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大師訪談雲計算

好吧,我承認,這本書有是個標題黨。作者也是國家公務員——工信部的。書的內容自然也是對雲的宏觀描述,涉及技術細節並不多。自然只能作爲“快餐"讀本草草一讀。

不過,畢竟都適合各大雲廠商的一把手直接面對面的訪談。從大師們的字裏行間依稀可以看出未來各家的雲的發展方向。

先說說Google,由於天生就有互聯網基因,Google的雲還是不僅比較實在的,而且還極大的促進了雲的發展。如它的三大王牌:BigTable,MapReduce和GFS.目前分別都有相應的開源版本。Google目前還是主要依託GAE來提供PaaS的服務。免費的套餐基本能夠小型開發者使用。Google的Chrome OS是爲了未來雲下的操作系統而專門打造的。雖然目前還是不怎麼成氣候,但是前途不可量。而如今大紅大紫的Android,正實現着Google曲線救國的任務。嵌入在Android中的各種Google服務,不正是雲服務的一種嘛?雲存儲,雲計算,雲處理纔是雲的核心。

MS的雲,可就真有點人云亦云了。也難怪,MS是做PC軟件發家的。你要讓它從CS轉型到BS,這不是革了他的命嘛?所以MS一直強調的是“服務+軟件”的搭配。軟件還是要賣的.MS的雲認爲,雲是爲了讓分工更明確,企業可以將IT外包給IT服務商,由此企業可以更加專注與自己的核心業務。所以MS甚至扯出了“測試雲“的這個概念,不過這個概念率先被百度給實現了。

IBM的雲,這幾個IT巨頭衆,IBM的雲可謂是最不像雲了。IBM靠買硬件發家,後來發現個人PC的利潤率越來越低,果斷賣個了聯想,轉去做服務,一下從第二產業的苦逼工人,華麗轉身爲第三產業的衣冠楚楚的高富帥。但大家別忘記了,IBM 還是保留了利潤相對豐厚的服務端硬件的銷售部門。IBM的雲,目前主要集中在私有云領域,合作對象一般是政府,或者大公司。對政府的有“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試圖通過數據挖掘提高百姓的生活。而面向公司的,則就更偏重如何整合公司銷售,提高業績,改善流程等了。嘿嘿,這些接近方案的背後的終極目的就是售賣它的昂貴硬件。

最後來談一談著名的Amazon的雲,其實“雲”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有了,那時候還叫分佈式計算,網格計算等。但千禧年時候,Amazon把它發揚光大,“雲”也來自亞馬遜提供的EC2——Elastic Cloud Computing一詞。就提供的服務層次分類,Amazon目前不僅提供PaaS,還提供IaaS。像數據庫有S3,和Simple DB.NoSql也是在Amazon先發揚光大的。這是你或許會奇怪,爲什麼雲的先機怎麼會讓一個網上零售商佔得呢?呵呵,冪冪之中自有定數。

綜上所訴,不難看出,IT各大家對雲的概念還是有所差異的。究其更本,這還是和企業的基因有關。雲比較還是新興事物,不僅是技術上的革新,也是商業模式上的革新,各IT巨人只要稍不留心,輕則戰略失誤,丟掉先機;重則企業就此一振不起,革了自己的命

雲的未來在哪裏?是各領風騷還是一家獨大?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又將扮演怎樣的角色?Only Time will Tel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