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n Kay 你需要認識的一個天才

以下資料來自百度百科

an Kay

  The best way to predict the future is to invent it,預測未來最好的方法是創造它!

——Smalltalk發明人Alan Kay

  “預測未來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它創造出來”這是天才大師阿倫凱的名言,他是Smalltalk面向對象編程環境語言的發明人之一,也是面向對象編程思想的創始人之一,他還是筆記本電腦最早的構想者和現代Windows GUI的最初嘗試者。
  阿倫是個超智商兒童,三歲就能閱讀,五歲便會自學,等上小學的時候,已經讀了數百本書了。隨着年齡的增長,阿倫的求知慾變得更加旺盛,阿倫回憶說,“學校裏充斥着一種觀點:老師的觀點或者是教科書的觀點,除此之外,再無其他,這是很荒唐的。”
  1961年,因爲出面維護猶太移民,阿倫被迫從就讀的西佛吉尼亞Bathany音樂學院離開,輾轉來到丹佛,以教授吉他爲生,生活潦倒。直到他參加志願服役後,參加的一項計算機編程潛在能力測試改變了命運:阿倫發現自己在計算機領域的才能。後來,他來到美國中部的猶他州研讀電子電氣工程師課程。讓阿倫來到猶他的主要原因是當時創新性的編程語言SketchPad語言的創始人愛爾文蘇珊蘭德在此執教。在名師指點和自己刻苦鑽研下,阿倫充分借鑑了其他編程語言的長處,還從自己過去的分子生物學中汲取了有益養分,創立了“生物類比”理論。阿倫在其論文中寫道:“我假定未來理想的計算機能夠具備生物組織一樣的功能,每個‘細胞’能夠獨立運作,也能與其他功能一起完成複雜的目標。‘細胞’能夠相互重組,以解決問題或者完成功能。”
  1968年夏天,阿倫遇到麻省理工人工智能實驗室的負責人西摩潘博得,開始對Logo語言發生興趣:“當我在實驗室裏看到,西摩和他的同事正在教一羣小孩子學習使用Logo語言時,我腦海中整個對社會的認識觀念都發生了動搖。計算機編程真的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創造新的未來。”在西摩的實驗室裏,阿倫還看到了最原始的手寫識別系統。這個系統讓他欣喜若狂,阿倫對友人這樣說:“把手寫識別應用到計算機上,我能創造出一種超媒體——就像現在的報紙,但它是電子化的。”在這種思路的基礎上,阿倫設想出作爲現代筆記本電腦原型的“Dynabook”。
  1969年,阿倫獲得猶他州立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隨後服務於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任教授一職。教學工作之餘,阿倫開始思考,如何使龐大的計算機變得更小,比如像書那麼大。這種PC對兒童來說會很方便,他們可以用它來代替紙。阿倫把這種新型PC稱爲“KiddieKomp”,由於這種PC需要一種新的語言,逾時阿倫便設計出了後來名震業界的Smalltalk語言。Smalltalk語言再現了阿倫的“分子PC思想”:程序好比一個個生物分子,通過信息相互連接。Smalltalk被業界公認爲“面向對象編程系列語言”的代表作品。
  1972年,阿倫任職於施樂帕洛阿爾託研究中心。他開始實驗應用Smalltalk語言於兒童教育。研究中心招來很多孩子,讓他們學習使用電腦,在學習過程中,兒童的種種表現都被記錄下來,作爲分析研究的素材。阿倫得出結論:較之於文字,兒童通過圖像和聲音能更好地學習使用PC。他主持領導中心全力搶攻圖形化設計這一IT技術的戰略制高點。中心研發了簡便的PC系統,重點研究圖形和動畫效果。除了領導中心的研究工作外,阿倫還在筆記本電腦、以太網研究、激光打印和“客戶端服務器”網絡模式方面頗有建樹。但是令人遺憾的是,阿倫想象中的那種“Dynabook“始終沒有出現——因爲施樂帕洛阿爾託研究中心的管理層不願意調動資源給一個虛無縹緲的設想。
  到了1979年,斯蒂夫喬布斯、傑夫洛金森和其他幾個蘋果公司的創始人來到施樂帕洛阿爾託中心參觀時,發現他們的想法與阿倫不謀而合:當時蘋果公司正在設計一種新穎的圖形用戶界面,喬布斯興奮地對同事說:“Smalltalk語言靈活、易用,簡直就像是爲蘋果機量身定做的。”因此,可以說不論是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圖形化的Linux,還是蘋果,一切圖形化的操作界面,都是阿倫當時超前思想的後繼者。阿倫是現代計算機業的先驅,他改變了產業的發展方向和人們對計算機的認識。無疑他是現代編程思想及現代PC的締造者之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