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使用

  控制傳染性疾病,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預防,而接種疫苗被認爲是最行之有效的措施。然而,現實中有不少人對疫苗接種仍存在種種疑慮,或者認爲預防接種只是小孩子的事,或者擔心接種疫苗有不良反應……每年的4月25日,是我國的“預防接種宣傳日”。希望專家們的介紹能讓讀者朋友正確認識疫苗,更好地利用疫苗保護自己。

  早在宋朝,中國人就通過接種天花患者的膿液(即人痘)來預防天花。該方法於18世紀初期傳入歐洲。英國醫生金納發現擠牛奶的女工不會得天花,因爲她們感染了牛痘。於是,1796年,金納醫生首先進行了接種牛痘預防天花的研究。研究證明,只要預先接種牛痘病毒,就可以預防天花。由此開始,疫苗學與免疫學誕生了。

  春天,隨着氣溫逐漸回升,各種細菌、病毒開始大量繁殖,傳染性疾病也隨之進入高發期。因此,這段時間,是接種疫苗、預防疾病的最佳時間。但是,有關疫苗的種種疑問卻影響了預防接種工作的開展。

  接種疫苗:變相坑錢?

  程先生的孩子1歲半。今年春節剛過,他就收到通知,讓帶上孩子去接種流腦疫苗,通知寫明要“繳費”。

  這天,他拿着好幾張類似的通知單到街道辦事處投訴,說 “接種疫苗,就是變相坑錢”。街坊中有不少人跟程先生一樣,不懂“接種疫苗”的政策,也跟着附和他的意見。有人還提出疑問:“國家不是說接種疫苗是免費的嗎?爲什麼還要收錢呢?”

  其實,對於必須接種的疫苗,我國早已採取免費、強制執行的措施。

  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疫苗、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和新生兒乙肝疫苗,這5種疫苗都屬於國家規定的第一類疫苗,強制性接種,由政府免費提供,不需要個人支付任何費用。接種上述5種疫苗可以預防結核、脊髓灰質炎、麻疹、百日咳、白喉、破傷風、乙型肝炎7種傳染病。

  然而,儘管國家規定第一類疫苗須強制性接種,但由於目前流動兒童多,接種率仍然偏低。

  而第二類疫苗是個人自費、自願接種的,包括甲肝疫苗、水痘疫苗、流腦疫苗、流感疫苗等,需要自行承擔費用。但在部分地區,比如上海,流腦疫苗和乙型腦炎疫苗也屬於強制性、免費接種的疫苗。

  自費疫苗要不要接種

  經過解釋,程先生明白了,不是所有的疫苗都要交錢。他仔細想想,確實是這樣。他記得孩子喫的“糖丸”就是沒有給錢的,還有孩子接種的卡介苗,也沒有給錢。不過,他又感到困惑了,既然流腦疫苗屬於自費、自願接種,那要不要接種呢?

  不少家長都有這種困惑。不接種吧,害怕孩子會因此患上疾病;接種吧,花了錢,是不是真的有用呢?

  其實,接種疫苗應根據孩子的身體情況和疾病的流行情況而定,並不是接種疫苗的品種越多越好。每個季度初,省、市疾病預防控制部門都會羅列出該季度可能流行的疾病。孩子身體情況適合接種哪種疫苗,家長可帶孩子先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諮詢後再做決定。

  專家認爲,甲肝疫苗、水痘疫苗、流腦疫苗保護期長,建議接種。而流感疫苗、輪狀病毒疫苗保護期不到一年,應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接種。比如,抵抗力差,容易感冒的小孩或老人,又正巧處在流感病毒高發季節,可以考慮接種;2歲以下的幼兒,在輪狀病毒腸炎(即秋季腹瀉)高發季節,可考慮接種輪狀病毒疫苗。

  《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規定,接種單位接種疫苗,應當遵守預防接種的工作規範、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導原則和接種方案,並在其接種場所的顯著位置公示第一類疫苗的品種和接種方法。

  疫苗:致病還是防病

  2004年1月,剛出生2個月的丁丁(化名),在東莞市某醫院服用脊髓灰質炎疫苗,四五天後出現發燒,十餘日後兩下肢癱瘓。無獨有偶,2006年9月,山東一位2個月的寶寶在服用“糖丸”後十餘天也出現了四肢癱瘓。事件發生後,曾在當地引起軒然大波,人們不禁要問:“疫苗本來是爲了防止疾病,怎麼反而會引起疾病呢?”,於是認爲“接種疫苗有不良反應,還是不接種的好”。

  一般說來,脊髓灰質炎疫苗很安全。但這兩個孩子卻因爲服用糖丸後,引起了脊髓灰質炎發作並導致肢體癱瘓,這是什麼原因呢?

