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S命令大全④

 七、其它命令
    (一)CLS——清屏幕命令
    1功能:清除屏幕上的所有顯示,光標置於屏幕左上角。
    2類型:內部命令
    3格式:CLS
    (二) VER查看系統版本號命令
    1功能:顯示當前系統版本號
    2類型:內部命令
    3格式:VER
    (三) DATA日期設置命令
    1功能:設置或顯示系統日期。
    2類型:內部命令
    3格式:DATE[mm——dd——yy]
    4使用說明:
    (1)省略[mm——dd——yy]顯示系統日期並提示輸入新的日期,不修改則可直接按回車鍵,[mm——dd——yy]爲“月月——日日——年年”格式;
    (2)當機器開始啓動時,有自動處理文件(AUTOEXEC.BAT)被執行,則系統不提示輸入系統日期。否則,提示輸入新日期和時間。
    (四) TIME系統時鐘設置命令
    1功能:設置或顯示系統時期。
    2類型:內部命令
    3格式:TIME[hh:mm:ss:xx]
    4使用說明:
    (1)省略[hh:mm:ss:xx],顯示系統時間並提示輸入新的時間,不修改則可直接按回車鍵,[hh:mm:ss:xx]爲“小時:分鐘:秒:百分之幾秒”格式;
    (2)當機器開始啓動時,有自動處理文件(AUTOEXEC.BAT)被執行,則系統不提示輸入系統日期。否則,提示輸入新日期和時間。
    (五)MEM查看當前內存狀況命令
    1功能:顯示當前內存使用的情況
    2類型:外部命令
    3格式:MEM[/C][/F][/M][/P]
    4使用說明:
    (1)選用/C參數列出裝入常規內存和CMB的各文件的長度,同時也顯示內存空間的使用狀況和最大的可用空間;
    (2)選用/F參數分別列出當前常規內存剩餘的字節大小和UMB可用的區域及大小;  
    (3)選用/M參數顯示該模塊使用內存地地址、大小及模塊性質;
    (4)選用/P參數指定當輸出超過一屏時,暫停供用戶查看。
    (六) MSD顯示系統信息命令
    1功能:顯示系統的硬件和操作系統的狀況。
    2類型:外部命令
    3格式:MSD[/I][/B][/S]
    4使用說明:
    (1)選用/I參數時,不檢測硬件;
    (2)選用/B參數時,以黑白方式啓動MSD;
    (3)選用/S參數時,顯示出簡明的系統報告。
ping命令詳解

對於Windows下ping命令相信大家已經再熟悉不過了,但是能把ping的功能發揮到最大的人卻並不是很多,當然我也並不是說我可以讓ping發揮最大的功能,我也只不過經常用ping這個工具,也總結了一些小經驗,現在和大家分享一下。
現在我就參照ping命令的幫助說明來給大家說說我使用ping時會用到的技巧,ping只有在安裝了TCP/IP協議以後纔可以使用:
ping [-t] [-a] [-n count] [-l length] [-f] [-i ttl] [-v tos] [-r count] [-s count] [[-j computer-list] | [-k computer-list]] [-wz timeout] destination-list
Options:
-t Ping the specified host until stopped.To see statistics and continue - type Control-Break;To stop - type Control-C.
不停的ping地方主機,直到你按下Control-C。
此功能沒有什麼特別的技巧,不過可以配合其他參數使用,將在下面提到。


-a Resolve addresses to hostnames.
解析計算機NetBios名。
示例:C:\>ping -a 192.168.1.21
Pinging iceblood.yofor.com [192.168.1.21]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192.168.1.21: bytes=32 time<10ms TTL=254
Reply from 192.168.1.21: bytes=32 time<10ms TTL=254
Reply from 192.168.1.21: bytes=32 time<10ms TTL=254
Reply from 192.168.1.21: bytes=32 time<10ms TTL=254
Ping statistics for 192.168.1.21:
Packets: Sent = 4, Received = 4, Lost = 0 (0% loss),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
Minimum = 0ms, Maximum = 0ms, Average = 0ms
從上面就可以知道IP爲192.168.1.21的計算機NetBios名爲iceblood.yofor.com。

