-2 9:28:00

--  
[續]

 

故障舉例:

  1、某兼容機前置USB接口能夠使用移動硬盤,後置USB接口不能使用

  客戶反映新買了一個20G的移動硬盤,在自己的電腦上使用時出現了問題,在前置的USB接口上使用時硬盤的讀寫正常,沒有問題。但插在後置的USB接口上使用時,只能聽見硬盤“嘩嘩”的聲音,有盤符出現,但無法讀寫硬盤數據。此問題就是因爲前置的USB接口的供電是直接取自+5V電源,而後置的USB接口和鍵盤,鼠標接口使用的是同一組電源,在鍵盤接口旁邊有一跳線帽,可以用來改變鍵盤和USB接口的供電來源。當移動硬盤出現問題時,主板跳線所置的位置使用的是+5VSB供電,所以就出現了上述的故障現象。只要把跳線變一下位置就可以了,同時也會解決客戶打電話反映的關機後光電鼠標或鍵盤的指示燈常亮的問題。

  2、前後置USB接口不能使用移動硬盤

  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前後置硬盤都使用副電源或者是主板的USB接口被嚴格限制的主板上,對於此問題,主板上如果沒有跳線帽時,只能通過輔助電流接口從PS/2或者USB接口取電,或者使用單獨的外接電源供電。

  3、藍天使WX-218移動硬盤(USB2.0)拷貝大文件時容易丟失文件尾部數據。

  客戶反映該硬盤在拷貝大文件時總丟失,拷貝不全,拷貝小文件沒有問題。這種故障也屬於因爲USB供電不足,在大文件拷貝時所需電流大,造成USB接口的+5V供電電壓不穩,從而導致數據傳輸過程中信號電平離散性加大,錯誤率上升,也就表現爲文件拷貝過程中丟失或死機,長時間拷貝不能結束。

  我把該硬盤接到我的主機(主板爲微星MS6309)啓動計算機,硬盤發出“咔咔”的聲音,在系統中不能發現新硬件;在關機接入輔助電流接口PS/2,再開機,仍然和剛纔一樣的表現,還是不能發現硬盤。當把該移動硬盤接入筆記本的USB接口時,拷貝三四百兆的大文件沒有發現問題,播放電影也沒有問題。這種故障其實根本就不是故障,其原因就是因爲主板的USB接口的電流輸出限制才造成了移動硬盤的使用不正常。

  電壓與電流概念解釋:

  電壓:我們通常所說的計算機開關電源輸出的+3.3V,+5V,+12V就是電壓,電壓數值的測量需要使用電壓表,將電壓表並聯在供電設備的正負極就可以測得。電壓值的測得只需要電源工作就可以了,不需要是否接有用電器。

  電流:在計算機開關電源的銘牌上所標註的+5V 22A,+12V 13A,+3.3V 18A之類的數值後面的22A,13A,18A就是電流。電流需要使用電流表串接在用電設備和供電設備之間,同時也只有在設備工作時才能測得數值。

  主板的USB的供電不足造成的移動硬盤不能正常使用,是因爲USB接口的供電電流偏小,而不是USB接口的電壓過低。即使是我們的移動硬盤不能使用,此時USB接口的供電電流也在+5V左右,只是不穩定,變化比較明顯罷了。

  另類問題:還有一類問題,這是因爲移動硬盤與主板USB接口不兼容造成的主機不認移動硬盤。不過,這類問題主要是因爲移動硬盤盒內使用的USB-IDE數據轉換接口芯片的兼容性不好的緣故,與供電問題沒有關係。

http://news.sanhaostreet.com/NewsData/2004/11/2004111211477836.shtml
http://arch.pconline.com.cn/pchardware/diy/zdt/ccsb/10307/190349.html


--  作者:guest
--  發佈時間:2005-4-2 23:38:00

--  
老大,你可真是位電腦高手,這一本鉅著耗費了你多長時間啊,真了不起!!!!!!
--  作者:guest
--  發佈時間:2005-4-4 12:58:00

