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_會計2_1】會計要素

第一節 會計要素

1、會計要素

是指根據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特徵所確定的財務會計對象的基本分類。

財務狀況: (時間點

  財務狀況是指企業一定日期的資產及權益情況,是資金運動相對靜止狀態的表現。反映財務狀況的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三項。

經營成果: (時間段

  經營成果是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所取得的最終成果,是資金運動的動態反映。反映經營成果的會計要素包括收入、費用、利潤三項。

 

2、資產

2.1: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①資產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

注意:預期在未來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不形成資產,即必須是現實的資產,而不能是預期的資產。

②資產是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 

③資產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2.2:資產的確認條件  :

將一項資源確認爲資產,需要符合資產的定義,還應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1)與該資源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2)該資源的成本或者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

2.3、資產的分類:

流動資產:貨幣資金(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存貨(材料、商品)2年、短期投資=交易性金融資產、債權(應收款、預付款)1年;

非流動資產:固定資產(廠房、設備)、無形資產(專利)、長期投資(長期股權投資+持有至到期投資)、長期待攤費用+商譽。(長期與債券等)

流動資產

  (1)預計在一個正常營業週期中變現、出售或耗用,

  (2)或者主要爲交易目的而持有,

  (3)或者預計在資產負債表日起一年內(含一年)變現的資產,以及自資產負債表日起一年內交換其他資產或清償負債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

  正常營業週期是指企業從購買用於加工的資產起至實現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期間。

  正常營業週期通常短於一年,在一年內有幾個營業週期。但是,也存在正常營業週期長於一年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與生產循環相關的產成品、應收賬款、原材料儘管是超過一年才變現、出售或耗用,仍應作爲流動資產。

  當正常營業週期不能確定時,應當以一年(12個月)作爲正常營業週期。

 

3、負債

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

①負債是由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

正在籌劃的未來交易或事項,如企業的業務計劃、購貨合同(於3個月後購入一臺10萬元設備)不屬於負債。

②負債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不是潛在義務)

③負債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負債的確認條件

將一項現時義務確認爲負債,需要符合負債的定義,還應當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1)與該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

(2)未來流出的經濟利益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分類:

流動負債:短期借款、應付賬款、預收賬款、應付職工薪酬、應交稅費、應付利息、應付股利、其他應付款;

非流動負債:長期負債(流動負債意外的負債)、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

流動負債

指預計在一個正常營業週期中償還,或者主要爲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自資產負債表日起一年內(含一年)到期應予以清償,或者企業無權自主地將清償推遲至資產負債表日以後一年以上的負債。

 

4、所有者權益

4.1、是指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後由所有者享有的剩餘權益。公司的所有者權益又稱爲股東權益。(所有者權益=老闆權益)

所有者權益在數量上等於企業資產總額扣除債權人權益後的淨額,即爲企業的淨資產,反映所有者(股東)在企業資產中享有的經濟利益。

  特徵:

  ①除非發生減資、清算或分派現金股利,企業不需要償還所有者權益;

  ②企業清算時,只有在清償所有的負債後,所有者權益才返還給所有者;

  ③所有者憑藉所有者權益能夠參與企業利潤的分配。

4.2、所有者權益的確認條件  

  所有者權益的確認、計量主要取決於資產、負債、收入、費用等其他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

4.3、所有者權益的分類

  所有者權益的來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資本、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留存收益等。

  具體表現:實收資本(或股本)、資本公積(資本溢價、其他資本公積)、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所有者投入的資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業的資本部分,它既包括構成企業註冊資本(實收資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額,也包括投入資本超過註冊資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額,即資本溢價或者股本溢價,這部分投入資本在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中被計入了資本公積,並在資產負債表中的資本公積項目反映。

 

5、收入

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1)收入是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

日常活動是指企業爲完成其經營目標所從事的經常性活動以及與之相關的活動。

?非日常活動→利得

(2)收入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的增加;

(3)收入是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總流入:1萬購進,1.5萬出售?

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投資人投入的稱爲資本而不屬於收入。

2.收入的確認條件  

  收入的確認除了應當符合定義外,至少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1)與收入相關的經濟利益應當很可能流入企業;

  (2)經濟利益流入企業的結果會導致資產的增加或者負債的減少;

  (3)經濟利益的流入額能夠可靠計量。

  3.收入的分類

  (1) 收入按主次不同,可分爲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

  主營業務收入是由企業的主營業務所帶來的收入;

  其他業務收入是除主營業務活動以外的其他經營活動實現的收入。

  (2)收入按性質不同,可分爲銷售商品收入、提供勞務收入、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等。

 

6、費用

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特徵:

  (1)費用是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

  非日常活動→損失(如地震、罰款支出)

  (2)費用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的減少;

  (3)費用是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分配股利不屬於費用)

6.2、費用的確認條件

  費用的確認除了應當符合定義外,至少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1)與費用相關的經濟利益應當很可能流出企業;

  (2)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結果會導致資產的減少或者負債的增加;

  (3)經濟利益的流出額能夠可靠計量。

6.3、費用的分類

  費用包括生產費用與期間費用。

生產費用是指與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費用,按其經濟用途可分爲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

期間費用是指企業本期發生的、不能直接或間接歸入產品生產成本,而應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各項費用,包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

 

7、利潤

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

  通常情況下,如果企業實現了利潤,表明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將增加,業績得到了提升;

  反之,如果企業發生了虧損(即利潤爲負數),表明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將減少,業績下降。

7.2、利潤的確認條件

  利潤反映收入減去費用、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減去損失後的淨額。

  利潤=日常活動 + 非日常活動 = 營業利潤 + 非營業利潤

  利潤的確認主要依賴於收入和費用,以及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的確認,其金額的確定也主要取決於收入、費用、利得、損失金額的計量。

7.3、利潤的分類(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淨利潤)

  利潤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後的淨額、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和損失等。其中,收入減去費用後的淨額反映企業日常活動的經營業績;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和損失反映企業非日常活動的業績。

  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和損失,是指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最終會引起所有者權益發生增減變動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利得或者損失。(接受捐贈)

  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是指不應計入當期損益、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發生增減變動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利得或者損失。(資本溢價)

 

8、會計要素的計量(計量屬性)

歷史成本 ——過去的流出

  重置成本 ——現在的流出

  可變現淨值——現在的流入

  現值 ——將來的流入

  公允價值 ——現在的流入

(一)歷史成本

  歷史成本,又稱爲實際成本,是指爲取得或製造某項財產物資時所實際支付的現金或其他等價物。

  例:設備價款300萬元,運雜費2萬元,安裝調試費用13萬;固定資產成本=315萬元

  在歷史成本計量下,資產按照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者按照購置資產時所付出的對價的公允價值計量。

(二)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稱現行成本,是指在當前市場條件下,重新取得同樣一項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金額。

  常用於:盤盈固定資產

(三)現值

  現值是指對未來現金流量以恰當的折現率進行折現後的價值,是考慮資金時間價值的一種計量屬性。

  在現值計量下,資產按照預計從其持續使用和最終處置中所產生的未來淨現金流入量的折現金額計量。

(四)公允價值

  公允價值是指市場參與者在計量日發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項資產所能收到或者轉移一項負債所需支付的價格。

  應用:交易性金融資產

(五)可變現淨值

  可變現淨值,是指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以預計售價減去進一步加工成本和預計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淨值。其實質就是該資產在正常經營過程中可帶來的預期淨現金流入或流出(不考慮資金時間價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