-n count Number of echo requests to send.
發送count指定的Echo數據包數。
在默認情況下,一般都只發送四個數據包,通過這個命令可以自己定義發送的個數,對衡量網絡速度很有幫助,比如我想測試發送50個數據包的返回的平均時間爲多少,最快時間爲多少,最慢時間爲多少就可以通過以下獲知:
C:\>ping -n 50 202.103.96.68
Pinging 202.103.96.68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202.103.96.68: bytes=32 time=50ms TTL=241
Reply from 202.103.96.68: bytes=32 time=50ms TTL=241
Reply from 202.103.96.68: bytes=32 time=50ms TTL=241
Request timed out.
………………
Reply from 202.103.96.68: bytes=32 time=50ms TTL=241
Reply from 202.103.96.68: bytes=32 time=50ms TTL=241
Ping statistics for 202.103.96.68:
Packets: Sent = 50, Received = 48, Lost = 2 (4% loss),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
Minimum = 40ms, Maximum = 51ms, Average = 46ms
從以上我就可以知道在給202.103.96.68發送50個數據包的過程當中,返回了48個,其中有兩個由於未知原因丟失,這48個數據包當中返回速度最快爲40ms,最慢爲51ms,平均速度爲46ms。


-l size Send buffer size.
定義echo數據包大小。
在默認的情況下windows的ping發送的數據包大小爲32byt,我們也可以自己定義它的大小,但有一個大小的限制,就是最大隻能發送65500byt,也許有人會問爲什麼要限制到65500byt,因爲Windows系列的系統都有一個安全漏洞(也許還包括其他系統)就是當向對方一次發送的數據包大於或等於65532時,對方就很有可能擋機,所以微軟公司爲了解決這一安全漏洞於是限制了ping的數據包大小。雖然微軟公司已經做了此限制,但這個參數配合其他參數以後危害依然非常強大,比如我們就可以通過配合-t參數來實現一個帶有攻擊性的命令:(以下介紹帶有危險性,僅用於試驗,請勿輕易施於別人機器上,否則後果自負)
C:\>ping -l 65500 -t 192.168.1.21
Pinging 192.168.1.21 with 65500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192.168.1.21: bytes=65500 time<10ms TTL=254
Reply from 192.168.1.21: bytes=65500 time<10ms TTL=254
………………
這樣它就會不停的向192.168.1.21計算機發送大小爲65500byt的數據包,如果你只有一臺計算機也許沒有什麼效果,但如果有很多計算機那麼就可以使對方完全癱瘓,我曾經就做過這樣的試驗,當我同時使用10臺以上計算機ping一臺Win2000Pro系統的計算機時,不到5分鐘對方的網絡就已經完全癱瘓,網絡嚴重堵塞,HTTP和FTP服務完全停止,由此可見威力非同小可。


-f Set Don't Fragment flag in packet.
在數據包中發送“不要分段”標誌。
在一般你所發送的數據包都會通過路由分段再發送給對方,加上此參數以後路由就不會再分段處理。


-i TTL Time To Live.
指定TTL值在對方的系統裏停留的時間。
此參數同樣是幫助你檢查網絡運轉情況的。


-v TOS Type Of Service.
將“服務類型”字段設置爲 tos 指定的值。

-r count Record route for count hops.
在“記錄路由”字段中記錄傳出和返回數據包的路由。
在一般情況下你發送的數據包是通過一個個路由纔到達對方的,但到底是經過了哪些路由呢?通過此參數就可以設定你想探測經過的路由的個數,不過限制在了9個,也就是說你只能跟蹤到9個路由,如果想探測更多,可以通過其他命令實現,我將在以後的文章中給大家講解。以下爲示例:
C:\>ping -n 1 -r 9 202.96.105.101 (發送一個數據包,最多記錄9個路由)

Pinging 202.96.105.101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202.96.105.101: bytes=32 time=10ms TTL=249
Route: 202.107.208.187 ->
202.107.210.214 ->
61.153.112.70 ->
61.153.112.89 ->
202.96.105.149 ->
202.96.105.97 ->
202.96.105.101 ->
202.96.105.150 ->
61.153.112.90

Ping statistics for 202.96.105.101:
Packets: Sent = 1, Received = 1, Lost = 0 (0% loss),
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
Minimum = 10ms, Maximum = 10ms, Average = 10ms
從上面我就可以知道從我的計算機到202.96.105.101一共通過了202.107.208.187 ,202.107.210.214 , 61.153.112.70 , 61.153.112.89 , 202.96.105.149 , 202.96.105.97這幾個路由。


