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轉崗了

前言

進入鵝廠三年,又到了職場新的階段,最近活水去了新的部門,不是BG內調換,而是直接跨BG去了新的部門,相當於換了家公司。相比跳槽去外面,我更願意內部看看新的機會,畢竟文化認同感這種東西不是一天兩天能建立的,我認可鵝廠文化,我喜歡鵝廠的工作氛圍,這裏有我割捨不下的東西。

熟悉我的人已經知道我去做在線教育了,爲什麼選擇這樣的一個行業去嘗試,後面會詳細說說。

每到人生的關鍵節點,我希望以文字的方式記錄當時的思考,希望過幾年回來看看當時做的決定是否是正確的。按照以往的所有重大決定我覺得都是正確的選擇,因爲我比以往變得更好的,我相信這一次決定也會改變我後面的人生軌跡。

職場三年之癢

爲什麼轉崗?

談起離職或者轉崗,總是有人願打,有人願挨。比起以後滿懷牢騷不開心的離開,還不如主動的提出“老子不幹了”。 就好像上一次離開南周一樣,一旦下了決定誰都阻止不了,畢竟我的人生我說了算。

寫這篇文章我認真的思考了一下,是不是非得離職或者轉崗才能解決我現有的問題? 確實我可以繼續像個蝸牛待着,似乎勉強維持生活是不成問題的。但是,這些年的一些經歷,我的認知告訴我,如果繼續這樣下去,30歲我必成怨婦

爲什麼? 因爲如果工作只是工作,你不知道自己的定位是什麼,你所追求的東西是什麼,隨着年齡的變大你的能力圈和資源結構層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就會慢慢的對自己失去信心,而那時等待你的是被無情的淘汰,然後你就變成了那羣35歲害怕失業的那類人,抱怨着職場的殘酷和社會的不公。

所以基於自己的定位我認真分析總結出以下結論:

  • 目前所做的事情已經沒有能夠擴展自己能力圈的東西了,並且自己對所做的事情感受到的價值感不強
  • 雖然進鵝廠三年,但對自己的成長並沒有達到預期,似乎浪費了很多時間在做價值不太高的事情上
  • 雖然三年如願讓自己成功晉級,但還是有挫敗感,因爲我知道自己的程度遠不止如此
  • 三年的普通績效,被定性不是個好兆頭,不想繼續做低價值的事情
  • 自己所負責的產品定位不清晰,開發價值無法被放大,技術和業務脫節嚴重
  • 職業興趣發生變化,三年的時間讓我認識到自己不太適合做純支撐性的工作,雖然數據衆包是個好的業務方向,但自己興趣並不是很大
  • 成長到了一定階段,需要刺激,內部活水是很好的渠道,我想去感受下真正的業務團隊是怎麼做產品的,怎麼讓技術服務於業務的

有人可能會問,難道你不想想自己的問題嗎? 我只能說,我自身是存在問題,但我不能改變的事情很多,我沒有這麼多時間去改變某些人的觀念,所以我選擇去一個新的環境。

爲什麼不考慮外面的機會?

實話說我接觸過很多獵頭,給我推薦過機會的不下十個,但我頂多只是爲了瞭解下行情,並沒有真正去面試過任何一家公司。

我是做終端開發出身的,自然我瞭解了終端相關的崗位在互聯網行業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

移動端的門檻升高,但是做終端開發的高端人才還是非常喫香的。

從薪水方面來看,我如果從鵝廠跳槽出去,翻一番是不成問題的。

雖然我很缺錢,但薪水不是我跳槽的唯一要素,我會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 機遇&風險
  2. 機會成本
  3. 方向問題

像字節跳動、OPPO還有其他的一些獨角獸公司,我都看過獵頭髮給我看的JD,獨角獸增長潛力是很大的,或許會有更多的機會讓你去發揮。但機會和風險並存,爲了讓你入職獵頭可能會說的天花亂墜,有很多東西是否能真正兌現也說不準。 另外說說我常說的機會成本,跳槽不是爲了從一個坑跳到另外一個坑,應該要有能夠讓你發生質變的東西才應該去考慮,像外面的機會我接觸過,類似做短視頻的,做研發效能的,做金融的目前都不是我感興趣的方向,而我並不清楚其他公司的文化和穩定性怎樣,我不會賭上放棄現在所積累和熟悉的圈子去跳到一個需要我重新建立資源結構層的環境。

可能我想得比較多,如果只是爲了錢,哪裏給到錢多就去哪吧,畢竟關係這種東西不能當飯喫,有錢的主纔是爸爸。

爲什麼去做在線教育?

在考慮轉崗的時候,我刷了一遍內部活水的機會,只有在線教育是我目前唯一想去接觸的方向。

瞭解我的朋友應該知道,我一直都是個樂於寫文章分享的人,曾經因爲CSDN博客積累了一大批粉絲,但因爲入職了鵝廠之後,似乎就停更了,以前積累的粉絲也沒有持續運營下去。我付出的三年投入到工作中,似乎也沒換來想要的結果。這是我覺得這三年最可惜的一件事情。我曾經受益於在線教育,我一直都是在線教育的學習熱衷者,我想再次投入到這個行業去重新找回以前的那個狀態。

除了職業興趣之外,在線教育再次迎來風口,發展潛力巨大。因爲今年騰訊正式成立了教育品牌,這意味着公司將會大力並且持續投入到這塊的建設中來。教育相比於其他領域它是個永恆的話題,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教育。做教育有它的社會價值,也有它的商業價值,知識付費的時代會讓教育來得更加迅猛,解決一個人的焦慮問題,只要讓他學習就好了。

雖然在線教育是個熱門方向,但對我而言目前沒有比這個方向更適合我職業發展方向的了,因爲我的定位從來不是隻做一名碼農,我是希望自己是一個能對社會輸出價值的人,而成爲講師是一個特別不錯的身份。

爲了更好的重新出發

前面已經說了很多了,不管是內部環境還是外部環境都有考慮過,能在這個時間節點做一次改變我覺得時間剛剛好。在收到公司的合同續期的提示的時候,我自己還在想三年了,是時候動一動了。

一次改變重新定義了三個方面:

  • 新事業羣、新團隊、新崗位
  • 新技術棧
  • 新定位

入職的時候是移動客戶端方向,後面轉成測試開發方向,三年後重回客戶端方向,不過現在沒有了移動這個字眼。

大前端雖然被提及很多年,但真正意義上的大前端從Flutter出來就又火熱起來,因爲客戶端終於在UI渲染層上保證iOS和Android一致了,跨平臺開發終於拉開熒幕。新團隊在統一技術棧方面持續發力當中,而且真正做到了技術服務於業務上。這是最好發揮技術價值的體現,能實際落地與產品中,跟着產品去打磨自身的技術,也是我想去改變的事情。

前面其實已經說到自己的定位,大前端轉型,希望能夠進一步擴大能力圈,深入瞭解在線教育行業,爲了以後能夠更好的對外輸出價值,成爲一名真正的講師,擴大自身的行業影響力。

結語

一口氣說了這麼多想法,關注我的朋友就有福了,這裏面的內容就是推心置腹的心裏話,一般不跟我喝酒喫飯我基本不說,哈哈。轉崗只是職場中一個小插曲,相信每個人都會有這麼一天,其實我還是蠻感謝過往的老大和同事們,從他們身上學習到的東西也深深影響着我,大家都在說認知這件事,想提高認知就得向優秀的人學習,另外就是多讀書。學習這件事伴隨着你職場,真的沒有人能幫得了你。最後祝看過我這篇文章的同學都能夠做到:

見自己、見天地、見衆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