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天】讓談資無處不在——充實你的口才資本

正文 讓談資無處不在——充實你的口才資本

    如果你能做到和任何人都能談上十分鐘,並且使對方對你所說的內容發生興趣,你便是一個非常好的交際人物了。和各種階層、各種性格的人都能侃侃而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人常常因爲對於對方的事業毫無認識而默然相對,這是非常失敗的交談。想要改變這種尷尬的局面,就要學會充實談資。只有不斷充實口才資本,才能面對任何人都應對自如。

    用知識“武裝”口才

    人類知識包羅萬象、紛繁複雜,是說話者侃侃而談的力量之源。知識在於厚積而薄發,有深厚知識積累的人,講起話來,底氣十足,成竹在胸。有的人之所以很有說話水平,究其根本原因,就在於豐厚的知識積累。想要做一個談資豐富的口才高手,必須不斷擴展自己的知識。

    首先要掌握一定的處世知識。

    處世就是指處理人情世故,參加社會活動,與人交往。任何一個社會人,都與社會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沒有基本爲人處世之道,是無法在社會上立足的。要想使自己的言語達到彼此交流溝通的目的,就必須掌握交際應酬的起碼知識。如果不懂得這些知識,在交際的過程中往往會造成不良後果。

    處世知識一般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應酬知識,諸如訪友、求職、待客、赴宴、送禮、贈物、寒暄、探病、致歉、打招呼等等。所有這些,都各有自己的一套成文或不成文的習慣說法。這些知識不需要特地去學習、鑽研,而是在平時的生活中耳濡目染得來的。

    其次,要掌握一定的世事知識。

    世事知識指的是社會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常識、經驗、教訓、風土人情、習俗、典故等等。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人們要想豐富自己的語言修養,就要多瞭解世事。一個不諳世事的人,是做不到侃侃而談、妙語連珠的。

    一般而言,世事知識是在社會實踐中獲得的。不過有些時候,人們卻沒有實踐的機會或可能。比如來到異鄉他地,對當地的世事知識就比較缺乏,這時候就應該認真瞭解、詢問,做到入鄉隨俗。如果照搬甲地的世事或不顧乙地的世事,都會自討苦喫。

    李鴻章有一次出訪美國,在一家飯店宴請美方人士。開席前,他按中國人的慣例講了一番客套話:“這裏條件差,沒有什麼可口的東西招待各位,粗茶淡飯,謹表寸心。”不想飯店老闆卻火冒三丈,認爲李鴻章詆譭了飯店的聲譽,非要其公開賠禮道歉不可。

    李鴻章說的這些話在中國無可厚非,可是卻不符合美國人的習俗,所以造成了誤會。

    最後,還要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識。

    天文、地理、歷史、文學、藝術、哲學、經濟、法律等等方面的知識能陶冶情操、提高修養、開闊視野,從而使表達者的言辭更具感染力、吸引力。這些知識是要孜孜不倦地學習才能獲得的。不斷積累學習,講話時便會內容豐富、滔滔不絕。

    如果才疏學淺、孤陋寡聞,在與人交談時,難免會出醜,鬧出笑話。

    明萬曆五年,內閣首輔張居正爲兒子張嗣修能狀元及第,派其弟張居直約見極有可能獲第一的臨川考生湯顯祖,要他把第一名給讓出來。張居直說:“像才子仙鄉乃產筆名地,故王勃在《滕王閣序》裏寫有‘光照臨川之筆’的佳句。湯才子如帶了幾支來京,可否讓老夫一飽眼福?”湯顯祖笑道:“據我所知,王勃所指,乃謝靈運之詩文,因他曾爲臨川內史。”出了這麼大的笑話,張居直一下子鬧了個大紅臉。

    所以,想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口才魅力,首先就要不斷充實自己。一個知識淵博、學富五車的人,必定能有豐富的談資

    妙語點睛:

    有的人之所以說話水平很高,根本原因就是有豐厚的知識積累。胸有成竹,欲發則出;積之愈深,言之愈佳。

 

【2012-09-26 8:52:00】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