-s count Timestamp for count hops.
指定 count 指定的躍點數的時間戳。
此參數和-r差不多,只是這個參數不記錄數據包返回所經過的路由,最多也只記錄4個。


-j host-list Loose source route along host-list.
利用 computer-list 指定的計算機列表路由數據包。連續計算機可以被中間網關分隔(路由稀疏源)IP 允許的最大數量爲 9。


-k host-list Strict source route along host-list.
利用 computer-list 指定的計算機列表路由數據包。連續計算機不能被中間網關分隔(路由嚴格源)IP 允許的最大數量爲 9。


-w timeout Timeout in milliseconds to wait for each reply.
指定超時間隔,單位爲毫秒。
此參數沒有什麼其他技巧。

ping命令的其他技巧:在一般情況下還可以通過ping對方讓對方返回給你的TTL值大小,粗略的判斷目標主機的系統類型是Windows系列還是UNIX/Linux系列,一般情況下Windows系列的系統返回的TTL值在100-130之間,而UNIX/Linux系列的系統返回的TTL值在240-255之間,當然TTL的值在對方的主機裏是可以修改的,Windows系列的系統可以通過修改註冊表以下鍵值實現: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Tcpip\Parameters]
"DefaultTTL"=dword:000000ff
255---FF
  128---80
  64----40
  32----20
好了,ping命令也基本上完全講解完了,其中還有-j,-k參數我還沒有詳細說明,由於某些原因也包括我自己所收集的資料過少這裏也沒有向大家詳細介紹,請大家見諒,如果在看了這篇文章的朋友當中有知道得比我更多的,以及其他使用技巧的也希望您能告訴我,並在此先謝過。



對於Windows下ping命令相信大家已經再熟悉不過了,但是能把ping的功能發揮到最大的人卻並不是很多,當然我也並不是說我可以讓ping發揮最大的功能,我也只不過經常用ping這個工具,也總結了一些小經驗,現在和大家分享一下。
現在我就參照ping命令的幫助說明來給大家說說我使用ping時會用到的技巧,ping只有在安裝了TCP/IP協議以後纔可以使用:
ping [-t] [-a] [-n count] [-l length] [-f] [-i ttl] [-v tos] [-r count] [-s count] [[-j computer-list] | [-k computer-list]] [-w timeout] destination-list
Options:
-t Ping the specified host until stopped.To see statistics and continue - type Control-Break;To stop - type Control-C.
不停的ping地方主機,直到你按下Control-C。
此功能沒有什麼特別的技巧,不過可以配合其他參數使用,將在下面提到。

-a Resolve addresses to hostnames.
解析計算機NetBios名。
示例:C:\>ping -a 192.168.1.21
Pinging iceblood.yofor.com [192.168.1.21]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192.168.1.21: bytes=32 time<10ms TTL=254
Reply from 192.168.1.21: bytes=32 time<10ms TTL=254
Reply from 192.168.1.21: bytes=32 time<10ms TTL=254
Reply from 192.168.1.21: bytes=32 time<10ms TTL=254
Ping statistics for 192.168.1.21:
Packets: Sent = 4, Received = 4, Lost = 0 (0% loss),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
Minimum = 0ms, Maximum = 0ms, Average = 0ms
從上面就可以知道IP爲192.168.1.21的計算機NetBios名爲iceblood.yofor.com。

-n count Number of echo requests to send.
發送count指定的Echo數據包數。
在默認情況下,一般都只發送四個數據包,通過這個命令可以自己定義發送的個數,對衡量網絡速度很有幫助,比如我想測試發送50個數據包的返回的平均時間爲多少,最快時間爲多少,最慢時間爲多少就可以通過以下獲知:
C:\>ping -n 50 202.103.96.68
Pinging 202.103.96.68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202.103.96.68: bytes=32 time=50ms TTL=241
Reply from 202.103.96.68: bytes=32 time=50ms TTL=241
Reply from 202.103.96.68: bytes=32 time=50ms TTL=241
Request timed out.
………………
Reply from 202.103.96.68: bytes=32 time=50ms TTL=241
Reply from 202.103.96.68: bytes=32 time=50ms TTL=241
Ping statistics for 202.103.96.68:
Packets: Sent = 50, Received = 48, Lost = 2 (4% loss),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
Minimum = 40ms, Maximum = 51ms, Average = 46ms
從以上我就可以知道在給202.103.96.68發送50個數據包的過程當中,返回了48個,其中有兩個由於未知原因丟失,這48個數據包當中返回速度最快爲40ms,最慢爲51ms,平均速度爲46ms。