--  
太厲害了。佩服佩服。
--  作者:tkggjatau
--  發佈時間:2005-4-6 10:13:00

--  
你是個有前途的朋友,我佩服!!!
--  作者:guest
--  發佈時間:2005-4-18 11:00:00

--  
太謝謝了

--  作者:guest
--  發佈時間:2005-5-3 20:17:00

--  
a
--  作者:guest
--  發佈時間:2005-5-9 10:57:00

--  
以下是引用向日葵?在2004-10-3 17:39:00的發言:
原文:驅動之家論壇

 

       隨着主板集成度的逐步提高,集成聲卡已經成爲目前電腦的發展潮流,而且隨着集成聲卡芯片的技術提高,大有取獨立聲卡而代之的趨勢。

   根據通俗的分類,AC'97聲卡被分爲硬聲卡和軟聲卡兩種,其中AC'97硬聲卡,首先大部分獨立聲卡都是硬聲卡;而集成在主板上的聲卡也有硬聲卡:這些聲卡除了包含有Audio Codec芯片之外,還在主板上集成了Digital Control芯片,即把芯片及輔助電路都集成到主板上。這些聲卡芯片提供了獨立的數字音頻處理單元和ADC與DAC的轉換系統,最終輸出模擬的聲音信號。這種硬聲卡和普通獨立聲卡區別不大,更像是一種全部集成在主板上的獨立聲卡,而由於集成度的提高,CPU的負荷減輕,音質也有所提高,不過相應的成本也有所增加,現在已很少被主板廠商採用。

   AC'97軟聲卡則僅在主板上集成Audio Codec,而Digital Control這部分則由CPU完全取代,節約了不少成本。根據AC'97標準的規定,不同Audio Codec97芯片之間的引腳兼容,原則上可以互相替換。也就是說,AC'97軟聲卡只是一片基於AC'97標準的CODEC芯片,不含數字音頻處理單元,因此電腦在播放音頻信息時,除了D/A和A/D轉換以外所有的處理工作都要交給CPU來完成。可以這樣說,AC’97軟聲卡只是簡化了硬件,而設計思路仍是貫徹AC'97的規格標準的聲卡。也有部分消費者就認爲:軟聲卡就是沒有Digital Control芯片,而是採用軟件模擬,所以就存在兩個問題:首先其CPU佔用率肯定較高,容易產生爆音,其次音質也不可以和普通的獨立聲卡相提並論。

   其實隨着CPU主頻的不斷提高,音頻數據處理量卻並沒有增加多少,所謂的CPU佔用率的問題早已被忽略不計。而關於音質方面,雖然還難以和高檔的獨立聲卡相比較,但是隨着SoundMAX 3.0驅動的不斷升級和改進,使AC'97軟聲卡擁有硬件級的數據處理轉換能力和最高94dB信噪比的專業音質回放能力,增加的Sensaura爲3D定位音效,與XG兼容的Sondius-XG的MIDI軟波表,以及最新的音效演算法SPX,將AC'97軟聲卡提升至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徹底改變了消費者心目中音質不佳的形象。

   聲卡在使用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其中包括硬件問題,也包含無數的軟件故障,下面將選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和解決方法的瞭解,消費者可以根據情況作出相應的處理,及時解決實際問題。

   一、聲卡無聲

   如果聲卡安裝過程一切正常,設備都能正常識別,一般來說出現硬件故障的可能性就很小。

   1.與音箱或者耳機是否正確連接。

   2.音箱或者耳機是否性能完好。

   3.音頻連接線有無損壞。

   4.Windows音量控制中的各項聲音通道是否被屏蔽。

   如果以上4條都很正常,依然沒有聲音,那麼我們可以試着更換較新版本的驅動程序試試,並且記得安裝主板或者聲卡的最新補丁。

   二、播放MIDI無聲

   某些聲卡在播放MP3、玩遊戲時非常正常,但就是無法播放MIDI文件。從原理來看,聲卡本身並沒有問題,應該屬於設置問題。

   可以到控制面板→多媒體→音頻→MIDI音樂播放,選擇合適的播放設備即可。當然也可能是在Windows音量控制中的MIDI通道被設置成了靜音模式,將靜音勾選去掉即可。

   三、播放CD無聲

   如果播放MP3有聲音,應該可以排除聲卡故障。最大的可能就是您沒有連接好CD音頻線。

   普通的CD-ROM上都可以直接對CD解碼,通過CD-ROM附送的4芯線和聲卡連接。線的一頭與CD-ROM上的ANALOG音頻輸出相連,另一頭和集成聲卡的CD IN相連,CD -IN一般在集成聲卡芯片的周圍可以找到,需要注意的是音頻線有大小頭之分,必須用適當的音頻線與之配合使用。

