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質評價常用的方法


數據畫像中,根據算法定性計算了很多標籤,而最後展示出來的,是定量的標籤,如星級標籤,這就需要進行定性的評價。


一、離差法

    離差法,是依據正態分佈的原理,以大數量橫剖面調查資料的平均數爲基準值,以標準差爲離散距,對某一體質指標進行分等評價的方法。離差法只適用於測試數據呈正態分佈時。
   (一)離差法劃分評價等級的標準
    傳統的離差法劃分評價等級的標準,一般以平均數加減1至3倍標準差劃分五級,但存在着中等範圍偏大(68.3%),與百分位數法制定評價等級的理論百分數不吻合等缺陷。爲了克服這一缺點,對五個評價等級區間的劃分做了調整,已被廣泛應用於體質評價標準的制定。

表1 離差法劃分評價等級標準

   (二)離差法評價表的製作步驟
    (1)按類別、年齡對指標的樣本數據進行正態檢驗,以確定指標的分佈特徵;
    (2)分別計算各類、各年齡組、各指標的平均數和標準差;
    (3)按上述劃分評價等級的方法,分別計算各類、各年齡組、各指標的各評價等級區間值;
    (4)將同一類別、同一指標各年齡組的各評價等級區間值列入表中,即成離差法評價表。
    (三)評價方法

    用評價表對個體體質水平進行評價時,首先根據被評價者所屬類別、性別,找出相應指標的評價表,然後按照被評價者的年齡和該指標的實測值,在表中找到其所屬的評價等級。    
    對羣體進行評價時(不同羣體或同一羣體不同時期的比較),一般先將羣體中的個體按上述評價方法逐個評價其所屬等級,然後計算被評價爲各個等級的人數及所佔百分比並進行比較。或將兩個人數不等的羣體用隨機方法抽齊,再對其個體所屬評價等級進行評價,同時計算出各等級的人數,並分別按照上等(5分)、中上等(4分)、中等(3分)、中下等(2分)、下等(1分)計算總分,總分高者,說明體質水平較高。
二、百分位數法

    百分位數法,是以大數量橫剖面調查資料的中位數(第50百分位數,P50)爲基準值,以其餘各百分位數爲離散距,對某一體質指標進行分等評價的方法。
    大量研究結果表明:在衆多體質指標中,有些是呈正態分佈的,有些是近似正態分佈的,有的呈現較明顯的偏態。因此,評價體質水平時,若資料分佈呈偏態,用平均數作基準值,以標準差爲離散距來劃分各評價等級就不適宜了。在這種情況下,以中位數代替平均數作基準值,以其他各百分位數代替標準差爲離散距劃分各評價等級,不僅適用於正態分佈的資料,而且也適用於非正態分佈的資料,還減少了在制定評價標準之前因對資料分佈特徵不明而必須對有關指標進行正態檢驗這一環節。特別是對非正態分佈的資料,更能準確地評價。
    (一)百分位數法劃分評價等級的標準    

表2 百分位數法劃分評價等級的標準 

    (二)百分位數評價表製作步驟
    (1)分別計算各類、各年齡組指標的第10、25、50、75、90百分位數;
    (2)按照上述百分位數法劃分評價等級的標準,將同一類別、同一指標各年齡組的各評價等級百分位數值列入表中,即成百分位數評價表。
    (三)評價方法
    與離差法相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