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學習·成甲》教你如何學習學習

讀了這麼多書,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什麼樣的“知識”值得我們花精力學習?這本書通過很多角度告訴我們如何學習,它也改變了我的價值觀,讓我重新認識自己,如何有效的去做一件事,很值得推薦。以下是我閱讀時摘錄的一些書本觀點。

知識管理與認知優勢

  • 有深度的認知能力是這樣的:在分析問題的時候,能夠跳出問題本身思考更普遍地情況;在羣去答案的時候,能夠根據理由可信度判斷是否接受這個結論。
  • 臨界知識:20%的知識比80%的知識更有用,我們要的是用80%的時間,用在這20%的關鍵問題上,而不是平均地把時間花在各種知識上。
  • 斜槓青年,斜槓是提升認知深度的結果,而不是最求多遠的結果
  • 我們一生需要三個級別的課程:

公共基礎課:執行能力;
專業必修課:專業能力;
通用必修課:結構能力;就是要掌握臨界知識,認知事物更加底層的結構與規律。

掌握臨界知識的底層思維與方法

  • 宮殿記憶法,可能是目前人類發明最爲強大的記憶方法
  • 教育的根本是改變自己,改變自己對經驗的解讀方式
  • 因此,現在的我,在讀書時既不追求數量,也不要求讀完。我的做法是:當我要解決某個問題的時候,主動過去尋找可能會討論這個問題的文章和書籍,去觀察——作者用什麼樣的思路解決問題?在這個解決方案背後,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識?我怎麼把這個解決方案的原理,應用在什麼領域?
  • 富蘭克林真正提出的重要觀點是:提前假定一個期望的標準,然後每天反思,與之比較尋找差距
  • 以教爲學,也就是把教別人的過程作爲幫助自己學習的過程。
  • 訓練反思能力的三個方法:

從小事反思,深入突破
把生活案例化處理:對於自己的生活,我們常常是有經驗,沒反思,如果我們只有經驗,沒有反思,我們的經驗可能讓自己在錯誤的假設下越走越遠…
培養反思日記的習慣:如果我們想從這個扭曲過去事實的“哈哈鏡”裏跳出來,就要把事情的過程如實的記錄下來

  • 花錢購買能幫你省時間的生產力提升工具,是最划算的投資
  • 查理芒格提出:我們要真正人事這個世界,就必須理解並掌握重要學科的基本規律,並把它們當作基本的思維模型來處理問題
  • 這時候我在看查理芒格所說的話,才感受真切:如果你只是孤立的地記住一些事物,試圖把它們拼湊起來,那你無法真正理解任何事情,你必須依靠模型組成的框架來安排你的經驗

發現和應用自己的臨界知識

  • 刻意練習學習
  • 科學研究證明,唯一可以從外部獲得持續幸福感的因素就是良好的人際關係。
  • 如果我們能夠一邊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一邊學習臨界知識,就能事半功倍。事實上,這也是我所推薦的方法:在做你喜歡的事情的過程中,尋找事物背後的規律。
  • 我們可以通過萬維鋼的一部片文章,驚醒多麼有效的思維訓練,萬維鋼的《精英每日》是每天更新的文章
  • 如果一個人具備“預見性認知”的能力,那他的優勢就要大得多
  • 正如哈佛大學森德希爾·穆萊納桑德熱門研究“窮人思維”中指出:窮人的思維帶寬被眼前的危機佔滿了,他們沒有多餘的空間來考慮長遠。
  • 對問題的預見性認知=影響問題發展的結構(基礎規律)+獲得具體信息的數量與質量
  • 只要掌握底層規律,我們並不需要比90%的人做得都好,就可以預見一些事情。

核心臨界知識及其應用

  • 生活是概率分佈:生活是一個各項條件隨機發生的概率分佈
  • 我們能運用一些工具來幫助我們應對不確定性,一個重要的工具便是“決策樹理論”,它能幫我們做出更好的決策
    決策樹理論
  • 爲大概率堅持,爲小概率備份
  • 當我們能夠從why的角度思考問題時, 我們顯然能夠和別人更好的建立信任和共識。思考問題從why出發(why,how,what),相比較what更底層,更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 如果你想要更好地看透問題的本質,你應該培養問”爲什麼“的習慣。
  • 與鬼共舞:是進化論中的一個概念。其大意是說一個物種在適應過去的環境時,會形成一種習慣A;當環境發生變化行爲A不再適應了,可物種任然會延續過去的做法,就像與鬼共舞一樣。
  • 位置比努力更要:怎樣才能讓自己更快地發現變化,甚至預見變化呢?我的一個思考是:你在哪兒比你幹什麼更重要。
  • 瞭解另一個圈子的人在做什麼,嘗試一下自己未曾有過的人生體驗,聽一場自己從來沒有接觸過的領域的講座…這些都是你在其他城市所不具備的優勢
  • 不過,讓自己能夠更高效的具備信息優勢,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方法:找到人脈中心。
  • 哈佛商學院教授克里斯坦森在《創新者的窘境》中發現:當成熟公司所在行業遇到顛覆性的新技術或市場時,這些公司幾乎總是失敗。問題不在於公司沒有意識到世界已經發生了變化,而是他們沒有及時地、充分地改變行爲。
  • 在看到變化這件事情上,人們也一樣。說起來看到風口,可是真的願意放棄目前安穩的生活,投入不一定靠譜的風口,並不是人人都做得到。很多機會,不是死在你不知道,而是死在你知道得太多,卻沒有行動。那麼有辦法破這個局嗎,很辛運,至少有三個方法可以嘗試:

1、祈禱自己擁有冒險的基因
2、精益創業,最小成本試錯
3、模仿領先者的行動
所以,重要的不是你知道多少,而是你能採取行動,改變多少

  • 你需要增加與你現有朋友圈關係背景不同的新朋友。
  • 管理不同圈子的人脈中心,自然能夠提高人脈網絡信息效率。
  • 網上有句話叫:你認識誰不重要,重要的是誰認識你。
  • 有兩個方法能夠幫助你和對方更快地建立信任:

1、自我暴露
2、做一個給予者。要想同別人分享能力,首先我們必須願意分享自己的能力。

  • 我們可以看到,此前我們提到打造結構洞、關注弱關係,是增加獲取新信息的渠道和可能性;而蜂窩理論,是把你的非重複關係人、你的重要弱關係,主動建立成強關係。
  • 99個成功抵不過一個失敗
  • 靠等待賺錢,正如查理芒格說:嘗試做成千上萬的小事很難。單試着把幾件事做好,就會有好的結果。少數幾個好的策略在長期帶來成功。我不介意在很長時間裏沒有任何事情發生。
  • 首先,現在人工智能的長項是模式識別這樣相對比較重複的工作,而機器還不擅長的則是解決問題的能力、靈感和創造性。對此作者建議我們應該學點藝術,學點創新,學點領導力,學點企業家精神。

認知優勢的未來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也是最壞的時代。

我們處於中國百年來最強盛的時期。隨着互聯網的普及,人們在享受受教育的權利方面也得到了極大的解放。可以說,獲取學習的資訊這件事情變得越來越簡單。然而,從學習本身而言,卻呈現出了兩個極端:一方面是享受學習之易,另一方面要忍受學習之難。學習之易在於獲取高質量的學習環境越來越便捷。姑且不說羅輯思維“得到”把自己定位爲知識運營商,用頂級的人才以極其低廉的價格服務用戶,就是免費的產品也有TED、雲課堂、慕課等,資源取之不盡。

在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教育創業的背後,是學習之難的冰冷陰影。深度的認知和學習,永遠要耐得住寂寞,下得去苦功夫。沒有刻意學習的痛苦,就沒有一針見血的清楚。然而,我們隨處可見的“祕籍”與“真知灼見”像速成的興奮劑誘惑着人們。我們在更輕鬆、更快捷的學習環境中,培養了一批人貌似深刻的膚淺。

昨日之大師、今日之大師和未來之大師都不可能只要放進藏經閣中再出來便成真身。沒有十年寒窗,難得寶劍出鞘。然而,今日之大師又和往昔不同。過去,認知能力和知識的淵博,更多是給大師帶來學術高度或者社會名譽。而在今天,你的深刻見解和見識能夠輕易地爲你帶來更大的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比如於丹講《論語》。過去你《論語》研究得再好,也不過是一個學術圈子的權威,而現在你可以成爲家喻戶曉的明星。再如李叫獸,縱然年輕,只要在細分領域裏有令人信服的見解,也可以取得相當不錯的成就。

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通過自己認知能力的優勢獲得更多的世俗利益。然而,我們也要看到硬幣的另一面。隨着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交易成本不斷下降,頂級人才的溢價越來越高,而普通人才的生存條件卻在惡化。比如羅輯思維用頂級人才給你極其便宜的服務時,你還會聽你們縣城裏的學者講座嗎?這個時代,頂級的油畫是史無前例的貴了,而那些還說得過去的油畫現在卻越來越不值錢了。

這樣的趨勢說明了什麼?如果安於做那長尾的80%,或許生存的絕對條件在提高,但是相對生存差距在加大。好在這股力量纔剛剛開始,認知優勢形成的競爭優勢也剛剛拉開序幕。事實上,繼學歷優勢、關係優勢之後,認知優勢將成爲中國越來越融入世界、市場化競爭越來越普及之後的新的機遇紅利。

換句話說,在這種充分的商業競爭中,具備商業底層認知方法論的人才將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中國的商業競爭引入越來越多有哲學思考、深度獨立分析判斷的商業人才,對中國的國家發展亦是大的幸事。我想,如果現在有一批具備這種強大學習能力、掌握底層思考方法和探究深度商業價值的人才,那麼在未來5~10年他們必將成爲中國新的商業中堅強的力量。

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士大夫階層的人生理想。而今天受高等教育的人才的價值,不僅僅是一個文憑學歷符號,更多的是在商業戰場上馳騁,用眼光和判斷力以及道德和哲學高度實現世俗和理想中人生的價值。我相信,在這一波認知變革的浪潮中,定會湧現出一批新的精英,爲中國的下一波發展浪潮打下堅實的基礎。

站在這個高度來思考今天,就可以發現,它只是前進路上的第一步。在培養擁有認知戰略優勢和掌握商業底層方法論人才的路上,我們纔剛剛起步。未來,我也會繼續實踐,嘗試在這股浪潮中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