   四、無法播放WAV音頻文件

   不能播放WAV音頻文件往往是因爲“控制面板→多媒體→設備”下的音頻設備不止一個,這時禁用一個即可。

   五、播放時有噪音

   信噪比一般是產生噪音的罪魁禍首,集成聲卡尤其受到背景噪音的干擾,不過隨着聲卡芯片信噪比參數的加強,大部分集成聲卡信噪比都在75dB以上,有些高檔產品信噪比甚至達到95dB,出現噪音的問題越來越小。而除了信噪比的問題,雜波電磁干擾就是噪音出現的唯一理由。由於某些集成聲卡採用了廉價的功放單元,做工和用料上更是不堪入目,信噪比遠遠低於中高檔主板的標準,自然噪音就無法控制了。

   由於Speaker out採用了聲卡上的功放單元對信號進行放大處理,雖然輸出的信號“大而猛”,但信噪比很低。而Line out則繞過聲卡上的功放單元,直接將信號以線路傳輸方式輸出到音箱,如果在有背景噪音的情況下不妨試試這個方法,相信會改進許多。不過如果你採用的是劣質的音箱,相信改善不會很大。

   六、聲卡在運行大型程序時出現爆音

   由於集成軟聲卡數字音頻處理依靠CPU,而如果電腦配置過低就可能出現這種問題。

   在控制面板中,選擇系統→設備管理器,選中磁盤驅動器,找到硬盤的參數項,雙擊參數項,在彈出的界面中將硬盤的DMA選項前面的勾號去除。不過在關閉了DMA數據接口之後會降低系統的性能;或者安裝最新的主板補丁和聲卡補丁,更換最新的驅動程序也可以取得一定效果。

   七、安裝新的Direct X之後,聲卡不發聲

   某些聲卡的驅動程序和新版本的Direct X不兼容,導致聲卡在新Direct X下無法發聲。

   若當你安裝了新版本的Direct X後聲卡不能發聲了,則需要爲聲卡更換新的驅動程序或“Direct X隨意卸”等工具將Direct X卸載後重裝老的版本。

   八、Direct X診斷時顯示不支持硬件緩衝,聲卡不發聲

   軟件緩衝區太小,導致無法發聲。

   打開控制面板,多媒體屬性→設備→媒體控制設備→波形音響設備,其中有個設置選項,將默認4秒的軟件緩衝容量改成最大的9秒即可。

   九、超頻之後聲卡不能正常使用

   由於超頻使用,有些集成聲卡工作在非正常頻率下,會出現爆音、不發聲等現象。

   筆者建議不要超頻,這樣聲卡的正常工作是沒有問題的。如果一定要超頻使用,儘量工作在標準頻率下,這樣集成聲卡也能工作在正常頻率下,一般也能保證正常的使用。

   十、聲卡不能錄音

   大部分集成聲卡都是全雙工聲卡,而錄音部分單獨損壞機率也非常小。

   首先檢查插孔是否爲“麥克風輸入”,然後雙擊“小喇叭”圖標,選擇菜單上的“屬性→錄音”,看看各項設置是否正確。接下來在“控制面板→多媒體→設備”中調整“混合器設備”和“線路輸入設備”,把它們設爲“使用”狀態。然後到“控制面板→多媒體→音頻→錄音首選設備”,點擊那個麥克風小圖標就可以進入“錄音控制”了,在這裏可以預設好需要的錄音通道,隨後就可以使用錄音功能了。如果這個小東西變成灰色的話,可以試試將聲卡刪除重裝。

   當然也存在特殊情況:因爲集成聲卡一般都沒有功放芯片,無法推動高檔的錄音設備,所以造成無法錄音,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更換高檔次的聲卡,或者更換檔次更高的主板。筆者的蘋果MIC就只能在ASUS主板上或者SB LIVE聲卡上使用。當然,如果你不在乎MIC的效果,可以更換一個低檔的MIC來解決問題。

