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纔是真正的知識

俗話說,知識改變命運。知識是什麼呢?之前有分享過一個觀點:知識是經過加工的信息,只有從海量信息中提取知識,形成自己的方法論,並且能夠運用,才能夠成爲自己能力的一部分。現在回想看來,這個觀點還不夠精煉。因爲看了這個表述,還是沒有瞬間領悟到知識的本質。經過一年的思考與經歷,我想我能夠更深刻的去拆解什麼是真正的知識。

一、知識是優雅的公式,而不是解題步驟

我們回想一下上學的時候,能夠得到高分的學生往往不是那些最努力的。聰明的學生上課一般也不怎麼認真。爲什麼會這樣呢?拋開其他不說,出題老師和答題的學生,如果使用的是同一套邏輯,掌握了這套邏輯的學生,很容易的就能夠捕捉到題目的思路,不需要做大量的功課。只是麼個人在領悟邏輯的功底,根據每個人的成長環境的不同,確實是會有差距的,但是隻要經過正確的訓練,大多數人都是可以達到預期的水準的。

考試其實就是一種情景假設。很多人會說,在學校裏學到的知識基本用不上。這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是情景無法再現。學校裏的場景和真實的生活社會場景是不太一樣的。第二方面是條件太過理想。題目總是會設想爲非常理想的條件下,所以如果不符合條件的情況下。運用知識,是無法得到一個很精確的結果的。那麼到底怎樣才能把這些知識應用到社會生活中去呢?這就需要一種觸類旁通的能力,在學校裏面鍛鍊的,其實不是讓我們學習那些解題步驟,而是讓我們鍛鍊一種思維模式。從萬般複雜的現象中抽取到一條穩定不變的基本原理,再通過這種基本原理去解釋大部分的場景,這個月你要簡潔到不可分解爲止,也就是馬斯克所說的第一性原理,這些原理就是知識的基本定義。例如用牛頓定律解釋經典物理體系下的各種現象,例如用線性代數基本變化的規則去解決一些尋找最優解的問題。映射到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的速成教學,例如30天成爲高級產品經理,可能確實30天你可以學習到高級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與方式方法,但是你總歸是沒辦法應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的。原因與上面所說的兩點基本差不多,第一方面遇到的場景不一樣,第二方面,理論都只適用於條件非常完美的情況下。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只是知道了具體步驟,但是卻不知道底層運行的邏輯,所謂失之毫釐,謬之千里,真正的知識應該能夠指導我們更好的做出決策, 注意知識是協助我們做出決策,而不是規定我們應該怎麼做。可能學習到的一些既定的流程的方式方法,並不是真正的知識,它只是規定了一種可能是最優解的方式方法。

二、知識配套有一系列的方法論

知道了什麼是知識,我們要知道怎麼樣才能尋找真正的知識,或者是如何發現知識。科學研究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論證邏輯有論證邏輯的方法論。你觀察各種現象,提出了一個觀點。怎麼確認你這個觀點是否正確?或者是在絕大部分情況下正確?如何更一步的逼近真相?使你這個觀點,真正的成爲你的知識。

第一點就是嘗試着用你這個觀點去解釋一些現象。知識必須要具備普適性,否則都只是主觀觀點。先解釋現在所觀察到的現象,在嘗試去解釋歷史上發生的現象,我嘗試着預測一下未來將會發生的事情,然後用未來去驗證你的觀點。

第二個,就是進行自我證僞。真正的知識也是必須具備證僞性的。也就是說,除了證明你是對的,你也要證明你是錯的。這句話聽起來有些矛盾,我舉個例子,大家就會比較明白。例如我說明天會下雨,如果明天沒有下雨,那就證明我是錯了。如果我說,明天會是我喜歡的天氣。那麼其實不管明天下不下雨,你都不能說我是錯的。第一個例子,可以用來證明你的邏輯是否可以預測天氣,當然這時候我們假設的是你用你的知識推斷出明天會下雨這個結論,而不是隨便隨口一說。如果你是錯的,明天如果沒有下雨,就能證明你是錯的。第二個例子,無論如何都沒辦法證明你是錯的,所以它一定不是知識。

三、有些“知識”不具備可解釋性

例如兩點確定一條直線,這種公理是不需要推理的,是指依據人類理性的不證自明的基本事實,經過人類長期反覆實踐的考驗,不需要再加證明的基本命題。這個和第一性原理有點相似,掌握這些基本的公理,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看到事物的本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