  專家分析,有以下4種可能:

  ① 疫苗製作過程中混進了野生的灰質炎病毒。這種情況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疫苗剛剛問世的時候確實發生過,但是按照目前的生產工藝,這種可能性很小。

  ② 疫苗株在培養、增殖過程中發生突變,從而恢復其毒力。但是,按照一般規律,突變的機率是一億到十億分之一。

  ③ 免疫缺陷。尤其是細胞免疫缺陷或使用免疫抑制劑者,在服用或接種減毒活疫苗後,不但不能對相應疾病產生保護作用,反而會引發疫苗相關病例(即因接種疫苗引起的相關疾病)。目前我國常用的減毒活疫苗有脊髓灰質炎、麻疹、風疹、腮腺炎等疫苗。

  因此,免疫缺陷尤其是細胞免疫缺陷和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劑者,不能接種減毒活疫苗。家長帶兒童接種時應主動向接種醫生提供兒童的健康狀況,對不能確定其免疫狀況是否正常的兒童,應暫緩接種。在進行必要的醫學檢查及免疫功能檢測後,根據結果確定其是否適合接種減毒活疫苗。

  ④在接種前後,孩子已從無症狀的病毒攜帶者或隱性感染患者那裏感染脊髓灰質炎病毒。雖然,孩子接種了脊髓灰質炎疫苗,但由於抗體的產生需要一段時間,而在抗體發揮作用以前,他就發病了。

  對於最後一點,專家建議,由於隱性感染患者和病毒攜帶者面廣量大,所以嬰幼兒最好不要和病毒攜帶者(包括親人)直接接觸,並且避免到人口嘈雜的公共場所(大賣場、公共汽車)去,以減少感染的可能。

  部分人認爲,“接種疫苗是不安全的,能不接種就不接種”。專家指出,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也是危險的。拿脊髓灰質炎疫苗來說,如果不接種,普通人極容易受到脊髓灰質炎病毒的感染,而感染後有1/200~1/1000會發生下肢癱瘓。相反,接種後,儘管也有人發生癱瘓,發生率卻在1/10萬以下。因此,權衡利弊,還是按照規定程序服用脊髓灰質炎疫苗較爲妥當。

  接種後發熱,難道疫苗有問題?

  趙女士的女兒接種卡介苗的第二天,體溫升至37.9℃。趙女士一看,急了,別不是這疫苗有問題吧?趕緊帶孩子上醫院。醫生檢查後,讓她再觀察,說“可能是接種疫苗後的正常反應”,不用着急。

  趙女士將信將疑帶孩子回去了,也沒有采取任何方法處理。第三天下午,孩子的燒還真的就退了。不過,她納悶了,怎麼知道這反應是“正常”,還是“異常”呢?

  一般反應,不用驚慌

  其實,這位醫生說的“正常反應”又稱爲 “一般反應”,是指免疫接種後發生的反應,是由疫苗本身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對機體只造成一過性生理功能障礙。

  什麼是疫苗固有的特性?以脊髓灰質炎疫苗爲例,脊髓灰質炎疫苗是一種“活病毒”疫苗,它固有的特性就是“脊髓灰質炎病毒”。

  雖然經過不斷的傳代,製成糖丸後,病毒的毒力已大大減少,對人體失去了致病性,但服用以後卻可以使人產生較強的免疫力。在產生免疫力的過程中,一部分孩子就會出現短暫的生理功能障礙的表現,比如局部反應:注射部位出現紅、腫、熱、痛,這是由於疫苗本身或者其中所添加的防腐劑、佐劑等原因所致,一般不超過3~4天就可恢復正常;全身反應:①發熱,熱度一般不高,但也有少數人可達38.5℃ 以上,一般僅持續1~2天,很少超過3天。②其他症狀,如頭痛、乏力、噁心、腹痛、全身不適等,時間往往也不會超過3天。

  這些都是前面提到的“一般反應”,不屬於異常反應,不會對機體造成不能恢復的傷害,一般不需特殊處理,只要接種後注意休息即可。

  異常反應,慎重對待

  異常反應,是指合格疫苗在實施規範接種過程中,或者實施規範接種後造成受種者機體組織器官、功能損害,相關各方均無過錯的藥品不良反應。雖然發生機會較少,但較嚴重,需要認真對待——

