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虛擬價值(一):虛構增值

今天看了一則新聞--關於上市公司疑似虛增收入的消息。假設該事件爲真,咋看之下,虛增的收入如何處理?爲了不斷髮布利好的消息,豈不是越滾越大?

仔細閱讀新聞後,發現疑似其通過高估值收購另一家公司來“消費虛增的營收”。這樣看不是很明顯,下面進行數學轉換。

假設該公司簡稱“A”公司,A公司當年營業收入爲B1,報賬的虛假收入爲B2,成功以高估值D2的價格收購實際估值D1的公司C。則,A公司虛增的虛擬價值爲:Bv = B2 - B1,C公司虛構增值 Dv = D2 - D1。最終,A公司因虛假變動產生的虛擬價值 E = Bv - Dv。

在本案例中,爲了使A公司的賬目表面上合乎邏輯,則必須通過將虛擬增值部分消耗在另一個虛擬價值的事物上,否則虛擬價值的“雪球”會越來越大,最終全面崩塌。所以,A公司選擇收購過高估值C公司的辦法“消化”虛增的收入。也即:E = Bv - Dv <= 0。當E<=0時,虛構的價值被“隱藏”在該收購事件中。

至於如何支付虛構增值部分已經不重要。這個似乎跟“洗錢”有“異曲同工”之處。假設某罪犯A急需短時間內轉化贓款,以匿名的方式不計虧損購入某盈利虧損公司B的股票。B公司長期處於虧損不盈利的狀態,且股票持續下跌,罪犯A在適當時機拋售股票套取現款,雖然虧損一部分卻成功將贓款“洗白”。虛增的價值無法通過消費在實際商品上,只能消耗在同樣虛構的價值中;而“虛增”的實際價值無法虛構增加,只能通過消費實際商品來實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