   十一、集成聲卡在播放任何音頻文件時都類似快進效果

   由於聲卡已經發聲,相信問題可能出在設置和驅動上。

   如果電腦正在超頻使用,首先應該降低頻率,然後關閉聲卡的加速功能,如果這樣還是不行,應該尋找主板和聲卡的補丁以及新驅動程序。

   十二、不能正常使用四聲道

   某些集成聲卡能夠正常發聲,無法使用四聲道模式,相信還是設置問題。

   很多聲卡都是通過軟件模擬出四聲道,簡單地將前置音箱的聲音複製到後置音箱上,這樣在播放MP3和或者聽CD的時候都是四聲道,而在進行3D遊戲或者播放DVD的時候就沒有辦法了,也可以說這些聲卡,不是真正的四聲道。

   十三、運行網絡聊天程序時,聲音斷斷續續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關聲卡的事情,因爲受到網絡流量的限制,網絡帶寬無法流暢地傳遞聲音信號。

   儘量在網絡聊天時不要打開大型程序,也不要有下載等大流量的網絡操作,如果能夠更換網絡接入方式,增加帶寬,將是一勞永逸的辦法。

   十四、多次更換聲卡之後,重新使用集成聲卡時,WINDOWS提示沒有發現硬件驅動程序

   此類故障一般是由於在第一次裝入驅動程序時沒有正常完成,或在CONFIG.SYS、自動批處理文件AUTOEXEC.BAT、DOSSTART.BAT文件中已經運行了某個聲卡驅動程序。

   對此可以將裏面運行的某個驅動程序文件刪除即可,當然,也可以將上面提到的三個文件刪除來解決該故障。如果在上面三個文件裏面沒有任何文件,而驅動程序又裝不進去,此時需要修改註冊表,點擊“開始”菜單——“運行”,在對話框中輸入“regedit”回車,將與聲卡相關的註冊表項刪除(如聲卡型號爲ALc650,點選註冊表項的“編輯”——“查找”,輸入ALS300,然後再將找到的字節刪除,再按F3繼續查找下一個,依次將找到的選項刪除即可)。

   十五、BIOS設置

   對BIOS不熟悉的用戶誤操作屏蔽了板載聲卡。

   進入BIOS,選擇I/O Device configuration→Onboard AC97 Audio Controller,選擇ENANLE或者AUTO即可。這個過程是在筆者的ASUS主板上通過的,在其他主板上也基本類似,如果是Award BIOS,進入BIOS中的“Intergrated Peripherals”,再選“AC97 Audio”改“Auto”爲“Disable”保存即可。

   十六、安裝網卡或者其他設備之後,聲卡不再發聲

   這種問題比較具有代表性,大多由於兼容性問題和中斷衝突造成。

   驅動兼容性的問題比較好解決,用戶可以更新各個產品的驅動即可。而中斷衝突就比較麻煩。首先進入控制面板→系統→設備管理器,查詢各自的IRQ中斷,並可以直接在手動設定IRQ,消除衝突即可。如果在設備管理器無法消除衝突,最好的方法是回到BIOS中,關閉一些不需要的設備,空出多餘的IRQ中斷。也可以將網卡或其他設備換個插槽,這樣也將改變各自的IRQ中斷,以便消除衝突。在換插槽之後應該進入BIOS中的“PNP/PCI”項中將“Reset Configutionration Data”改爲ENABLE,清空PCI設備表,重新分配IRQ中斷即可。



--  作者:guest
--  發佈時間:2005-5-12 9:34:00

--  
win2000的配置文件丟失,應用程序不能使用,怎麼辦?
--  作者:guest
--  發佈時間:2005-5-13 11:10:00

--  
樓主辛苦了。敬禮!
--  作者:guest
--  發佈時間:2005-5-13 12:37:00

--  
向日葵?我問你一樣問題?就是我這裏有一臺電腦的報警聲是像120車子那種聲音,顯示器沒有顯示,CPU也沒有超頻,能告訴我是什麼問題嗎?
--  作者:guest
--  發佈時間:2005-5-13 19:28:00

--  
你真厲害,正是我之所需。
--  作者:guest
--  發佈時間:2005-5-18 21:43:00

--  
我的軟驅,每當我放進一張盤時,總顯示以前的一張盤的內容.但我知道這幾張盤的內容是不一樣的,這應該是我的軟驅出
--  作者:guest
--  發佈時間:2005-6-11 21:42:00