  昏厥:是由於被接種者精神過度緊張而引起的急性腦缺血。只要讓被接種者平臥,注意保暖,喝些熱開水(或糖水),很快就會好轉。

  無菌性膿瘍:注射後2~3天,在注射處出現較大的腫塊,2~3周後變硬,此後可自行吸收或液化成膿瘍。這是由於疫苗中的吸附劑(如百日咳-白喉-破傷風三聯疫苗中需要加入氫氧化鋁或磷酸鋁作爲吸附劑)未完全吸收,以及使用前未將疫苗搖勻等原因所致。

  過敏反應:有皮疹、血管神經性水腫、局部組織壞死、血清病,甚至過敏性休克,或出現變態反應性腦脊髓炎(主要見於接種含有腦組織的製品,如狂犬病疫苗,偶見於百日咳疫苗)。

  一旦發生上述異常反應,均應去醫院進一步處理。

  《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指出,因異常反應造成受種者死亡、嚴重殘疾或者器官組織損傷的,應當給予一次性補償。

  接種疫苗只是孩子的事?

  有人認爲,接種疫苗只是孩子的事,果真如此嗎?

  嬰兒出生以後,隨着一天天長大,體內由母體傳給的免疫力(即抵抗疾病的能力)逐漸減弱或消失,尤其是在生後6個月到3歲這段時間。因此,必須適時地給兒童進行預防接種,以增強兒童防病能力,保證兒童健康成長。我國一直把兒童預防接種工作作爲所有預防工作的重點。但是,這並不意味着,成年人就不需要重視,就不需要接種疫苗。

  其實,傳染病對所有人都存在威脅。只要您的體內沒有產生過抗體,任何年齡階段都可能因此受感染。曾經有一位剛當母親的年輕媽媽,聽說鄰居家的孩子患上了水痘,想看看“什麼樣”,就去串門。誰知這一串,自己感染上了不說,還把老公和兩個月大的女兒也感染上了。所以,每一個成年人,尤其是醫務工作者、導遊等高危羣體,都要有預防接種的意識,這纔是給自己、給家人最好的禮物。

  接種疫苗,就保險?

  那麼,是不是接種了疫苗,就萬無一失了呢?實際上,並非完全如此。

  爲了使疫苗安全,生產疫苗所使用的病毒或細菌都被滅活或減毒,沒有一種疫苗的保護率是100%,大多數常規使用的疫苗保護率在85%~95%左右。而且由於個體差異,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免疫成功。

  目前,凡是被列入國家免疫規劃的疫苗,接種後的保護率多數能達到90%以上。因此,絕大多數兒童只要按照免疫程序接種疫苗大多可獲得保護。國家衛生部爲了確保兒童免疫接種效果,要求各地進行疫苗免疫成功監測,即通過採集極少量的血液,檢測特異性抗體,根據抗體水平判斷是否獲得了保護。如出現免疫不成功的情況,可補種相應疫苗。但只有少數兒童可能有幸被選爲監測對象。

  安全接種,爲健康築一道屏障

  安全的預防接種要做到安全的預防接種,接種前要注意以下幾點:

  疾病期不應注射疫苗

  發熱、急性傳染病的潛伏期和恢復期、重症慢性疾病的發作期均不能接種疫苗。待身體完全恢復或在慢性疾病的穩定期,視機體健康狀況確定是否接種。

  過敏體質者慎用疫苗

  對疫苗中的某些成分有明確過敏史,或既往接種某種疫苗有過敏史的人,應禁用同一種疫苗。

  重視不同疫苗的禁忌證

  因不同疫苗的性質或成分有所不同,其疫苗的禁忌證也不同。如:有神經系統疾病史的人(包括有癲癇、癔病、抽搐史或腦炎後遺症等)不能接種百白破疫苗、乙腦疫苗;免疫功能缺陷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劑的人(包括白血病、腫瘤、脾切除者、接受異體器官移植及放射治療者等),不能接種減毒活疫苗。

  受種者或兒童家長應閱讀疫苗使用說明書,主動向接種醫生提供受種者健康狀況、既往病史及免疫史,以助醫生判斷是否適合接種疫苗。

  接種前後要小心

  接種前,洗一次澡,保持接種部位皮膚清潔。換上寬鬆柔軟的內衣。

  接種完畢,應觀察15~30分鐘,無異常反應後再離開醫院。孩子接種疫苗後,避免劇烈活動,細心照料,注意觀察。少數兒童會出現接種部位紅腫、疼痛、發癢或有低熱,一般不需特殊處理,如反應加重,應立即請醫生診治。