-l size Send buffer size.
定義echo數據包大小。
在默認的情況下windows的ping發送的數據包大小爲32byt,我們也可以自己定義它的大小,但有一個大小的限制,就是最大隻能發送65500byt,也許有人會問爲什麼要限制到65500byt,因爲Windows系列的系統都有一個安全漏洞(也許還包括其他系統)就是當向對方一次發送的數據包大於或等於65532時,對方就很有可能擋機,所以微軟公司爲了解決這一安全漏洞於是限制了ping的數據包大小。雖然微軟公司已經做了此限制,但這個參數配合其他參數以後危害依然非常強大,比如我們就可以通過配合-t參數來實現一個帶有攻擊性的命令:(以下介紹帶有危險性,僅用於試驗,請勿輕易施於別人機器上,否則後果自負)
C:\>ping -l 65500 -t 192.168.1.21
Pinging 192.168.1.21 with 65500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192.168.1.21: bytes=65500 time<10ms TTL=254
Reply from 192.168.1.21: bytes=65500 time<10ms TTL=254
………………
這樣它就會不停的向192.168.1.21計算機發送大小爲65500byt的數據包,如果你只有一臺計算機也許沒有什麼效果,但如果有很多計算機那麼就可以使對方完全癱瘓,我曾經就做過這樣的試驗,當我同時使用10臺以上計算機ping一臺Win2000Pro系統的計算機時,不到5分鐘對方的網絡就已經完全癱瘓,網絡嚴重堵塞,HTTP和FTP服務完全停止,由此可見威力非同小可。


-f Set Don't Fragment flag in packet.
在數據包中發送“不要分段”標誌。
在一般你所發送的數據包都會通過路由分段再發送給對方,加上此參數以後路由就不會再分段處理。


-i TTL Time To Live.
指定TTL值在對方的系統裏停留的時間。
此參數同樣是幫助你檢查網絡運轉情況的。


-v TOS Type Of Service.
將“服務類型”字段設置爲 tos 指定的值。

-r count Record route for count hops.
在“記錄路由”字段中記錄傳出和返回數據包的路由。
在一般情況下你發送的數據包是通過一個個路由纔到達對方的,但到底是經過了哪些路由呢?通過此參數就可以設定你想探測經過的路由的個數,不過限制在了9個,也就是說你只能跟蹤到9個路由,如果想探測更多,可以通過其他命令實現,我將在以後的文章中給大家講解。以下爲示例:
C:\>ping -n 1 -r 9 202.96.105.101 (發送一個數據包,最多記錄9個路由)

Pinging 202.96.105.101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202.96.105.101: bytes=32 time=10ms TTL=249
Route: 202.107.208.187 ->
202.107.210.214 ->
61.153.112.70 ->
61.153.112.89 ->
202.96.105.149 ->
202.96.105.97 ->
202.96.105.101 ->
202.96.105.150 ->
61.153.112.90

Ping statistics for 202.96.105.101:
Packets: Sent = 1, Received = 1, Lost = 0 (0% loss),
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
Minimum = 10ms, Maximum = 10ms, Average = 10ms
從上面我就可以知道從我的計算機到202.96.105.101一共通過了202.107.208.187 ,202.107.210.214 , 61.153.112.70 , 61.153.112.89 , 202.96.105.149 , 202.96.105.97這幾個路由。


-s count Timestamp for count hops.
指定 count 指定的躍點數的時間戳。
此參數和-r差不多,只是這個參數不記錄數據包返回所經過的路由,最多也只記錄4個。


-j host-list Loose source route along host-list.
利用 computer-list 指定的計算機列表路由數據包。連續計算機可以被中間網關分隔(路由稀疏源)IP 允許的最大數量爲 9。


-k host-list Strict source route along host-list.
利用 computer-list 指定的計算機列表路由數據包。連續計算機不能被中間網關分隔(路由嚴格源)IP 允許的最大數量爲 9。