--  
真不錯!
--  作者:linengzu
--  發佈時間:2005-6-15 22:26:00

--  
強哇!!!厲害!!!!我頂!!1111
--  作者:honghaier
--  發佈時間:2005-6-20 23:08:00

--  
神話傳說
--  作者:guest
--  發佈時間:2005-6-23 14:31:00

--  

 

 

                                                                                                                                                                                                                      

 

 

 


--  作者:唐才子
--  發佈時間:2005-6-28 20:21:00

--  
辛苦了,謝謝!
--  作者:小小玩家
--  發佈時間:2005-7-3 15:51:00

--  
我一上來就看“暈”了。
--  作者:quibgreen
--  發佈時間:2005-7-16 4:23:00

--  
強烈建議樓主打成壓縮包
--  作者:guest
--  發佈時間:2005-7-17 9:02:00

--  
雙擊“小喇叭”圖標,選擇菜單上的“屬性→錄音”,麥克風一項爲灰色。硬件測試時麥克風有聲音,推出測試就不發聲,爲什麼?(操作系統xp,ac97聲卡)
--  作者:jiaqi100
--  發佈時間:2005-7-19 15:02:00

--  
能不能告訴我有關路由器的相關信息。例如:他的功能,如何安裝?等等。
--  作者:susan0515
--  發佈時間:2005-7-22 11:52:00

--  
直接暈了啊
--  作者:guest
--  發佈時間:2005-8-3 10:03:00

--  
WQETRAWETWERTEWRT
--  作者:yabzin
--  發佈時間:2005-8-3 15:22:00

--  
這個是好東西,支持一下,不錯
--  作者:guest
--  發佈時間:2005-8-6 17:14:00

--  
高壓包型號
RT321322       E 70954/LC-11
47F13-109113    CF1737       AC1797

 


1 2,5 6 8 10 通腳


--  作者:guest
--  發佈時間:2005-8-8 8:53:00

--  
跪求主板驅動,
       我的主板:
      製造商 MICRO-STAR INTERNATIONAL CO., LTDD i4408X
     高手進來救救我啊!!!!!!!
--  作者:天空下雨
--  發佈時間:2005-8-9 13:25:00

--  
強,不得不頂!
--  作者:guest
--  發佈時間:2005-8-13 2:32:00

--  
在這邊打擾大家一下!請問一下在福建省內,哪裏有在培訓主板維修、硬盤維修、顯示器維修(包括液晶)。
--  作者:guest
--  發佈時間:2005-8-16 21:48:00

--  
超強~!謝謝~!
--  作者:henan121
--  發佈時間:2005-8-17 18:32:00

--  
好東西呀.多謝樓主.收藏了
--  作者:詠思江
--  發佈時間:2005-8-18 16:52:00

--  
看的好辛苦啊!不過受益不少啊!先謝了!
--  作者:hjhkb110
--  發佈時間:2005-8-21 22:39:00

--  
我好想當你的徒弟啊。
--  作者:hjhkb110
--  發佈時間:2005-8-21 23:05:00

--  
愛死你了樓主 。。。。。。。。。。。。。。。。。。。。。。。。。。。。。
--  作者:guest
--  發佈時間:2005-8-30 15:15:00

--  
好,我已收藏,多謝各位!!!
--  作者:遺忘de傷痕
--  發佈時間:2005-8-31 18:01:00

--  
經典   只知道響是有問題不過還不知道會有這麼打學問   支持了
--  作者:guest
--  發佈時間:2005-9-11 5:46:00

--  
不回覆不是人
--  作者:abao902
--  發佈時間:2005-9-12 22:21:00

--  
我來了,看暈了,轉貼了,謝謝樓主了.相信你不會生氣的.
--  作者:guest
--  發佈時間:2005-9-13 21:31:00

--  
偉大啊,革命就是這個幹出來的。

--  作者:guest
--  發佈時間:2005-9-17 12:30:00

--  
太有價值了,我全收藏了,真心謝謝向日葵版主.黑色金子留言.
--  作者:BOILER
--  發佈時間:2005-9-21 10:31:00

--  
UP
--  作者:guest
--  發佈時間:2005-9-21 22:04:00

--  
好呀,雪中送炭
--  作者:guest
--  發佈時間:2005-9-25 17:23:00

--  
good
--  作者:guest
--  發佈時間:2005-9-29 9:24:00

--  
網卡的故障有那幾種呀?