  有些疫苗接種後還會出現輕度硬結,可採用熱敷加快消散,每天3~5次,每次15~20分鐘。

  具體疫苗,具體處理

  卡介苗 接種後3~4星期,接種處會出現紅腫,逐漸形成一個小膿皰,並自行潰破,流出一些分泌物,以後潰破處結成痂皮後自行脫落,留有一小疤痕,這是接種卡介苗後的正常反應,不必驚慌。

  脊髓灰質炎疫苗 ⑴應用涼開水送服,切不可用熱水或其他飲料送服。⑵嬰兒服用糖丸前兩小時以及服後半小時以內均不可餵母乳。因爲母乳中含有針對脊髓灰質炎病毒的抗體。也不要喝開水,因爲熱水會將活疫苗殺死。若在服糖丸半小時內喝了開水,應該再補喫1粒(一次多服1~2粒不會引起嚴重後果,可儘管放心)。⑶如果服用糖丸後嘔吐,將糖丸吐出,應該立即補服。⑷如果由於某種原因當時不能服用,應將糖丸放在冰箱冷藏櫃內保存,並在3個月內服用。

  關鍵詞

  疫苗 是指爲了預防、控制傳染病的發生、流行,用於預防接種的疫苗類生物製品。

  預防接種 通過注射或者口服等方式,使疫苗進入人體併產生抵禦某些病原體的能力,保護身體不得某些疾病。

  測一測您對疫苗的看法,看看您對疫苗有多瞭解。

  不知道哪些疫苗是免費注射的。

  □是 □不是

  不知道哪些疫苗是必須注射的。

  □是 □不是

  搞不清該給孩子接種哪種疫苗。

  □是 □不是

  接種了疫苗,短期內就是保險的。

  □是 □不是

  疫苗的品種打得越多,越保險。

  □是 □不是

  接種也不安全,能不接種就不接種。

  □是 □不是

  接種疫苗主要是孩子的事,成人沒必要。

  □是 □不是

  沒必要自己花錢注射疫苗。

  □是 □不是

  只要接種了疫苗,就可終身免疫。

  □是 □不是

  接種疫苗後,若出現發熱,高度懷疑疫苗有問題。

  □是 □不是

  如果上述問題,您有4~5個選“是”,那說明您對疫苗並不瞭解,甚至還有誤解。


兒童疫苗接種的注意事項及種類

1)通常喫脊髓灰質炎糖丸後40分鐘內不能喫熱東西。

2)注射百白破疫苗後當天嚴禁洗澡,24小時後注射部位出現紅腫、硬痂必須熱敷,一天3-5次,堅持到消腫爲止。

3)注射乙肝疫苗當天不能洗澡,要注意所有疫苗患急性疾病時暫緩注射。

4)經過某種疫苗接種後,如果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如虛脫、休克、痙攣、腦炎或腦病,重度的過敏反應,則不應給予以後針次的接種或者加強免疫。

5)有神經系統疾病的兒童,例如癲癇或者腦病,不應該給予含有全細胞的百日咳疫苗、流腦疫苗、乙腦疫苗。

6)有免疫缺陷病或使用免疫抑制劑者,不應接種活的疫苗。

7)兒童在患傳染病期間甚至傳染病恢復期暫緩接種。

8)有嚴重器質性疾病,如活動性結核及嚴重的肝臟、肺臟、腎臟等疾病暫緩接種。

9)發熱期間暫緩接種。

目前在我國應用的疫苗有幾十種到上百種。最常用的有以下十種。

(一)基礎免疫用疫苗 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全球兒童基礎免疫用疫苗包括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百白破三聯疫苗和麻疹疫苗。
卡介苗:採用無毒牛型結核桿菌製成,安全有效。嬰兒出生後按計劃接種,是預防結核病的一項可靠措施。
脊髓灰質炎疫苗(簡稱脊灰糖丸):脊灰糖丸是一種口服疫苗製劑,白色顆粒狀糖丸,接種安全。嬰兒出生後按計劃服用糖丸,可有效地預防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症)。
百白破製劑:是將百日咳菌苗,精製白喉類毒素及精製破傷風類毒素混合製成,可同時預防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
麻疹疫苗:麻疹疫苗是一種減毒活疫苗,接種反應較輕微,免疫持久性良好,嬰兒出生後按期接種,可以預防麻疹。