-w timeout Timeout in milliseconds to wait for each reply.
指定超時間隔,單位爲毫秒。
此參數沒有什麼其他技巧。

ping命令的其他技巧:在一般情況下還可以通過ping對方讓對方返回給你的TTL值大小,粗略的判斷目標主機的系統類型是Windows系列還是UNIX/Linux系列,一般情況下Windows系列的系統返回的TTL值在100-130之間,而UNIX/Linux系列的系統返回的TTL值在240-255之間,當然TTL的值在對方的主機裏是可以修改的,Windows系列的系統可以通過修改註冊表以下鍵值實現: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Tcpip\Parameters]
"DefaultTTL"=dword:000000ff
255---FF
  128---80
  64----40
  32----20
好了,ping命令也基本上完全講解完了,其中還有-j,-k參數我還沒有詳細說明,由於某些原因也包括我自己所收集的資料過少這裏也沒有向大家詳細介紹,請大家見諒,如果在看了這篇文章的朋友當中有知道得比我更多的,以及其他使用技巧的也希望您能告訴我,並在此先謝過。


FTP命令大全

FTP:文件傳輸協議。先說說他的功能吧,主要就是從運行FTP服務器的計算機傳輸文件。可以交互使用。這裏要注意,只有安裝了tcp/ip協議的機器才能使用ftp命令。
命令格式:ftp [-v][-d][-i][-n][-g][-s:filename][-a][-w:windowsize][computer]

說說他們的含義吧。
-v 不顯示遠程服務器響應
-n 禁止第一次連接的時候自動登陸
-i 在多個文件傳輸期間關閉交互提示
-d 允許調試、顯示客戶機和服務器之間傳遞的全部ftp命令
-g 不允許使用文件名通配符,文件名通配符的意思是說允許在本地文件以及路徑名中使用通配字符
-s:filename 指定包含ftp命令的文本文件。在ftp命令啓動後將自動運行這些命令。在加的參數裏不能有空格。
-a 綁定數據連接時,使用任何的本地端口
-w:windowsize 忽略默認的4096傳輸緩衝區
computer 指定要連接的遠程計算機的ip地址


呵呵,理解了上面的,就說說一些具體的命令,我個人覺得雖然現在工具用起來很方便了,但懂這些命令在很多地方還是很有用的,就像現在nt下的命令提示符
1) ?
說明:顯示ftp命令的說明。後面可以加參數,是加需要解釋的命令名,不加則顯示包含所有命令列表。

2) append
說明:使用當前文件類型設置,將本地文件附加到遠程計算機中。大概格式是
append local-file [remote-file] 其中local-file是說指定要添加的本地文件。
remote-file是說指定要將local-file附加到遠程計算機文件,要是省了這個,則是使用本地文件名做遠程文件名。

3)ascii
說明:默認情況下,將文件傳輸類型設置爲ASCII

4)bell
說明:響玲開關,意思是文件傳輸完成後是否有玲聲提醒。默認是關閉的。

5)binary
說明:將文件傳輸類型設置爲二進制。

6)bye
說明:結束和遠程計算機的ftp會話,也就是安全斷開,退出ftp.

7)cd
說明:更改遠程計算機上的工作目錄。如cd data 其中data是要進入的遠程計算機的目錄。

8)close
說明:結束與遠程服務器的ftp會話,並返回命令解釋程序。

9)dir
說明:顯示遠程的文件以及子目錄列表。如dir data local-file
其中data是指定要查看列表的目錄,沒指定的話就是當前目錄。local-file是指定要保存列表的本地文件,不指定的話就在屏幕輸出。

10)debug
說明:調試開關,打開的時候打印每個發送到遠程計算機的命令,命令前有——>
默認情況是關閉的。

11)disconnnect
說明:與遠程計算機斷開連接,但還保持着ftp命令提示符。

12)get
說明:使用當前文件傳輸類型,把遠程的文件拷貝到本地計算機上。
如get remote-file local-file
remote-file是指定要複製的文件,local-file是指定本地計算機上的文件名,
沒有指定的話則個remote-file同名。

13)glob
說明:文件名通配開關

14)hash
說明:轉換每個傳輸數據快的散列標記打印(#).數據快的大小是2048字節。默認情況下是關閉的,

15)help
說明:顯示ftp命令的解釋,如help commmand 其中command就是你要解釋的命令,如果不加command這個參數的話就會顯示所有命令的列表

16)!
說明:這個命令差點忘記了:)功能是在本地計算機上運行指定命令。如! command 其中command就是你要運行的命令,如果不加command這個參數的話,則顯示本地命令提示,這時你輸入exit命令就能返回到ftp了。

17)lcd
說明:更改本地計算機的本地目錄,在默認的時候是啓動ftp的目錄.這個不要覺得沒用啊,在你使用ftp的時候爲了傳遞文件不是常改變本地和遠程計算機的目錄嗎?:)
如lcd [directory] 其中[directory]是指定要進入的本地計算機的目錄,如果你不加這個參數,就會顯示出本地計算機的工作目錄.