--  作者:aiya00
--  發佈時間:2005-10-14 13:33:00

--  
真是好文章!
--  作者:guest
--  發佈時間:2005-10-15 12:03:00

--  
A
--  作者:向紅
--  發佈時間:2005-10-22 14:35:00

--  
辛苦各位了
謝謝!
頂!
好帖
--  作者:向紅
--  發佈時間:2005-10-22 14:40:00

--  
主機板BIOS中有很多設置可能大家經常都“耳熟能詳”了,不過朋友們對其名稱的熟悉程度並不能代表對其意義完全理解。上週陪一位友人去購機,在裝機時筆者看見那裝機人員在主機板的BIOS裏設來設去的。筆者便隨意的問道“Graphics Aperture Size這個選項是什麼意思?”。裝機人員回答了一句"設置顯存大小",然後筆者再追問其意義時,只聽那人說“我也不知道到底有什麼意思”。天啊!他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居然還在幫我們裝機!有了上面這一段經歷,所以筆者覺得有必要說說下面這些看似熟悉,其實陌生的內容。

 

  1、 SDRAM RAS to CAS Delay

  這是用來設定從RAS信號到CAS信號所需的時間週期(Clock)。當CPU要從內存讀取或寫入數據時,必須送出一個正確的地址信號,而地址是由行、列交錯而成,所以又分爲RAS(列地址信號)和CAS(行地址信號),由於是先尋址RAS、再尋址CAS,因此中間就有延遲時間,建議先設成2個Clock(2T),讓SDRAM能快點將地址尋址完畢,這樣可以將內存性能提高;如果設置之後發現系統運行不太穩定,則再改爲3 Clock(3T)。有些版本的BIOS將2T改成Fast、3T改成Slow,但其意義是一樣的。

  2、 SDRAM RAS Pre-charge Time

  設定當RAS(列地址信號)需要重新尋址時,要隔多久時間才能開始下次的尋址動作,通常被視爲RAS的充電時間,理論上是越短越好。其選項值與上面講到的一樣,所以建議將其設定爲2T(2個Clock週期),這樣可以將內存性能提高;若發現系統運行不穩定,再將其改回3T。

  3、 Graphics Aperture Size

  這個選項的意義是設定AGP圖形加速卡可以使用多少主內存來暫存材質,由於AGP圖形加速卡除了卡上本身的內存外,還可利用主機板上的主內存來充當材質內存,因此BIOS中設有此選項,可讓使用者來決定要配給AGP顯示卡多少主內存。一般是有多少主內存就設多少容量,例如主內存有128MB,那麼可將此項目設爲[128MB],設定多了也是沒有用的。可能有人會問,全部的主內存都給AGP圖形加速卡用了,那其它部分的數據豈不是沒有內存可用了?不會的,AGP圖形加速卡只有在存放材質時纔會借用主內存,而且是使用其剩餘的部份,所以大可不必擔心繫統無法運行。

    4、 Memory Hole at 15M-16M

  是否要保留主內存中的15-16MB區域,以使系統和早期的ISA卡相容。有些早期的ISA適配卡會使用到15MB-16MB這一段主內存區域的地址,如果使用者沒有事先把這段地址空出來(不對映物理內存),則將引起系統衝突而導致無法使用ISA適配卡。

  5、 Video ROM BIOS Shadow

  設定是否將圖形加速卡的VGA BIOS的內容映像到UMB(上位內存)裏。有些BIOS有"Video BIOS Cacheable"的設定,可以將圖形加速卡的VGA BIOS映射到Cache裏;若你的主機板BIOS沒有這項設定,那麼最起碼要將Video ROM BIOS Shadow設定爲Enabled。因爲ROM的讀取速度太慢了,CPU要直接跟ROM溝通實在是很浪費時間,若把此項設定成ENABLED後,則VIDEO ROM的內容將映像到主內存的保留內存區域(從640KB~1024KB之間的384KB部份,更正確地說,ROM的保留區是從C0000地址開始),由於此時數據都在主內存裏面,就好像VIDEO ROM的影子分身(SHADOW)一樣,所以CPU即可利用這個映像後的"SHADOW RAM",來快速取得VIDEO BIOS ROM的資料。