(二)乙腦疫苗 用於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將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感染地鼠腎細胞,培育後收穫病毒液凍乾製成減毒活疫苗,用於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其中滅活乙腦疫苗的接種對象爲乙腦流行地區6個月以上到10歲以下兒童,以及由非疫區進入疫區者,而減毒活疫苗則用於1歲以上兒童。由於流行性乙型腦炎在我國流行較廣,因此目前我國已將此疫苗納入了計劃免疫程序之中,對所有健康兒童均予以接種。

(三)乙肝疫苗 用以預防乙型肝炎。目前我國使用的主要有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和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兩種,適用於所有可能感染乙肝者。
乙型肝炎血源疫苗系由無症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攜帶者血漿提取的HBsAg經純化滅活及加佐劑吸附後製成。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是一種乙型肝炎亞單位疫苗,系採用現代生物技術將乙肝病毒中表達表面抗原的基因克隆進入酵母菌中,通過培養這種重組酵母菌來獲取HBsAg亞單位,經純化加佐劑吸附後製成。這種新一代乙肝疫苗具有安全、高效等優點。
由於我國是乙肝的高發國家,人羣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率達10%以上,這是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注射乙肝疫苗是控制該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所以我國近來已開始將此疫苗納入計劃免疫中,新生兒均應在出生後24小時內接種乙肝疫苗;有條件的健康成人也應儘可能注射該疫苗。

(四)狂犬疫苗 用於狂犬病的預防。狂犬病是致死率達100%的烈性傳染病,及時、全程接種疫苗是預防此病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我國應用的主要有國產普通濃縮疫苗、國產精製疫苗和法國進口“維爾博”疫苗三種,其中普通疫苗由於副反應過強、反應率較高而面臨淘汰,而精製疫苗正逐步在我國得到推廣,“維爾博”疫苗則是目前國內質量最好的一種,但價格略高。
與任何可疑動物或狂犬病人有過密切接觸史的人,如被動物包括外表健康動物咬傷、抓傷,破損皮膚或粘膜被動物舔過等,都應該儘可能早地接種狂犬疫苗。另外,被動物咬傷機會較大或其他有可能接觸到狂犬病毒的人則應提前進行預防接種。

(五)出血熱疫苗 用於預防流行性出血熱。分爲單價疫苗和雙價疫苗兩種,前者可分別預防家鼠型出血熱或野鼠型出血熱,後者則對此兩型出血熱均有預防作用。出血熱疫區10-70歲的人都應接種此疫苗。疫區的林業工人、水利工地民工、野外宿營人員等人員則更應接種。

(六)肺炎疫苗 用於預防肺炎球菌性疾病如肺炎等。目前國內應用的均爲進口疫苗,其效果十分肯定。法國生產的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優博—23”是最新和高度純化的多價疫苗,對肺炎球菌性感染的總保護率高達75%以上。應當接種此類疫苗的人有老年人、2歲以上的兒童、慢性病患者、免疫缺陷者、艾滋病感染者以及酗酒和長期吸菸者等。

(七)流腦疫苗 國內目前應用的是用A羣腦膜炎球菌莢膜多糖製成的疫苗,用於預防A羣腦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接種對象爲6個月至15週歲的兒童和少年。

(八)甲肝疫苗 用於預防甲型肝炎。將對人無害,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甲型肝炎病毒減毒株接種於人二倍體細胞,培養後經抽提和純化溶於含氨基酸的鹽平衡溶液,用於預防甲型病毒性肝炎。我國生產的減毒活疫苗免疫效果良好,接種後至少可獲得4年以上的持續保護。1歲以上的易感者均可接種。

(九)腮腺炎疫苗 用於預防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流行性腮腺炎,即“痄腮”。我國生產的腮腺炎疫苗是減毒活疫苗,可用於8個月以上的兒童。另外還有進口“麻風腮”三聯疫苗,除可預防腮腺炎外,還可預防麻疹、風疹。

(十)流感疫苗 用於預防流行性感冒。目前國內應用的有國產及德國、意大利產流感疫苗、法國進口的“防感靈”疫苗。接種對象主要是2歲以上所有人羣,慢性心、肺、支氣管疾病患者,慢性腎功能不全者,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鐮狀細胞貧血症患者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