18)literal
說明:向遠程ftp服務器發送協商參數,報告.
如lireral argument [...] 其中argument是指定要發送給遠程服務器的協商參數。

19)ls
說明:顯示遠程目錄的文件和字目錄.
如ls remote-directory local-file
其中remote-directory是指要查看的列表的目錄,不指定的話顯示的是當前工作目錄。local-file是指定要保存列表的本地文件.不指定的話是在屏幕上輸出.

20)mdelete
說明:刪除遠程計算機上的文件.如mdelete remote-file ...
remote-file肯定是要刪的文件啊,可以刪除多個.

21)mdir
說明:顯示遠程目錄的文件和子目錄列表,他允許指定多個文件.
如mdir remote-file ... local-file
參數我想大家應該明白什麼意思吧?不明白就看看前面的類似命令吧.

22)mget
說明:使用當前文件傳輸類型將多個遠程文件複製到本地計算機.
如mget remote-files ...
其實remote-files可以指定多個,他就是指定要複製到本地計算機的遠程文件.

23)mkdir
說明:創建遠程目錄.
如mkdir directory 這個命令和nt下的命令提示符中的md directory一樣,不多說了.

24)mls
說明:顯示遠程目錄的文件和目錄簡表
如mls remote-file ... local-file
其中remote-file這個參數是必須要加的,’’-’’是使用遠程計算機的當前工作目錄.

25)mput
說明:使用當前文件傳輸類型,將本地文件複製到遠程計算機.
如mput local-files ...

26)open
說明:連接到指定ftp服務器上,
如open computer port 其中computer一般是遠程計算機的ip地址,port不用說就是指定端口了。

27)prompt
說明:轉換提示,在多個文件傳輸的時候,ftp提示可以有選擇的檢索或保存文件,如果關閉提示,則mget和mput命令傳輸所有文件,在默認情況下是打開的.

28)put
說明:使用當前文件傳輸類型將本地文件複製到遠程計算機中,
如put local-file remote-file
其中local-file是指定要複製的本地文件,
remote-file是指定要複製的遠程計算機上的文件名,不指定的話是和本地計算機上的文件名同名.

29)pwd
說明:顯示遠程呢感計算機上的當前目錄.

30)quit
說明:結束與遠程計算機的ftp會話,並退出ftp.

31)quote
說明:向遠程ftp服務器發送協議,報告.期待ftp單碼應答,這個命令的功能和literal相同.

32)recv
說明:使用當前文件傳輸類型將遠程文件複製到本地計算機,他與get命令作用相同。

33)remotehelp
說明:顯示遠程命令的幫助.這個命令的用法和help,!一樣可以參考他的用法.

34)rename
說明:更改遠程計算機上的文件名。
這個命令和nt的命令提示符的ren一樣,如rename filename newfilename

35)rmdir
說明:刪除遠程目錄.
這個命令和nt的命令提示符的rm一樣,如rmdir directory

36)send
說明:使用當前文件傳輸類型將本地文件複製到遠程計算機.send和put命令的功能一樣。
如send local-file remote-file

37)status
說明:顯示ftp連接和轉換的當前狀態

38)trace
說明:轉換報文跟蹤,運行ftp的命令時,trace將顯示沒個報文的理由。

39)type
說明:設置或顯示文件傳輸類型.
如type [type-name]
其中type-name 的意思是文件傳輸的類型,默認是ASCII,沒加這個參數就是顯示當前的傳輸類型.

40)user
說明:指定連接到遠程計算機的用戶.
如user user-name [passwd] [account]
其中user-name不用說都是用來登陸計算機的用戶名了,
passwd是指定user-name的密碼,不指定的話ftp會提示輸入密碼。
account是指定用來登陸計算機的帳號,如不指定,ftp會提示輸入帳號.

41)verbose
說明:轉換冗餘模式。這裏如果打開,會顯示所有ftp響應,文件傳輸結束的時候會顯示傳輸的效率和統計信息,默認的情況是打開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