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應用解析(一)

    要進行Android應用開發,需要對Android應用構造進行深入分析,Android應用程序由4個模塊組成:Activity、Intent、Content Provider 、Service。當然也不是所有的應用程序都需要由這個四個部分組成的,可以根據需要進行組合,但是,每一個androi應用程序都必須在AndroidManfest.xml文件中聲明使用到的這些模塊。

 

     現在我們先來講講Activity、Intent

     1、Activity

     Activity是最基本的模塊,我們稱之爲“”活動“,在應用程序中,一個Activity通常是一個單獨的屏幕。每一個活動都被實現爲一個獨立的類,並從Activity基類繼承而來,Activity類將會顯示由視圖空間組成的用戶接口,並對事件作出響應。大多數應用程序都是有多個Activity組成,例如:對一個電話薄而言,一個屏幕用來顯示聯繫人姓名,另一個屏幕用來顯示聯繫人的詳細信息等。

     這裏的每一個屏幕都是一個活動,很容易從一個屏幕到另一個新的屏幕,並且完成新的活動。當一個新的屏幕打開時,前一個屏幕會暫停,並保存在歷史棧中,並可以返回到歷史棧中的前一個屏幕,當一個屏幕不在使用時,還可以從歷史棧中刪除。簡單而言,Activity代表一個用戶所能看到的屏幕,主要用於處理應用程序的整體性工作,例如:監聽事件(按鍵事件,觸摸事件等),爲用戶顯示指定的View,啓動其他的Activity等,所有應用的Activity都繼承於android.app.activity類。該類是Android提供的繼承類,其他Activity繼承該父類後,通過父類實現各種功能。

    2、Intent

    Android用Intent類來實現在Activity與Activity之間的切換。在Intent的描述結構中,有個兩個重要的部分:動作和動作對應的數據。典型的動作類型有MAIN、VIEW、PICK、EDIT等,而動作對應的數據則以URL的形式表示。

   通過解析各種Intent,從一個屏幕導航到另一個屏幕是很簡單的,當導航時,Activity會調用startActivity(Intent myIntent)方法、然後,系統會在應用程序定義的IntentFilter中查找與Intent對應的Activity。新的Activity收到Intent之後,開始運行。當startActivity被調用時,講觸發解析myInten的動作,該機制提供兩個關鍵好處是:

  • Activity能重複利用從其他組件中以Intent的形式產生請求
  • Activity可以在任何時候被具有相同IntentFilter的新的Activity取代

廢話了那麼多,下面來看看下具體例子說明兩個Activity之間的切換,運行效果:當應用程序啓東市顯示main.xml,如(圖一),當點擊切換時,就切換到第二個Activity,然後也可以回到第一個Activity,就這樣通過Intent可以完成最簡單的兩個Activity之間的切換。

(圖一)

(圖二)

      關鍵的代碼如下:

     然後我們要從第二個Activity跳轉到第一個Activity時,只需要在第二個Activity中使用同樣的方法就可以跳轉到第一個Activity中、

     在本例中我們使用了兩個Activity,所以一定要在AndroidManifest.xml文件中聲明,如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