  設定SHADOW RAM時也不用擔心可使用的主內存容量會縮水,因爲映像時是利用保留的內存區域,也就是通常情況下沒有被使用到的內存,所以不會影響到一般的內存使用,所以使用者不用擔心設定SHADOW RAM後,可以使用的內存會變少。

  6、 其它適配卡的BIOS SHADOW設定
設定項目 建議值
C8000-CBFFF Shadow   依適配卡的 ROM 所佔用之地址來設定,若無其它含 BIOS 之適配卡,請全部設成 DISABLED。
CC000-CFFFF Shadow 
D0000-D3FFF Shadow 
D4000-D7FFF Shadow 
DC000-DFFFF Shadow 

  除了圖形加速卡之外,還有其它的適配卡也會有自己的ROM BIOS,例如RAID磁盤陣列卡、SCSI卡、硬盤保護卡等,使用者也可以將這些適配卡的ROM所佔用的地址設定爲Enabled,讓其它適配卡也能將其BIOS內容映像到Shadow RAM裏。

  不過問題來了,由於圖形加速卡是每部計算機必備的適配卡,所以有一個獨立的Video ROM BIOS Shadow選項;但是其它適配卡選項則是以內存地址的方式表示,那我們怎麼知道哪一片適配卡的ROM佔用哪一段地址呢?難道要把Shadow RAM通通打開嗎?
方法一:查閱該適配卡的使用手冊:

  一本完整的適配卡使用手冊,應該包括了所有使用上應具備的信息,因此查閱適配卡的使用手冊應該能得知ROM的地址。以建邦科技的DC-390UW PCI SCSI card爲例,它的使用手冊上就有說明其ROM的地址在DC000,這時我們只要將DC000-DFFFF Shadow設定爲Enabled就可以了。

  方法二:用工具程序偵測適配卡上ROM的地址:

  當產品的使用手冊沒有記載,而你也不清楚這塊適配卡上ROM的內存地址時,你就可以用工具程序來偵測系統中安裝的所有適配卡的ROM地址,這裏筆者介紹以Phoenix BIOS網站上下載的工具程序Pnpoprom.exe,來偵測系統中所有ROM的地址。先到http://www.phoenix.com/products/util.html頁面下載Unti-pnpoprom.zip文件,這個程序主要是用來偵測擴充適配卡的ROM的信息,在執行Pnpoprom.exe程序後,會出現下面的畫面,我們只要看最下方那個訊息就OK:  
  這裏顯示找到了兩個適配卡的ROM,地址分別在C000:000與C800:000,第一個地址是圖形加速卡VGA BIOS的地址;第二個地址則是SCSI卡BIOS的地址,也正是圖形加速卡以外的ROM,但是你可能發現Pnpoprom.exe找到的地址與BIOS中設定Shadow RAM的地址表示方法不同:BIOS Shadow設定的地址是5位數;這個程序偵測到的爲2組4位數的地址。這時候我們就必須先將程序偵測到的C800:0000,換算成BIOS顯示的地址表示法;換算的方式很簡單,先將C800乘以10,再加上後面的數字(本例爲0),即可得到所需的地址:C800 X 10 + 0000 = C8000。換算時請注意,內存地址均是十六進制的計算法,因此這裏所謂的[10],指的是十六進制的10,而加總時也要以十六進制,不可以用十進制計算(如果你的ROM BIOS後面的數字不是0的話)。接着我們只要將C8000-CBFFF Shadow設爲Enabled,就可以把這張SCSI卡的BIOS映射到DRAM中了。

  7、 Spread Spectrum

  隨着主機板的工作頻率不斷提升,由此產生的EMI(電磁干擾)對系統穩定性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但想要降低EMI的影響似乎也變得越來越難。因此新型的主機板都設計了Spread Spectrum這個功能,藉由延伸頻譜的方式來將最強烈的EMI的波形值由尖峯轉趨平緩,以此降低EMI波形的高低起伏。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這個功能必須關閉,例如在系統中有clock-sensitive SCSI設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