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老闆是誰

人都是有惰性的,不管我們做的是什麼工作,也無論是職場新人,還是職場老人,都有一天會因爲工作的枯燥而感覺乏味,有一天也會因爲忙忙碌碌的辛苦闖蕩卻還是一無所成而喪失信心,進而內心迷茫、精疲力盡,牴觸工作。

這期間內心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疑問或心態:

“我爲什麼工作?”

“生活成本這麼高,工資卻少得可憐,這份工作不是我想要的。”

“多少錢幹多少活,等價交換。”

“這份工作已經熟悉了,沒有新鮮感了,不想做了。”

“這份工作太累了,工作量大,事多且雜,想換一份輕鬆的工作。”

“到底適合什麼樣的工作呢?目前的沒意思,那份太累,這份壓力太大,另一份工資卻低。”

“爲什麼別人的工作輕鬆有意思,又能高工資呢?”

“說到底只是一個打工的,公司又不是我的。”

“辛辛苦苦幹了幾年,老闆一點表示都沒有,幹嘛那麼拼命?”

“馬上週一了,又將迎來痛苦而黑暗的一週……”

“還有15分鐘才能下班,好漫長啊……”

……

當然,我們要將那些不良及無誠信企業因素排除在外。但除此之外,每個人仍然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時期,只是有的人能夠跨越,向新的目標起航;有的人卻一直徘徊,“順其自然”。如果你正處於有這樣想法的階段,那麼建議你好好的反思總結一下,儘快調整自己度過這段混沌期。因爲你的想法將點點滴滴體現在你的言行舉止上,言行舉止帶有負面情緒,或未能積極相應與參與相關工作中,必不可能有好的工作成果呈現,再好的機遇也將和你擦肩而過,也註定了你的職場之路和他人相比不會走的特別的順利。相反,心態若是積極的,你的言行會是你的職場之旅的潤滑劑,發展機遇倍增,即便偶然遭受短暫的磨難也會化爲寶貴的財富。

一切行爲,皆由心生。如果視工作爲養家餬口的差事,那麼老闆給你的機會自然不多;如果視工作爲一份爭取尊重與認可的途徑,那麼老闆會給你帶來你想要的尊重與認可;如果視工作爲一份自我價值的實現的事業,那麼老闆就會給你想要的成就感及滿足感。你的心想要什麼,你就會得到什麼。

對處於這段時期的人們(還在不知爲誰工作的職場人),試想回答一下下面的問題:

“你下個5年後、10年後的人生目標是什麼?”

“要達到什麼樣的事業目標來支持你的人生目標?”

“怎樣才能做到?”

如果還不能回答,那麼嘗試回答生活中的這些問題:

“對自己的人生有什麼不滿的地方?”

“都有哪些原因?本質原因是什麼?有沒有關於自己的因素?”

“如何改進去讓自己滿意?”

此外還有:

“對父母是否履行了孝和順的責任?”

“對兄弟姐妹是否呵護友愛的責任?”

“對公司、事業或職位是否忠誠的責任?”

“對朋友是否誠信的責任?”

“對他人是否履行了禮貌尊敬的責任?”

“對社會是否履行了助人爲樂的廣義道義責任?”

“對人生是否做到了有所爲,有所不爲的責任?”

“是否履行了改善自己及他人生活質量的責任?”

“你在爲誰奮鬥,爲誰拼搏?”

大家或許會奇怪,爲什麼說到工作會牽扯生活的問題,但其實萬法皆同,道理相同。心態是你對人生的價值觀、人生觀的潛在意識,它會通過你的潛在行爲體現出來,也必然會體現在你對工作的態度上。若大家都一一做到,自然知道爲什麼工作,爲誰工作。

到底爲誰工作?

我爲老闆工作?爲了賺錢爲工作?爲家人工作?爲溫飽工作?爲興趣工作?爲責任工作?爲尊嚴工作?爲認可工作?爲自我價值實現工作?

其實背後的含義是誰是你真正的老闆?誰是你人生的老闆?誰主宰着你的人生?相信關於這三個問題,大家都會有很明確的答案——在每個人的人生裏,只有自己纔是人生真正的老闆,大家都一樣,你的事業上的報酬與權力,絕大多數因素取決於你自己的行爲。你自己的未來之路決定在你自己的心中,在你自己的腳下,在你的選擇。你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經營你的未來,付出少,回報少,付出多,回報多。斤斤計較、自私的人,大家會和你劃清關係;總爲他人着想、豁達的人,好運及機遇自然跟隨着你。他人只能帶給你機遇或幫襯,而行與不行,抓住機遇努力拼搏,還是放棄機遇放任自流,最終取決於自己。但試想他人又怎能放心的將重大的機遇交給平時從內心中視工作僅爲生計來源的人?沒有準備的人,面對機遇,又怎能知道是機遇呢?

