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社會和價值選擇---歷史唯物主義

唯物史觀

社會的本質:實踐。(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點是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

社會的基礎:生產活動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關係

  •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映社會存在。表現
      • 有什麼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麼樣的社會意識。
      • 社會存在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
  • 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 社會意識的發展未必同步於社會存在的發展
      • 社會意識會反作用於社會存在:落後的阻礙社會發展;先進的推動社會發展

社會兩大基本矛盾

  • 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
        • 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係的性質,生產力變化發展,生產關係也會變化發展;
        • 生產關係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
  •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
        •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 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

社會兩大規律:

  • 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方法論:要求我們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 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

社會發展總趨勢:前進的、上升的,發展的過程是曲折的。

社會發展動力:

  • 根本動力:在不斷解決社會兩大基本矛盾中實現的。(解決方式:階級社會—階級鬥爭,社會主義--改革)
  • 直接動力:階級社會的直接動力:階級鬥爭;社會主義社會是通過改革。
      • 改革本質: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與發展。改革目的:使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上層建築適應經濟基礎。)

社會歷史主體:人民羣衆

  • 含義: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推動作用的人們(包括普通個人與傑出人物)(勞動羣衆是主體)
  • 地位:社會歷史的創造者
      • 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 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 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 方法論:堅持羣衆觀點與羣衆路線

羣衆觀點:

  • 含義:相信人民羣衆自已解放自已,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一切向人民羣衆負責,虛心向人民羣衆學習。
  • 我們工作出發點: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

羣衆路線:

  • 含義: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
  • 地位:羣衆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

堅持羣衆觀點與羣從路線的意義: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及成功建設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

價值觀人生觀 

價值:含義:一切事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既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功能和屬性。

人的價值:

  • 含義:在於創造價值,即通過自已的活動滿足社會、他人以及自身的需要。
  • 構成:①貢獻:滿足社會及他人的需要;②索取:滿足自身的需要。
  • 評價標準:主要看他的貢獻(最根本地是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

價值觀:

  • 含義: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 導向作用: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對人的行爲有驅動、制約和導向作用(注意:價值觀有正確與錯誤之分)
      • 表現:①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導向作用;②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導向作用
      • 方法論: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 含義:①價值判斷:是對事物能否滿足主體需要以及滿足的程度作出判斷。②價值選擇是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作出的。
  • 產生:①是社會存在在不同人腦中反映的產物;②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
  • 特點: 社會歷史性:(因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不同)社會地位不同、需要不同、認識事物角度不同,價值判斷與選擇不同(階級社會有階級性)
  • 如何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選擇:①要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②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利益的立場。

如何創造與實現價值:

  • 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
  • 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注意: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
  • 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
          • ①實現人生價值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
          • ②需要發展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
          • ③需要堅定理想信念,及正確的價值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