舉個例子,“親愛的,我把碗給你洗完了”,一句話,便透露了你的“不得不”的消極心態,感覺就像是完成任務,生活中也肯定少不了各種磕磕絆絆。你是在爲誰洗?你是在爲你的另一半的辛苦付出而洗,是在爲感恩洗碗,爲你們的幸福甜蜜的和睦家庭而洗。若心態是主動積極的,想必會話由心聲的說出“親愛的,你辛苦一天了,我去洗碗。”。此時,你的另一半又會有什麼樣的感受?長此以往,還怕家庭不和睦嗎?還怕碰到機遇,家庭不支持你的決定嗎?古人的“家和萬事興”不是沒有道理的,然而和與不和,興與不興同樣取決於你對家庭什麼樣的心態和言行。對待生活的態度,往往決定了工作的態度,而工作的態度,將潛移默化的體現在你能力的方面。

這裏再轉載網絡上的經典小案例:

到公司工作快三年了,比我後來的同事陸續得到了升職的機會,我卻原地不動,心裏頗不是滋味。終於有一天,冒着被解聘的危險,我找到老闆理論。

“老闆、我有過遲到、早退或亂章違紀的現象嗎?”我問。

老闆乾脆地回答“沒有”

“那是公司對我有偏見嗎?”老闆先是一怔,繼而說“當然沒有。”

爲什麼比我資歷淺的人都可以得到重用、而我卻一直在微不足道的崗位上?”

老闆一時語塞,然後笑笑說:“你的事咱們等會再說,我手頭上有個急事,要不你先幫我處理一下?”

一家客戶準備到公司來考察產品狀況,老闆叫我聯繫他們,問問何時過來。

“這真是個重要的任務。”臨出門前,我不忘調侃一句。

一刻鐘後、我回到老闆辦公室。

“聯繫到了嗎?”老闆問。

“聯繫到了、他們說可能下週過來。”

“具體是下週幾?”老闆問。

“這個我沒細問。”

“他們一行多少人。”

“啊!您沒問我這個啊!”

“那他們是坐火車還是飛機?”

“這個您也沒叫我問呀!”

老闆不再說什麼了,他打電話叫朱政過來。

朱政比我晚到公司一年,現在已是一個部門的負責人了,他接到了與我剛纔相同的任務。

一會兒工功夫,朱政回來了。 “哦,是這樣的一一”

朱政答道:“他們是乘下週五下午3點的飛機,大約晚上6點鐘到,他們一行5人,由採購部王經理帶隊,我跟他們說了,我公司會派人到機場迎接。另外,他們計劃考察兩天時間,具體行程到了以後雙方再商榷。爲了方便工作,我建議把他們安置在附近的國際酒店,如果您同意,房間明天我就提前預訂。還有,下週天氣預報有雨,我會隨時和他們保持聯繫,一旦情況有變,我將隨時向您彙報。”

朱政出去後,老闆拍了我一下說:“現在我們來談談你提的問題。”

“不用了,我已經知道原因,打攪您了。”

……

對待人生的態度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萬事皆有因果,心態是個祕密而強大的能量場,暗藏着一種“吸引力法則”的自然規律,你追求什麼,就會與什麼結緣,你最終就會獲得什麼。你對人生的態度選擇和意志的力量的大小,將改變你的現狀和未來,也會影響你周邊人的未來。你對他人的態度,大多會反彈回來,你對他人尊重,大多人也會對你尊重;你誠心誠意的幫人,也就會有人誠心誠意的幫你;反而你對他人自私、算計,那麼大多人也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感覺喫虧的人會離你遠去,最終作繭自縛;你心態消極,就會認同心態消極人的觀點,同時也會吸引心態消極的人圍繞在你的身邊;心態積極,就會吸引同類一起爲了明天努力奮鬥。逐漸的相同價值觀的人聚在一起,形成圈子文化,維護並堅持圈子共同的價值觀原則。所以人們常說,看一個人是否值得交往,看看他的朋友圈。

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堅毅的意志,會讓你感覺到美好的東西,而那些美好最終會爲你吸引更多幸福、快樂、健康、金錢及人際關係。

其實“工作”只是生命過程中“奮鬥”的一種形態,爲那些不知道爲誰工作的人們,我們換個問法,“你是在爲誰而奮鬥?”“你的人生價值和使命是什麼?”“你的奮鬥給自己、家人、他人帶來哪些的益處和快樂?”

工作應有終點,而奮鬥應無止境。只有當我們賦予生命意義的時候,生命纔有了意義。人在旅途,我們需要的是不斷的鼓勵自己,給自己加油,給自己信心,給自己打氣。其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設立人生奮鬥目標,規劃自己的人生藍圖,在不斷的跌倒、成功的過程中去體會、總結和感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